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開水 柏 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于潄所指導 黃淳霞的 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零食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以McLeroy等人社會生態模式觀點 (2016),提出白開水 柏 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零食消費行為、社會生態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胡文品所指導 林青慧的 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國小學童、含糖飲料、飲用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開水 柏 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開水 柏 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零食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以McLeroy等人社會生態模式觀點

為了解決白開水 柏 霖的問題,作者黃淳霞 這樣論述:

兒童青少年消費過多零食會提升兒童期的肥胖,與成年期非傳染性疾病;不良的零食消費習慣影響至成年期對於零食選擇的偏好。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零食消費行為 (包括零食購買決策、零食攝取情形以及避免攝取零食等三類行為),並以McLeroy 等人之社會生態模式為基礎,探討個人、人際、組織與社區以及公共政策等因素對於零食消費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採二階段隨機抽樣針對940名學生,以問卷收集資料。主要的研究結果發現有:59.36%學生每月有零用錢,平均每月在零食花費為103.34元。有關零食消費行為方面則發現:在零食購買決策行為,學生會以零食價格、標示、口味等為購買零食的重要決策。零食攝取情形方

面:學生平均每天攝取零食約四次,其中以飲料類一天攝取1.18次最高,其次為糖果類0.71次/天,第三則為餅乾類0.56次/天。至於避免攝取零食所採取的最主要行為有以喝白開水取代零食(飲料),其次為設定降低零食攝取目標以及注意食品標示。以逐步迴歸分析零食消費行為之零食購買決策預測因子為中社經地位、低拒絕零食自我效能、零用錢多、不健康生活型態、重要他人對拒絕零食提供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中零食可近性,共可解釋24.0%變異量。零食攝取情形預測因子有: 男性、肥胖體位、零食攝取營養知識、零用錢、零食花費以及不健康生活型態、家中零食可近性、師長請喝飲料與住家外零食(速食)家數為重要,共可解釋24.2%變異量

。至於避免攝取零食行為之預測因子為高社經地位、零食攝取營養知識、拒絕零食自我效能、拒絕零食態度以及重要他人對拒絕零食提供之社會支持,可解釋變異量為54.3%。依據本研究發現建議教育單位應發展更有效定的衛教計畫去降低或避免學生攝取零食;此外,實務上應塑造校園健康飲食環境,禁止零食政策應更明確。

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白開水 柏 霖的問題,作者林青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瞭解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含糖飲料知識、對含糖飲料的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及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對含糖飲料飲用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以104學年度在學的南投縣公立國小之五、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方式,抽出 18 班,共362人為研究對象,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 334人。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一、 研究對象之含糖飲料知識平均答對率為78.3%,屬於中上程度。含糖飲料知識與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中的年級及零

用錢有顯著關係,六年級學童的含糖飲料知識平均得分高於五年級,沒有零用錢的學生之含糖飲料知識平均得分高於零用錢101~200元者。二、 學童對含糖飲料的態度因性別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女生在含糖飲料態度上之平均得分高於男生,顯示女生的態度較男生更趨於正向。三、 在有供應白開水及從事靜態活動兩種情形下,研究對象拒絕飲用含糖飲料的把握程度較高。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與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中的每週零用錢有顯著關係,每週零用錢50元以下者拒絕飲用含糖飲料之自我效能高於101~200元者。四、 學童飲用含糖飲料之社會支持的平均得分呈現同儕、兄弟姊妹大於父母親及老師,顯示與學童平輩(同儕、兄弟姊妹)之社

會支持高於長輩(父母親及老師)。五、 學童之飲用含糖飲料行為與社會支持具有正相關,而與含糖飲料知識、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三者均呈現負相關。六、 學童之含糖飲料知識、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及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對飲用含糖飲料行為預測力達54.7%。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家庭和後續研究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未來有關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