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彥魁 寫的 綠色能源科技原理與應用(第三版)  和林憲德的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南臺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企業淨零永續-碳足跡趨勢、管理與實踐也說明:碳足跡 ( Carbon Footprint) 為從生產、上市、銷售、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 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國際間及台灣紛紛發展碳足跡管理,藉以降低碳排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詹氏所出版 。

亞洲大學 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坤成所指導 洪傳智的 臺灣地區綠電發展對電力能源整合之研究 (2021),提出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能源轉型、能源政策、綠電、負載管理、電力能源整合。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防災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謝宗榮所指導 藍崧榮的 建築工程碳足跡統計分析研究 -以陽明山某住宅新建工程案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生命週期、碳排放量、碳排放係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ISO 14067:2018 碳足跡管理與計算基礎課程則補充: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CFP) 為溫室氣體管理之重要工具,此工具可協助企業以生命週期角度評估商品或服務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銷、產品使用及最終處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能源科技原理與應用(第三版) 

為了解決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作者曾彥魁  這樣論述:

  本書探討許多全球備受關注的環保議題,舉凡再生能源的開發技術與困境、核能發電的利與弊、太陽能所帶來的能源效益等,於各章節討論開發再生能源所必須克服的技術問題以及建造上面對的挑戰,並加入許多歷史上發生的能源相關話題,引導讀者了解能源危機已是不可不去重視的議題。 本書特色   1.本書涵蓋從過去到近代所經歷的再生能源議題,從理論上論述各類能源的應用範例,並加以公式輔助說明使用原理,方能由淺入深的了解綠色能源之應用與實務。   2.引用全球近代化議題,包含:頁岩油、核能、太陽輻射能、碳捕捉技術、氫能、碳權與碳交易等,並深入剖析應用原理與應用實例。   3.兼顧能源利用、節能減碳及經濟效益之設計

內容。   4.本書以圖輔文,圖文並茂使閱讀上較不顯吃力。   5.筆者將各章能源之重點,設計成思考單元「觀念對與錯」,使讀者可重新檢視所吸收之觀念。 第 1 章 能源概論 一、 能源概說 二、 能源的分類 三、 能源價值的品評 四、 能源運用趨勢與能源安全 第 2 章 能量的分類與單位 一、 能量與功的定義 二、 能量的形式 三、 能量的單位與轉換 第 3 章 能源應用與環境生態維護 一、 有害物質的排放與汙染 二、 溫室效應與溫室氣體排放管制 三、 綠色能源的開發與應用 四、 能源轉換與效率 第 4 章 太陽輻射能的熱應用 一、 太陽輻射能的來源 二、 太陽輻射能的吸收 三、 太

陽輻射能的傳遞 四、 太陽輻射能的熱應用 第 5 章 太陽能發電 一、 太陽能熱發電 二、 太陽能光伏發電 三、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新發展 第 6 章 風力發電原理與技術應用 一、 全球風力發電發展概況 二、 風力發電的原理 三、 風力發電機的分類與構造 四、 風力發電系統之應用 第 7 章 生質能源 一、 生質物的光合作用 二、 生質物的能量轉換 第 8 章 生質作物栽培與碳捕捉封存 一、 生質柴油作物栽培 二、 生質酒精作物栽培 三、 碳補捉與碳封存 第 9 章 水力發電 一、 水力發電概說 二、 水利能量的釋出及其效率 三、 水力動能的應用 四、 水渦輪機的型式 第 10 章

海洋能 一、 潮汐能 二、 海流能 三、 波浪能 四、 其他型式的海洋能 第 11 章 燃料電池 一、 燃料電池簡介 二、 燃料電池堆與燃料電池系統 三、 燃料電池的種類與應用 第 12 章 其他可再生能源 一、 地熱能 二、 氫能 三、 廢棄物轉換成能源再利用 四、 核融合 第 13 章 溫室氣體盤查 一、 組織邊界設定 二、 基準年擬定與排放源範疇設定 三、 排放源鑑別 四、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與排放當量 第 14 章 碳權交易與產品碳足跡估算 一、 碳權與碳權交易 二、 產品碳足跡估算

臺灣地區綠電發展對電力能源整合之研究

為了解決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作者洪傳智 這樣論述:

