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疾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石棉疾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VaclavSmil寫的 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以數據解析人類經濟和生存的困局與機會 和林肇堂,邱文祥,陳昭旭,陳晉興,陳瑞裕,康仲然,黃俊升,楊培銘,賴瓊慧,饒樹文,黃亞琪的 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石綿的健康危害也說明:暴露病症依然持續惡化,最終造成呼吸機能障礙,. 影響日常生活。 12. Page 13. 石綿相關疾病-肺癌. ➢石綿纖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今周刊所出版 。

亞洲大學 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 詹雯玲所指導 陳明昕的 透過DNA甲基化資料建立腎透明細胞癌遠端轉移羅吉斯風險預測模型 (2021),提出石棉疾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腎透明細胞癌、風險預測模型、遠端轉移、腫瘤與癌旁組織、DNA甲基化。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環境職業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莊弘毅、李俊賢所指導 方怡仁的 石綿與腸胃道癌症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石棉、胃癌、腸胃道腫瘤、職業性癌症、標準化發病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棉疾病的解答。

最後網站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公卫危机”,只因广泛使用这种致癌物……則補充:鉴于未来几十年与石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将大幅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陈天辉博士团队明确提出——“是时候在发展中国家全面禁用石棉了。” 石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棉疾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以數據解析人類經濟和生存的困局與機會

為了解決石棉疾病的問題,作者VaclavSmil 這樣論述:

全球百大頂尖思想家;橫跨能源、人口、科技領域的權威專家 「史密爾是我最喜歡的作者。」──比爾・蓋茲   病毒肆虐、晶片短缺、電力不穩、過度使用燃料…… 我們必須看清撼動全球經濟根基的七大困局 何為全球經濟的大挑戰?絕對是能源、小麥、病毒和氣候。 能源概括整個世界的運作,使人類可以生產糧食和材料, 種植一顆溫室番茄需要5茶匙柴油,1公斤的麵包需要80毫升的柴油; 能滿足全球需求量的鋼鐵、塑膠、水泥需要多少燃料? 作者呼籲人類應從過於樂觀的預測、政策中甦醒: 各國的脫碳目標不可能實現, 人造食物取代不了農作物…… 世界真正的現實面,影響經濟最主要的七大關鍵: 1.能源:人類有多依

賴化石燃料? 從19世紀起,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為60倍,20世紀增加為16倍,在過去的220年中,大約增加1500倍。2020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電力來自燃燒煤炭和天然氣。 2.食物生產:如何養活全球80億人口? 由於投入的化石燃料和電力日益增加,作物收穫量才會如此豐富,也能夠預測產量。如果沒有這些人為的能源補貼,就無法為90%的人類提供足夠的營養。 3.材料:氨、鋼鐵、混凝土和塑膠,如何主導世界經濟? 大型的基礎建設和消費者需求,都需要靠大規模的基本材料(塑膠、水泥、鋼鐵、氨)才能達成。生活中的塑膠材料無所不在,你摸摸手邊的滑鼠、筆電或正坐著的旋轉椅;1952年全球塑膠產量只有約2萬噸,

1950年增加到2百萬噸,2000增加到1.5億噸,到了2019年,增加到3.7億噸。 4.全球化:運輸和通訊如何讓世界緊密連結? 在1973年油輪運輸以原油和精煉過的產品為主,占總運輸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到2018年,貨物的運輸量增加到約70%,這個轉變不僅反映出亞洲(特別是中國)日漸成為全球主要消費品的來源地,而且反映出各國的整合和相互依存度都提高。 5.風險:病毒、飲食到天災,為何文明進步沒讓世界更安全、更健康? 現代社會已經消除或減少許多會致命或造成殘疾的風險,例如小兒麻痺症和分娩,但很多危險仍會繼續存在,天災人禍、飲食、疾病和日常活動中的風險。從食物中殘留的農藥到玩具或地毯中的致癌

物,隱藏在牆壁和嬰兒爽身粉裡的石棉,到人為破壞的全球暖化現象。 6.全球暖化:脫碳言之過早?富裕國家正落實減緩氣候變遷? 早在1958年,我們就清楚二氧化碳濃度加倍與實際暖化程度之間的關連,但我們選擇加倍燃燒化石燃料,過度依賴的結果導致我們很難斷然捨棄,否則就得耗費更高的成本。 7.生物圈退化:災難頻繁、資源匱乏、生育率低,如何面對作繭自縛的生存空間? 夏季大火、海平面上升,礦產枯竭、資源稀少、環境退化。我們不能確定未來人口是會增加到150億,或是縮減到48億,我們也不確定面臨的流行病是會更輕微,或是更嚴重,不過我們必須對未來打下好的基礎,結果會取決於我們所採取的行動。 作者為什麼寫這

