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補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租屋補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이혜미寫的 剝削首爾:是炒房者造成我們的貧窮!寄生下流殘酷史,蟻居村全貌紀實 和盧拉拉的 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租屋補貼7/3起申請納18歲以上學生租屋族也說明:租屋補助 將於7月3日開始,將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租金補貼。此外這次補貼對象擴大到18歲以上,學生租屋族群都可申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田 和橡樹林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會計學系碩士班 黃美祝所指導 簡麗菊的 從需求角度探討社會住宅出租及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制度 (2021),提出租屋補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住宅、公益出租人、居住正義、住宅補貼。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李弘暉所指導 曹雅涵的 租賃住宅包租業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社會住宅包租、租賃住宅包租業、住宅法、居住正義、住宅市場的重點而找出了 租屋補助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租屋補助2.0條件、申請、資格一次看!補貼 ... - 住商不動產則補充:近來政府每年都有規劃租屋補貼方案,為全台百萬人口租屋族提供租金補助,今年單身租屋族群的租屋補助申請從20歲下降至18歲,最高補貼還能加碼至1.4倍喔!這裡也帶你一次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租屋補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剝削首爾:是炒房者造成我們的貧窮!寄生下流殘酷史,蟻居村全貌紀實

為了解決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이혜미 這樣論述:

  我到了首爾才知道,原來陽光還得另外花錢買……     社會的「線」,究竟畫在什麼地方?那條線又是誰繪製?   為什麼底層的弱勢族群只能停留在線外?而應該停留在線外的標準又是什麼?   是否一樣依靠「金錢」與人的「用途」區分?   還是人們身上所散發出的味道……   __作者  李惠美      究竟是從何時開始?不知不覺進入「蟻居村」的生活?   59歲的洪阿某一輩子都夢想「東山再起」,但過的日子也就是周末去買樂透,等待總有一天會中獎……   64歲的李明道心理漸漸變成,只要能夠換錢,即使將「自己的尊嚴」賣給全世界也在所不惜。     他們的目標不是「向上爬」,而是期待不要被「擠下去」

。韓國這個國家有法律明文規定「居住基本法」,一人家庭的最低居住標準是4.2坪。包括廚房,專用洗手間和沐浴設備。但在蟻居村,為了不被排擠,他們苦撐想延長自己的人生,然而在惡劣與不堪的環境中,下流,還有更下流的階級。     亮眼的大學村漸漸成為新的「蟻居村」?     年輕人不再是青春劇中的清新浪漫,也不是成長小說中描繪的雄心壯志,是戶頭只剩下百位數的「住房難民」,在IG上的漂亮咖啡廳,旅行照片的背後,一場「看不見的貧窮病菌」迅速蔓延,他們都說自己像《寄生上流》的基宇一樣,我都計畫好了,我人窮志不窮……但,炒房集團卻用年輕人的青春與未來做擔保,撐過去夢想實現?撐不過去落入蟻居的人生隧道?    

 首爾,是光鮮亮麗的世界之都?是集韓流偶像的追星之冠?   是流浪者的慾望城市?還是年輕人的無情城市?   為什麼越認真生活越貧窮,為什麼無法擺脫住在活人棺木中?   韓國首爾蟻居村的居住殘酷史,報導者之眼,給我們一面警世鏡子,探照出腥風血雨的剝削之路,無論年老、年輕的未來都心驚膽顫……     閱讀本書之前:   ●蟻居房:將一個房間隔成一次能讓一、兩個人進去的空間後形成的房間。通常大小為三平方公尺,多以不需要押金、每月收取月租的方式營運。(韓國標準國語大辭典)     ●地頂考:指的是「地下室」「頂樓加蓋」「考試院」三種居住的簡稱。     ●貧困經濟:為了最低限度的生存、為了獲得「一小片

」能夠棲身的空間掙扎著。但卻有人利用他們的「貧窮」「困頓」獲取暴利,接近剝削的租賃業堆積出一座財富高塔。     ●城市貧民:雖然擁有工作能力,也是有工作意願的「經濟活動人口」,但在當前的社會結構之下,他們是只能徘徊在勞動薪資體系邊緣的一群人。(語出《貧窮時代:大韓民國城市貧民的生活》)     貧窮者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又為什麼變得貧窮?     1. 記者出身的作者帶來第一手資料,真人真事令人更加鼻酸   本書是2019年5月以及10月至11月於韓國日報連載之〈比地頂考更不如的蟻居房〉〈大學街新蟻居村〉等兩篇報導的背後故事   2. 揭露社會底層人們的居住現況,重新思考居住正義   用

