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憲德寫的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 和林憲德的 建築碳足跡(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詹氏所出版 。

逢甲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賴奇厚所指導 曾心妤的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2021),提出碳標籤申請四階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碳足跡、碳排放、生命週期評估、碳價比、價碳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LBA) 吳行浩、佘志民所指導 葉政瑋的 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對我國碳定價相關立法政策之借鏡 (2021),提出因為有 碳邊境調整機制、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碳標籤申請四階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

為了解決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如今,全球一片碳揭露、碳盤查、碳經濟之聲,全球500大企業已組成「供應鏈領導聯盟」要求旗下供應商公布碳足跡資料,許多廠商擔心產品無碳標籤賣不出去。   這隻「碳足跡怪獸」已逃出「潘朵拉的盒子」,建築產業陷入一片「碳恐慌」中,假如我們不勇敢抵禦這「碳足跡怪獸」,也會被這怪獸吞食而亡。本書建築、景觀、室內裝修三產業的碳足跡評估法,是預防「碳足跡怪獸」來襲的防波堤,盼能將衝擊誘導至優質永續產業之方向,希望能以「最誠實的碳足跡認證」之「法器」將這些鬼魅怪獸降服為「坐騎」,讓此「坐騎」做出真正拯救地址的事務。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作者曾心妤 這樣論述:

全球由人類管理的最大生態系統是農業,仰賴外來資源與維護大面積單一作物為主要耕種方式,促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碳足跡是衡量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積累的溫室氣體,是各國政府及企業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使用生命週期評估法分析台中市東勢區的有機柑橘,以及有機柑橘加工製成柑橘果醬,還有以柑橘果醬製成精釀啤酒的碳排放情形。透過實地盤查及訪談取得相關資訊及數據,計算自原料取得階段、產品製造階段、銷售配送階段、消費者使用階段至廢棄處理階段之碳排放量,分析排放熱點進行減量評估。有機柑橘種植分別依照(1)盤點年度實況(適逢旱災減產)、(2)未逢重大災害、(

3)慣行農法栽種(使用化學肥料)三種情境進行碳足跡計算及分析,結果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果樹減產對於碳排放量的影響最甚,有機耕作除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更間接產生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柑橘果醬的主要排放熱點為產品製造階段使用液化石油氣,若能善用果園每年夏、秋二季整枝修剪的木材作為燃料,可以降低49.9%的碳排放量。精釀啤酒製程的排放熱點為(1)玻璃瓶、(2)能源使用、(3)原料運輸,以使用回收玻璃瓶、購買綠電憑證、使用國產麥芽等策略,降低原生產程序58.5%的碳排放量。本研究參考本益比及性價比概念,提出碳足跡與收益淨利或成本支出相關聯的評估指標-碳價比及價碳比。在初級農產及加工加值過程中

,柑橘果醬的碳價比(0.0037 kg CO2e/元)較有機柑橘(0.004 kg CO2e/元)及精釀啤酒(0.0068 kg CO2e/元)來得低,柑橘果醬使用不具市場價值的次級柑橘作為原料,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更賦予原先無法販售的產品新價值,提升經濟效益。精釀啤酒的價碳比(133.7 元/kg CO2e)較有機柑橘(104.8 元/kg CO2e)及柑橘果醬(35.28元/kg CO2e)來得高,表示精釀啤酒投入的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少,具有相對高的減碳效益。在小農經濟的型態下,透過地方創生盤點各地核心元素,結合六級化產業的推動,是提升農民獲利的關鍵方向,透過異業合作打造特色加值農產

創造行銷效益,提高農業附加價值,輔以產品碳標籤的申請,使消費者透過經濟活動支持友善環境且低碳的產品,促進生產者以低碳方式進行生產。

建築碳足跡(二版)

為了解決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建築碳足跡評估的功能有三:一是「碳標示」,二是「熱點診斷」,三是「減碳行動」。本書闡釋「誠實碳標示」的操作理論及論述「慧眼尋熱點」的訣竅,希望聰明的讀者能依訴之勇敢的「減碳行動」。雖然碳足跡標示是地球環保的一股重要的潮流,但絕非是趕流行的時尚。談論建築碳足跡,有賴於真心面對地球環境危機,真心找出「減碳熱點」,真心「對症下藥」才有意義。

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對我國碳定價相關立法政策之借鏡

為了解決碳標籤申請四階段的問題,作者葉政瑋 這樣論述:

因現代高度工業化汙染排放的因素,導致氣候變遷加劇產生對環境的危害,是國際間近年來關注的議題。為預防碳洩漏,歐盟執委會於2021 年7 月通過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未來將對各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造成重大影響,台灣於2022 年3 月公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行政院則於2022 年4 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決定對國內企業徵收碳費以減少碳排放,同時也將對國外進口產品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惟碳定價應該選擇碳費、碳稅或碳交易,以及其費率與用途等,一直是台灣國內相關討論的重點。且實施後企業如何因應,也將牽動其本身的營運與競爭力。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即在於分析溫管法不足的地方、蒐集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裡與碳定

價相關的內容與意見、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因應能力、以及修法後企業的因應之道,以作為相關氣候變遷調適立法政策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