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區公所補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確診區公所補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牧瀬稔寫的 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陳守泓所指導 李政賢的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2021),提出確診區公所補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集水區、潛勢分析、不安定指數法、羅吉斯迴歸、極端降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林俞君所指導 呂容嬅的 桃園市市民卡跨機關合作與協調機制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桃園市、市民卡、跨機關合作、跨局處協調、跨域治理、協調機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確診區公所補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確診區公所補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

為了解決確診區公所補助的問題,作者牧瀬稔 這樣論述:

  在日本推動地方創生,有的地方行政機關可以在短時間達到目標,也有花費多年才開花結果。箇中差異何在?作者認為主要是「把理所當然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一旦做到理所當然的事情後,再多加一把勁,會得到更好的成果。     本書將理所當然的觀點以及多加一把勁,歸納成20個成功法則,提供「點子」給讀者們,為推動地方創生帶來一些創新想法和觀點,帶動地方產業永續與重生。     本書的組成包括:第一部分,說明中央進行的地方創生及在地方自治體或地域層級的地域創生之現況與展望。第二部分是從20個不同的相關面向介紹讓地域創生能夠成功的基本觀點。第三部分是針對地域創生領域中有一些成果、或是還在努力中

的地方自治體,以訪談的方式整理相關資訊。至於,今後地方自治體必須轉型為地方政府。轉型為地方政府的要點,將放在第四部分來介紹。     本書的封面用了「搶救故鄉」這樣聳動的詞彙,其實是希望正在努力掙扎的地方自治體能夠清醒。另外,本書也加入了一些專欄,是由幾位地方創生相關的中小企業診斷士所撰寫的,希望能夠成為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期許本書能夠給予讀者們一些「提供啟發」的點子。如果能夠幫助讀者多思考些什麼,而萌生一些新的想法,無非就是作者寫書的目的與意義。 作者簡介   牧瀨 稔(Makise Minoru)      關東學院大學法學部地域創生學科副教授。

    法政大學大學院人間社會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歷任民間企業、橫須賀市都市政策研究所、公益財團法人日本都市中心研究室及一般財團法人地域開發研究所研究部後,從事現職工作。兼任法政大學大學院公共政策研究科兼任講師等。     2017年度擔任戶田市政策研究所政策形成顧問、春日部未來研究所政策形成顧問、新宿區新宿自治創造研究所政策形成顧問、東大和市城鎮.人. 工作創生綜合戰略顧問、羽村市魅力創出支援顧問、寢屋川市城市行銷策略制定顧問及鎌倉市行政評價顧問,同時也擔任多摩市、甲斐市、西條市等的政策顧問。     另外,亦擔任加西市元氣城鎮營造市民會議委員(會長)、厚木市自治基本

條例推動委員(會長)、逗子市市民參加制度審查委員、三芳町行政改革懇談會會議委員、厚生勞動省「活用多樣社會資源的『地域包括照護推進』環境營造的調查研究會」委員及運動廳技術審查委員會委員等的審議會委員。     座右銘是「無為之為」。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陳甫彥  推薦序二 郭翡玉  推薦序三 曾永平  序言 牧瀨 稔 第一部 地方創生的現況與展望 第1章 地方創生、地域創生是什麼? 地方創生的企圖  活化地方經濟很困難嗎?  地方創生的評價  地方創生對地方自治體的影響  為了成功實現地方創生  推動中央地方創生政策的注意事項 第2章 愈演愈烈的地方自治體之間的競爭

  自治體人口減少的未來預測  擴大都市發展?抑或是縮小都市發展?  日本未來人口預測 利益均霑的地方版綜合戰略  激戰的企業招商  第3章 透過城市行銷實踐地域創生  戶田市「競爭與共感」的推銷活動  「競爭」本位的城市推銷  「共感」本位的城市推銷  搭上成功軌道的戶田市地域創生  市民自豪感的注意要點  第4章 地域創生的各種對策  確定「目標客層」  N市決定了「目標客層」  春日部市的城市公關  城市公關的具體措施  東大和市營造日本育兒最友善城市  「聚焦」的重要性  第5章 推動地域創生的注意要點  地方創生後期是自治體間的併購?  成功案例強調的是過程  專案團隊的好處  專案

