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懋 尿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研究所 孫岩章所指導 林秀穗的 台灣茶白紋羽病之研究 (2008),提出福 懋 尿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茶樹、白紋羽菌、病原性、ITS、AFLP、菌絲不親合性、藥劑防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 廖坤福、陳載永所指導 江吉龍的 音射技術評估木質家具不同接合構件之結構性能 (2003),提出因為有 音射、木質家具、接合性能、彎矩試驗、偵測破壞源位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福 懋 尿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福 懋 尿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茶白紋羽病之研究

為了解決福 懋 尿素的問題,作者林秀穗 這樣論述:

於台灣主要茶區進行茶白紋羽病採樣,結果於南投5處出現立枯茶樹之高山茶園根腐檢體中,分離出11株隔膜具有白紋羽菌梨形膨大菌絲特徵之病原菌,分離率為總檢體數之2.41 %,罹病茶園比例為5.38 %。另外,由其他寄主檢體中亦分離出25株具相同菌絲特徵之病原菌。由菌株R203誘導產生7個成熟子囊果進行單孢分離後,共收集到48株子囊孢子菌株。所收集之田間菌株,接種於茶苗上皆可產生黑色剛毛狀、頭部白色膨大之分生孢梗束無性世代,其分生孢子呈透明,單胞、橢圓形截頭狀,大小為2.9-5.8 × 1.9-3.5 μm。菌株R203產生之有性世代子囊果為單生或聚生、深褐色至黑褐色、次球狀至球狀、內含單子囊殼,子

囊為單套膜、棒狀至圓柱狀,內含8個單層排列之子囊孢子,其頂栓與Mezler試劑反應呈藍色。子囊孢子為單細胞、褐色至深褐色、呈不對稱窄梭狀、二端尖,大小為37.0-55.0 × 5.4-7.9 μm,內有一條平行於縱軸、小於其一半長度之短線狀發芽縫。收集之36株白紋羽田間菌株經ITS DNA定序後,進行序列比對及親緣性分析之結果,顯示其中35菌株為Rosellinia necatrix Berl. Prill;而另外一菌株R701之ITS DNA序列相較於其他菌株,有較多變異性,然其序列與保守性序列(consensus sequence)間之相似度仍高達97 %,因此,推定其為近似R. neca

trix之Rosellinia sp.。所收集台灣菌株R101、 R203、 R210、 R301、 R401、 R701 及 R801等7條 ITS DNA 序列已傳送至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GenBank資料庫。茶白紋羽菌最適生長溫度範圍為25 ℃,高於35 ℃ 則不生長,而溫度低至5 ℃ 時,7天後仍可有0.1 mm之生長,其最適pH 為5.0。茶白紋羽菌在葡萄糖碳素源上生長最快,而在木糖碳素源上生長較慢;有機氮素源如大豆水解胜肽及酪蛋白,對促進菌絲生長之效果佳,而於硝酸鈣或尿素二種無機氮源上,白紋羽菌絲有生長緩慢之現象。本研究發現台灣地區白紋羽菌株之親和群相當分歧:36田間菌株,共可

分成18個菌絲親合群,其中來自紅榨槭之14菌株-R101至R114,皆屬於菌絲親和群1;來自六月雪之菌株R202和R204屬於菌絲親和群2;來自六月雪之4菌株R203、R205、R206、R208及來自福建茶之1菌株R209屬於菌絲親和群3,其餘之田間菌株及子囊孢子菌株,彼此間皆不親和,而子囊孢子菌株與其親代菌株R203間也不親和。AFLP群聚分析之結果,顯示同一親和群內之菌株無法予以區別,表示同一親和群內之菌株皆源自同一基因體,顯示其病害可能肇因於相同菌株來源之無性傳播。此外,50 %子囊孢子菌株與其親代菌株R203彼此遺傳相似度極高,顯示AFLP群聚分析適用於台灣白紋羽菌族群結構之探索以及

具有追溯白紋羽病害傳播之潛能。病原性測試結果,顯示人工接種之仟插茶苗可產生與田間觀察到類似之茶白紋羽病徵,從罹病死亡茶苗殘株中,可再度分離出茶白紋羽菌而完成柯霍氏法則驗證。致病性方面,發現除來自紅榨槭之菌株對茶苗之致病性較低以外,其他寄主來源之白紋羽菌株及其子囊孢子菌株對茶苗之致病性皆相當高,而菌株R701 Rosellinia sp.對茶苗之致病性亦相當高。上述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白紋羽病之傳播機制除前述之無性傳播方式以外,可能另有藉由有性子囊孢子散佈之傳播方式存在。病害防治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二種藥劑-亞托敏及百克敏對白紋羽菌亦具有抑制效果,其EC50與貝芬替、撲克拉及植物保護手冊梨白文羽病推

