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明欣寫的 我的智慧,我的財產?:你不可不知道的智慧財產權(修訂三版) 和沈明欣的 我的智慧,我的財產?你不可不知道的智慧財產權(修訂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所 廖述誼所指導 林淑芬的 影響著作權犯罪刑期因素之探討 (2016),提出盜版軟體被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主觀預期效用理論、嚇阻理論、著作權犯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財富與稅務管理系 蕭大正所指導 彭育群的 非營利目的使用P2P傳輸和網路硬碟著作權侵害責任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著作權、網路侵權、網路硬碟、P2P的重點而找出了 盜版軟體被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盜版軟體被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智慧,我的財產?:你不可不知道的智慧財產權(修訂三版)

為了解決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作者沈明欣 這樣論述:

  絞盡腦汁榨出來的智慧結晶,若因為不懂法律不小心變成他人的財產,   那真的是有苦無處講,只能一把辛酸淚往內吞。   但是時代不同了,身為創作人要知道:   知識就是力量,懂得法律的人才能好好的保護自己的創意!   讓腦內的IDEA真正變成有價值的黃金!   ◆ 本書按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與營業秘密法四大主題分段落   ◆QA單元形式呈現,從常見的疑難雜症切入,讓讀者輕鬆查找解答   ◆可愛的漫畫插圖與舉例,讓讀者輕鬆跨越枯燥法條的高牆   ◆單元附有契約範例,讓讀者知道原來智財契約要具備那些要素   1.本書配合下列最新法規修訂:   ◆ 著作權法105年11月

30日   ◆ 商標法105年11月30日   ◆ 專利法106年1月18日   2.作者以實例問答方式撰寫,查找方便、容易理解,輕鬆解決生活常見的智慧財產權問題。     3.本書另檢附商業交易中常見的各式智慧財產權契約範例,包含智慧財產權的讓與契約、授權契約及和解契約書,讓讀者有實際範例可供參考運用。更以專文討論在面臨智慧財產權官司時,原告或被告應注意之事項,如此將有利當事人於具體案例中作出最明智之抉擇。

影響著作權犯罪刑期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作者林淑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利用個案資料,探討檢察機關執行違反著作權法法院裁判確定判處有罪者之個別特徵與刑罰關係。首先從總體社會經濟外部變動觀察對著作權犯罪之影響,再進一步延伸以近16年(2001年至2016年)各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違反著作權法之公訴案件裁判確定判處有期徒刑者6,692筆個案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顯示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毛額及家用電腦普及率等外部社會經濟變動,對著作權犯罪分別有顯著負相關及正相關;著作權犯罪判處有期徒刑者與全般刑案比較,累犯比率低、宣告緩刑比率高、使用電腦網路犯罪比率高、相對較年輕、學生比率高、有較高教育程度,且家庭經濟狀況較佳;判處有期徒刑有罪者之個別特徵變數與刑期之關係,以北

部以外地區、累犯、男性、無職業者、被告身份為製造商、犯罪類型販賣及重製、犯罪因素光碟片及電腦軟體者判處有期徒刑之刑度較高,並具顯著性差異。根據實證等相關統計資料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期能對提供政府研訂著作權犯罪修法及防治政策之參考:(1)無商業規模之侵害,考量除罪化;(2)具商業規模之侵害,予以重刑嚇阻犯罪;(3)增加警察專業能力及設備;(4)加強校園著作權法治宣導。

我的智慧,我的財產?你不可不知道的智慧財產權(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作者沈明欣 這樣論述:

  1.配合下列最新法規修訂:   ◆ 著作權法 105年11月30日   ◆ 商標法 105年11月30日   ◆ 專利法 106年1月18日   2.作者以實例問答方式撰寫,查找方便、容易理解,輕鬆解決生活常見的智慧財產權問題。     3.本書另檢附商業交易中常見的各式智慧財產權契約範例,包含智慧財產權的讓與契約、授權契約及和解契約書,讓讀者有實際範例可供參考運用。更以專文討論在面臨智慧財產權官司時,原告或被告應注意之事項,如此將有利當事人於具體案例中作出最明智之抉擇。  

非營利目的使用P2P傳輸和網路硬碟著作權侵害責任之研究

為了解決盜版軟體被告的問題,作者彭育群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網路上著作權侵害近年來快速增加,特別是其中的非營利目的網路上著作權侵害增加的更是快速。此情形使得產業面臨了新的挑戰,也使得以此行為侵害網路上著作權卻不了解其行為已經觸法的國人也越來越多。然而,我國卻因為此行為罪責認定上並無爭議且過去對社會經濟利益的影響不大而很少有和此行為相關之研究,故本文想以此行為為研究標的。本文以此行為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P2P傳輸和網路硬碟行為作為研究標的,首先,先介紹研究行為之相關背景知識與美國、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規。其二,以探討和評析研究行為相關之美國、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法律和判決後的結果為依據,總結出研究行為的行

為性質和行研究行為之行為人在美國、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可能將承擔的法律責任類型。最後,對總結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以比較分析內容作為本文結論來提醒我國人民行本文研究標的行為可能負擔的法律責任並向我國政府提出有關著作權法修改方向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