團隊的成員人數  自治體「行銷」的注意事項  未來自治體行銷的概念  第二部 地方創生成功的20 個觀點 觀點1 為了增加定居人口的基本觀點   觀點2 對應自然增加的基本觀點—已婚?單身?   觀點3 對應自然增加的基本觀點—高齡者?非高齡者?   觀點4 對應社會增加的基本觀點—現有居民?潛在居民?   觀點5 對應社會增加的線索—看準購屋及人生轉折的時間點   觀點6 城市行銷的思考方式   觀點7 「認知」對策的必要性   觀點8 選擇目標對象策略的思考方式   【案例1】 伊達市的富饒之地構想   【案例2】濱田市的單親迎入事業   觀點9 先發者優勢與後進者優勢的思考方式   觀

點10 紅海策略及藍海策略   觀點11 振興觀光的觀點   補充自然增加及社會增加的觀點   當日來回或住宿?   觀光振興也要思考消費機制  觀點12 增加就業機會的觀點  對「就業機會增加」進行區隔  以「積極進取的業者」為對象  「現無的業者」只有靠「招商」或「促進創業」  觀點13 各式各樣居民的概念  定居人口  交流人口  協力人口  人口回流  資訊交流人口  偶然的居民與選擇的居民  觀點14 設定目標的重要性  明確設定「政策目標」  「目的」及「目標」的差異  地方自治體的最終目的是⋯⋯  仔細觀察自治體的「政策目標」⋯⋯  觀點15 6W4H 的思考方式  基本的5W1

H  其實「+1W」會更好  「+3H」也很重要  觀點16 核心競爭力的思考方式  何謂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案例  找出核心競爭力的方式  觀點17 參考先進案例時的幾個觀點  標竿學習(Benchmarking)  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  負面教材  亞歷山大.格申克隆(Alexander Gerschenkron)假說  運用優良案例與不良案例的注意事項  觀點18 先進案例不等於成功案例  先進案例不等於成功案例  共通點愈多愈有可能移轉  職能(Competency)  觀點19 居民滿意度及居民接受度  何謂居民滿意度  提高居民滿意度的要點  何謂居民接受

度  觀點20 情境分析法  何謂情境分析法  情境分析法的歷史  劇本規劃  對策與政策的差異  第三部 向5個順利推動地方創生的城鎮取經! 筆者訪談1  10年來在各種調查中屢創佳績—推動創新政策且成功的戶田市! (與戶田市長神保國男的訪談)  企劃部門中的企劃—戶田市政策秘書室以及有「自治體智庫」之稱的戶田市政策研究所 (與政策秘書室長梶山浩的訪談)  筆者訪談2 目標是「日本第一友善育兒的城鎮」—交出閃亮成績單的東大和市! (與東大和市長尾崎保夫的訪談) 筆者訪談3 「持續轉變中」的西條市—怎麼轉變?想怎麼轉變? (與西條市長玉井敏久的訪談) 筆者訪談4 市公所內設置「春日部未來研究

所」—深入探訪自治體智庫努力在做些什麼! (與春日部未來研究所的訪談) 從春日部未來研究所的調查研究中誕生的實際政策是什麼?—城市推銷的成果在哪裡? (與春日部市城市推銷廣報課的訪談) 筆者訪談5 何謂小規模自治體的地域創生?—逐漸聽到「丸森町」這個名字的神秘理由是? (與丸森町町長保科鄉雄及副町長佐藤仁一郎的訪談) 第四部 走向多彩多姿的地方創生 第1 章 正確推動觀光振興的基本觀點 ①關注「訪日外國人」熱潮  ②振興地域經濟,「住宿」是最佳選項  ③振興觀光要以擴大每人消費金額為目標  ④留意「觀光造訪客人數」  第2 章 維繫自治體政策規劃能力的存在:「自治體智庫」 ①何謂自治體智庫?

