生態建築案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生態建築案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茂林寫的 有氧建築:綠建築的足跡與對話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球九大绿色建筑案例,看看你了解几个!(一)也說明:全球九大绿色建筑案例,看看你了解几个!(一) ·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 ...

國立高雄大學 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啟仁所指導 黃怡寧的 生態建築設計手法之研究 (2017),提出生態建築案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態建築、設計手法、評估指標、氣候變遷、永續發展。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許文馨所指導 張柔慧的 街屋與建築節能之關係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傳統街屋、建築節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生態建築案例的解答。

最後網站綠建築優良案例則補充: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B廠區生態社區. 地址:台南市新市區環西路二段2號. 案例簡介 · 相關網站連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產學研大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生態建築案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氧建築:綠建築的足跡與對話

為了解決生態建築案例的問題,作者邱茂林 這樣論述:

  你曾經夢想過擁有一間樹屋嗎?在枝葉蓊鬱中休憩,回到森林的懷抱,盡情享用大自然豐沛的氧氣,每做一次深呼吸就感覺充滿活力……。   郭英釗建築師、張清華建築師和邱茂林教授,是三位懷抱著這個夢想的造屋人。他們理想中的建築,與光、與風、與水、與土地都要保持良好的關係,理想中的建築要會呼吸,要會自然代謝,必須是彷彿有機生物一樣的「有氧建築」。   《有氧建築──綠建築的足跡與對話》書中將娓娓道來「北投圖書館」、「六甲院區工研院宿舍」、「花博會新生三館」、「淡水藝術工作坊」、「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與其他國內外生態建築案例的詳細設計幕後,紀錄下台灣在永續建築發展上深具代表性

的足跡。   「綠建築」可以說是一種設計觀念,國際上對於「綠建築」的觀念已經形成了某種共識。歐美國家稱之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或「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綠建築」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發展趨勢,以德國及英國為例,「綠建築」並不是在建築環境上種植植栽的綠化而已,而是一種全方位的環保生態建築設計理念,強調與環境及生態的融合,並發展出許多技術及評估法則,亦將動、植物生態綠地品質納入評估。   2000年台灣成立了「綠建築標章」的審核制度,九典當時在新竹建功國小的設計因層層退縮屋頂綠化露台及活化校園閒置空間,而第一次得到綠建築設計獎,之後石

牌圖書館,一個在典型狹小社區基地內高層化的綠色圖書館,開啟了對再生能源整合在建築物中的應用,節能空間及動線連續配置樓梯的室內垂直動線,立體綠化,收集雨水及透水設計的安排,友善社區及擋風遮陽的環境的技術,發展成為2003年在歷史悠久的北投公園設計北投圖書館的濫觴。   本書搜集了九典分佈在台灣各處的經典案例,配上大量的照片、圖面,讓人一窺綠建築發展的每一步。書中還收錄了本書作者邱茂林教授,與建築師郭英釗、張清華三人的對話,針對綠建築的概念和每個案例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課題,皆有第一手的揭露。 作者簡介 邱茂林 CHIU Mao-Lin   建築與設計領域專家顧問,他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19

82)、美國卡耐基美侖大學建築碩士與公共管理碩士(1987)與建築博士(1991)。1992-2007年間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具多元之研究與經驗,包括創意設計與管理、數位建築設計、智慧建築、與設施管理等領域。其著作包括:《木家具─台灣新意匠》(2007,積木文化)、《重想─建築設計工作室》(2006,建築情報)、《透視智慧環境》(2005,建築情報)、《透視數位城市》(2005,建築情報)、《小學、設計、教育》(2004,田園城市文化)、《西班牙協奏曲─陽光下的都市形影》(2004,創興出版社)、《CAAD TALKS》1-3系列(2003,田園城市文化)、《老建築新生命》(200

3,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都市形影與對話──義大利》(2001,創興出版社)、以及《舊建築新生命─原台南州廳生命建築史》、《訪府城孔廟》等多媒體導覽光碟系統等。 郭英釗KUO Ying-Chao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他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1982)、美國加州大學UCLA建築碩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交通大學建築所等校兼任副教授級專家。其建築設計作品獲獎眾多,並獲頒第十二屆(2011年)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著作包括:《小學、設計、教育》(合著、2004,田園城市文化)、《西班牙協奏曲─陽光下的都市形影》(合著,2004,創興出版社)、《都市形影

與對話─義大利》(合著、2001,創興出版社)、《透視空間奧秘》(翻譯、2000,創興出版社) 張清華CHANG Ching-Hwa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她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1979)、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及台北科技大學等校兼任副教授級專家,並為美國綠建築協會會員。其建築設計作品獲獎眾多,包括2007,2010台灣建築獎及2010侯金堆傑出榮譽獎綠建築類得主,並獲頒第十一屆(2010年)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 前言 一、什麼是綠建築1.1 第四隻小豬的建築1.2 大自然的啟示1.3 綠建築的迷思 二、綠色觀念2.1一個地球、一個

世界2.2 從漢諾威、愛知到上海世博2.3 綠色設計與實踐 三、公園裡的綠色知識湧泉──台北北投圖書館3.1前言:生態學與樹學3.2課題:又安全又舒適健康的建築? 3.3綠建築設計:綠屋頂的啟示3.4結語:種子的信仰 四、南台灣的綠色生活館──台南六甲院區工研院宿舍4.1前言:生物多樣性的意義4.2課題:又熱又濕的氣候?4.3 綠建築設計:生態水池的秘密4.4 結語:春天奏鳴曲 五、共生綠洲、永續花園──台北花博會夢想館、未來館與生活館5.1前言:從五官到五感的延伸5.2課題:又綠又水的環境?5.3綠建築設計:又風又光的節能設計5.4結語:都是空心菜惹的禍 六、綠色地方文化館──台北淡水藝術工

