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정은숙寫的 沒有勇氣的一週 和野蠻小邦周的 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葉明德所指導 陸文浩的 中共吉布地海外後勤基地研究 (2021),提出竹風青庭爆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吉布地、海外軍事基地、後勤基地、遠海防衛、海外利益、軍事物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王服清、袁義昕所指導 莊哲豪的 不實訊息的法制與治理 (2021),提出因為有 言論自由、不實訊息、網路平臺、網路平臺業者管理責任的重點而找出了 竹風青庭爆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風青庭爆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沒有勇氣的一週

為了解決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作者정은숙 這樣論述:

  不管理由和結果是什麼,霸凌是不公平的遊戲。   因為誰也不能主張一個人對多數人的爭鬥是對的。   「你知道嗎?聽說二年四班的朴勇氣被班上同學欺負,最後自殺未遂!」   「所以哇啦哇啦版上的爆料是真的囉?」   「他一直都在當許志勝和吳在烈那些人的麵包shuttle啊。」   麵包shuttle,其意為「麵包接駁車」,在韓國用來稱呼跑腿買麵包的人。   被戲稱為「繼承人」的朴勇氣出了車禍,然而這並非是場單純的意外!   是什麼原因讓勇氣不顧來車衝向斑馬線?   位處教室中央的座位懸缺,班導師說了,三位霸凌者正是這起意外的真兇!   其中兩位是誰,大家心中自有答案,但怎

麼會有第三人?   曾經對不起勇氣的事情一一浮現眾人心中,難道第三位霸凌者正是自己?   只有一週的時間可以自首,然而坦白就無罪了嗎?   沒有勇氣的一週,空下的座位......   勇氣不在後,下一個又會是誰?   在寫這篇故事時,我總是想起那位故事中,太早離開這世上的男孩,也曾思考過無法等待明亮太陽升起的早晨,如此絕望的苦痛,或許這篇文章是獻給一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是如此孤單的那少年,無能的大人寫的反省文。──鄭恩淑   描寫校園暴力中的孤立與霸凌,更揭露韓國校園生活外,青少年所面臨的補習主義、成績至上、親子關係等諸多問題! 名人推薦   吳曉樂(作家)、莫宰羊(音樂創作人)、銀色快

手(作家、選書師)專文推薦   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臺灣安全促進學校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粉紅T恤反霸凌發起人)、沈信宏(作家、國中教師)、柯萱如(律師、主持人)、神老師(作家、教師)、陳思宏(作家、譯者)、黃蓉(54黃蓉)、蔡伯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作家)──各界聯合發聲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故事裡的青少年們,就像一尊尊瓷偶,外表完整且精緻,但若輕輕掂起,將令人很訝異裡頭的空洞與回聲。──吳曉樂   本小說恰似一盞燈,投射在你我的過去與將來,我們只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需要把承受過的惡意傳承。──莫宰羊   一開始沒有人是邪惡的,群體默不作聲的姑息態度卻會縱容孩子繼續行惡。──銀

色快手   在有意無意中我們都可能成為霸凌、被霸凌與旁觀者,而旁觀者經常是最大的霸凌者,我們需要時時自省,才能打造安全促進學校,這本書扣人心弦、啟發自省,推薦師生與家長必看。──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臺灣安全促進學校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粉紅T恤反霸凌發起人)   這故事的一切都會發生,臺灣校園有無數朴勇氣,人人都曾擔任過那「第三個人」。國中生的人生才開始,卻綁上太多死結,傷害與被傷害簡短輕易,解不開真相。還好故事最後裹著溫暖的核,像糖果,含久便湧出熱淚與勇氣。──沈信宏(作家、國中教師)   因為經歷過更能體會,《沒有勇氣的一週》和我看過霸凌主題的書非常不一樣,內容引出反省的重要,做錯事沒有