三百元購買你的悲慘人生,活人住的棺木,蟻居房   3. 完整記錄了貧困經濟最前線的生活慘況,是誰在無情的剝削他們   冷血的炒房者們,以下流的手段踩著貧窮者擠進上流   專文強烈推薦     作家 林立青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不斷地想起台灣的處境,同樣有著老齡租屋的困境;   在三重中永和萬華,有同樣的居住空間,甚至有同樣的火警新聞出現;   在竹科周遭,有著所謂的違建自動長大。   台灣的巢運歷時已久,卻始終沒有辦法改變房屋成為一種投資商品的現實狀況。   我所思考的是,居住權究竟是一種每個人都需要的重要權益,還是投資標的?   短文一致推薦(依來稿順序排列)     不只看見「地獄朝鮮」

,更了解我們的當下現實。   二十一世紀的貧富差距與過往不同。往年勞工價值仍被尊敬。   而如今以消費水平來衡量人的社會,貧者等於「消失」在眾人的想像內,   因此更為辛苦寥落,讀此書不只看「地獄朝鮮」如何形成,更是要了解我們集體所處的當下現實。______作家/影評人 馬欣     繁華的背後   都市現代化的過程中,有光明也有黑暗面,特別是有歷史的城市。   首爾舊名為漢陽,成為韓國的首都,已有六百多年。蟻居村所在之處,   位於東大門,自古是商家聚落之處。透過作者實地走訪,透視了繁華東大門的另一面。______作家/YouTuber Fion     此時此刻的首爾,此時此刻的台北   

作者以細膩精準的文字,記錄城市橫跨世代的窘迫租屋者群像。   雖田野地在首爾,卻與此時此刻的台北,   處境如此相似,許多段落都令人倒抽口氣。   在繁榮燈火無法照明之處,青年、社會底層,我們是沒有不同的。______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朱剛勇     潮流之都,那黑暗的貧窮縫隙   誰是剝削者?為什麼這些人的生活會跌入無間地獄,   如果連這一坪不到的空間都待不下去的話,就將流落街頭。   本書透過記者深入調查,帶領我們看見難以想像的潮流之都首爾那黑暗的貧窮縫隙,閱讀間令人悲憤熱淚的紀實文學作品。______韓國的筆記 次長     回過頭思考臺灣都市內的居住問題   這本書關注當代都市重要

議題:居住正義。   從蟻居房到新蟻居房,揭示了大學生可能面臨的青年居住貧窮議題。   這本書並不純粹描繪悲慘的居住現況,而是批判性地挖掘「貧困經濟」背後的租屋結構,   房客如何慘遭剝削,相應的法規及政策又是如何助長這樣的景況。   本書藉由首爾的案例,讓台灣讀者也能夠回過頭思考台灣都市內的居住問題。______公民不下課 黃怡菁     我曾住過二坪左右的蟻居房   韓國法律規定單人家庭最低居住面積為四‧二四坪,有廚房、專用洗手間與沐浴設施,   但許多人居住環境遠不及此。在台北,我曾住過二坪左右的蟻居房,   而現在我的學生,許多仍居住在類似大小卻月租超過八千元的地方。   本書所提到的

居住人權,是台灣與韓國迫切需要面對並解決的議題。______東吳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何撒娜      給了冷酷虛妄的資本主義,痛快一記直拳!   如果受教育是應受保障的國民權利,為何居住不能也是?   當住宅完全只是商品化不動產,政府也不介入,無力購買只能租賃者,便落入循環剝削的底層。   本書來自年輕記者的切身體驗與深入報導,給了冷酷虛妄的資本主義,痛快一記直拳!______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韓國教保文庫讀者10顆星好評     「比電影更像電影的殘酷現實!」   「社會中的有錢人,沒人性的蠻橫榨取,讓貧窮的人只能變得更貧窮。」   「不斷在承受著痛苦的年輕人耳邊打轉的警語『趁年輕