本書? 人類的發展有許多值得讚許的成就,我們對物質世界和所有生命形式的了解,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擴展。 人類專研各式的知識,高度專業化卻讓知識變得晦澀難懂,鮮少人連世界如何運作都只有粗淺的了解,連小麥如何種植、鋼鐵如何製造都無法確實回答,甚至無知。 都市化讓都市居民和生產食物的方式脫節,也跟製造機器和設備的方式脫節。生產活動和機械化程度與日俱增,全球卻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事提供文明能源和構成現代世界的材料。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每年冶煉、鑄造和軋製的鋼鐵將近10億噸,但這些全都由中國14億人口當中不到0.25%的人完成,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會站在高爐旁邊。這種脫節的情況發生在世界各地

。 美國現在大約只有3百萬人直接從事食物生產的工作——實際犁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照顧動物的人,總共不到美國人口的2%。 麵包和肉品是怎麼來的? 一隻小豬多久會變成豬排,需要幾個星期? 現代世界中的很多人對答案毫無頭緒 本書致力於減少人類對世界的理解缺陷,並針對人類生存和繁榮最基本的主要現實狀況做說明,以科學的角度,解釋世界究竟如何運作,提供主導世界經濟的七大關鍵,讓人類更能意識到未來的限制和機會。

透過DNA甲基化資料建立腎透明細胞癌遠端轉移羅吉斯風險預測模型

為了解決石棉疾病的問題,作者陳明昕 這樣論述:

腎臟癌是一個廣泛性的名稱,其最主要的是腎臟細胞發生癌變。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探討,吸菸、肥胖、高血壓還有不當的作息及飲食、酒精會增加腎臟癌的風險。職業中的危害,像是農業的除草劑、建築工業用的石棉也都會增加腎臟癌症的風險,腎臟癌的診斷是由超音波確認患者腎臟是否有腫瘤,在目前機器學習大數據的時代,可以使用大數據去找出生物標誌,因超音波發現時已經形成腫瘤,腎臟超音波也不是必要的檢測項目,故若能使用生物標誌去找出高風險族群,能早期發現此標誌相關的生活環境與習慣以及影響該標誌的原因,就能防患於未然。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有相當的背景研究指出與癌症、糖尿病、身心科疾病關聯。許多研究表明,異常

的DNA甲基化與不規則的基因沉默有關,當啟動子區域存在高度5-甲基胞嘧啶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癌症中的低甲基化會導致基因組不穩定,從而活化癌化基因,一些腫瘤抑制基因則可以被 DNA 高甲基化活化。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分析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基因甲基化的數據找出癌症的生物標誌。我們從TCGA下載腎透明細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簡稱KIRC)癌組織及其配對非癌化組織的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K晶片中的CpG位點之甲基化實驗數據及其臨床資料;接著以β-value分析配對組織之差

異甲基化表現;再結合患者的臨床數據以是否發生遠端轉移為預後並投入Logistics regression訓練一個機器學習的風險預測模型。最後,成功建立一個具有高正確率的二元羅吉斯風險預測模型,並且從模型的結果輸出中找到了RP11基因受甲基化調控並與腫瘤細胞的移動相關。本研究建立之二元羅吉斯風險預測模型可判斷腎透明細胞癌產生遠端轉移的相關風險,找出影響該基因甲基化的因素,從生活環境、習慣、飲食等等來降低腎透明細胞癌化風險,另外此甲基化分析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癌症甲基化數據的研究。

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為了解決石棉疾病的問題,作者林肇堂,邱文祥,陳昭旭,陳晉興,陳瑞裕,康仲然,黃俊升,楊培銘,賴瓊慧,饒樹文,黃亞琪 這樣論述:

  十大名醫聯手超前攔截癌症     林肇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邱文祥.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祕書長/陳昭旭.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陳晉興.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瑞裕.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甲狀腺醫學中心主任/康仲然.林口長庚醫院頭頸部腫瘤科主任/黃俊升.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楊培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賴瓊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饒樹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本書很可能拯救你及身邊親友一命!   正確的癌症篩檢方式,是早期發現癌症的最佳利器。     「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說是

『慢性病』,如果早期發現,控制得宜,即使罹患癌症也能度過相對健康的餘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篩檢,我們在意的不是有多少人罹患肺癌,而是會死多少人。肺癌只要一篩檢,存活率就有機會從八%提升到八八%。」──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     「國人比較常遇到的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零期是百分之百;一期大概九三%,二期有八二%;三期也有六九%,早點發現真的很重要。」──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     【他們的真實故事】      ․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前副總統陳建仁因為定期健檢發現早期肺癌

