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蟲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米蟲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黑潔明寫的 少爺(卷壹~卷肆):魔影魅靈之十二 前世篇 和日本冬蟲夏草協會的 冬蟲夏草原生態百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禾馬 和康鑑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黃紹毅、許奕婷所指導 劉蕙如的 馬尼拉小繭蜂對於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評估 (2021),提出米蟲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馬尼拉小繭蜂、秋行軍蟲、寄主齡期、寄生率、發育表現、生物防治潛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唐立正、陳啟予所指導 曾國維的 本土綠殭菌株(Metarhizium rileyi)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之致病力及應用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蟲生真菌、綠殭菌、秋行軍蟲、致病力、生物防治、農藥相容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米蟲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米蟲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少爺(卷壹~卷肆):魔影魅靈之十二 前世篇

為了解決米蟲蛾的問題,作者黑潔明 這樣論述:

  少爺(卷壹)   應天   他是名聞八百里洞庭的宋家少爺   原該一生快活自在開心平安到老   怎料,卻在人生旅途中遇見了她   她像一頭獸   被妖魔啃咬得萬分殘破   對人完全失去了信任   若非奄奄一息   她絕不可能讓他近身   他清楚她是個麻煩   一個不想要他插手的麻煩   他卻仍忍不住伸出了手   將這麻煩攬上了身──   少爺(卷貳)   阿澪   她是活了千年的白塔巫女   受妖魔詛咒追殺萬里   這男人卻憑空出現   多管閒事的將她拘禁起來   想方設法的要她重拾信任   她不信妖、不信魔,更不相信人   所以用盡千方百計試圖逃脫   卻漸漸被他迷惑  

 在這男人用心織造的牢籠之中   感受到她早已遺忘的溫暖   人皆愚昧,自私貪婪   為了私心,總也會背叛   她不相信 不敢信 不能信   他卻讓她渴望相信──   少爺(卷參)   百年   人一生,就百年而已   她有千年惡恨   他只一生百年   不是沒想過是不是該撒手   不是不曉得這條路有多苦多難   這天下沒有不破的牢   他知道 都知道   可他早已泥足深陷   於是 明知不該   還是囚了她的心   人算不如天算,算不過天   可他無論如何,也要試上一試   命隨名走,你名如應天,必一生勞苦。   命隨心走,心若覺苦,那方是苦,心若不苦,那便不苦。   就算真是苦

,那也是我心甘情願,苦也覺甜啊……   少爺(卷肆)   千年   黑暗夢魘似附骨之蛆   日日夜夜如影隨形   她生無可戀也求死不得   千年以來只記著怨與恨   卻在這灰闇恐怖的無望塵世中   遇見了這教人又愛又恨的男人   讓她再次看見了一絲溫暖光明   她不想做撲火飛蛾 不想的   是人終有一死   她卻擁不死之身   若這般將心交付出去   她如何再走上下一個千年   人皆愚眛,自私貪婪,她也一般   可當他對她伸出了手 同她要求   明知他機關算盡   等著她的 恐是千年孤寂   她還是只能交出了心──  

馬尼拉小繭蜂對於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評估

為了解決米蟲蛾的問題,作者劉蕙如 這樣論述:

原產於美洲的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之多食性(polyphagous)害蟲,繁殖能力與遷徙能力強,於 2019 年 6 月入侵臺灣後已擴散至全臺各縣市。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泛,已紀錄之寄主植物多達 76 科 353 種,對多種作物具有經濟危害性,國內已知受秋行軍蟲危害之作物包括玉米、高粱、落花生、水稻等 9 種。台灣目前對此害蟲的管理多仰賴化學藥劑,但頻繁施用合成農藥易導致抗藥性發生,且會對環境、有益昆蟲及食品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使得生物防治法在管理秋行軍蟲上更顯重要。馬尼拉小繭蜂(Snellenius

manilae)為單元性幼蟲內寄生蜂,以夜蛾科幼蟲為寄主,是秋行軍蟲潛在的天敵之一。本研究目的為評估馬尼拉小繭蜂對秋行軍蟲之防治潛力,首先探討了寄主齡期對馬尼拉小繭蜂寄生及發育表現之影響。結果顯示,一齡至三齡末的秋行軍蟲皆可被馬尼拉小繭蜂寄生,且在二齡具有顯著較高之寄生率;化繭率、羽化率及性別比率在不同齡期間無顯著差異。相較於其它齡期,馬尼拉小繭蜂在一齡幼蟲上的未成熟期發育時間顯著較長;繭重則隨著寄主齡期的增大而顯著增加。再根據以上結果,選擇二齡秋行軍蟲幼蟲進行盆栽試驗,以了解馬尼拉小繭蜂防治寄主植物上秋行軍蟲之效果。結果顯示,寄生率在人工飼料上與玉米及落花生植株上無顯著差異;化繭率於玉米及落

