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慧淨法師,佛可法師寫的 業思想概說 和呂尚(呂應鐘)的 尋找現代藥師佛:開啟內心豐沛能量 普現濟世富貴大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淨土宗 和大千所出版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尉遲淦所指導 羅海濤的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2020),提出百佛名經感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觀音繪畫、觀音信仰、體相用、佛性、藝術三昧。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釋覺明、歐崇敬所指導 李若豪(釋圓海)的 如何度亡與度生—地藏菩薩的救度理論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地藏經》救度、功德、懺悔、輪迴、願力、果報、孝道的重點而找出了 百佛名經感應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百佛名經感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業思想概說

為了解決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作者慧淨法師,佛可法師 這樣論述:

  此書有理說(業思想概說)、事證(地獄見聞等)兩部分,理事互相發明、互相印證,而無偏廢。若依次序順、逆通讀,必可得全書要領。   此書所譯「業因果」思想有幾個重點:1. 業力不思議、2. 身口意三業、3. 共業與別業、4. 因果通三世、5. 業的種子儲藏在第八識,遇緣起現行、6. 因緣和合而生果、7. 臨終三位;這些思想總結為:因果三柱――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一個人若有「因果業報」的觀念,才會相信佛法,對佛法的修持有動力,而導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實修。若從業報成立的因緣果來看,淨土門的「因」是稱名念佛,「果」是往生成佛,「緣」是阿彌

陀佛本願(弘誓)力;或者說,念佛為因,佛願為緣,因緣和合,則五乘齊入彌陀報土(果)。這其中,彌陀本願之緣及因果,皆是阿彌陀佛無條件的迴向布施給眾生。   本書所蒐集「地獄見聞」、「瀕死體驗」、「見證輪迴」三大類事例,能印證佛法的真實不虛,亦能啟發念佛人「專稱彌陀佛名,必生彌陀淨土」的無上信心。若平時不信「念佛往生」,或信而不堅的人,臨命終時,應把握時機,為他開示、助念,令其神識往生彌陀淨土,永離輪迴之苦,徹證涅槃之樂。末法五濁的凡夫,福薄慧淺,只有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是唯一得救的希望,書中雖多說念佛的「現生」之益,但已殊勝於其他法門,乃至超越其他宗教了,更何況命終往生淨土成佛,則是超越無上的

大利益。因此,每一則「念佛感應」的真實事蹟,關係到當事人的生死得度,讀者應以莊嚴、隨喜之心面對,不僅增強個人念佛得益的信心,也與當事人共鳴而深結淨土緣。何況每一位往生者,到彼淨土之後,都將快速成佛,乘願再來,為無量眾生作梯航。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為了解決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作者羅海濤 這樣論述:

研究中國觀音繪畫必先了解其核心要素:觀音繪畫之目的,不是為了賞心悅目,而在於成佛的任務;觀音繪畫之內容,不只表現觀音形象,而是其悲智雙運的佛法內涵;觀音繪畫之創作,不僅要求熟練掌握藝術技法,更要求佛法之解行並重,以觀音與我不二的精神融入創作,以藝術的方便自利利他,成就佛道。這些方面都需要佛法的融入,如何了解和學習佛法,以及深入認識觀音繪畫的成佛任務,也就成為了研究觀音繪畫的必須與關鍵。但只從「體用」去理解是不夠的,如果沒有「相」的一面,那麼「體」就缺乏呈現的內容,「用」就缺乏展示的效果。因此從「體、相、用」合一的角度,以佛理探討(理體)、資料分析(事相)、實踐啟發(應用)的研究方式,來探討觀

音精神(體)、歷代的觀音繪畫(相)、和成佛的可能(用):首先,在中國本土文化、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觀音信仰的領域,討論「體、相、用」的歷史演變和思想意涵;然後,在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四個發展階段,討論歷代觀音繪畫的題材與風格演變;最後,在藝術實踐的角度,來探討觀音繪畫的藝術表現(相)、藝道本體(體)、藝術創作(用)。對佛法的研究,除了文獻的基本詮釋,更多是佛法對人生和藝術之價值的詮釋;而對觀音繪畫的研究,除了參考歷史文獻及學界成果進行脈絡整理,更在「體、相、用」的角度輔以歷代觀音圖像開展美學理論和藝術生命實踐的詮釋。觀音繪畫屬於「相」的範疇,是普度眾生的一種藝術化現。觀音菩薩證入佛智

,體性恆寂,行「身、語、心」三化業為度生之「相、用」,體現在三方面:「身」,能現圖畫中莊嚴身相;「語」,借助繪畫方便說法;「心」,指歸自性之繪畫心法。繪畫是一種視覺「語言」,借藝術家之手、筆墨圖紙,觀音菩薩展現各種莊嚴慈悲的化身於世人眼前,這種圖畫之「相」,是一種方便善巧的「語業」。觀音繪畫以「畫之相」明「心之體」。佛法中的「體、相、用」圓融地闡述了以揭示「佛性」為究竟的觀音繪畫,以「事」入「理」,以「理」明「事」,從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最後都歸於事事無礙法界。

尋找現代藥師佛:開啟內心豐沛能量 普現濟世富貴大願

為了解決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作者呂尚(呂應鐘) 這樣論述:

2021年的地球,竟然出現千年級災難 無論是疫情大爆發,大暴雨、大野火 已經奪走四百多萬條人命 在溫室效應的極端氣候反撲下 加速地球頻率快速振動 人們活在匱乏、緊張、焦慮、不安, 恐懼的高壓生活中。   整體的苦難是人類共同造業所形成 能存活下來的都是共業中的別業 尋找現代藥師佛,即是在苦難的當下, 開創個人健康幸福的別業。   意識即能量, 只要我們願與藥師醫王的大願力共振, 即可讓我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藥師佛的無量願行,無量善巧方便, 令諸有情皆得無盡受用,讓眾生無有匱乏, 令一切有情無病安樂。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藥師佛成就琉璃淨土的代表經典,裡頭所陳述的十二

大願,在東亞佛教中是極為流行和重要的法門之一;藥師佛所發之大願,不外乎要讓眾生病苦皆除、所求安樂及解冤釋結,只要眾生學習以願力為本命,以堅定的心念為舟濟,必能突破萬難,隨心所願開創嶄新美好的未來。     在這地球頻率快速振動的生活型態下,人們的身心靈總是被高壓與焦慮的氛圍所解構與侵蝕著,靈性的安頓與平靜在生命的長流裡,將顯得遙不可及但卻又彌足珍貴。     本書作者用靈性科學的角度,教導讀者用心念能量以成就健康豐盛的生命。作者認為人體是個能量體,佛法說「萬法唯心」,我們心的能量是無限的,「心靈」與「意識」可以創造一個人的世界,一切的物質現象都是隨人們的心念而呈現出來的;因此,萬法唯心所造、宇

宙唯識所顯,眾生是一體相連的。正如偉大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k)所說的:「世間所有物質的起源與存在,都是由於有股力量能使原子的分子振動,並且讓這個原子最微小的核心凝聚在一起。我們必須相信,在這股力量的背後,存在著一個有意識且睿智的心靈,此心靈乃是孕育所有物質的源頭。」宇宙是一個極大的量子場域集合體,每個人在其中也都呼應著「萬物皆有靈」的能量對應與共振。由於每個人的心念能量頻率不同,所以產生屬於自己的量子場也不同,也因此每個人的人生過程與經驗也不同。     所以「一念一世界!」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小小的念頭,任何的「起心動念」,小者能改變一個人的財富、健康、事業、人際關係等;大者可能會改

變整個世界!藥師佛的大願―願令眾生所求皆得―也因此能以「念」來實踐生命的轉化與美好。一切皆是能量,真正的豐盛是自己要開啟自己生命的光體,與自己的內在合一,與心連結,打開之後就擁有豐沛的能源,這才是豐盛,才是真正的富有。     近年,自然醫學開始發達,也陸續產生了能量醫學、信息醫學、量子醫學等等,事實上這些都是「心靈能量」的體現。對於宇宙與能量的變化如何在體內運作取得了解,以及了解每一個個體的生活形式、飲食、情緒等如何與體內不同元素取得平衡與協調,方能妥善對治疾病或瘟疫的侵襲,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小宇宙,如何讓小宇宙的自轉與公轉,能呼應順應大宇宙的規律,這正是藥師佛濟世的科學內涵與教化心靈的悲心

。     藥師佛的悲願就是要一切眾生隨意所趣作諸事業,凡事無往不利,用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世間的一無所有,畢竟有「願」就有「力」,願眾生不忘藥師佛之大願,廣行豐沛的生命力。   願心聯合推薦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董事長 邱復生   TOTALIFE集團總裁 孫崇發

如何度亡與度生—地藏菩薩的救度理論研究

為了解決百佛名經感應的問題,作者李若豪(釋圓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並參考地藏法門中重要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慈悲地藏寶懺》三經一懺互為參照。進而考察地藏信仰,融入漢地度亡、度生的救度理念而成的大乘佛教信仰,超越小乘佛教的自我修行,不但度己也要度生。綜觀「地藏經」闡揚的度亡、度生行持,被一般大眾所接受,為印度佛教中土化的具體例證,更是地藏信仰的核心。  本研究企圖建構地藏菩薩之大願力兩大核心:一為救度的理論,二為救度之實踐面向,並將舖陳為四個章節,研究主軸陳述如下:除第一章緒論外,從第二章地藏信仰中國化在地化歷程中,融合孝道、輪迴、果報,善惡分明,建立眾生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

佛教基本觀念。第三章度亡討論願力、功德、懺悔三個面向,由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成其累劫修成的願力、功德力。感召眾生懺悔過去所造的諸惡業,使其身、口、意三業清淨。從第四章度生討論輪迴觀、果報觀、孝道實踐,令每個人建立孝養父母如同供養佛的功德一般。修習地藏經不但能破除煩惱,用於拔薦亡者,並可超度六道輪迴之苦。從第五章結論中,說明民俗化的地藏信仰與中國傳統結合,地藏信仰中的度亡觀、度生觀對於中國社會之影響,其當代的價值乃在國家、社會上更能建立良好倫理道德規範。總之,不論出世入世,地藏信仰都是值得大力宏揚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