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 酸 鈣板 製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矽 酸 鈣板 製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聯雄、莊坤遠寫的 裝潢業矽酸鈣板游離二氧化矽含量調查研究_101白A320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邵揮洲所指導 吳勇憲的 運用萃智理論探討不銹鋼電弧爐碴創新產品的應用 (2019),提出矽 酸 鈣板 製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循環經濟、電弧爐碴、萃智、資源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張祖恩所指導 戴育陞的 添加稻殼及稻殼炭產製功能性工程材料之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稻殼、稻殼炭、輕質建材、鈣矽調質、隔熱調濕的重點而找出了 矽 酸 鈣板 製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矽 酸 鈣板 製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裝潢業矽酸鈣板游離二氧化矽含量調查研究_101白A320

為了解決矽 酸 鈣板 製程的問題,作者李聯雄、莊坤遠 這樣論述:

  裝潢木工作業時經常使用電動工具切割矽酸鈣板等板材,造成作業環境中散布相當大量之粉塵。而矽酸鈣板於製造時,使用有石英與矽砂等含高比例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之矽質礦物原料,因此會使裝潢作業勞工吸入過多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粉塵,使作業勞工因而有罹患塵肺症之可能。   矽酸鈣板製造時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有矽砂、水泥、熟石灰、矽藻土與紙漿等五種,製造過程包括原料混和、抄造、成型、高壓蒸氣養生(autoclave)、乾燥與砂光研磨等程序,經現場觀察發現,砂光研磨作業現場所產生粉塵量較大。此外,選擇市售15種矽酸鈣板於實驗室中使用木工用圓盤鋸進行模擬切割,並採集總粉塵(total dust)以及可呼吸性粉塵(

respirable dust)樣本,以XRD分析粉塵中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含量,結果發現可呼吸性粉塵樣本中有10種板材分析出含有石英,其中濃度最高的為19.86%,驗出樣本之平均石英濃度為10.99%。板材樣本僅有1種未分析出游離二氧化矽,14種板材平均石英濃度為33.22%,其中1種濃度高達61.61%,全部樣本均未分析出含有鱗矽石或方矽石。   建議使用電動工具進行矽酸鈣板切割作業的勞工宜注意現場通風狀況或使用集塵裝置,並且戴用有效的呼吸防護具以避免吸入過多粉塵,在製造工廠中之投料或砂光研磨製程作業環境中,粉塵濃度亦必須加以控制方能保護勞工的健康。 

運用萃智理論探討不銹鋼電弧爐碴創新產品的應用

為了解決矽 酸 鈣板 製程的問題,作者吳勇憲 這樣論述:

循環經濟主要以創新思維取代過去工業革命以來的「線性經濟」模式,在循環經濟的思維下,只有錯置的資源,沒有真正的廢棄物。台灣在缺乏天然資源以及地小人稠的壓力下,如何鼓勵企業透由循環經濟轉型,打造永續環境的綠色島國,將是必須持續被關注的議題。電弧爐不銹鋼煉鋼製程乃利用電能將廢鋼、合金等原料與氧化鈣升溫至約1,600oC成熔融狀態,繼而進行吹氧脫碳、脫矽所形成副產物爐碴,該爐碴依製程別而有氧化碴、還原碴之分。近年來因國內爐碴處理或管控不當時,致使相關負面新聞,如:爐碴任意棄置農田、水源、魚塭造成汙染等情事,還原碴被誤摻入混凝土中,造成建築物外牆發生類似出現青春痘的松菸文創大樓事件,都讓電弧爐爐碴的循

環利用蒙上陰影。為了不讓這樣資源錯置的情形一再發生,近年來政府修法控管與鼎力推動循環經濟的資源再利用,使得氧化碴可透過合法再利用機構處理後,後續發揮其優越機械性質應用在道路工程上,目前已是穩定去化的管道之一。而還原碴僅限再利用於水泥原料用途,已有數家鋼廠以此管道進行循環利用。本研究先針對電弧爐不銹鋼爐碴產品做資源化之原因與優缺點分析後,再運用萃智理論的39項工程參數、矛盾矩陣及40項創新原則,來分析並驗證,期將煉鋼製程產出之事業廢棄物爐碴資源化,希望除了現階段通案再利用的管道外,也能夠發展出創新性環保綠建材產品。本研究驗證出創新產品如:高壓地磚、矽酸鈣板隔間材等,可達到減少天然資源的損耗,以及