  ②自治體智庫的設置動向  ③非營利智庫可分為五類  ④自治體智庫的特徵 ⑤自治體智庫的意義  ⑥應該也要有議會智庫  第3 章 走向多彩多姿的地方創生  ①重視PDCA循環  ②政策制定的「鬼腳圖」  ③具體設定目標  ④為政策寫故事  ⑤從居民觀點出發的政策制定  結語  推薦序一     《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這本書,除了分享日本地域創生的原由及經驗,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反省與檢討。     先摘錄本書的三句話:   創生很重要,但不是再生、也不是新生。   再生是「已死亡的事物,從死亡狀態下回復生命」⋯⋯現在是「創生」的時代。  

  這個創生的意義,必須在確實理解的狀態下,再積極的進行各種努力。   「活化地方經濟」很困難嗎?   整體來看是困難的。之所以困難,本書歸納了眾多面向;但可以肯定,絕對不是不可能。     中小企業也好,自治體也好,同樣都受到少子高齡化與全球化浪潮的擺布。在這樣的背景下,該怎麼找出自身的優勢,不僅限於日本,而廣泛地向全球傳達信息,這一點有賴大家共同進行思考,並且積極投入行動。我認為這正是我們所謂的Mission(使命)、Passion(熱情)及 Action(行動)。     我認為的地方或地域創生,從串聯與創新開始。     現在正是「創生」的時代,不是

再生、也不是新生。 在確實理解創生的狀態下,透過「產學官勞言」積極進行各種努力與串聯:盤點在地DNA「人文地產景」,一同譜寫地域中天地神人的節與結、流與留、共生與共創。     我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成長於都會,熟悉城市的節奏及生存遊戲;2014年有幸隨著臺灣政府服務獎評選工作,實地參訪各個地方政府單位與地方串聯的接地能量,才猛然看見生活的不同面向及生命可以有的覺察及創生。深受啟發並回頭檢視人生與土地的串聯:由大地養出來的我們,返歸土塵前,能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2016 年,有機會站在宜花東有機廊帶,先將花東縱谷南北180公里生氣盎然的場域,視為一個生態博物館,啟動花

東縱谷「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的全域規劃。     在串聯與創新的核心理念引導下,邀請「產學官勞言」各界人士,以4D肯定式探詢工作坊(Discover、Dream、Design、Deliver)來做串聯的想像與點燃熱情。用活動策展的行動方案留下地方故事、串聯各地人事地物景,留下地方故事,構成一個動態多元的立體腳本,吸引更多人前來吸收養分甚至成為其中的一個因子。每個人從自己出發,行腳花東縱谷,由特色串聯,朝向繽紛多彩的創生。     在花東地域創生的實踐中,思忖良多;看到本書《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更是引發諸多共鳴,喚起不少心路歷程。特別感謝牧瀨稔團隊的努力與付出,

在實踐中總結歸納出地方創生成功的20個基本觀點及五個訪談故事,實屬日本推動地域創生的成功法則與心路歷程。推薦給任何對地域創生感興趣或正在實踐路上的朋友,相信必定受益良多。     本書的第四部分,提及觀光振興,扣回到旅遊「產」業。以地域創生為目標的觀光旅遊在帶進消費、支持創生的同時,如何在可控制的條件環境下有序發展?產業發展與觀光振興齊頭並行,以地方DNA為核心,創造地方差異與特色,建立地方認同感;同時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一旦失衡,對地方帶來的將不是創生,而是災難。     在鄉村人口流失嚴重的今天,既要留人在鄉村,也要資源流入,「留」與「流」如何補償?我想不管是「留人」還是