要多吃點苦』,然而努力苦撐下來卻只獲得精神的勝利。」   「這本書剖開了社會中病態的一切連鎖問題。」

租屋補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手掌握健康再抽好禮👉https://bit.ly/3wva4Ei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1點、晚間6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租屋 #安全房源 #看房 #租屋補助 #租客 #租屋合約 #好想買房ㄛ #錢毅 #房東

從需求角度探討社會住宅出租及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制度

為了解決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簡麗菊 這樣論述:

隨著房價不斷攀升,以致國內居大不易的問題無法解決,而居住正義的議題亦不斷被拿出來討論,鑑於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數量過低且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於是政府推行「公益出租人政策」,以租稅優惠誘使出租人誠實申報租金收入,並對承租人以實質現金補貼方式,以彌補社會住宅不足的缺口;此雙管齊下,不但可以照顧弱勢及中低收入者,亦往社會公平居住正義向前邁進一大步。 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國人對於「社會住宅」有相當大的熟悉度,對其租金制定方式認同度也頗高,但約有五成受訪者認為「目前社會住宅的租金過高」,有八成受訪者會繼續支持政府推行的社會住宅出租政策:另國人對「公益出租人及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的相關議題不瞭

解的居多,但一般民眾還是願意繼續支持政府推行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政策。 而交叉分析顯示,年齡對「支持政府繼續推行的社會住宅出租政策」及「瞭解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須向租屋所在地之地方政府申請」有顯著差異。家庭收入對「我過去曾聽過公益出租人住宅補貼」達顯著水準,又家庭收入對「我過去曾聽過社會住宅」、「我認同社會住宅應興建於租屋價格較高地區」、「我不介意自己的社區附近或社區內有設置社會住宅」、「目前營運中社會住宅之租金,將誘發我對社會住宅的興趣」、「我支持政府繼續推行社會住宅出租政策」等五項均達顯著水準;五成的受訪者最喜歡政府發放租金補貼。 本研究透過參考相關文獻及問卷調查方式,以瞭解民眾對

前揭政策的看法及建議,供政府作為規劃及推動該等相關政策之參考。

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為了解決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盧拉拉 這樣論述:

「走,上裝備,該出任務了!」   我們掃的不只是案件現場── 我們出現、我們離開, 只為了抹去生命消逝時殘留的痕跡, 消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在刷洗清理之間,看見最深沉、最撼動人心的場景! 我們以為的日常,卻是他或她的無常……。 ▎盧是我聞▎  每一次的任務現場,總不乏人多嘴雜的議論甚至批評,熱切談論著往生者的種種。然而,如果大家真的在意,怎麼不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來關心呢?或許就不會發生憾事了。  我不過問往生者的以前,那已成定局,知道了又如何?好好的面對與重視眼前,才是重要。 *** 這是一個你我都陌生,卻不容忽視的行業!  不僅日本有特殊清掃隊長,台灣也有一群人在此專業領域幫助需要

的生者及逝者!本書即藉由台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帶我們直視最寫實、卻也是最難以想像的事件現場。  作者在書中分享,每一次出任務,要清除散落在各處的血跡血漬,可能也要協助撿拾蒐集殘肢,所以除了必備的特製服裝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膽大心細與吃苦耐勞的心理素質。而在清掃過程中,有時要安撫家屬的悲傷,有時要面對外行質疑(甚至同行相欺),有時也會遇到蠻不講理或者討價還價的客戶,當然也會收到來自委託者的由衷感激。  作者說,處理看得見的髒汙與垃圾並非最困難,現場濃重腐臭味也能靠清潔藥劑去除,最棘手的清整,往往是看不見的人心……。 ▎誠心推薦▎ POP Radio台長 林書煒 南華大

學生死系教師 洪筱蘋 作者簡介盧拉拉盧拉拉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於二00五年開始接觸殯葬業,現職為玥明有限公司特等掃地工,也是台灣第一位命案現場清潔師。 到目前為止,只做過兩種被家人極力反對的工作:「殯葬業」跟「掃地工」,也承受著龐大壓力(金錢也好、人們不解或鄙夷的眼光也是),但讓我願意堅持下去的最大理由,除了能協助家屬們安心面對與處理後續,我還希望盡一己之力,去幫助社會底層孤獨無助的往生者,願逝者能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 粉專:※玥明※命案現場清潔師https://www.facebook.com/act3tca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第一

