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王玉純所指導 顏琳的 整合空間資訊評估微感測器輔助空氣品質分析以觀音工業區為例 (2021),提出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型感測器、揮發性有機物、克利金空間內插法、追蹤溯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賴怡潔所指導 李安欽的 穀倉裝卸作業場所之懸浮微粒監測及金屬特徵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穀倉、懸浮微粒、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金屬特徵的重點而找出了 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整合空間資訊評估微感測器輔助空氣品質分析以觀音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的問題,作者顏琳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工業區排放 VOCs 產生異味污染問題,逐漸引起鄰近住戶與環保團體的關注,而觀音工業區坐落上百家工廠,造成該區域空氣異味污染來源辨識不易,因應各國推動以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追蹤溯源之應用,本研究透過固定污染源之工廠申報量,分析其與異味污染陳情案件相關性,納入微型感測器數據,以克利金空間內插法進行污染潛勢分析,並結合氣象因子追蹤溯源,期望提供未來環保人員稽查工廠科技佐證,強化舉證工廠空氣污染溯源功能。本研究採用環保署公布之 108 年異味污染陳情案件與固定污染源工廠申報量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空間分析,探討兩者之相關性,再納入桃園市環保局架設之微型感測器,透過克利金空間內插法推估該地區 T

VOC 濃度之空間分布,分析高污染潛勢區位,並進一步以短期高污染偶發事件追蹤溯源,結合氣象因子,掌握區域性陳情異味污染工廠來源。研究結果發現,觀音工業區之異味污染陳情案件約有 200 件落在工業四路與國建四路區段,108 年 7 月至 9 月微型空品感測器測得濃度約介於 0 ppb 至 1000 ppb 之間,對照區域路段發現,工業四路皆為污染潛勢區位,並以同心圓之形式向外遞減。此外,本研究進一步以污染潛勢區位中的 7 顆微型感測器,結合風向及風速,進行污染溯源追蹤,結果發現 108 年 7 月至 9 月 PM2.5 逐時平均濃度於上午(06 至 09 時)及下午(18至 22 時)呈現濃度高

峰,推測受交通源上下班車流量影響;TVOC 濃度則於夜間 19時至隔日早上 6 時約為 350 ppb 至 487 ppb,而早上 7 時至 18 時平均濃度為 425 ppb至 489 ppb,可以看出微型感測器 TVOC 夜間濃度多高於日間濃度,而結合具有異常濃度之微型感測器、上風與下風處微型感測器濃度,以及固定污染源空污費申報量,推測使觀音 106-21 微型感測器具有異常濃度之相關行業別為紡織業及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導致觀音 106-25 監測到異常濃度相關行業別為紡織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此外,本研究藉由短期突發事件進行溯源追蹤,結果與空間分布溯源相同,推測觀音-106-21 於 1

08 年 7 月 19 日之異常濃度受極 O 化學、日 OO 興業及合 O 電線等工廠污染源排放影響,7 月 22 日之污染則可能源自臺灣 OO 化學工廠之影響。綜整追蹤溯源之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上風處微型感測器之濃度分佈較為聚集,多為大氣背景濃度;下風處之微型感測器濃度約高出 4-5 倍,推斷可能受鄰近製程逸散或排放所影響。本研究證實利用微型感測器監測濃度進行追蹤溯源之可行性,建議可將此概念應用於智慧稽查。

穀倉裝卸作業場所之懸浮微粒監測及金屬特徵探討

為了解決空氣品質微型 感測器的問題,作者李安欽 這樣論述:

穀倉裝卸作業過程中,造成部份粉塵散佈,除了使作業人員暴露於粉塵環境造成健康危害外,對於周界環境空氣品質也將造成不良影響。配合碼頭穀倉裝卸之不定期作業特性,本研究利用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於穀倉裝卸作業場所進行長期連續監測,以了解穀倉作業特性(裝卸作業數量、穀物種類及設備運行種類)與懸浮微粒(PM10)及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之關聯性;並進一步針對作業場所室內及室外進行採樣,探討其金屬排放特徵與穀物之相關性。最後針對作業場所監測及採樣結果,研擬勞工於穀倉作業場所懸浮微粒暴露及設備之改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裝卸作業數量、穀物種類及設備運行種類,皆與作業場所之PM10及PM2.5濃度有關。針對設備

運行種類對作業場所PM10及PM2.5濃度影響進行分析,磅秤設備在運作過程中對作業場所PM10及PM2.5濃度影響最為顯著。穀物運作種類對作業場所PM10及PM2.5濃度影響分析中,整體結果顯示黃豆影響作業場所PM10及PM2.5濃度最為顯著。作業場所室內外調查發現,作業場所室內PM10及PM2.5分別為185.8 μg/m3及102.0 μg/m3,高於作業場所室外監測值(PM10 : 110.0 μg/m3;PM2.5 : 65.1 μg/m3)。金屬組成以K、Ca、Mg、Fe、Na等地殼元素及海鹽顆粒為主,與運作穀物金屬組成吻合,其中室內PM10及PM2.5及穀物金屬組成之相關係數為(R

2=0.7931)及(R2=0.9075),顯示穀倉裝卸作業場所大氣環境中PM10及PM2.5來源為穀物進出倉作業產生之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