關係,好好檢視自己並改變就好。非常推薦大家看看,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霸凌的問題,一起變得更好吧!──黃蓉(54黃蓉)   青少年是如何長大?霸凌該如何被理解?書裡不只刻畫關於學校規範、社會階級、網路與媒體的種種,更演出了每個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的孩子們的故事。這是一本像偵探小說吸引人,同時又帶來更多看見的書。──蔡伯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作家)  

中共吉布地海外後勤基地研究

為了解決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作者陸文浩 這樣論述:

中共在海外設立軍事基地,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時期「遠海防衛」戰略的一環,其涉及解放軍在21世紀的新任務,維護國家海外利益與安全。而中共於2017年8月1日在吉布地成立海外首座後勤軍事基地,是讓共軍從「近海防禦」朝向「遠海防衛」重要關鍵。關鍵的存在,使得軍事力量支撐中共地區經貿發展與安全。並以吉布地為中心,向東印度洋、向北地中海、西南大西洋,將馬漢所稱「海洋的使用」海運、生產、市場與「軍民兩用」基地的結合。 由於中共駐吉布地軍事基地性質為後勤支援,並運用軍事物流系統支援海外軍隊,故其指揮管制,依據「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接受「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後裝保障分域中心」、「

戰區聯勤保障中心」指管。才符合2021年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示,「著力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後勤」朝美軍海外遠距海上後勤部隊機動快速補給邁進。 雖然,目前後勤基地性質與命名,係仿效日本自衛隊,以支援海外部隊後勤補給,並協助補給海軍亞丁灣護航編隊艦船與非洲維和部隊等物資與油水等補給作業。未來隨著中共海外利益不斷地擴大,現有基地的後勤與區域內輪駐的部隊,不足以防衛中共在非洲、中東等周邊地區海外投資與各項安全。此時,中共是有可能藉著吉布地有各國在地設立軍事基地、中吉兩國雙邊經貿利益、吉布地主權國同意等,擴大在吉布地後勤基地建設,朝著美軍大型作戰職能型的軍事基地發展。 至於其他西方國家擔心中共

會在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重要海上通道設立「海外基地」,中共將以投資當地「國際商港」、「貨櫃碼頭」、「自由貿易區」為主,偶爾以外交手段採取技術性靠港模式,提供中共海軍艦船臨時性的後勤補給任務。除非,中共後續能使地主國排除以美國為主的軍事同盟外交的干擾、國內憲法等限制,才會繼續在第二個他國,建立類似吉布地模式的海外軍事基地。

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

為了解決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作者野蠻小邦周 這樣論述:

給臺灣人的商周史 穿越3000年! 商周時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國, 是他一輩子奮鬥想回到的黃金年代。 曾經邊緣的「小邦周」,吸取「大邑商」的優點, 結合本土文化和制度,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上古文明的商與周,離臺灣那麼遠,又那麼近。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   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   撰成有趣又紮實的異聞錄。   顛覆你的「商周印象」,   邊緣力量才是歷史走向的決定者!   從殷商到周朝的異聞錄,   全新解讀西元前十一世紀到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精神生活。   投映當代政治社會,令人不禁含笑思索。   「談起古文明,大家會興奮地說起埃及、希臘、馬雅等奇事異聞。但同樣是上古文明

的商與周,對多數人而言卻很陌生。遙遠的商朝與周朝,大概除了酒池肉林跟睡覺夢見的周公之外,就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了。但在古書單薄的記載之外,我們何其有幸能從考古專家手上拿到當時人們留下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的紀念獎盃、祭禱文書、占卜文字,甚至是打贏官司的判決書。他們留下了憑證,我們看到了歷史。」~~ 野蠻小邦周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結合最新的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選錄有趣的題材與異聞,寫出一本適合臺灣人閱讀的商周史。作者野蠻小邦周用接地氣的方式闡述截然不同的上古史,讀者評其「論述紮實,卻又淺顯易懂;言談幽默又不失知識之傳遞」,讓人讀得開心又具有滿滿的知識量,是史上最萌的商周史。   搶先爆料~

