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鄧興旺寫的 北大植物書系:植物與食物 和RuthKassinger的 藻的祕密:誰讓氧氣出現?誰在海邊下毒?誰緩解了飢荒?從生物學、飲食文化、新興工業到環保議題,揭開藻類對人類的影響、傷害與拯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二氧化碳簡介GTF220N 係用來偵測空氣中之 ...也說明:二氧化碳 濃度. 狀況與對策. 400ppm. 空氣中之正常值. 1,000ppm. 空調換氣ASHRAE 建議值. 5,000ppm. 容許濃度上限、離開或必要之防護措施. 40,000ppm 以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臉譜所出版 。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孫安正所指導 高瑋蔆的 添加加速劑與減水劑對矽酸三鈣生物陶瓷粉末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2021),提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牙髓病、矽酸三鈣、生物陶瓷、碳酸鈉、氯化鈣、羧酸混和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系 賴君義所指導 陳雅喬的 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薄膜反應器開發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薄膜反應器、二氧化碳分離、二氧化碳光催化反應、光觸媒、官能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鈦、石墨烯的重點而找出了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 nat.gov.tw則補充:主旨:訂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檢測方法-紅外線法(NIEA A448.11C)」,並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四月十五日生效。 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四十四條第三項、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北大植物書系:植物與食物

為了解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作者鄧興旺 這樣論述:

本書選取40種常見食(藥)源性植物,置於現代科學的透鏡之下,探微動物與植物兩大生命形式之間相互較量、相互適應的永恆張力,揭示人類在馴化和改造自然的崎嶇長路上展現出的勇氣、毅力與智慧。 鄧興旺 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曾任耶魯大學冠名終身教授。長期從事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入選全球高引用率( 1 %)科學家,是國際植物生物學界的領軍學者。因其學術貢獻,1995年獲克林頓總統頒發的“美國總統青年學者獎”,2003年獲世界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最重要獎項“The Kumho Science International Award”,2013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獲《自然》“傑出導師獎”。 第一章 能量源泉 萬年變奏曲 002 稻花香 009 功能食品 016 墨西哥來客 024 飼料之王 030 紅色讚歌 037 第四主糧 043 中國製造 051 第二章 健康動力 抗瘧神藥 060 “萬能靈丹” 068 羅漢果 075 麻煩草 080 土中瑰寶 087 枝間瑪瑙 094 懷璧其罪 101 愛你不容易 109 第三章 百般滋味 無辣不歡 118 舌尖踢踏舞 126 尋鮮之路 132 浪漫風味 138 酸中帶甜 145 其蔌維何 152 陽華芸香 160 栗栗在木 168 第四章 七彩紛呈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17

8 彩虹果 187 綠色“仙”米 194 白菜本非白 200 綠與白的邂逅 206 黃花碧瓜 212 “黃金”鬥士 220 咖啡色的誘惑 226 第五章 技術變遷 綠色革命 236 雜交水稻三部曲 243 綠色“永動機” 253 保衛“棉花糖” 259 蔬菜“小人國” 266 潤物細無聲 273 百毒不侵 280 植物工廠 286 北京大學彙集全國各地青年才俊。我曾在北京大學生物系完成我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五年前我全職回國,進入北京大學進行植物生物學與農業生物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身在北京大學,我深切感受到年輕學子瞭解生命科學前沿知識的必要性。在這個知識和資訊爆炸性增

長、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學科和專業的選擇越來越豐富。這讓我思考:植物生物學作為一門關乎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基本問題的學科,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呢?為此,我和本套叢書編委之一的李磊老師在北京大學開設了課程“舌尖上的植物學”,和叢書另一位編委鐘上威老師開設了課程“植物與環境”。這些課程獨闢蹊徑,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北京大學各專業背景的本科學生傳授植物生物學前沿知識和基本原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深感有必要將這種傳播知識的方式推廣到北大校牆之外的整個社會,以激發更多青年才俊對植物生物學的興趣,這就是我組織編寫這套叢書的初衷。 在地球生物圈中,植物是不可不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固定棲息,借助陽光並利用空

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物製造有機營養物質,供自身生長發育之用。在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中,陸生植物的出現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植物與食物結構和發育過程隨著對陸生生活的適應而逐漸複雜,出現了在形態結構上各具特色的器官,各種器官的功能特化使植物表現出千姿百態的生活習性,形成令人歎為觀止的多樣性。 植物不但是環境的適應者,更是環境的改造者。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態系統中有機物和能量的最初來源,由此產生的氧氣是所有需氧生物(包括人類)生存的基礎。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言,植物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稻、玉米和小麥等植物作為主糧供我們充饑果腹;水果、蔬菜和堅果為我們補充營養;植物提供的油料、