,術後痊癒,不需化學與標靶治療,現在仍站在國家健康衛生的最前線。     ․楊先生在四十多歲時因肝硬化就診,發現肝臟有兩公分大的腫瘤,在開刀切除後,即使住在金門,他仍堅持定期追蹤,中間復發三次,但因早期發現,得以治癒,最後過世時並非因為肝癌,而是其他的疾病,而那時他已將近八十歲。     ․三十三歲的周小姐,因為腹部不適就診,經過內視鏡檢查診斷為胃腺癌,同時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決定手術切除,之後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已十年沒有復發。她的姊姊因此也同步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結果呈現陽性反應,經過內視鏡檢查發現有高度細胞病變,在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及內視鏡黏膜剝離術後,迄

今胃癌不曾復發。     「三十年前,假如你的親友罹患癌症,似乎等於宣告死亡。但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假如你的親友罹患了癌症,首先要問他,得了什麼癌症?假如是肺腺癌,接著要問他是第幾期;如果是第一期,你應該告訴他,算是幸運,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而且五年存活率是八八%;假如是第四期,那就很不樂觀,因為五年存活率只有八%。這兩個相差十倍的五年存活率數據,告訴我們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希望這本書可以幫你、也幫你的家人及早對抗癌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與癌症共存的時代正式到來,透過權威醫師的第一手觀察,正確精準的篩檢知識,盤點最新療法,面對一生有四成的罹癌機率,重新找回健康

的自主權。   名人推薦     王正旭.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董事長   陳建仁.中研院士,中華民國第十四任副總統   誠摯推薦(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石綿與腸胃道癌症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棉疾病的問題,作者方怡仁 這樣論述:

石棉已被公認為與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和卵巢癌有關的人類致癌物。除了工人吸入石棉纖維外,經口攝入致癌纖維可能與胃腸道(GI)癌症有關,尤其是胃癌。胃癌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許多研究已確定胃癌的病因包括飲酒、醃製食品、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吸菸。然而,IARC 總結了與石棉暴露相關的胃癌證據不足。胃癌與石棉暴露之間的關係仍存在爭議。 因此本研究中,我們擴大了之前的世代和追蹤時間,用台灣勞保資料庫和環境保護署(EPA)石綿監管資料庫建立了一個回顧性世代研究,以確定在1950 年至 2015 年之間從事石棉相關工作的人員的行業,並連結1980至2015年期間的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TCR),以確

定個案的癌症。癌症的標準化發病率(SIR)使用台灣一般族群的胃癌發生率和參考勞動力人口計算整個石綿工人的世代SIR。與普通人群相比,石綿工人世代的胃癌SIR在男性為(1.05,95%信賴區間(95%CI)為1.02-1.09);而女性為1.10 (95% CI:1.01-1.18)。若以123個曾被確診為惡性間皮瘤病例的工作場所計算,其胃癌風險增加為1.76(95% CI:1.63-1.90)。這項針對台灣石棉接觸工人的35年回顧性隊列研究可能為職業接觸石棉與胃癌之間的關聯提供支持。 石綿相關的食道癌可能是由自由基(如活性氧)的產生和石綿纖維引起的慢性炎症引起的。根據 2006 年醫學研

究所(美國)石綿委員會的描述,有關石綿與食道癌之間關聯的證據不足。進而,我們的團隊另外從 1963 年到 2017 年進行了更全面的搜索,最終納入了 34 項研究,產生了 36 個 SMR 進行統合分析。在統合分析研究中,基於 34 項世代研究定量評估了石綿暴露與食道癌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職業或環境石綿暴露的食道癌患者的 SMR(1.28, 95% CI: 1.19-1.38)增加;也就是說,有石綿接觸史的參與者死於食道癌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 1.28 倍。 然而,儘管對文獻進行了一些系統評價,包括一些整合分析,但石綿暴露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仍存在爭議。我們進行了系統文獻回顧,以評估接觸

石綿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系統文獻回顧,在職業接觸石綿的工人中,結直腸癌死亡率顯著增加,標準化死亡率(SMR)為 1.16(95% CI:1.05- 1.29)。在發生石綿相關的肺部癌症的工作場所中,結直腸癌的SMR為1.43(95% CI: 1.30- 1.56)。這意味著結直腸癌死亡率的風險隨著石綿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總之,我們發現在台灣石棉接觸工人的一項為期35年的世代研究中,石棉接觸工人的胃癌標準化發病率顯著升高。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為職業接觸石棉與胃癌之間的關聯提供支持。考慮到潛伏期較長,建議對包括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結腸癌)在內的癌症患者進行十年以上的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