現場、我出現,只為消除恐懼 生死兩安 特別的第一天 尊重 做白工 老闆,缺人嗎? 垃圾屋 社會哥的社會課 將心比心 打廣告   第二現場、孤獨,很殘酷 人心的距離 仍見銀白的髮絲 拋棄繼承的陌生人 佳節,不團圓 走上絕路,就能解脫嗎? 跟廢墟沒兩樣的家 吃不到的饅頭 蝸居,一坪大的空間 來不及再見 生與死的墨跡   第三現場、整理過後的真相 最後一本相簿 離鄉背井的夢想 最後的零錢捐 人生最公平的待遇 聽不到的心碎聲 不甘心也要活下去 燒炭成灰的慟 好死不如賴活著 深淵 顧生活還是挺政治 上山不為採藥 人生百態   後記 第二線工作人員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常常有人

問從事命案現場清潔工作的我,家裡也經營殯葬業嗎?(要不然怎麼會做這行),答案是否定的。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爸爸是消防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小時候,父親因為值班的關係,我們能看到他的機會不多;也因此,每次看新聞的時候,只要他轄區內發生火災,我們都會擔心他的安全。   我的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在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他的生命,卻只能交由上天來守護。當時每月家裡所有的花用,都是他與祝融奮戰後所領得的賞賜。當火災發生的時候,人們逃離了火場,而他卻穿戴起笨重的防護裝備,反方向的提起消防水管進入被火焰吞蝕的現場;面對眼前的熊熊烈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搜尋與救助另一條生命。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每一次任

務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每一次的滅火,亦都是將生命與汗水澆灌其中。他雖然不是懸壺濟世的醫生,卻同樣是拯救生命的戰士。   父親不希望我們這些孩子以後走他的老路(消防員是個賭命的工作),也期望我能夠有所成就,所以在我還小的時候,常聽到我老爹耳提面命的跟我說:「你要好好念書,要是你不愛念書,以後就只能去當『土公仔』(以前對殯葬業者的稱呼),不要讓家裡失望了。」然而記得每當我考試考差時,他也常說:「你不愛念書的話就不要念,不要浪費時間,明天你就去殯儀館看有沒有工作可以做。」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我反而對殯葬業產生了好奇,一直在想,為何不能選擇這樣的工作呢?   又過了幾年,老爹還是不斷的勸勉我努力讀書

,只是內容有點不一樣了,他常說:「你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你看,現在清潔隊一堆人搶著報考,連博士都跑去考清潔隊了,你要是書讀不好,連清潔隊都沒得做。要是不想念書,你現在只能去幫別人掃地,說不定你要幫別人掃地,別人還不讓你掃。」   其實職業不分貴賤,父親說的都是為我好,希望我能好好念書,不要像他一樣辛苦賣命的工作以求得溫飽。   可惜,願望就只是願望,想想就好。因為想得越美好,現實往往就會越用力的打你一巴掌,讓人深刻的看清現實。   我是家中唯一念大學的人,雖然符合了爸爸的期望,他甚至認為我以後可以坐辦公桌,而不用像他一樣在外面拚命;然而,我那看似讓父親滿意的美好未來,卻在我還沒畢業時有了一百

八十度的大轉彎—我選擇在殯葬業服務,而這個決定,在當時著實讓我爸「嘔血三升」。我剛入行的那段時間,每天都被他念一樣的話:「虧你書念得那麼高,還是全家唯一的大學生,結果你跑去做土公仔,早知道這樣,當初你國中畢業就可以去做這途了。我辛苦賺錢讓你去念書,不是要你去學怎麼扛棺材,是希望你以後不要像我一樣,書念不好,只能做沒人願意做的工作(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薪資太低的關係,公務員可沒什麼人願意做)!」   殯葬業的工作很爆肝。或許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辛苦,要早起貪黑或是日夜顛倒;然而在這行卻是無時無刻的待命與工作,睡覺時還會怕自己沒接到電話,就連睡到一半都會突然驚醒檢查手機。有時工作一多,兩、三天不