香料和糖料等豐富了我們的味覺;植物的根系起到了固著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木材和纖維可被用來製造傢俱與紙張;而花卉和觀賞植物則可以美化環境,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 雖然植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除了植物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人員以外,大多數人對植物的瞭解僅僅停留在對植物外部形態的簡單認識上。而對於植物的組織結構,植物如何感受世界,植物怎樣適應環境並改造環境,我們的糧食作物從何而來等植物生存演化的核心問題,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甚瞭解。為此,我組織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的李磊老師、鐘上威老師、何光明老師和植物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博士後們編寫了這套叢書的前三冊。在這三冊書中,我們對這些

問題進行了通俗的解答,希望能讓每一位受過中學以上教育的國人,無論是否學過植物學相關專業,都能閱讀並喜歡這套叢書,並從中瞭解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前沿知識,進而瞭解我們身邊的植物世界。 一個有知識的社會人,無論處於何種崗位,都應該對日常所見植物背後的科學道理有所瞭解。本叢書力求將複雜的植物學知識和前沿科技故事化、趣味化,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我們爭取讓大家能夠像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一樣閱讀科學書籍,讓這套書成為有志向、有修養、想作為的人想讀、愛讀、必讀之書。在內容上,該叢書儘量保持前沿性和準確性,不求全面,但求經典,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 本叢書前三冊為《植物與食物》《植物私生活》《

植物與食物》,涉及植物從內到外的各個方面。編者在撰寫過程中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歡迎讀者提出寶貴意見。此外,叢書出版後,我們還會不斷對其進行延伸和補充。關於叢書後期續寫的主題,也歡迎大家提出建議。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失控的碳排放,是全球暖化的禍首,全球科學家唯有多管齊下去解決這項難題,在海陸空應用不同科技。當中部分技術專注於碳捕集,部分則主動出擊,應用「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y),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轉化。

【*CUPodcast】ESG 簡單講 可於 Spotify 及 SoundOn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9rUPDD2Y3dxj4VYFXG7N1
SoundOn: https://sndn.link/ESG-easytalk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添加加速劑與減水劑對矽酸三鈣生物陶瓷粉末物理化學性質研究

為了解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作者高瑋蔆 這樣論述:

治療牙髓病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根尖充填、活髓處置和根尖成形術等手術。不管是根管治療、覆髓治療,都要用到生物陶瓷材料,現今醫師大多會選擇使用BiodentineTM (Active Biosilicate TechnologyTM Septodont)應用在各種臨床上。此產品已被證明是有效的,但因為目前台灣並沒有自身研發的產品導致價格昂貴,因此以此為契機所以嘗試開發生物陶瓷材料。先前研究已完成矽酸三鈣(Tricalcium silicate, 3CaO·SiO2, 縮寫C3S)的合成,不過在抗壓強度與硬化時間上仍未達到牙醫臨床治療上的標準,因此必須使用加速劑與減水劑來使其達標,如果成功便有機

會使台灣擁有自己的產品,同時也可推動生物陶瓷的發展。在先前工作已建立使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來合成C3S的製程方法,因此本研究將著重於C3S添加減水劑與加速劑對抗壓強度、硬化時間等各類性質探討。隨後對減水劑與加速劑其添加量調整進行性能測試,並且使用X光繞射分析儀、萬能材料試驗機、吉爾摩針入儀、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來進行分析。在抗壓結果上,添加15 wt. %氯化鈣溶液與30 wt. % 碳酸鈣有最高的前期抗壓強度;添加15wt. %碳酸鈉水溶液與30 wt. % 碳酸鈣在長期抗壓下得到最高的抗壓數據。當水灰比為0.625時,添加碳酸鈉的試片硬化時間最短,而添加PCE水溶液則

有最長的硬化時間。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可得知添加化學添加劑與C3S做混和,的確在抗壓與硬化時間上有所影響,能補足原先在抗壓與硬化時間的不足之處。從XRD結果上來看,C3S 進行水合反應7天後Ca(OH)2峰值明顯增加,相較之下,添加PCE得到較少Ca(OH)2,這可能與減水劑有延遲水合的效果有關; 而添加氯化鈣與碳酸鈣的濃度越高,因鈣離子與鈉離子擁有加速水合反應的能力,濃度較高得到較高的氫氧化鈣峰值;最後,添碳酸鈣雖然不溶於水,但能提供成核點來促進水合反應進行。C3S粉末不論加水、碳酸鈣亦或是碳酸鈉進行7天的水合反應,都發現了碳酸鈣的蹤跡,但形成原因各異。添加純水原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合的生