~   *與神同行、別讓祖先不開心——商人信仰大解密   商朝人拜上帝!上帝與他的歡樂夥伴五介臣和商朝人有著什麼樣的糾葛?而商王又為什麼要拜別人家的祖先,是仁心愛民還是高明的籠絡手段?看商王怎麼用「拜拜」來廣結善緣,凝聚向心力。很熟悉吧?逢選舉必上宮廟拜拜的臺灣政治文化是否也是如此?   *西周也吹厭世風——西周貴族的超前部署   古代人也懂超前部署?讓西周貴族來示範面對國家災難時,如何做好超前部署!金錢應該往哪存?物資應該怎麼屯?還有,不動產要如何處理才完善?就讓周人來教你最安全跳船策略。   *商代也有奇皇后——婦好傳奇   古裝劇看太多,以為皇后只會裝賢慧或內鬥嗎?商代奇皇后——婦好

告訴我們,有實力最重要,認真練武比裝可愛有用,女人撐起的不只半邊天。 名人推薦   開懷推薦~~有梗‧有料‧有意思   宋彥陞|時空偵探、專欄作家   金哲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之一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蔡佾霖∣PTT馬雅人(Mayaman) 好評推薦   中研院院士  杜正勝審訂‧推薦   「我可以坦誠告訴讀者,本書作者提供很多新資訊,以具體而有情節的人、事、物為主角試著講生動的故事,不像一般印象中的史書,只是乾巴巴的框架而已……本書寫作多利用出土資料,化繁為簡,行文興

趣,兼帶詼諧,多少可以把時間隧道遠端朦朧的人和遙遠黃土地發生的不相干的事與你連繫在一起,值得一讀。」~~杜正勝教授 作者簡介 野蠻小邦周   從上古穿越來現代的五顆星星,為了想找到回去的方法,目前正苦逼蹲結界讀上古史。   原生於網路,廣受喜愛和分享的商周歷史科普文。   臉書專頁: facebook.com/ XiauBanZhou   野蠻小邦周作者群解密   1.黃庭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專長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簡帛文字、古文字學,可能還有書法。著有《鑄勒功名-春秋青銅禮器銘文的演變與特色》、《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等書。  

 2.謝博霖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專長青銅器銘文、古文字學以及在「野蠻小邦周」粉專中發沒人看的學術梗圖廢文,著有《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   3.歐陽宣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史、中國考古學、商周銅器、先秦音樂史。除了研究與寫作之外,也多方嘗試,希望當一個現代鍵盤樂師。   4.蔡佩玲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史、商周考古,同時也是個被歷史學耽誤的妄想家。   5.王詩涵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

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博士候選人。在學校裡主修商周考古與美術史,在學校外研究廚房化學與貓奴成功學。   「潮歷史」書系總序 蔣竹山 爆料商周 推薦序 杜正勝 你的傳統不是你的傳統  作者序 野蠻小邦周 上編 商周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1.與神同行——甲骨文中的商代神明 2.別讓祖先不開心——甲骨文裡的「拜拜」那件事 3.人牲逃走中——關於逃亡者的殷墟卜辭 4.行車不搶快,安全跟著來——卜辭裡的車禍紀錄 5.沙場甜姐兒——婦好的一生與傳奇 6.巨龍襲來——穿梭於古代中國的「虹」龍傳說 7.獎盃的考驗——野蠻小邦周的工藝教室 8.漢字哪有這麼萌——漢字史上最可愛的族徽銘文 9.射一

箭不夠,你不會再射三箭嗎?——作冊般黿與古代射禮的故事 10.一入豪門深似海——西周世家大族的土地協調會 11.尊爵、不凡,唯有公侯伯子男——解密五等爵制度 12.護尊嚴、討公道——西周貴族的糾紛調解 下編 商周邦國群像 13.穿梭陰陽宅——古代中國的墓葬與城址 14.前進盤龍城——商王朝的南向政策 15.天外來客乎?——神祕的三星堆文化 16.沉沙中的南方文明——江西新淦大洋洲商代大墓與吳城文化 17.人面不知何處去?——湖南寧鄉炭河里古城 18.小國崛起——周人與先周文化 19.分贓還是外派?——周初封國的建立 20.遠得要命王國的奠基者——召公與其家族的二三事 21.因為相愛,所以相殺