「流入」,都需要透過政府或社會力量,結構化地支持地域發展,也正是作者所呼籲的「今後地方自治體必須轉型為地方政府」。我希望所有生活在地方的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安居樂業、共創地方;同時也期望來訪的旅人,不是走馬觀花的奔走,而是享受地方的行旅。     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與場域,未來是什麼?     我又再一次思考創生的關鍵性問題:地域的定位與未來(明天與後天)。如何從後天的生態系場景,在今天的地方場域,建構一個多元發展的明天。     本書提示了為了要迎接春天與清晨,亦即為了生存勝利,需準備的基礎。我們都是未來的譜寫者,也許本書會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行動能量。期待這樣的

紀錄與分享,可以帶動各界更積極的創新與串聯。在創意城鄉中,鼓動更多的聚落人才,老中青嫁接,有如產業舞台上,戲演的好、陣頭強,吸引的人愈來愈多,地域自然愈來愈有生機!     最後,藉此希望:共同創造美好的新時代,走出臺灣的經驗與模式。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易遊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甫彥   推薦序二     地方創生願景絕非是一種烏托邦想像,它需要制定長期和綜合的振興策略,來逐步達成和實踐地域再生。此外,臺灣民主化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的政府角色、職能與公民社會關係,不但得就迫切性公共政策議題重新思考,而且治理模式也要隨著社會型態轉變而調整,尤其

是面對全球化市場競爭、都會區域化及城鄉差距、社會人口高齡化及減少的嚴峻態勢和問題,更是不可墨守成規。     行政院2019年1月3日核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就是嘗試突破臺灣實施地方自治長期累積下來的包袱和障礙,有策略地協助打造地方永續發展和產業振興創生的根基;希望透過一個新的思維、新治理的機制及模式,來達到地域再生目的。地方創生的社會實踐,不但仰賴由上而下的國家發展政策引領,動員各種有形無形的社會、人力及智慧技術資本,整合各部會資源;更要仰賴有為能幹的基層公職人員、聰明的地方治理模式,以及在地的社群及參與。其中成敗關鍵的核心就是人,尤其是地方自治體及其所有成員。    

 如果地方治理主體,首長及其成員們,能夠秉持共好、分享和愛鄉情懷,針對在地根植的社會情境、日常生活習性和產業發展困境,主動積極創意作為,喚回民眾信心,甚至與時俱進培養21世紀地球公民意識,重新設定地域發展目標及建設標的,找出困境因應對策和辦法,聯結民間智慧及創業經營人才,逐步邁向繽紛多彩的地域創生願景,絕非是海市蜃樓。     《 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讓我們見識到鄰邦日本地域創生成功的城鎮經驗及創意思考作為,特別是積極主動的地方自治體首長及事務人員,如何跳脫科層體制結構的制約,展現地方政策規劃能力,運用智庫組織獻策及與在地社群集思廣益,因地制宜靈活設計巧思方略,聚焦對

象、建立品牌及強化行銷,推動地域創生振興等,這些案例確實都是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同樣面對人口減少及高齡化社會來臨、國土空間及城鄉發展失衡的狀態和問題,我國政府及各界正全面深刻自我剖析和檢視,推動地方創生,希望重返地域常民生活及生計的起點,聯結在地產業、文史及生態資源情境,草根覺醒和勇敢行動追求地域振興創生。     當2019年將盡,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啟動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一整年以來所作所為,其實可視為臺灣政府主動策劃、積極結合地方與社會各界夥伴們,努力和務實面對當前臺灣社會、經濟及環境結構劇變下,在持續追求國家永續發展過程中,開始敦促「地方自治體」主動學習及積

極探索新公共治理模式的起點!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郭翡玉   推薦序三     「地方創生」這個從日本傳過來的名詞,從2019年開始,在臺灣變成了動詞。全臺灣共計有134個地方創生優先推動鄉鎮區,囊括了多數鄉村地區與原住民部落。而以地方創生為關鍵字發行的書籍,兩年內也高達近60本。在這麼多相關書籍中,關東學院大學法學部地域創生學科牧賴稔(Makise Minoru)教授所著的《搶救故鄉:推動地方創生成功的20法則》談了許多日本接地氣的真實案例。讀者或許對於日本的地理不是那麼的熟悉,但透過案例的介紹,對於臺灣接下來地方創生該如何走,有畫龍點睛的提點作用。  