成物氫氧化鈣發生碳化反應導致; 碳酸鈉的加入除了可能發生的碳化反應外,更多的是因為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而生成導致;而直接添加純碳酸鈣在XRD圖中鋒值表現最為強烈。在SEM分析中能發現C3S進行水合反應,持續28天的孔洞大小相較7天來的小,這歸功於水合反應的持續進行而使孔洞縮小,抗壓效果提升 ;添加PCE能發現孔洞數量因較低的水灰比而相較於添加純水來的少,但孔洞大小也因PCE有延遲水合反應的效果與無明顯的碳化反應來填補孔隙而有較大的孔洞;而添加氯化鈣在微觀結構上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最後,添加碳酸鈉在孔洞大小與數量上有明顯改變,這歸因於較多的碳酸鈣沉澱而縮小孔洞大小。

藻的祕密:誰讓氧氣出現?誰在海邊下毒?誰緩解了飢荒?從生物學、飲食文化、新興工業到環保議題,揭開藻類對人類的影響、傷害與拯救

為了解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作者RuthKassinger 這樣論述:

如果沒有藻類,也將沒有今天的你我。   《紐約時報》值得注目的新書   美國媒體Science Friday 2019夏日最佳書籍   《書目》、《出版者週刊》、《自然》、《科克斯》、BookPage書評網等眾多媒體熱烈推薦   從肉眼不見到巨大無比,從塑造萬物到屠殺眾生,從乏人問津到成為產業新寵兒,探索與藻類有關的各個未知領域,重新認識這些與我們共同生活卻對它們十分陌生的絕妙生物。   「說到藻類,很多人會想到池塘裡的綠色浮渣,   卻很少人知道,如果沒有藻類,你我都將不存在。」   ●貼近又陌生的「藻」   你知道一滴海水裡,就有數千個肉眼看不見的藻類漂浮其中嗎?這些小生物雖

然不起眼,卻是海中底層生物的主要食物,如果有一天海中的藻類消失,小從磷蝦,大至鯨魚都將餓肚子。而且如果幾億年前沒有第一個藻類出現,地球也不會有今天如此豐富的生物,蟑螂無法生存,就更別說是你和我這麼複雜的物種了。另外,藻類也時常以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形態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舉凡甜點、衣服,甚至是牆壁上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因此我們可能也無法想像沒有藻類的生活會有多麼不方便。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對「藻」這類生物有點好奇,但或許又有許多疑問:池塘裡的滿江紅是藻類嗎?樹幹上的地衣也是嗎?石頭上的青苔到底和藻類有什麼不同?   ●藻類的千百種角色   這些問題都將在這本書裡為你解答,事實上,你也將從本

書看見各種你或許不曾想過的藻類面向。認識生物學上的藻類,將讓我們驚奇於這些肉眼不見的小生物竟然能讓地球變得極為寒冷,引發全球性的生物大洗牌。我們也會跟著作者卡辛吉遠渡太平洋與大西洋,到韓國和威爾斯等地的沿海小鎮,認識藻類在各地飲食文化上的影響。不僅有機會品嘗最道地的「黑奶油」抹醬,也將跟著隨潮汐而作的野生海草採收戶開船出海,搶在海草最豐美的時候用特製工具割下一團團的墨綠色海中珍寶。   但除了為人類提供食物,藻類是否也可以在這個人人呼籲環保的時代成為那個拯救地球的英雄?地球工程、綠能產業、傳統工業都迫不及待使用藻類,大量地投入資金生產藻類相關的燃油、塑膠和酒精。然而,這一切會不會其實只是一場

太美的白日夢?這些努力真的可以為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嗎?為什麼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成功的案例卻少之又少?   「藻」雖然隨處可見,卻又時常被忽略。本書將從生物、文化、歷史、經濟與環保等方面帶你更全面地描摹出「藻」的樣貌,或許在閱讀之後,你也會開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肅然起敬,或是讓你的腦中浮現一個似乎微不足道的想法,但你應該也會想起這書裡提到的許多奇蹟,也都是從那些小念頭開始的。   名人推薦   李家維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吳俊宗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吳彰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林翰佳 國立臺灣

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徐堉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潘彥宏 北一女中生物科老師   顧銓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推薦 各界好評   【國內好評】   說到藻類,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或許這幾年來,很多生態保育人士一直在倡導保護桃園大潭藻礁生態系,讓原本默默在餐桌裡的美食,頓時成為媒體追逐的話題。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要去保護它呢?或許這本藻類的科普書,會給你答案,也會帶你更深入瞭解藻類的方方面面,從藻類生活史、藻類的應用到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作者利用她向來幽默輕鬆的筆調,帶領你進入藻類世界,是一部值得喜歡海洋世界、關心海洋生態讀者一讀的好書。─