——周王朝與鄂國的恩仇之路 22.沉沒是今晚的漢江——昭王南征不復之迷 23.跳船啦!——西周晚期的政治危機   作者序 你的傳統不是你的傳統   這不是一本爆料商周雜誌八卦的書。   但這是一本幫助你了解早期中國樣貌的書。   人們很喜歡講「自古以來」,可是所謂的古,到底是多古?戰國邏輯大師墨子曾經吐槽那些儒生:「你說要復古才能成為仁者,但古人的言語,古人的衣服,在他們的年代都是流行語和流行服飾。所以你崇拜的那些古人,自己並不穿古服,也不說古語,那就不符合你說的復古為仁條件,所以你崇拜的古人不是你夢想的仁者,這簡直是笑死人了!」其實現代這種人不少,他們總是喜歡打著傳統、復古的旗幟

,認真說起來,他們真的懂傳統中國文化嗎?   若從專業角度來看,唐宋元明混雜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元素,似乎已經不是那麼「純」的中國了(笑),遑論滿人治理的清朝。但是,秦漢帝國以前的世界,就真的很「中國」嗎?很抱歉,劉邦、項羽皆楚人,而楚王又曾經囂張地說「我蠻夷也。」好像……也不是特別純淨?   我們這本書介紹的商周時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國,是他一輩子奮鬥要回到的黃金年代,他寤寐思服的是這個偉大時代的締造者周公。拜考古學的發達所賜,現代人很幸運,比起孔子、司馬遷,能看到更多出土文物。我們不敢說比孔子更了解商周時代,但對於人們愛說的「傳統中國」,我們或許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三千年前的商周

文化不僅夠久,作為傳統文化的根源也很夠格,更是孔子認證的黃金時代。(古人稱青銅為金,可說名副其實。)可是,黃金時代究竟是什麼模樣?家庭和樂,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賓,人人講禮又文明?   事實上,從很多古籍文獻和出土資料看來,商周文化似乎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美好。商周時代的人們,會煩惱自己得罪哪路神明,要怎麼祭拜才能解決問題。他們也會因為開快車而出車禍,為了搶奪家族財產而大吵一架,甚至為了解決不了的紛爭搞到告上法庭。我們以為的傳統文化奠基者、先賢哲人想恢復的黃金時代,其實好像也跟電視機裡的社會新聞沒差多少嘛?   談起古文明,大家會興奮地說起埃及、希臘、馬雅等等奇事異聞。但同樣是上古文明的商與

周,可能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很陌生的。遙遠的商朝與周朝,大概除了酒池肉林跟睡覺夢見的周公之外,就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了。但在古書單薄的記載之外,我們何其有幸能從考古學家手上拿到當時人們有意或無意間留下的第一手資料,像是他們的紀念獎盃、祭禱文書、占卜文字,甚至是打贏官司的判決書、生活中使用的鍋碗瓢盆。他們留下了憑證,我們看到了歷史。    二○一五年春天,野蠻小邦周誕生了。原本我們只是一群研究古文字與上古史的碩博士生,鑒於這個領域的冷僻,只好組成自救讀書會,相互交換讀書心得與研究訊息。然而,隨著「故事」網站崛起,居然有幸獲得「故事」編輯的邀請,希望我們在上頭發表上古史文章。我們當時既興奮又害怕

