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白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碳纖維白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森慎二寫的 模型製作Q&A 高手關鍵100問!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鄭國忠所指導 張舜智的 含分枝狀高分子聚乳酸複合材料阻燃及增韌性質 (2013),提出碳纖維白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聚乳酸複合材料、分枝狀高分子、阻燃、增韌。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紡織工程學系 李維平所指導 賴文娜的 不同截面形狀之碳纖維梭織物疊層複合材料C型樑的撓曲行為分析 (1999),提出因為有 C型樑、疊層平紋複合材料、樹脂轉注成型技術、彎曲-扭轉、側向挫屈、翼緣效率、三點彎曲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碳纖維白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碳纖維白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模型製作Q&A 高手關鍵100問!

為了解決碳纖維白化的問題,作者森慎二 這樣論述:

  ~針對製作模型常見的百大疑問提供專業解答~   思考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提升製作模型的技術!   歷經10年的進化,製作模型的工具種類越來越多樣,   實際前往模型用品店,發現工具琳瑯滿目,不知道要選購哪些工具較好?   另外,「簡易而輕鬆地製作模型」VS.「製造出完美成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層次,   本書透過100個專業問答,直指新手或資深模型玩家的盲點,   一舉解決似懂非懂的疑問!   .Q 如果使用硝基塗料,可以跟其他塗料混合使用嗎?   .Q 有推薦的鑷子款式嗎?   .Q 想知道如何刻出美麗的線條。   .Q 因接著劑溢出而弄髒零件,該如何補救?   .Q 用噴筆噴

上白色塗料後導致塗層過厚隆起。   .Q 模型筆有分為一根100日幣及超過1000日幣的款式,有何差異?   .Q 飛機座艙罩如何漂亮地分色塗裝?   .Q 想要製造出美麗而光澤的表面,該如何塗裝?   .Q 何謂掉漆、褪色、點狀入墨、沖刷效果?   .Q 想要替模型成品拍張美麗的照片,上傳社群或部落格,但都拍得不好。   .Q 模型比例依照類型而異,但為何會有1/43等不大不小的比例?   對100個關鍵問題的掌握程度,是模型高手的決勝點!   若你以職業模型師為志,絕對要看! 本書特色   ◎100個製作模型的快問精答。   ◎從「做出模型」躍升到「追求完美」的橋梁之書。   ◎圖文

對照,清楚呈現模型製作細節!

含分枝狀高分子聚乳酸複合材料阻燃及增韌性質

為了解決碳纖維白化的問題,作者張舜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氫氧化鋁(ATH)結合自行合成之分枝狀高分子(HBP6)作為聚乳酸(PLA)之無鹵素阻燃劑及增韌劑。藉由塑譜儀以熔融混煉法製備出聚乳酸/氫氧化鋁/分枝狀高分子之阻燃及增韌性複合材料。首先利用LOI及UL-94來檢測複合材料的阻燃性質,進一步利用熱重分析儀及紅外線熱像分析儀探討其熱穩定性、裂解溫度及阻燃機制。相容性以Fox equation來進行分析探討。接著以機械試驗及SEM來觀測其複合材料之機械性質與材料受到拉伸及衝擊的破壞面來分析增韌性質。在比例PLA:ATH:HBP6之重量比為70:29:1(PB-0)至PLA:ATH:HBP6之重量比為70:10:20(PB-20)的複合材料

的之阻燃等級皆可達到V-0,其LOI值可維持30%以上。LOI值為比例PLA:ATH:HBP6之重量比為70:29:1(PB-1)的44為最高。紅外線熱像分析數據中,燃燒溫度曲線因添加氫氧化鋁造成溫度緩慢上升,其中PB-0則是ATH開始熱裂解,釋放水氣而降低燃燒的溫度,導致曲線緩慢上升。DSC分析顯示玻璃轉移溫度、冷結晶溫度會隨著HBP6的增加有往低溫移動的趨勢。由機械性質發現,HBP6添加量至30w%,模數、屈服強度及斷裂強度分別降低至0.43GPa、10.2MPa及6.9MPa,相對斷裂延伸率在添加量為6wt%以上有大幅的提升,其中以PLA:BP6之重量比為70:30的271.6%為最好。

耐衝擊強度明顯的有所提升,由原本PLA的19.3kJ/m2提升至PB-30的40.2kJ/m2。由此可知BP6添加至30wt%可助提升韌性。由SEM圖去驗證韌性機制,從破壞表面及截面有大量的銀紋形成而造成內部結構呈現微纖維狀形態及空洞,拉伸後試片的表面形態明顯有應力白化現象的產生。

不同截面形狀之碳纖維梭織物疊層複合材料C型樑的撓曲行為分析

為了解決碳纖維白化的問題,作者賴文娜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碳纖維平紋梭織布疊成不同尺寸的C型,以樹脂轉注成型技術製成疊層平紋複合材料C型樑後,進行三點彎曲測試,並記錄其位移-荷重曲線以瞭解其彎曲及破壞情形,且配合A.Rothwell翼緣效率之理論公式進行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腹板高度、翼緣寬度的增加,其剛性與最大荷重隨之增加,厚度為2mm的C型樑在比撓曲剛性上於翼緣寬度1公分,腹板高度5公分為其較佳的造型;在比荷重上翼緣寬度1公分,腹板高度3公分有一較佳截面形狀。測試期間,腹板高度越高的試片其上腹板處應力集中現象明顯,破壞時因侷部剛性的降低,而產生一凸出-凹陷面;腹板高度低的試片其應力分佈集中於上翼

板、下翼板與腹板交接處,使之產生樹脂白化現象。以A. Rothwell的公式分析後,其趨勢在腹板高度1公分處曲線較相近,而隨著腹板高度的增加,其趨勢越不相同,此為C型樑受力時結構發生了彎曲-扭轉與側向挫屈的現象,使其實驗整體結構效率與A.Rothwell的理論趨勢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