  臺灣目前推動地方創生,由國發會統合,各鄉鎮區自行彙整提案,對接各部會的資源。而日本也為了減緩人口減少的速度,在各地方自治體也制定了「地方版綜合戰略」。作者認為地方創生提案的「聚焦」策略,必須要從「這也要,那也好」的想法切換到「選這個?還是選那個?」的思考模式。因此,日本的東大和市主打「日本第一友善育兒城鎮」、岩手縣宮古市補助不孕症的治療、宮崎縣小林市製作了點擊率破268萬次移居小林的行銷影片、島根縣的濱田市推動支援單親家庭移入的「單親迎入事業」、北海道的伊達市推動以屆齡退休為對象的促進移居措施,還有宮城縣丸森町與婚姻介紹的株式會社ZWEI簽約,推動「雞婆紅娘」的服務。以上的城鎮不謀而同

地挑選了「增加定居人口」為主要的創生策略。因此,臺灣各鄉鎮區的地方創生策略,除了著重在尋覓在地的DNA與產業振興的主要論述上,未來勢必要朝向如何讓人口自然增加,同時減緩移出/鼓勵移入的務實戰略目標前進。     另外一個和臺灣比較不一樣的機制是在地智庫的建立。文中提及於2008年戶田市政策秘書室設立了「戶田市政策研究所」,主要在於提升市整體的政策規劃能力。戶田市透過城市行銷以建立當地居民的自豪感(Civic Pride),將市民定位為參與者之一,花了兩年的時間醞釀建市50週年的Toda 50祭,從企劃到活動當天的營運,全都由市民主導而進行。並透過toco ぷり的app,除了能知道當地最新

訊息外,也可以讓市民提出建言與政策建議,並在電子平臺上引發討論與對話,讓愈來愈多的市民覺得「我住在戶田市真的是住對了!」。而埼玉縣的春日部市除了是《蠟筆小新》作者已故漫畫家臼井儀人的故鄉之外,更在市公所內設置了「春日部未來研究所」。從2011年到2019年進行了「直下型地震的因應對策」、「定居人口增加對策」、「春日部市的飲食教育研究」、「提升市府職員力與組織力的研究」、「市府大數據的靈活分析」、以及2019年提出了「春日部市教育研究」特別與當地社區合作,提出改善教育環境,以確保兒童的學習機會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的計畫。在本書的最後,作者羅列更多其他地區設置在地智庫的模式,並提出日本地方智庫與地

方銀行、大學合作的多元創生模式。     而臺灣,從民國60-70年代的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政策之下,孕育迄今接近150萬家的中小企業,也造就了提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農漁會信用合作社林立;再加上全臺161所大學配合地方創生政策下,由教育部主導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USR)在臺灣遍地開花。因此,各鄉鎮區公所應該要善用鄰近大學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的機會。透過大學的老師與學生進行各種活化地方產業、增加定居人口等政策的評估研究;並結合在地銀行進行融資與債務管理、收益管理,乃至於在地金融人才培力的相關研究。  

  臺灣的地方創生根植於早期的社區總體營造,因而建立了深厚的社區資本。若能透過此次地方創生資源的挹注,進行在地各權益關係團體(人)的橫向合作,則地方之幸。真心地希望各鄉鎮區公所「慢慢來比較快」,真正的落實在地的共識建立與人才培力之後,才有辦法提出符合地方需求,且地方也能自主執行的創生方案。   原住民族委員會產業創新價值計畫─產業聚落召集人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總務長 曾永平

確診區公所補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跟病毒賽跑!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所以真的要特別感謝所有市民朋友,防疫期間,從禁止餐廳內用、戴口罩等防疫工作,團結合作,還有很多朋友的熱心、善心,大家都是防疫尖兵,很拚很配合。

