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造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葉大學 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 卓銀永所指導 廖素慧的 宋瓷特質應用於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研究-以陶質餐具為例 (2016),提出盏造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宋瓷、生活用品設計、陶瓷餐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課程研究所 洪志成所指導 洪慧真的 跨域:大專護理教師自我認同的生命經驗敘說 (2013),提出因為有 跨域、自我認同、大專護理教師、生命經驗敘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盏造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盏造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宋瓷特質應用於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研究-以陶質餐具為例

為了解決盏造詞的問題,作者廖素慧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輝煌的時代;「宋瓷」之美舉世稱頌,造形簡樸,以單色釉著稱。諸家官窯,皆有各自的代表作;以「青瓷」為例,被法國人稱為「celadon」,也是灰綠色的代名詞,造詣成就不可言喻。舉凡故宮博物院中的典藏品,雖然曾經是古代的實用器物,如今已然成為藝術瑰寶,評價極高。本論文擬透過文獻探討的研究分析,釐訂「宋瓷」的特質,將其應用於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為日用陶瓷產業注入新生命,同時可以豐富吾人的生活美學。實用功能部分,將以使用者導向為依據,著重生活形態的探討,配合食物料理的內容,得以瞭解形制上之需求,包括造形與尺度。創作實務部分,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設計創作,產出實體模型,進行使用

者導向設計之體驗評價分析,最後完成論文寫作。關鍵詞:宋瓷、生活用品設計、陶瓷餐具

跨域:大專護理教師自我認同的生命經驗敘說

為了解決盏造詞的問題,作者洪慧真 這樣論述:

本研究起於我對自己身份的矛盾,納入相似處境之大專護理教師,旨在探尋大專護理教師因「跨域」而造就的自我認同問題;採共同敘說方式,參與者以效標取樣,包含我和另外四位具有跨域背景的大專護理教師,共五位參與研究;所蒐集的研究資料包括:研究參與者所說的故事、訪談資料、研究者反思札記、電子郵件、課程發展會議紀錄等,研究參與者花費4-7小時不等的時間敘說故事及接受訪談;資料的分析則以Lieblich, Tuval-Mashiach 與 Zilber (1988)的「整體-內容」分析方法,並以質性研究的「交互效度」與「轉化效度」做為本研究有效性之證明。 透過閱讀-詮釋-理解過程,最後獲得的結果與建議包含

如下:1. 學校的排課制度及選課規則讓跨域的大專護理教師貼上標籤,感受自己不被尊重、自己的護理專業不被信任與認同。2. 在重視學科專門性的高等教育文化中,碩博士非主修護理的教師易成為「邊緣」,成為「他者」,為大專護理教師的自我認同帶來矛盾與衝突。3. 大專護理教師的跨域不受認可,可能與權力關係和社會控制有關、也與護理專業發展的歷史脈絡有關。4. 大專護理教師「跨域」在教學上的改變包含:主修「教育類科」的教師應用多元教學策略精進教學方法;主修「非教育類」教師應用跨領域所學擴展教學內容。5. 大專護理教師必須搓揉混雜性,游移於學科與學科之間、理論與實務之間、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教科書與

生活之間、顯在課程與潛在課程之間。6. 「跨域」有助於大專護理教師像哲學家,在黑暗中摸索,尋求對自我的醒覺;像藝術家脫去固著與僵化,從師生互動關係間尋求護理的美感。7. 跨域的「混雜」成就大專護理教師既是「人師」也是「經師」;跨域的大專護理教師既是「護理師」、也是「教師」,還有更多更多…8. 跨域不只是學科之間的相互借用,也是教師的意識醒覺,跨域讓教師進入「無皮」的狀態、一種類似「第三空間」的狀態,讓教師能重獲植皮的可能。9. 尋求以跨域作為教師發展的教師,應從建立教師的主體性、覺醒主體自我的需求開始;慎思「何時跨?」與「跨什麼?」的議題,邁向有所本的跨域。10. 學校文化對於大專護

理教師的意識形態,應突破「純護理與非護理」的二元價值觀,認同差異的融入有益於創造更真更美的護理文化。11. 邊緣帶來矛盾、激起探尋自我的旅程,讓跨域者看見現行體制仍有重新省思的空間,如何不讓階層與權力造就對自我主體的壓迫,跨域是一種可能。 本研究提供有意跨域者理解可能面對的挑戰;提供學校、護理教育單位及主管慎思對「跨域」意識形態的作用;提供教師發展單位思索,對於單一專長和兩種專長的教師專業成長,如何的支持與協助較為適當,以確保教師發揮其專長,促進學生學習之結果;對於已跨域者,雖然成為邊緣,但邊緣的視角讓我們「找到自己」,「肯定自己」並「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