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桂清,柯正龍,葉雨松,卓名遠,許真瑜,陳力榮寫的 臺灣港埠節能減碳效益提升之研究(3/4)[103藍] 和鄭福田,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協會的 空氣污染控制與管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和高立圖書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楊錫賢所指導 王勢雄的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對公車空氣污染改善效益影響研究 (2021),提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型冠狀病毒、市區公車、汽車、汽車、空氣污染、氣狀污染物。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 周伯丞所指導 王培南的 室內空間導入外氣效益評估-以分散式通風模組 (2021),提出因為有 室內空氣品質、通風換氣、室內空氣污染、全熱交換、分散式通風的重點而找出了 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港埠節能減碳效益提升之研究(3/4)[103藍]

為了解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作者陳桂清,柯正龍,葉雨松,卓名遠,許真瑜,陳力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4年期計畫之第3年,主要針對各項港區節能減碳具體措施進行研究。研究項目包括:1.規劃建置港埠綜合能源管理系統;2.潔淨能源以及能源再生或再利用於港埠應用之可行性研究;3.節能設備改裝於港埠的應用;4.發展自我檢測制度,建立節能減碳指標;5.持續調查臺灣地區主要港口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並建立排放清冊。

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8)日立委林佳龍在衛環委員會質詢環保署長沈世宏。林佳龍將在立法院提修法,將空氣污染防制法第12條有關總量管制的規定,應於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查核系統及排放交易制度後,刪除必須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分期分區公告實施,改為由環保署直接分區公告實施。林佳龍問環保署贊不贊成?沈世宏馬上回答,「我贊成」

林佳龍表示,我國早已有現成的「空汙法第八條總量管制條款」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重點是環保署應指定那些區域為總量管制區,並按照時程削減汙染源,於李登輝總統任內公告,歷經陳水扁兩任、馬英九總統一任,至今仍未開始執行。但因空污法第十二條,規定區域空污總量的制定應於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查核系統及排放交易制度後,必須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分期分區公告實施。但經濟部長年以來已產業發展掛帥,林佳龍擬在立法院提案刪除必須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分期分區公告實施,改為由環保署直接分區公告實施。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對公車空氣污染改善效益影響研究

為了解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作者王勢雄 這樣論述:

公車為受民眾喜愛且經常搭乘的交通工具,推廣大眾運輸工具能夠產生顯著的環境品質改善效益,當搭乘公車的民眾愈多,每人平均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愈低,則環境效益愈高。然而,2019年底開始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全球肆虐,此次疫情更使得世界各地的公共交通運輸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大眾運輸客流量的降低使大眾運輸工具所帶來的環境效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本研究檢視臺中市公車之民眾社會行為 (交通方式選擇) 及環境效益 (空氣污染排放),透過研究結果掌握疫情期間所引起各種公車搭乘變化情況及對污染排放的影響,預做因應以作為未來調整營運模式或決策參考。本研究使用車載排放量測系統 (Potable Emi

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PEMS) 進行公車、汽車及機車排氣污染物檢測,建立空氣污染物的實車道路測試排放係數,並進一步計算人均排放係數,最後利用實測數據比較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疫情前與疫情發生後空氣污染排放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在疫情發生 (2019年12月) 之前,公車搭乘率介於12% ~ 25%之間,且每個月的公車搭乘率皆非常平均。而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間分別為2020年3月與2021年5月,此期間公車搭乘率降至最低點,分別降至10%與5%以下,顯示公車搭乘率確實受到疫情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車搭乘率在第一次疫情 (2020年3月) 緩解後並沒有明顯提升,推測可能原因

為疫情期間民眾可能減少了戶外的活動或原先搭乘公車外出的民眾轉向私人交通工具,藉以避免與他人接觸,民眾逐漸改變了原有的生活習慣。本研究針對公車、汽車與機車進行實車測試,並將CO、THC、NO、CO2之結果進一步透過假設三種車輛皆為正常載客量的情況下所估算之參考人均污染排放量,公車、汽車及機車CO參考人均排放係數計算之結果分別為24.9、270及143 mg/Pa-km,公車、汽車及機車THC參考人均排放係數分別為0.53、26.7及5.34 mg/Pa-km,公車、汽車及機車NO參考人均排放係數分別為201、27.4及11.6 mg/Pa-km,而公車、汽車及機車CO2參考人均排放係數分別為9,

096、97,605及23,445 mg/Pa-km。分析結果顯示在假設公車搭乘率為100%時,大部分的公車的人均排放係數會低於汽車與機車,而NO排放係數除外,NO的人均排放係數公車最高,其次是機車和汽車。值得一提的是,當公車搭乘率低於100%時,公車的人均污染物排放係數將可能比汽車與機車還要高。台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公車搭乘率大幅下降,連帶使得公車人均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低於私人交通工具的環境效益降低。在疫情高峰期,本研究分析的公車人均污染排放係數大多高於汽車和機車。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若僅考量空氣污染問題,相關單位可以考慮減少公車班次或改變公車路線設計,並採取措施提高公車的搭乘率,以確

保公共交通方式之人均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低於私人交通工具。在疫情尚未緩和的背景下,確保在疫情期間採取足夠的預防措施和保持社交距離可能有助於改善公車的搭乘率並減少公車的人均排放量。

空氣污染控制與管理

為了解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作者鄭福田,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協會 這樣論述:

  1. 結合公職人員、教授、工程師等之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理論與實務兼顧。   2. 理論深入淺出,附有例題與習題,適合大專院校同學修習,順利進入空氣污染領域。   3. 搜尋最新國內外資料,並介紹有關國際環保 ( 氣象 ) 議題。   4. 介紹有關我國空氣污染防制之演變,法規與管理策略、措施。   5. 空氣污染清冊,參考美國之排放係數,並介紹本土化之臺灣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   6. 介紹綠色運輸交通工具。   7. 介紹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評估。

室內空間導入外氣效益評估-以分散式通風模組

為了解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作者王培南 這樣論述:

摘要隨著都市高密度化的發展,人口增加,各類型因人類活動而產生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集中。受氣候及季節及大氣擴散的影響。造成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升高。台灣地處地震常發生區,建築構造物,均以耐震結構設計,多為鋼構或鋼筋混土耐震建材建築。因建築物結構,逐漸走向密閉式發展。且因地處亞熱帶,建材的受熱吸熱反應強。造成室內溫度過高,為維持室內舒適溫度,空調化的發展及室內裝修過度,以致室內空氣品質不佳及惡化的狀況常發生。 解決室內空氣品質不良方法,最有效的方式主要為通風換氣,進而演生出各類型的通風換氣方式(限制在不考慮室外空氣品質狀態下)。通風換氣又需考量、效能、效率等等問題。本研究參斟住宅室內通風方式相

關文獻,做為基礎。現行法規的標準及執行方式,以分散式通風模組分析討論。關鍵詞:室內空氣品質、通風換氣、室內空氣污染、全熱交換、分散式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