作坊6.1前言:重新包裝到重新設計6.2課題:又新又舊的記憶?6.3綠建築設計:再生建材利用6.4結語:再利用也是一種藝術 七、北迴歸線上的琴盒子──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7.1前言:都市熱島效應7.2課題:又有效又經濟的對策? 7.3綠建築設計:複牆與立體綠化7.4結語:零碳與善用本地資源 八、節能建材工作坊──台北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8.1前言:以太陽房子為名8.2課題:省能之同與異?8.3綠建築設計:節能外殼與設備8.4 結語:環境教育與節能生活觀 九、綠色未來9.1綠建築的足跡9.2未來綠建築設計9.3 綠建築的設計團隊9.4 綠色管理與綠色教育 結語參考資料附錄一:綠建築評定文件檢查

表附錄二:建築案例清單

生態建築案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生態建築設計手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生態建築案例的問題,作者黃怡寧 這樣論述:

從氣候的轉變及IPCC 的各次報告中,顯示了地球環境正在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正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因此氣候變遷成為國際間的共同議題及改善目標。各國針對氣候變化提出了對應的政策,用以改善、減緩及適應。據統計顯示建築相關產業消耗近50%的能源及水資源,並且產生大量的空氣汙染、垃圾及溫室氣體,所以建築設計的改變成為全球對應氣候變遷的趨勢。永續發展變成了重要理念,因此建築不再只是為了庇護人類而建造設計。建築應該考慮基地環境防止生態破壞、考慮人類居住給予舒適生活、以及考慮社會經濟能夠穩定發展,為了達成以上的需求,建築便有了新名詞-生態建築。各國也為此建立評估指標來檢視建築。從現代建築到風土建築,可以看見

在沒有過多華麗設計的風土建築中,展現了生態建築所需要的一切,而現代建築為了順應發展及保護環境,構思了許多設計手法及方式。本研究透過文獻及案例探討生態建築的設計手法,從生態建築案例中得到相關設計方式,再以文獻中的三個設計手法去應證各國案例及評估指標,從而探討出生態建築的設計手法與評估指標間的對應關係。相同的生態建築設計手法應用於各國將有不同的成效,設計手法因各國氣候環境不同而有些微問題,因此探討設計手法應用於台灣的建築設計會有哪些優劣及問題,針對此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式。研究得知綠化的設計手法,應配合氣候選定植栽及後續人員的照護,才能有效達到永續的理念,而高層建築所愛用的玻璃帷幕外牆,應採用能

達到自然通風的設計方式及綠能建築材料。台灣政府對於生態環境有相對的重視,但民眾的認知意識並未清楚,若台灣要更有效地推動生態建築,應重視各方面的推行,並在設計手法及建築材料上有更多的研究應用,以利生態建築的永續發展。

街屋與建築節能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生態建築案例的問題,作者張柔慧 這樣論述:

街屋式建築可說是透天厝的前身,不只在台灣建築史發展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歷史文化上也確有其需保留的價值,然反觀今日的街屋,卻處於逐漸衰敗凋零的窘境。街屋若是能附加節能的價值,則能進而將新的生命力融入街屋式建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節省能源的建築物是建築界新潮流,即以綠建築的技術手法,賦予建築物新生命,並減低建築物耗能。因此,要怎麼從節能的角度去提升街屋附加價值,進而達到提升街屋保存的動力,而節能化的街屋式建築是否可以成為促進街屋保存的誘因,是本研究欲探究的主要動機。本研究首先分析傳統街屋的空間格局,進而探討、彙整出傳統街屋式建築具有節能功效的建築元素;並從現今建築節能、生態建築的觀念,及誘導

式設計的節能技術手法,尋找適合套用於街屋式建築的技術及手法。而後檢視當代的街屋,對街屋的使用者進行訪談,找出當代街屋在物理環境上讓使用者不滿意的缺陷;並探討街屋在使用者心中的觀點,進而提出使街屋式建築更節能的建議。最後,本研究得到結論,分析出傳統街屋平面型式的組成基本類型,大致分有1.縱向發展型-單開間(一坎),其下從單進到多達四五進不等,並有單開間二進、三進變體式;以及2.橫向發展型-單進(一落),其下從三至五開間不等;並有3. 縱橫發展型-雙開間二進(含以上),而基本型為一開間兩落一過水的類型;而傳統街屋除了因壁壁相連而在建築物外殼熱得上可以降低的優勢之外,基本空間結構中,?因應物理環境而

出現的建築型態,而具有節能功效的建築元素包括:亭仔腳、氣窗、採光天窗、天井(包括深井)、太子樓等。至於在對街屋提出的節能相關改善建議,除了應保留傳統街屋的節能元素之外,誘導式冷卻設計的手法中,可應用於街屋式建築改建,或新建街屋時可活用及加入考量的項目包括:雙層外殼、蒸發冷卻池、或於室內則配合挑空空間與屋設置頂渦輪排氣抽風機。本研究有鑒於街屋式建築在歷史文化上保存的價值,及節能環保意識的抬頭,盼在這之間找到一種能讓兩者互利共生的關係,因此對於當代街屋的使用者進行了測試性的訪談,以提供政府在推廣節能觀念之際,民眾認知及再教育上的參考。而關於建築節能的概念在街屋的使用者心中的看法,本研究發現在選定案

例中的當代街屋使用者(受訪者),大都期望能選擇新的居住型式,而不願選擇街屋,因此,本研究發現到街屋在保存上最大的課題,其實是在使用者心中街屋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