因氣候變遷助長極端天氣包含乾旱、暴雨、暴雪、熱浪及森林大火等,正在威脅全球各地人民生命及財產的損失,而造成氣候變遷的首要因素則是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源轉型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我國能源轉型政策為減少燃煤、增加天然氣、發展綠電及非核家園,為因應能源轉型政策,政府祭出多項措施,鼓勵公家機關、產業、住商建置及使用綠電。本研究旨在探討受訪者對政府能源政策認知等因素對影響綠電環保策略及綠電型態的關係程度,並分析綠電型態結合負載管理對影響電力能源整合的關係程度。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蒐集彙整政府能源政策、綠電環保策略、綠電型態、負載管理及電力能源整合等相關文獻來做為本研究理論基礎,並

由相關研究文獻產出問卷題項內容,本研究對象以台電公司用電用戶為受訪對象,採便利抽樣方式來進行問卷,最後回收179份樣本。研究結果有三點,即政府能源政策對綠電環保策略及綠電型態有正面影響、綠電環保策略對綠電型態有正面的影響和綠電型態結合負載管理對電力能源整合具中介影響效果。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電力能源整合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未來對電力能源整合發展研究與相關單位管理策略應用。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

為了解決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如今,全球一片碳揭露、碳盤查、碳經濟之聲,全球500大企業已組成「供應鏈領導聯盟」要求旗下供應商公布碳足跡資料,許多廠商擔心產品無碳標籤賣不出去。   這隻「碳足跡怪獸」已逃出「潘朵拉的盒子」,建築產業陷入一片「碳恐慌」中,假如我們不勇敢抵禦這「碳足跡怪獸」,也會被這怪獸吞食而亡。本書建築、景觀、室內裝修三產業的碳足跡評估法,是預防「碳足跡怪獸」來襲的防波堤,盼能將衝擊誘導至優質永續產業之方向,希望能以「最誠實的碳足跡認證」之「法器」將這些鬼魅怪獸降服為「坐騎」,讓此「坐騎」做出真正拯救地址的事務。  

建築工程碳足跡統計分析研究 -以陽明山某住宅新建工程案為例

為了解決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實務的問題,作者藍崧榮 這樣論述: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國際上許多企業己開始被要求碳揭露、產品開始被要求碳標籤,國際企業也被賦予環保的責任,許多消費者也被教育成為監督環境的環保尖兵,節能減碳行動也已漸漸成為國際企業之主流方向。儘管在建築產業的碳揭露工作尚未普及,但也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本個案研究採用的是量化研究方法中的個案研究法,以個案分析法為工具,並實際依工地工程日報表紀綠及廠商請款數量計價單及施工圖說進行比對,配合工程實務經驗,以工程界實務應用可行之方法條件,彙整本案例工程結構體工程、非結構體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之大宗材料,加以評估比較後,再依據"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ABRI-LCC(Life Cycle Inventor

y Carbon Database System of ABRI)資料庫之初級資材碳足跡資料庫P-LCC,整理應用相關資料庫系數,統計案例工程整體生命週期從搖籃至工地階段之碳排放量,進行研究並撰寫研究成果結論。本論文以陽明山某別墅住宅新建工程案為例,統計出結構體工程碳排放量約為361681kgco2e(71.03%),非結構體工程總碳排放量約為67449kgco2e (13.25%)及山坡地之水土保持工程之碳排放量約為80091kgco2e(15.73%),本研究標的之總體碳排放量約509221kgco2e(100%);進行單位化co2e排放量體研究,依據本研究統計數據分析,單位每平方公尺碳排

放量約為982 kgco2e,每坪碳排放量約為3243kgco2e;由以上統計結果分析,山坡地住宅新建工程會比一般非山坡地住宅新建工程多一項水保工程設施,水保工程碳排量會佔總工程之總體碳排約15.73%,總體碳排放量又以結構體71.03%為多;經由本研究統計結論,其減碳熱點是可預期的結果,鋼筋混凝土是屬高耗能資材,因此將來建築產業如何將這些高耗能碳排資材替換為低耗能碳排資材、降低碳排放量等,將是各大企業與國家政府首要重中之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