花生植株上顯著較高;羽化率則於人工飼料為最高,玉米植株次之,花生植株最低;性別比率在各組間無顯著差異。除此之外,馬尼拉小繭蜂於取食玉米植株之秋行軍蟲有顯著較短的發育時間。綜上所述,馬尼拉小繭蜂對秋行軍蟲具良好的防治潛力,寄主齡期應以二齡幼蟲為最佳,且其對寄主植物上之秋行軍蟲仍具一定之寄生效果。

冬蟲夏草原生態百科

為了解決米蟲蛾的問題,作者日本冬蟲夏草協會 這樣論述:

  內容收錄240種冬蟲夏草清楚珍貴的照片,搭配詳實的文字,從如何採集、觀察辨別、鑑定分類,乃至冬蟲夏草的效能和歷史均有介紹,可說是一本冬蟲夏草生態圖鑑的寶庫。   本書分成概論篇及圖鑑篇,在概論篇中除了用語解說之外,還簡單易懂的解說了冬蟲夏草的結構、發生環境的詳細資訊和採集方法等;此外,也針對成為冬蟲夏草語源的中華冬蟲夏草做說明。   圖鑑篇中依宿主做整理,讓讀者在想知道冬蟲夏草的種類時,可從宿主查起。種名除了在到目前為止的形態特徵之外,還加上正在從基因類緣解析重新分類整理到屬的部分,因此能夠透過最新資訊製作的新舊種名一覽表來檢索物種。   關於冬蟲夏草物型態特徵描

述分為巨觀特徵、微觀特徵兩部分。其中,巨觀特徵是根據所拍攝的照片,包括對寄主在內的結實部整體,將肉眼所見的形狀、顏色等顯著特徵加以描述;微觀特徵則是根據顯微鏡觀察所得資料來進行描述,並有對相近物種間的差異性加以特別描述。   書中介紹的物種繁多,內容豐富詳盡,極具公信力,相信必為研究冬蟲夏草之最佳教材範本。  

本土綠殭菌株(Metarhizium rileyi)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之致病力及應用性研究

為了解決米蟲蛾的問題,作者曾國維 這樣論述:

本論文使用分離自台灣田間自然罹病蟲體之綠殭菌(Metarhizium rileyi)進行試驗,以生物檢定方式測定其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各發育階段的致病力,及不同溫度與施用方式對防治效力的影響,最後評估綠殭菌在田間應用的殘效期與化學藥劑的影響。首先與實驗室原有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進行致病力比較,在1.0×105、106、107 conidia/ml濃度下處理綠殭菌之秋行軍蟲五齡幼蟲皆有高於90%的死亡率,而白殭菌處理在1.0×105 conidia/ml濃度下僅有近30%之死亡率,顯示綠殭菌對秋行軍蟲有較高之防治潛力。以噴霧接

種法處理秋行軍蟲四、五齡幼蟲,測得半致死濃度(LC50)分別為3.3×103與3.1×103 conidia/ml,在1.0×105 conidia /ml濃度下兩者之半致死時間(LT50)分別為5.9與6.9天,顯示兩個齡期幼蟲對綠殭菌感受性差異不大,但感染五齡幼蟲至死亡所需時間較長。在15-25˚C下綠殭菌對秋行軍蟲有較佳的感染能力,死亡率皆達90%以上,在30˚C環境中死亡率則降低至70%以下,持續高溫較不利於綠殭菌的感染。土壤表面施用綠殭菌孢子懸浮液後,接入六齡老熟幼蟲模擬田間化蛹情形,在1.0×107 conidia /ml濃度下降低秋行軍蟲羽化率至11%。於葉片表面接種綠殭菌,結果

顯示在1.0×107 conidia /ml濃度下對四、五齡幼蟲有90%以上的死亡率;接續此結果將同濃度的孢子懸浮液施用於田間玉米植株上,曝露0、1、3、5、7天後收取植株用於餵養三齡秋行軍蟲,幼蟲感染後死亡率隨田間暴露天數增加而下降,第7天死亡率降低至22.5%,最低死亡時間為8天。測試玉米登記藥劑對綠殭菌發芽與菌絲生長的影響,所有殺菌劑(普克利、待普克利、護汰芬)對綠殭菌皆有負面影響,殺蟲劑剋安勃對綠殭菌無影響,兩者具有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