,興奮的是,能夠得到最具影響力的人文新媒體平台青睞,害怕的是身為碩博士生的我們是否被認為不務正業,為了避免「真身」曝光,我們為自己取了一個筆名,便是「野蠻小邦周」,幻想著這樣就不會有人發現我們是誰了。   從此,一步江湖無盡期,讀書會走上了歷史普及之路,而這本書就是改寫自野蠻小邦周成立以來發表過的絕大多數文章,也是我們關於「商周歷史」的第一本作品。   本書的上編:「商周人和你想得不一樣」,主要聚焦商周兩個時代的社會生活以及文化傳統。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與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距離遙遠,大家多半認為這種渺茫的時代沒有必要認識,然而每當社會面臨新的議題或改革時,卻又有不少人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名,呼

籲相關改革應該謹慎以對。可是,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呢?   是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賓?還是充滿禮樂的和諧社會?我們選擇了神明、拜拜、車禍、女性、家庭紛爭等題材,希望為讀者揭示上古時代人類生活某些樣貌,同時也想透過揭露這些當時人的第一手紀錄,叩問傳統中國文化究竟是什麼。   讀者或許會發現,商周時代雖然有些令人震撼的面向,像是多妻多妾、滅國屠城、權貴政治,甚至不把人當人看的濫殺戰俘人牲用以拜神。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很可愛、很貼近現代生活的一面。說到底,歷史無非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發生的那些事。人生在世,要生存、競爭、追夢或是成家立業,古人不用嗎?當然要,目標都是一樣的,物質憑藉與手段不同而已。

  本書的下編:「商周邦國群像」,是想為讀者揭示商周兩代的政權是如何崛起覆滅,以及它們與周邊的邦國又是如何往來。過往我們接觸中國史時,其實視角是比較狹隘的,集中在政權更迭的一角。相信很多人只記得商朝推翻了夏朝,周朝又推翻了商朝,好似當時的神州大地上除了夏、商、周三位主演外,其他地方沒有演員一樣。   近來的考古發現卻告訴我們,在紂王與姜子牙鬥法的舞台之外,也有或大或小的聚落存在,包括大家熟悉的三星堆,也有較為陌生的吳城文化、炭河里古城、鄂國等等。這些聚落或政體和商、周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這讓我們不禁要問,所謂中國的圖景,是否也該有他們的身影?   這張顛覆大家過往所知的歷史地圖是想提醒讀

者,所謂的「中國」或「中國文化」並非單一而線性的。它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王朝更迭,文化也不是想當然爾的繼承,它是不同政體相互影響下的結果。   如同我們的筆名「野蠻小邦周」所反映的那樣,那個被後世視為禮樂文明起源的周朝,曾經也是被商王朝瞧不起的邊陲野蠻人,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只敢自稱「小邦周」(小小的周國),而將商王朝稱為文明的「大邑商」(大大的商國)。   不過就如我們在歷史課學到的,小小的善良的周國注定要來消滅大大的壞壞的商國。曾經「野蠻」的小邦周,開國後繼承了商的文化與人才,吸收了商的政治制度、藝術審美;並結合本土風俗習慣、社會結構,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形塑出周文化,甚至成為

後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從「小邦周」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被視為野蠻的周人可以打造輝煌的文化,邊緣的周國也可能變成中心,因此,無論商周政體如何強大,文化如何具有影響力,我們都不應該因為聚焦中心,而忽視邊緣。畢竟,沒有邊緣,中心也就難以被突顯。有時候,邊緣反而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那一方。   身在臺灣,我們相對於商周與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邊緣。我們如何站在臺灣的視角,觀看與中國的關係或是中國文化的影響?在臺灣社會主體性逐漸為人所重視的今天,或許有人主張切斷中國相關因素是突顯臺灣的好方法,但我們不認為這是一種理想方式,畢竟中國傳統文化仍是形塑臺灣社會價值觀很重要的一部分。相反地,或許唯有認識它