非常的感謝!謝謝大家,能夠跟大家一起打拚很值得。
鳳山大樓群聚案,我們第一時間採取清零措施,最主要我們懷疑可能在環境、或者是接觸的風險,以及密閉空間通風非常不好。感謝疫調人員抽絲剝繭,讓感控可以快速獲得控制。

所以也請所有市民朋友注意自己的公寓大樓,假如通風不佳,若不是高樓層就走樓梯順便運動,或是最好在公寓大樓裡也要有消毒措施。
假如說你有觸摸按鍵,回到家要立刻洗手,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電梯裡不要交談,密閉空間的風險還是有的。

#一卡皮箱_安心入住防疫旅館
要將可能染疫的朋友居家隔離、犧牲自由是痛苦的決定,所以一開始高市府在防疫旅館的部分,除了中央補助一千元,地方也補助五百元。
我們知道,收到居家隔離通知,要入住防疫旅館,心裡都會很緊張不安。
所以昨天我們將所有程序簡化,入住防疫旅館時不用先付費,由市府先行代墊,補助下來,扣除中央補助的一千元、地方補助的五百元後,若有差額,市府補足。(並回溯至5/1)

check in時只需要留下資料,即可入住標準房型。解隔離時,只需要繳付個人額外消費金額,另針對經濟弱勢者,也可安排免費入住澄清會館。
高市府嚴選獨棟經營、合乎安全消防設施、收費合理的防疫旅館,並派員每週不定時巡察各旅館現況,確保居隔民眾安全無虞。

要給我們所有居家隔離的朋友更多的支持,因為他們的不方便,才讓我們在社區裡面的活動可以更安心、安全。
也再說明:染疫不是患者的錯,在防疫的過程裡面,大家互相關懷、互相扶持,我們共同團結防疫,來造就安全的城市,在這裡還是要再三表達感謝。
.
今天開始75歲以上長輩補打疫苗,可以到網路上查詢補打時間地點,分流施打免群聚。
明天起,則是施打72-74歲。
我們也不打快,一定打好打滿。

所以在排隊的時候,也請所有的長輩朋友跟子女們,大家互相體諒,不用急,只要有通知單,就會讓你打到。
所以注射的時間請大家盡量分散,按照通知單上的里別、時間到再來,慢慢來,我們也會等你。
另外,孕婦、72歲以上重大傷病行動不便的長者(原住民55歲以上長輩),施打疫苗時如果需要接送,也可以和區公所預約。

◎接種疫苗交通優惠:
- 刷高雄敬老卡(原住民55歲以上持接種單或黃卡)#免費搭乘捷運
- 7/1-7/4高雄巨蛋、7/2-7/4科工館、7/1-7/4新光停車場(近高雄展覽館施打站)、7/1-7/3鳳西羽球館停車場(近鳳山體育館施打站)、7/1-7/3忠孝停車場(近七賢國小施打站)持接種單或黃卡 #免費停車四小時。
.
全國的個案數是47案,高雄市有2案(昨已經公布的鳳山大樓群聚案)。
📢 公佈今日(7/1)確診個案在高雄市的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rgEQb1
提醒曾經於附表中時間地點活動的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相關症狀,請撥打1922、或者衛生局防疫專線07-7230250。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確診區公所補助的問題,作者李政賢 這樣論述:

臺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成狹長島嶼,具有高山多及坡度陡的地形特徵,居民生活與山地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只全球降雨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改變,進一步加速了侵蝕的過程,也使集水區的崩塌風險加劇,為維護與保育水土資源,將水庫集水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惟其劃定範圍與民眾的生活範圍重疊,使得區內的民生活動增加了對地層的擾動。在極端的降雨、劇烈的地表晃動,以及人為的交互作用下, 是造成坡地崩塌的主要因素。極端降雨最著名的例子即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由於其主要降雨中心以嘉義與高屏山區為主,所帶來的降雨量超越了臺灣的年平均雨量,造成許多坡地災害,其中以臺南縣最為嚴重,位於臺南縣南化區的南化水庫