增加新的爐碴去化管道之目標,未來商品化後更可以符合國家推動循環經濟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之目的。

添加稻殼及稻殼炭產製功能性工程材料之探討

為了解決矽 酸 鈣板 製程的問題,作者戴育陞 這樣論述:

稻殼(rice husk,RH)富含矽元素,且為多孔結構,具備輕質特性,適合作為鈣矽水合漿體中輕質摻料。然而稻殼內含有大量有機物質,此類成分於高溫高鹼環境下會溶解至漿體中,使水泥顆粒表面被薄層覆蓋,導致系統中水泥水化作用受到干擾,進而影響製品強度。為克服上述問題,本研究將稻殼進行熱解處理生成稻殼炭(rice husk char,RHC)後再行添加,最後評估使用輕質摻料取代原製程中發泡鋁粉之可行性,以降低材料開發成本,並開發農業資材利用價值。本研究以氫氧化鈣(Ca(OH)2)、二氧化矽(SiO2)、水泥(cement)等乾基材料進行鈣矽水合漿體產製,得知於12 atm、12 h條件進行養護時,

製品擁有最佳抗壓強度,其Ca/Si為0.894,此為後續鈣矽調質之依據。將不同粒徑之稻殼RH1(〉1.19 mm)、RH2(0.59~1.19 mm)、RH3(0.297~0.59 mm)及RH4(〈0.297 mm)分別添加至鈣矽水合漿體中,並藉調升水固比(water to solids ratio,W/S)來探討稻殼粒徑與拌合水量對製品特性之影響。後續使用熱解條件為300~500℃之稻殼炭進行添加,探討其對製品抗壓強度之影響。最終綜合不同輕質摻料種類及蒸養條件所產製之製品結果,歸納最適蒸養條件,並測試輕質工程材料之隔熱、調濕等功能性。 研究結果顯示,在添加輕質摻料後,製品抗壓強度及密度均會

有所下降。當W/S = 0.7 L/kg,稻殼及稻殼炭至少添加12 wt.%至鈣矽水合漿體時能符合AAC-6之規範,在調升W/S = 0.75 L/kg後,僅需添加4 wt.%稻殼即可符合AAC-6,其中RH1製品性能表現(performance factor,Pf)高出其他粒徑製品,粒徑越細對於製品強度發展越具不利影響;另以500℃熱解溫度產製之BC500,其製品性能表現則高於其他熱解溫度之稻殼炭製品。經鈣矽調質程序,將系統Ca/Si控制為0.894後,添加量為4~20 wt.% 之RH1及BC500製品分別可再提升8.22~26.71及9.12~31.84% 之抗壓強度。相較於鈣矽水合漿體

,當添加12 wt.%稻殼時,於6 atm、20 h條件進行養護擁有最佳製品性能表現,顯示低溫下較有利稻殼製品強度發展,此時為13.33 MPa/g/cm3;添加12 wt.% 稻殼炭則可縮短水熱反應時間,於12 atm、8 h條件進行養護擁有最佳製品性能表現,此時為24.82 MPa/g/cm3。添加12 wt.%稻殼及稻殼炭之水合漿體製品導熱係數分別由0.88降至0.49及0.43 W/m‧K,而調濕特性則是在添加最少8 wt.% 稻殼炭時能夠符合JIS-A 1470-1調濕材料level 1之規範。綜合而言,稻殼及稻殼炭均能夠替代鋁粉發泡角色以提供製品輕質效果,藉此達到降低開發成本之目的

,且摻料多孔、高比表面積之特性有助提升材料隔熱、調濕等功能,具有工程應用價值及環境友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