回家很正常;即便下了班想好好休息一下,客戶的電話攻勢卻又一波波襲來⋯⋯。   幾年時光過後,我爹對我從事殯葬業也比較沒有意見了,甚至覺得這是很好的工作。但就在此時,我又做了個選擇—離開殯葬業、投身清潔業,而當父親得知後的瞬間,用「怒髮衝冠」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我以為又會被他罵到臭頭,只聽到他無奈地說:「當初要你好好念書,要不然你只能做禮儀,結果你還是跑去殯葬業;要你努力用功,要不然以後只能去掃地,你還真的給我跑去掃地!要你不要做什麼,你偏偏去做,你是要氣死我嗎?」自從我爸說了這段話後,就再也沒有對我的工作發表任何意見。   雖然我爸沒說話,但換我娘開始接力:「一個大學畢業的,跑去掃地,虧你之

前還是禮儀師,好好的工作不做,現在要做這行業,你以為這行生意很好嗎?哪來那麼多意外現場可以處理?你就算想幫別人掃地,現在外面那麼多清潔公司,競爭那麼大,你是想要餓死就對了?我們家怎麼會出一個像你那麼笨的人?你是怎麼考到大學的?都不會想一想什麼才對你比較有利,年紀都那麼大了,還要家人為你操心。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多有成就,你都這把年紀了,還只想要去掃地@#$%^&**&^%$#⋯⋯(以下省略三千字)。」   在一連串有如機關槍火力不間斷的嘮叨攻勢之下,讓我傷痕累累,但是我卻仍然堅持己見,繼續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剛開始的確很辛苦,在家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我挺了過來,也讓家人接受我的工作、我的理念。只是

,我娘那碎念絮叨的聲音,仍不時的傳進我耳中(抱頭⋯⋯啊⋯⋯)!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我從不覺得自己做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有多偉大,也不是為了累積天上的財富或做功德那麼形而上的情操,其實就只是為了糊口飯吃、剛好選擇了這一行而已。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因為我大學時期讀的是生死系,以及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這些年,都讓我更深刻體會到生死無常與緣起緣滅。   在看過無數次的生離與死別後,我感受到現代人對於「死」的議題,已不像早期那般避諱,反而逐漸體認到死亡是不可逆的過程及必將來到的結局,所以在面對「可預期的死亡」時,對於「身後事」也有先做準備的觀念,例如預立遺囑以及生前契約的普及,甚至還出

現了所謂的「死亡咖啡館」,人們可以在那兒自在地談論生死和進行「生前告別式」,以期能夠在生前體會到親朋好友對自己的愛與追念。   但是在面對「非預期死亡」時,在世的家人親友又該怎麼辦呢?意外無常隨時都會發生,每當這類的事件發生時(孤獨死、自殺⋯⋯等),亡者的家人常常是回家打開大門、或是接到警方通知時,才知道噩耗,心裡還沒準備好面對親人的驟然離世,就得接受今生再也無法再見的事實。   我在從事殯葬禮儀服務時,曾看過亡者的家屬在面對親人無預期的死亡時,那悲痛萬分的心情—只能強忍著悲傷、努力保持著理智,在警局做著筆錄;然後到了相驗室進行相驗,再從司法人員手上接到一紙證明;接著辦理喪葬事宜的同時,還要壓

抑抽空所有情緒進到事發地點,去整理令人觸景傷情的現場⋯⋯。對家屬來說,這一切無異是二次傷害,就像是在傷痕累累的心上,再重重的給予一擊,情何以堪吶!   因此,針對特殊狀況(例如慘不忍睹、血肉模糊、髒亂不堪的現場),有一些殯葬業者與周邊相關的服務人員便會提供協助。畢竟,不是所有的清潔業者都願意接下這類任務,而且多數人一看到事發現場的慘況,就會立馬奪門而出逃之夭夭,奔去行天宮收驚都來不及了。   不過即使殯葬從業人員願意協助,可是到底不是專業的清潔人員,或許僅是靠著三大神器「鹽酸、拖把、漂白水」來處理現場,只要能把痕跡抹去、東西丟掉、味道蓋住就好,該如何用最正確的方式清潔處理(例如消滅汙染源與還

原現場等)還有待商榷。而這樣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當時還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我並不清楚,只知道那是前輩告訴我最合適的處理方法。久而久之,也造成了「敢做的不專業、專業的不敢做。」的奇特現象。   但是隨著時日推移,處理案件現場的方式卻沒有任何改變。我開始思索著,在清理現場時,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   殯葬業從起初的家族式經營(一家大小包辦所有工作),如今也細分成司儀、襄儀、化妝師等專業。比如說化妝師,從以前畫的殭屍妝,轉變為時尚風格的個性化妝容,有時在遺體受損的情形下,經由他們的巧手,修補、縫合傷口,還原往生者生前的容貌;而一位專業的司儀,不單是整場喪禮儀式的主持人,藉由他良好的口條與深具同理心的臨場