集水區,也因為其特殊地質特性與人為的土地使用,該颱風事件後造成水庫大量的淤積。政府為其訂定特別條例與編列集水區保育經費以提升水庫集水區設施與植生復育,惟其條例與經費分別結束於2016年和2015。因此,後續對其分析崩塌潛勢,有助於面對未來的天然災害。現今多以事件崩塌目錄評估集水區內崩塌潛勢區域,若能夠利用該地區未發生重大的災害事件下的崩塌地,分析並製作崩塌潛勢圖,詳細地瞭解該地區的基礎崩塌特性,並在天然災害發生之前提前準備,減少災害事件後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本研究使用平日的崩塌目錄,以不安定指數法和羅吉斯迴歸分析南化水庫集水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於篩選後選定9項基礎地文因子(高程、坡度、坡

向、地質、地形粗糙度、地形濕度指數、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並增加促崩因子(0822豪雨事件與0611豪雨事件,2場降雨事件的總雨量因子)分析。經分析後,主要影響區內坡度穩定度的潛勢因子為坡度、NDVI與地形粗糙度,加入總雨量因子後,距道路距離因子上升幅度最為明顯。依據上述地文因子與促崩因子以不安定指數法與羅吉斯迴歸,製作區內1個獨立崩塌潛勢模型和2個事件型崩塌潛勢模型。於不安定指數法繪製的模型中,可發現加入降雨條件後,區內的崩塌門檻由潛勢值5至6降至潛勢值4至5的區段間,而羅吉斯迴歸所繪製的模型中,變化較為明顯地則是低潛勢區域與中低潛勢區域。以分類誤差矩陣和ROC曲線評估兩個方法

繪製的模型精度,預測崩塌的正確率皆達到50%以上,但模型總正確率則是以不安定指數繪製的模型精度較高,而ROC曲線下的面積(AUC面積)皆達到優良的鑑別力,代表可利用平日崩塌目錄評估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並用於預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崩塌潛勢區域,也建議利用不安定指數法分析區內的潛勢區域,較能夠呈現出平日下的易崩塌區位。另為瞭解南化水庫集水區的植生復育成效,利用兩期分別是2009年與2019年衛星影像,以分析其上、中游的NDVI值,發現集水區經過10年後的NDVI值有顯著上升,顯見其植生復育的良好成效。

桃園市市民卡跨機關合作與協調機制探討

為了解決確診區公所補助的問題,作者呂容嬅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檢視桃園市市民卡的合作與協調過程,試圖瞭解公部門的跨機關協調模式,做以解釋桃園市市民卡為何能以後來者之姿取得發行量的全台領先。期望透過本研究擴展智慧城市興起後,政府部門局處間合作的相關理論,並釐清桃園市市民卡各局處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機制及條件,給予其他縣市在市民卡上的跨機關合作建議。本研究檢閱跨域治理、協調機制與桃園市市民卡個案的相關文獻後,建立研究構面,後續則藉由立意採樣與滾雪球採樣,針對桃園市市民卡計畫的主責機關以及配合局處兩類人員,進行深度訪談。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桃園市市民卡的跨機關合作過程與文獻相似,可劃分為前置定調期、功能擴充期與穩定期;協調機制方面,桃園市市民卡的跨

機關合作受到層級節制、水平協調、正式與非正式協調的影響;而影響協調機制的因素亦具有影響力大小的差別,故本研究認為,桃園市市民卡的跨機關合作與協調機制可以將其因素劃分為結構層級、協調層級與工具層級。基於以上發現,本研究建議其他縣市在制定市民卡計畫時,做好整體計畫目標,確立各層級協調的範疇,透過取得上級長官的支持讓整體協調更加順利,並理解IT建設基礎建設的定位,將協調重點放在結構層級與協調層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