─吳彰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飛蛾、鳥類、蝙蝠都有翅膀,但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這三種動物各自有不同的起源,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不過談到藻類,大概很少人知道綠藻、矽藻、甲藻這些雖然都被稱為「藻類」的生物到底有什麼不同。很高興看到茹絲.卡辛吉清楚地交代了不同藻類的前世今生,把在課堂上需要講解好幾小時的內容,用生動易懂的文字解釋明白了!你也一定會驚奇地發現,原來藻類對於地球生態、地質氣候變遷,甚至是最新的生物科技應用等,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   讀來無壓力,讀後長知識,好的科普書就該如此。我誠摯地推薦這本好書。──林翰佳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

系教授   聽到史萊姆你會想到什麼?我馬上想到的是勇者鬥惡龍裡的經典小怪,作者卻是希望帶我們認識像細菌一般的藍綠藻、水域生態系的浮游植物,乃至於海水裡幾公尺高的昆布等。這些統稱為藻類的生物竟然不只是生產者,還跟地球最早期的空氣汙染事件、海產食物中毒、新興科技材料、環保替代能源有關,甚至還可能幫我們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原來,史萊姆從來就不只是小怪,而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潘彥宏 北一女中生物科老師   三十幾億年前,產生氧氣的光合作用出現,藻類就注定改變所有生物的命運。現今大氣中的氧氣有一半來自藻類,包含藍綠菌、單細胞微藻和大型藻類。藻類不僅是許多生物的營養來源,更深深影響農業、工業、

文化與環境,也在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臺灣是個海島國家,藻類產品亦隨處可見,介紹藻類的書籍卻少之又少。如今在臉譜出版社和譯者的努力下,臺灣的讀者終於有幸透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展開一場藻類之旅。──顧銓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海外推薦】   沒有任何生物對生命的重要性比藻類還重要。在《藻的祕密》中,卡辛吉還給這些不起眼的生物一個公道,她筆下的藻時而引人入勝,時而令人作噁,並且深具知識性。──《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伊麗莎白.寇伯特   這是一本令人驚奇的書。藻類在幕後製造氧氣、提供食物與能量,我們的過去與未來都與這些祖

母綠色的生物緊緊纏繞在一起。── 大衛.喬治.哈思克《樹之歌》作者   機智幽默又和藹可親的卡辛吉的是這趟關心被忽視的藻類旅行的最佳嚮導。閱讀《藻》將能說服你相信藻類確實非常值得尊敬,當你認識它們後,就會懂得它們既古老又迷人,還對所有生物至關重要。──索爾.漢森《Buzz》、《種子的勝利》、《羽的奇蹟》作者

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薄膜反應器開發之研究

為了解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問題,作者陳雅喬 這樣論述:

空氣中二氧化碳轉換成有價物質,可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同時達到化石燃料的循環利用,因此本研究將開發一薄膜反應器應用於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物質,研究重點為結合二氧化碳氣體分離層及光觸媒反應層製成一光觸媒複合薄膜反應器,應用於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將其做光催化還原反應,還原成含有CH4之氣體,達成碳循環之目的。光催化複合薄膜選用對CO2選擇性佳的Polyimide(PI),CO2氣體分離層為摻有不同含量胺官能化GO(PEI-GO)的緻密結構,氣體反應層為摻有奈米TiO2(P25)光觸媒的多孔性雙連續結構。在氣體分離層加入0.1 wt% PEI-GO 後,可提供最適

量CO2濃度給氣體反應層,透過端生成8.88 ppm 的CH4,於此條件的光觸媒複合薄膜氣體反應層中再摻入1.0 wt% graphene後,可有效抑制光誘導電子電洞對的再結合,進一步提升轉化效能生成11.1 ppm的CH4。本研究以FTIR和ESCA確認PEI成功接枝在GO表面。由SEM、TMA和XRD結果可知,PEI-GO 比未改質GO可更均勻分散在PI基質中;XRD、PLAS和GPA結果可知,GO表面接枝PEI後所形成的位阻效應,會產生較多且大的自由體積,在 PI 基質中形成氣體較易通過的通道而提升氣體透過係數。SEM結果可確認反應層內部為多孔性雙連續結構;UV-Vis 結果可得知P25

與graphene混摻後對薄膜之光吸收特性無顯著影響;PL結果證實加入graphene後可抑制光誘導電子電洞對再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