反應,協助喪禮儀式以合乎禮法的方式進行,並在司儀的感人言詞之中,讓親友得以釋放悲傷的心情,撫慰內心的失親之痛。而經由禮儀師的溝通協調,則能幫助家屬完成心中想要的具有追思及客製化的喪禮。禮儀人員不再一手包辦所有的工作,而是經由專業的分工,讓禮儀服務更加周到與細膩,也因著各領域的專業培訓,讓從業人員的工作本領愈加精益求精。   那麼,特殊現場呢?為何沒有專門的公司及專業的人員來處理?有時我與同業朋友聊天,還常聽他們開玩笑地說,「哪有那麼難?把東西收一收,離開時漂白水潑一潑,再把門關起來就好。」當我聽到這樣的見解後,深深反思,覺得特殊現場的處理更應該專業化才是。國外相關產業已行之有年,台灣為何沒有?

大家為何認為不必要?甚至還有點小看這個領域了。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情,抱著「敢做的也要是最專業的」的信念,決定遞了辭呈、放下年薪百萬的禮儀師工作,去學習合適的清理方法,並和友人合作成立了專業的清潔團隊,成為「命案現場清潔師」—聽起來好像滿威的,但我都笑說自己就是個掃地工(所以才會被阿母愛的碎念轟炸個不停呀⋯⋯)。   透過學習與進修,我才更瞭解,特殊現場的清潔工作一點都不簡單,諸如各式各樣的死因、發現日期的長短、居住的環境、往生者的生活方式⋯⋯等等,有太多因素要考量,而在全盤檢視後,也才能有效、迅速的解決問題。對我來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學習,更是體會生命—對「逝去」的體悟,以及對「活著

」的珍惜。 我因為工作,常會見到各種「精采」的人生百態,有時比八點檔還要狗血。像是某一次,我還在屋內清理往生者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現場,委託家屬卻在屋外忙不迭地討論自己可以分到多少遺產,看他們笑顏開懷的表情,不像家中發生喪事,倒像是中了樂透一樣;也看過有些家屬因婚姻、工作等因素,久久一次才能與往生的家人相見,在打開門見到躺臥著的往生者時,從他們眼中表達出的震驚。死亡的方式很多,結果卻是一樣;但對家人而言,是喜?還是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前的人們多是在家中、於親人的陪伴下辭世,但是現今有很大部分的人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迎接死亡,或是在睡夢中安詳逝去,這些可說是目前最常見的死亡情況。然而我們工

作中所遇到的個案,百分之百都是非正常的案件,和一般人甚至禮儀業者平時所接觸到的情形不一樣,有長年獨居、睡著睡著就斷氣的「孤獨死」(發現時不是在床上就是已經倒臥地上),也有以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方式結束生命的狀況。對某部分的禮儀師來說,能夠直視、協助搬運而不吐已經是最大的挑戰了,更別提後續的處理了。   清理現場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能還原現場,不讓家屬受到二次衝擊。我們掃的不只是血跡,還有人們內心的恐懼與傷痛。   有時我們所接觸的個案家屬,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與往生者幾日才得見上一面,不過在處理案件過程中,仍能感受到家屬的用心。記得曾有人透過我的臉書粉專找到了我,請我前去服務,當時看到委託人勉強打

起精神才能與我對談,心想定是因為死亡、味道以及眼前場景所帶來的恐懼,不斷擊打著他脆弱的心。而就在我們清理完後,委託人有了邁開腳步走向家人房間的勇氣,看著他眼眶中充滿對家人愛與思念的淚水,還有對我們由衷的感謝話語,即便再辛苦勞累,也值得了。 曾有委託人說我們是心靈老師,理解亡者、同理家人,細心、專業不用多說,助人之心更是難得;而他們未能及時發現親人離開,在心裡留下的難解遺憾,也因為有我們團隊的相助,安心了不少。   其實,我們只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到圓滿,感同身受地為對方設想。突然遭遇這樣的事件,慌亂在所難免,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協助與陪伴家屬一起渡過,幫助他們減輕傷痛、撫慰悲傷。清潔只是最基本的工作,

