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瑋薇寫的 奶奶的祕密樂園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屏東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 賀瑞麟所指導 孫聖芸的 繪本的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探究 (2020),提出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繪本、美感教育、藝術教育、讀書治療、淨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 洪明宏所指導 陳芃樺的 台灣環保議題繪本創作 (2020),提出因為有 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台灣環境議題、繪本、瀕危物種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奶奶的祕密樂園

為了解決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問題,作者林瑋薇 這樣論述:

停下腳步、彎下腰, 發現身邊美麗的苔蘚植物! 台灣少數以苔蘚植物為靈感的故事創作繪本   ★ 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入圍作品   ★ 本書附有「苔幸福之旅:苔蘚森林.走讀二日遊」參加辦法,及320元活動折價券   小木偶在夏天時來到了奶奶家   每天看見奶奶忙進忙出   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有時是泥土上的「立碗苔」   有時是屋頂上的「扭口苔」   有時是叢林裡的「綠葉光蘚」   或是在河流岸邊的「大鳳尾苔」   小木偶好奇著,這些綠綠的、小小的、不起眼的東西   如何能讓奶奶感到這麼幸福?   春天來了,在春雨降臨的日子   奶奶邀請小木偶進入了她的

祕密樂園   在樂園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讓小木偶的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本書特色   ▲「米店樓上的畫室」主人Vivi(作者),以一位非常喜愛苔蘚的友人「苔苔姐姐」為創作原型,首次創作繪本即初試啼聲,獲得入圍肯定。   ▲以生長在潮濕、角落,總讓人忽略的「苔蘚」植物為發想,帶領讀者認識6種苔蘚植物,並從中體會它們帶來的生命啟發。   ▲結合苔蘚圖畫與照片的對照辨識,便於讀者停下腳步、彎下腰,發現身邊這些美麗的苔蘚植物。   ▲繪本使用「乾粉彩」為主要媒材、日本「和諧粉彩」為創作技法,亮眼而柔和的畫風不僅帶給了繪本明亮、和諧與希望感,而喜愛粉彩創作的朋友,也可藉由這本繪

本欣賞到粉彩技法的多元運用。 各界熱情推薦   于慧正/苔苔姐姐工作室   江珮瑾/孩好書屋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李貞慧/親職作家暨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   彥如姐姐/環宇廣播電台《童話夢想家》節目主持人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暨現任兼任教授   黃筱茵/兒童文學工作者   楊嘉棟/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   鄒仁淳/社團法人中華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理事長   歐玲瀞/佳音電台《藝文生活家》節目主持人   蔡聖華/兒童文學作家   盧方方/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謝沛霓/小房子書鋪選書職人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一本可以簡單接近認識苔蘚植物的繪

本,也讓我們從小地方看見上帝造物的奧妙。因為愛苔蘚,使我的心變得柔軟;如果能為苔蘚做一點小事,我的心便能感到幸福。   于慧正/苔苔姐姐   正在沈潛與探索的瑋薇,嘗試觀察身旁最容易發掘的小苔蘚,產生了幸福的共鳴。而這共鳴,也正好與我們協會一直以來倡導的理念「一個夢想,微小力量,巨大改變」一致。   《奶奶的祕密樂園》讀完後,如同一杯回甘香醇的茶,品味後你會發現,其實幸福很容易也很簡單,希望讀者們品味完這本可愛的繪本後,更能一同珍惜擁有身邊的幸福。   鄒仁淳/社團法人中華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理事長   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結合粉彩淡雅、溫潤效果的媒材創作,《奶奶的祕密樂園》的封面就預告了幸福

的祕訣:只要願意停下腳步、放下身段,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是驚喜!   謝謝「米店樓上的畫家」瑋薇,透過她個人的生命見證,也讓每個等待奇蹟的小木偶,跨出自己的界限遇見幸福!   歐玲瀞/佳音電台《藝文生活家》節目主持人   苔蘚,自成一個微小世界的美好;俯身,展現一種謙遜親和的態度。作者將兩個謙卑的意象重疊放大,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吉光片羽 。   蔡聖華/兒童文學作家

繪本的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探究

為了解決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問題,作者孫聖芸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繪本的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探究〉。從過去求學和工作的經驗與觀察中,研究者發現在學校裡,師長的注意力會放在比較需要指導的學生身上,較容易忽略其他較乖巧的孩童。在家中,家長們對於比較乖巧的孩子關注也不多,因此在面對不好的問題或情緒時,乖巧的孩子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也不敢向大人們說、不敢問,只能放在心裡。除此之外,研究者還觀察到許多成人對於繪本有些誤解,認為繪本的內容很簡單,沒有觀看的價值,往往都是快速的看過,知道故事的劇情是什麼,知道圖畫很漂亮,但其實並沒有認真的看過、思考過,他們並不知道繪本對於成人們也是有幫助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指出繪本的重要性,以及繪本故事內容適合的閱讀方

式,並藉由分析具有內心不敢說、不敢展現或不知道怎麼辦的相關繪本,從藝術教育的角度來探討讀書治療的效益。本論文採取文獻分析法和文本分析進行研究,所分析的繪本樣本有《想哭的時候》、《我的心破了一個洞》、《悲傷,讓我抱抱你》、《如果你沒有贏,沒有關係》四本繪本。研究結果顯示繪本對於兒童與大人具有教育、娛樂、增進親子關係等功能,除此之外,研究選擇的四本繪本都具有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方面的功能,大人與兒童都可以依據不同的情緒困擾,找尋適合的繪本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壓力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台灣環保議題繪本創作

為了解決第33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問題,作者陳芃樺 這樣論述:

自工業革命以後,科學家已經證實全球增溫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強所造成的結果。地球暖化所影響的層面非常廣,它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也改變了動植物的生長,更改變了人類生存的環境,而人類過度開發所造成的資源耗竭,與各式不可逆的環境汙染,衍生許多難解的環境議題。本研究之創作繪本探討台灣瀕臨絕種生物們所面臨的困境,用瀕危動物的角度來思考環保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透過文獻探討與資料收集分析的過程,獲得繪本故事文字內容與繪本圖像之靈感,並將台灣環境議題融入此繪本,進而傳達環保生態教育之意涵。     研究者於2018年繪製了台灣環保生態繪本「豬麗葉」,內容是以一隻小豬的親身經歷帶領讀者了解台灣當前所面臨的空氣汙染、水源

與河川汙染、垃圾汙染、山坡地濫墾及核能廢棄物汙染等環境問題。但是台灣所面臨的環保議題多元且複雜,為了探討台灣更多的環保面向,於是研究者在2020年著手繪製了第二本台灣環保生態繪本「黑熊學校」。「黑熊學校」承襲了「豬麗葉」的繪本精神,以台灣黑熊、台灣寬尾鳳蝶、石虎、草鴞與中華白海豚這五種瀕危動物為主角,探討台灣瀕危物種所面臨的困境,並以手繪搭配水彩為主要創作方式來傳達情感與溫度,藉由柔和與溫馨的呈現,讓故事主角與讀者之間有緊密的情感維繫,以及產生感同身受的美好閱讀經驗。     當台灣環保生態繪本「黑熊學校」繪製完成之後,研究者透過故事的講述及結構式訪談與學童互動,發現學童能夠經由故事內容明白人

類與環境的破壞對於瀕危動物的危害。讓環保觀念向下紮根,並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畝珍愛環境的福田,是我創作環保繪本的目的。展望未來,研究者盼其他多元的台灣環保議題將成為接下來的環保繪本創作題材,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能夠為台灣的環保付出行動與努力,是我一輩子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