、理解它,甚至思考中國文化在這個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意義,才有可能建立堅實的自我認識。   而野蠻小邦周想做的,就是書寫一本「給臺灣人的商周史」,期盼能用不同的眼光,重新看待這個我們或許習以為常的中國文化。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非常多人,首先,謝謝遠足文化的李進文總編以及王育涵編輯,沒有你們的協助,本書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並上市。其次,感謝「故事」網站,沒有「故事」網站就不會有野蠻小邦周,也不會有本書的文章,感謝你們多年來提供平台讓我們有機會被大家看見,希望有機會能再供稿給故事。其三,感謝中央大學中文系胡川安教授,沒有您的提議與提攜,野蠻小邦周大概沒有勇氣把這些文章集結成書,也不會有今天寫

序的機會。最後,感謝多年來支持野蠻小邦周的讀者,無論是在「故事」網站或是臉書粉絲頁平台觀看文章,沒有你們的按讚與回饋,野蠻小邦周是不可能走到今天。 野蠻小邦周 二○二○年三月記於首都邊緣的深坑總部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杜正勝教授   歷史有什麼用?   以第一志願考入歷史系的我,在大二那年發出這樣的質疑,後來讀到法國大史家馬克‧布洛赫(Marc Bloch)也被他的兒子問到同一問題,他因此撰寫了《史家的技藝》(Apologie pour l'histoire ou Métier d'historien)作為回答。   二戰期間布洛赫投身抗德,不幸被捕,並在諾曼第登陸前幾天慘遭

蓋世太保殺害,此書因而沒能完成,我們不知道他的兒子是否充分了解歷史之用,也不知道現在的讀者是否滿意布洛赫的辯護或技藝。   我想,也許可以換個問法,歷史該怎麼讀才有用?不同讀法產生不同作用,有的用於當個成功的皇帝,有的藉以成為學者,有的獲得做人的智慧,有的則為增益人生的樂趣。總之,讀懂歷史,甚至讀通歷史,歷史對當事人就會有用了。   然而在問讀者怎麼讀之前,追根究柢還需要問歷史該怎麼寫作?畢竟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都是基於史家所撰寫的「歷史」,這才是根源。   繞了這麼個大圈,我不外想提醒本書的讀者在開卷之前先閉目冥思本書要講的「商周」這個時代,你自小到大從不同管道,閱讀的或聽聞的,獲知什麼樣

的「歷史」,或說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歷史圖像」,再來檢測自己讀過本書以後,你的「商周圖像」產生什麼變化?有沒有增添新內容?會不會扭轉舊意象?   殷商和西周,這個距離二十一世紀的你至少三三○○到二七○○年的時代,「干卿底事?」從安陽西經洛陽到西安、寶雞,這一片中國黃土地,距離太平洋西沿的臺灣何止數千百公里,又與你何干?一個具有獨立自主思考的讀者應該問自己,也問作者這些問題,而本書給你什麼信息,提供什麼解釋,你是不是尋覓到答案,滿不滿意?應該是評判本書的一項指標。   身為中國古史老兵,對商周時代當然有我的「歷史圖像」,這篇序文不是討論這類課題的地方,但我可以坦誠告訴讀者,本書作者提供很多

新資訊,以具體而有情節的人、事、物為主角試著講生動的故事,不像一般印象中的史書,只是乾巴巴的框架而已,至少讓這段歷史的認識更加豐潤充實。本書寫作多利用出土資料,化繁為簡,行文興趣,兼帶詼諧,多少可以把時間隧道遠端朦朧的人和遙遠黃土地發生的不相干的事與你連繫在一起,值得一讀。雖然沒有豔麗國色妲己、褒姒,作者重建的婦好,巾幗不讓眉鬚的形象,證明零星的考古資料也可以講有趣的故事。   據我所知,「野蠻小邦周」是一些專注於中國古史的年輕人,看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師承,而是自闢門徑的學苑豪傑之士,可謂「雖無文王猶興」,即使因嘗試而有些錯誤,亦無傷大雅。我由衷祝福他們能持氣履恆,開闢一片新田園,也希望讀者不