重點是家屬們心上的那片塵,由我們來拂去。    盧是我聞 對於熟悉的親友,我們願意去愛與付出;但是面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時,仍然願意嗎?電影「王牌天神」裡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人們都想看神蹟,而神蹟是要人們自己創造的。」神不只存在於天上,更在我們的心中,若能不分人我的行動、付出與實踐,一切才能有所改變,也才有機會創造神蹟。 老闆,缺人嗎? 人們常說「死人錢最好賺」,是真的嗎?相信殯葬業界的大哥大姐,一定會打從心底說:「好賺,你來賺賺看,難賺得要命。」而我的工作算是特殊中的特殊,在媒體與網路的渲染下,便常給人一種錯覺,「這種工作一定很賺錢,我也要試試看!」於是,自從成立公司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許

多不請自來的求職者,用盡各種方式管道毛遂自薦,例如電話、簡訊、粉絲團訊息、電子郵件、登門拜訪(擅闖),或是裙帶關係(我堂哥的朋友的同學的爸爸的朋友認識你,可不可以讓我從事這一行),可謂是奇招百出。 我覺得最神奇的是,不是應當開出職缺才接受應徵嗎?我們可沒有主動開出過命案現場清潔師的職缺啊!求職也就算了,重點是「禮節」啊!有時看到信件或訊息時,還真是令人臉上三條線,不知該哭該笑還是該生氣,心想:「現在是你要找工作,而不是我拜託你來工作呢!」 最令人厭煩惱怒的是,我經常會「不分時段」接到打來詢問工作的電話,通常一接電話,對方劈頭就是:「請問薪水怎麼算?」,我心想,「算你X(消音),打來就直接問我薪

水多少,為什麼不乾脆XXX(消音)!」像這樣連最基本的問候、謙詞以及回話都不會,就直接開口要錢,當我是#$%^&*@#$#&*(消音)。當然,需要消音的話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現實裡我只能回應:「我們不缺人,還有,不分時段打電話來是很沒禮貌的喔,我沒睡不代表我不用休息,知道嗎?」 還有的人會直接發訊問說:「這工作要去哪裡應徵啊?」現在是在問路人甲嗎?都來問我了還用奇怪的語句。甚至有人會問:「請問?我何時能來上班?」我想說,「老兄啊,我好像跟你連認識都談不上呢,那麼想要工作,我可以介紹你去附近工地打工,簡單面試立即上班,再也不用為找不到工作而煩惱,有的地方還有包住宿,連住房的問題都省下來了唷。」 

也有遇到為了工作可以把整個人生豁出去的,「您好,我已經把現在的工作辭掉了,隨時都可以到貴公司上班,有提供住宿嗎?沒有的話有沒有租屋補助呢?」(請問我錄用你了嗎?)

租賃住宅包租業之探討

為了解決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曹雅涵 這樣論述:

106年內政部委託辦理「居住正義:民眾對保障居住權益之看法」民意調查指出,有近81%的受訪民眾支持政府發展租賃住宅市場的相關做法,並有57%民眾願意付費委託專業租賃住宅服務業者處理租賃事務,顯見發展專業經營有其必要性。觀諸目前租賃住宅市場分為「代管」及「包租」兩種專業經營模式,本研究以租賃住宅包租業做為主要探討。「包租」係由業者承租租賃住宅,並具有收益及使用權利,經適度規劃及整修租賃住宅再轉租他人居住使用(即為民間所稱二房東),屬管理自有資產性質。惟市場經營者良莠不齊,也常有糾紛爭議,故希冀藉由政策引導租賃住宅之「包租」提升其專業化,建立從業人員專業證照制度,強化租賃雙方權利義務關係及降低經

營租賃住宅成本,建立長期穩定的租賃關係,滿足國人居住需求。租屋人口歷年來不斷增加,縱使都會區的房價居高不下,為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年輕人口紛紛向六都集中,本研究將深入了解影響租賃住宅市場的因素為何,從政府推動的租賃住宅包租業去收集資料並加以整理,從需求面、供給面、管理面逐一分析,找出讓屋主放下擔憂,願意將閒置餘屋交由租賃住宅包租業管理,提升租屋族的居住品質及達到市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