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tov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 江杰穎所指導 黃育智的 大專一級男子籃球員下肢肌力特質與上籃跳表現之關聯性 (2021),提出籃球tov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垂直跳、伸張-收縮循環、訓練監控。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智鈞所指導 郭為瀚的 109學年度UBA全國大專籃球聯賽男子公開一級四強隊伍攻守數據統計分析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籃球攻守數據分析、UBA大專籃球聯賽的重點而找出了 籃球tov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籃球tov,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專一級男子籃球員下肢肌力特質與上籃跳表現之關聯性

為了解決籃球tov的問題,作者黃育智 這樣論述:

上籃 (lay-up) 為籃球比賽中常見的進攻方式,過去文獻證實上籃跳 (lay-up shot jump, LSJ) 可有效評估籃球專項跳躍能力,但有關LSJ表現與所需之肌力特質之關係鮮少被探討。目的:探討大專一級男子籃球員下肢肌力特質與LSJ表現之關係。方法:本研究以20名國內大專一級男子籃球員 (年齡: 19.45 ± 1.36;身高: 183.54 ± 7.34 公分;體重: 83.66 ± 13.35 公斤;訓練經驗: 6年以上)。利用 Optojump 步態測量系統組收取LSJ中起跳腳的跳躍高度 (jump height, JH) 與離地速度 (takeoff velocity,

ToV) 、觸地時間 (contact time, CT)。以測力板收取反向跳 (countermovement jump, CMJ)、蹲踞跳 (squat jump, SJ)、落下跳 (drop jump, DJ)、等長中段上拉 (isometric mid-thigh pull, IMTP) 力量-時間曲線,計算出CMJ、SJ之JH、峰值發力率 (peak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PRFD)、峰值功率 (peak power, PP)、峰值力量 (peak force, PF)、DJ之CT、離心時間 (eccentric time, eccT)、向心時間 (

concentric time, conT)、反應肌力指數(reactive strength index, RSI)、JH、PF 以及IMTP之發力後不同時間長度之發力率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during specific time-bands, Time-Based RFD)、PRFD、PF,其中各項PF、PP皆會除以籃球員體重,以標準化各項指標。統計分析以皮爾遜績差相關分析 LSJ與各種肌力特質參數相關性;此外以 LSJ-JH 中位數百分比前、後 50% 區分高、低表現組,並以獨立t考驗分析高表現組與低表現組之籃球員在各項檢測之差異;同時以Cohen’s

d 評估差異的效果量。結果:CMJ-JH、CMJ-PP與LSJ-JH、LSJ-ToV呈現中度正相關 (r = .48 至 .52, p < .05) ;CMJ-PF與LSJ-JH、LSJ-ToV達中度正相關 (r = .39, p > .05);SJ-JH、SJ-PP、SJ-PF與LSJ-JH、LSJ-ToV呈現中至高度顯著正相關 (r = .46 至 .72, p < .05);DJ-RSI、DJ-JH與LSJ-JH、LSJ-ToV呈現高度正相關 (r = .60, p < .05);DJ-CT、DJ-eccT與LSJ-CT達中度正相關 (r = .41 至 .42, p > .05);D

J-PF 與 LSJ-CT 呈現高度的顯著負相關 (r = -.51, p < .05);高表現組於LSJ-JH、LSJ-ToV、CMJ-PP、SJ-PP、SJ-PF皆顯著優於低表現組,其中LSJ-JH、LSJ-ToV、SJ-PP、PF達到中度效果量 (ES = 0.75;ES = 0.76;ES = 0.64;ES = 0.63)。結論: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向心肌力與反應肌力的表現上越好的籃球員,LSJ-JH、ToV 越高,此外,在 DJ 有較短的 CT、eccT以及更大的 PF 的籃球員 LSJ-CT 越短。因此,向心肌力與反應肌力可能對於LSJ表現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09學年度UBA全國大專籃球聯賽男子公開一級四強隊伍攻守數據統計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籃球tov的問題,作者郭為瀚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109學年度UBA全國大專籃球聯賽男子公開一級四強隊伍於十二項攻守數據上之差異情形,並以其十一項攻守數據與得分進行相關之分析。以參加109學年度UBA全國大專籃球聯賽男子公開一級四強隊伍選手為本研究對象,統計方法利用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探討其四支隊伍於攻守數據上之差異情形,再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來探討其十一項攻守數據表現與得分間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一、四隊於平均年級方面最高為義守大學;平均身高方面最高為政治大學;平均體重方面最重為政治大學。二、四隊於平均兩分球投籃命中率方面最高為健行科大;平均三分球投籃命中率方面最高為健行科大;平均罰球命中率方面最高為義守大學;平均

得分方面最高為義守大學;平均助攻方面最高為健行科大;平均失誤方面最高為政治大學;平均防守籃板最高為政治大學;平均進攻籃板最高為世新大學;平均總籃板最高為世新大學;平均抄截方面最高為世新大學;平均阻攻方面最高為世新大學;平均犯規方面最高為世新大學。三、四隊於兩分球投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平均助攻、平均失誤、平均進攻籃板、平均總籃板、平均抄截、平均阻攻、平均犯規等九項數據表現上達顯著之差異。四、四隊於兩分球投籃命中率、三分球投籃命中率、平均助攻、平均抄截等四項數據表現上與得分達顯著正相關。在平均失誤數據表現上與得分達顯著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