吝給予鼓勵。   與神同行——甲骨文中的商代神明 地震震不停,強颱一直來,面對無情的天災,你想到的是什麼?是領導人德不配位?還是氣象與板塊呢?毫無疑問,一個受過基礎科學教育的現代人,不會把天災全歸諸於冥冥之中某種事物的。 但在上古時期,人類還無法了解自然變化的原因為何,因此把自然變化全歸因於神的操縱。在商朝時,人們也相信神明控制著大自然種種浩瀚神祕的力量。商人的神明有哪些?是一神還是多神?是否有尊卑上下之別?又有什麼令人敬畏的權能?有沒有流傳到現代民間信仰仍然存在的神明呢?用來尋求鬼神之力並預卜未來的甲骨文中,留下了大量商代神明的材料,以下就來介紹甲骨文中的那些商代神明。 上帝與他的歡樂夥

伴:帝與五介臣 ◎上帝 「你聽過上帝嗎?」 假如有位基督教的傳教士穿越到商代,肯定會心滿意足,因為商朝人幾乎都相信上帝的存在。不過此「上帝」非彼「上帝」,最後恐怕會雞同鴨講,不歡而散吧。 如同今日熟知的玉皇大帝,商朝人相信在天上有一個和人間相仿的朝廷,當中有位坐鎮中心的皇帝。當然,皇帝這稱謂是秦始皇發明的,在此之前,商人稱呼祂為「上帝」或是「帝」。 在古文字裡,有時將「上帝」這兩個字合寫成一個字。 有學者認為,商人所謂的上帝,既是至高神,也是宗祖神,商王因為是上帝的嫡系後代,才有統治天下的權力。到了中、晚期的甲骨文,商王會稱死去的父親為「帝」,這也表明了商王認為自己的血脈是上帝親傳、嫡系、正宗

、尊爵不凡、傲視各族、僅此一家,絕無分號。與周王稱為「天子」──天之長子,是相近的意思。 上帝既然被如此推崇,想必神力相當強大,其威能主要可分成「給你甜頭」跟「給你苦頭」兩種。 第一:給你甜頭 由於是農業社會的大神,人們最看重的當然是上帝降雨的能力。因為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收、經濟起飛、讓大邑商超越大邑商。降雨得當,可以讓當時的人們豐衣足食,因此降雨可說是上帝與其他自然神的基本款功能。 「帝令雨。」 這是詢問上帝要不要賞賜雨水的占卜。但只問要不要下雨實在太含糊了,商代巫師的精準度若只有這點程度,對農時並沒有什麼助益。因此,商代占卜者不僅能算,還能算出什麼時候會下雨。

不實訊息的法制與治理

為了解決竹風青庭爆料的問題,作者莊哲豪 這樣論述:

不實訊息早在網路尚未發展前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在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的普及世代中,讓每個人皆可透過網路表達自我的意見,改變以往訊息傳遞的方式,亦讓網路使用者能夠輕易獲取與轉傳各種訊息。網路有助於人們對民主文化的參與,若經有心人士刻意操弄,對社會、經濟等造成影響不容小覷。使國際間逐漸重視不實訊息之治理,惟皆面臨著與言論自由權利保護間如何平衡,與何為有效適當的治理模式,以避免國家透過治理之名義而行箝制人民言論之實。本研究從不實訊息與言論自由間關係之探討出發,再觀察國際組織、美國、歐盟國家等法制規範與網路平臺治理模式,作為我國治理不實訊息之參考對象。不實訊息雖為不實,本質上仍屬於言論之一亦受到言論自

由之保障,惟所保障之界線以類型化的方式盤點我國現行條文佐以案例分析,在符合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下,仍得為合理之限制。最後回歸我國,在不實訊息之法制規範,因難以單一部法律便預期能囊括所有不實訊息類型,採分散式之立法模式,惟非僅懲罰散播不實訊息之行為人。另網路平臺成為主要訊息來源與訊息快速傳遞之工具,為維護使用者之安全的資訊環境,賦予網路平臺業者對不實訊息的管理責任。再輔以事實查核與澄清之機制,藉以矯正社會大眾之視聽,以即時因應不實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