薦藥劑扶吉胺等皆位於ppb水準,顯示白紋羽菌對各藥劑之感受性相當高。進行白紋羽菌接種枝條藥劑浸泡試驗之結果,統計分析發現亞托敏、百克敏與扶吉胺對白紋羽菌之抑制效果並無差異(α=0.05)。人工接種茶白紋羽病化學藥劑灌注防治試驗之結果,經統計分析顯示1000倍稀釋之亞托敏、百克敏、貝芬替、撲克拉及扶吉胺等藥劑具有相同的茶白紋羽病害防治效果且無藥害產生(α=0.05),相對地,疾病對照組茶苗於4個月內已全數死亡。因此,日後或可將亞托敏、百克敏、貝芬替、撲克拉及扶吉胺等藥劑列入我國茶白紋羽病防治時之考量。

音射技術評估木質家具不同接合構件之結構性能

為了解決福 懋 尿素的問題,作者江吉龍 這樣論述:

音射(acoustic emission,以下簡稱AE)是指材料或結構受外力或內力作用產生變形或斷裂,以彈性波形式釋放出應變能的聲音傳播現象,也是一種材料與構件評估的方法。近十幾年來,在林產科學領域的研究上,更將AE技術應用在木質材料之評估以及木材強度、乾燥、切削、膠合與保存等方面,唯在木質家具結構與發生AE關係之研究尚屬少見。本研究乃以家具業常用之3種台灣產材及4種進口材為材料,應用AE技術首先探討這些家具用材在靜曲試驗時發生AE之現象,以瞭解其受彎曲破壞之AE特性;其次,以構件材料、膠合劑種類及其膠合塗佈操作方式等條件所組立之方榫接合、橢圓榫接合與雙木釘榫接合等T型試材,探討榫接合彎矩破

壞性質與發生AE現象之關係;最後,以方榫接合構件評估偵測榫接破壞源位置之可行性。期盼藉由家具榫接性能與發生AE特性之探討,有助於家具結構性能之非破壞性評估,並供產業界應用及學術研究之參考。茲歸納主要試驗結果如次: 家具構件用材靜曲破壞之AE特性方面:靜曲試驗時之發生AE事件數多集中在比例限度應力以後的範圍,且隨應力或應變之增加至將要破壞之前漸趨急遽變化之趨勢,即是AE振幅較高且有較高能量釋放之現象。靜曲試驗時之發生AE事件數隨其振幅增加先升高後再降低,且振幅40∼50dB範圍發生AE事件數相對較多;而其相對能量則隨AE振幅增加而逐漸增大,而且多集中在振幅60dB以下之範圍。

靜曲試驗時應用比例限度附近之發生AE次數來預測靜曲強度之相關性並不高,就實用性觀點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家具榫接合彎矩破壞之AE特性方面:為確保家具榫接合性能與剛性,除了宜選擇適當之膠合劑種類之外,更應有確實的塗佈膠合作業。榫接合彎矩破壞之發生AE總數,因高比重木材之接合構件,使用較具可撓性之膠合劑(如PVAc 乳膠)以及膠合操作之不確實而減少。榫接合彎矩破壞之AE發生次數,多集中於比例限度應力以後的範圍,且隨破壞應力或破壞應變的降低而趨急遽變化之趨勢。榫接合彎矩破壞之AE振幅及AE發生之佔有率,隨振幅增大而有先升高再減少之趨勢,但受到不同構件材料、膠合劑種類及膠合塗佈方式等

因素所影響。 偵測榫接破壞源位置之評估方面:利用4個AE感應器排列成矩形陣列偵測榫接破壞源位置,雖可從偵測得到之AE波擊數、事件數、最大振幅與相對能量等特徵參數之分佈、發生頻度、集中度與能量強度之變化歷程,獲悉榫接破壞機制的整個過程。但是木材容易受到AE傳播之波速、衰減、波形及構件形狀等複雜因素所影響之外,還受到本研究設備之限制,僅能粗略瞭解其應力集中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