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汽車鑰匙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精品汽車鑰匙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明璁寫的 物裡學(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和(英)西蒙·加菲爾德的 把世界裝進火柴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貴州人民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米復國所指導 林佳慧的 MOTEL:城市中的誘惑 (2005),提出精品汽車鑰匙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汽車旅館、隱密、誘惑、城市。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精品汽車鑰匙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裡學(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為了解決精品汽車鑰匙包的問題,作者李明璁 這樣論述:

  2008年李明璁第一本書《物裡學》,登上誠品暢銷榜,也獲選《聯合文學》年度散文、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灣館主題選書。書中文章,甚至還被大學學測納入國文科閱讀測驗。時隔13年,在李明璁主持公視人氣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而敲響金鐘、大獲好評之際,《物裡學》終於完成增補改寫、重新攝影、精裝設計,以復刻新版之姿,重磅回歸。     人不僅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物件,同時也被各式各樣的物件,塑造了自己。是以,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與態度,也會展現出我們和他人與自己的關係。     當一個人藉由採集收納物品,來堆疊形塑自我;物品便會在參與這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獲得獨特的新生命。狹義的消

費,並非連結人和物的唯一方式,還有更多複雜的記憶、情感、思緒、想像……在時空交錯的旅程中,深刻銘記。     於是一方斗室,也能成為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田野。在書林几案與坐臥起居間,目光凝視著物之生成流變,進而嚴謹梳理物用脈絡。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經此考察反思,平凡事物閃現光采,艱澀知識親近生活。     本書於2008年初版發行,十餘年來,書中文章已被多本高中國文教材收錄。作者創新自由、不受侷限的寫作風格,將深入淺出的理論解析、與雅俗共賞的抒情隨筆,巧妙而精準地融合一塊。重新復刻的新版,不僅修訂、收錄這些精彩作品,更加入上萬字的新寫篇幅,以及作者本人重新攝影的近三百張相片。

    內容共分十章──影像之物、聲音之物、飲食之物、裝扮之物、居所之物、行旅之物、秩序之物、解放之物、象徵之物、閱讀之物。涵蓋日常事物的諸多典型與變貌。全書時而溫柔時而批判、帶點詼諧也適切感傷、私密對話同時宏觀思考、提供療癒又指向雋永。     李明璁作為台灣當前最具跨界創作能量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這本書絕對是理解他思想與行動的關鍵起點,也是透過他的銳利雙眼、重新審視日常消費文化的一扇窗戶。

精品汽車鑰匙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難得來分享包包嘿嘿~最近宅在家是不是很想網購東西啊!
今天來分享手邊喜歡、熱門的一些包包,到底實用嗎?值得買嗎?
(從NT.2500-NT.35000都有,最貴的GUCCI小水桶是我給自己的29歲禮物😍)

👉因為包包幾乎都是我姊幫我從國外網站趁特價買,所以才可以這麼實惠好入手~~我鼓吹姊姊開個IG可以幫大家代購!

↓ ↓ 資訊在這 ↓ ↓

🐥『鴨姊幫買啦』
IG:helpbuylah (網址:https://is.gd/7kCiRm)

🐥鴨鴨FB有最新消息:https://goo.gl/iEVtGx
🐥鴨鴨IG常抽獎:https://goo.gl/fo4YSu


☞以下按照順序,並附上時間:

00:52 FOSSIL |多夾層真皮立體小方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高雄義大OUTLET買的印象中台幣四千多~
好搭好裝好拿~質感佳!


02:08 REBECCA MINKOFF | Mini M.A.C. Crossbod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外蠻紅、不寄台灣,姊姊趁打折幫我國外買的,約台幣4500左右。
我買黑×銀鍊,銀鍊有分不同種,我選比較仿舊的,更酷!
大愛!好好搭~亂穿揹他就有型!個性又兼女人味~
容量也很不錯!短夾、IPHONE PLUS、粉餅、口紅、吸油面紙、小小汽車皆可一次塞!
(唯二小缺點:1.鍊子是金屬所以比一般皮的多一點點重量 2.肩背帶的鉚釘有時會夾頭髮)


04:07 MARC JACOBS | Snapshot Small Camera Bag
我買深紅×黑金背帶的,配色超好看也有點個性!隨便穿、搭他就有型!
但!!!硬殼超超超難拿取東西啊啊~也不好裝!急的時候會狂被拉鍊刮到手!崩潰~最後還被我塞爆內襯破掉…不實用QQ 好像台幣一萬多買的~


06:13 COACH | Parker shoulder bag
比較女人味一點的中型包~
雖然不錯看但還是比較愛小包,比較輕巧好拿!而且他也偏硬挺沒有想像中好塞~紮實有點重量!靠櫃買的,價錢忘了大概也台幣兩萬左右。


07:12
SEE BY CHLOE | Joan Mini Crossbody
SEE BY CHLOE |Chain strap cross body bag
這兩個真的都很美,尤其那精緻的圈圈+流蘇!本人也是質感滿點~
但!因為目前的手機IPHONE PLUS一個塞不下去,一個塞起來卡卡,所以都還沒背出去過XDD等著換GOOGLE手機看能不能塞進去~~
兩個都姊姊特價幫買+幫轉運大約六千多~


10:17 BALLY | Stafford Saffiano Crossbody Red
退出台灣很久,最近終於回來,我在台北A13店買的,一萬八左右
(後來姊姊找國外網站價錢便宜快一半,我簡直要哭了QQ不該衝動….)
很愛他的深紅,還有BALLY招牌線條!裡面有卡層跟裝零錢的拉鍊~
PLUS塞得下去好拿~輕巧又材質硬朗耐刮!很喜歡~~國外還有賣其他色!


11:30 GUCCI | Ophidia GG mini bucket bag
很推薦的入門精品小包!在台北101買約3萬五左右~
是我給自己的29歲生日禮物~~越背越喜歡!!超好裝又實搭、可愛!
材質硬朗防水布,超耐的感覺!髒也看不出來,又不怕刮!
(本來跟Rajah mini bag在猶豫,但水桶實用100倍…好險有選對!)
容量絕對比想像中大很多!!看起來小小可愛卻甚麼都裝得下,短夾+IPHONE PLUS+一包酸梅+衛生紙+吸油面紙+粉餅+口紅+小汽車好幾台+鑰匙!但長夾的話會突出來一點唷!


13:05 COACH | Small Wallet In Colorblock Signature Canvas
我的短夾,買小包一定要配短夾XD
在櫃上買有客製化裝一個骷髏頭銀飾,超愛骷髏所以很喜歡!以短夾來說不算很大,但確實還有更小巧的短夾~質感好,黑色配銀飾實在讚!


16:09 PORTER INTERNATIONAL | PUFF休閒實用托特包S 紅
學生族可以看這邊,我郊遊休閒都帶它~靠櫃買不到台幣三千!
我最愛的質感紅,可愛的手提袋樣式但有附肩背帶!很能裝又很輕巧!除了短夾、手機、衛生紙、口紅等,塞一瓶小罐水也OK!休閒打扮中背個小紅包實在可愛~也有出其他顏色!


----------------------------------------------------------------------------------
✉ E-mail for business:[email protected]

MOTEL:城市中的誘惑

為了解決精品汽車鑰匙包的問題,作者林佳慧 這樣論述:

Motel一直以來賦予人之印象為情色空間,因一房一車位具有隱密性,而被大眾認為情色空間的模糊地帶,容易與偷情等性愛行為聯想一起,直到近期,因為社會風氣對情慾態度趨於開放,關於情色文化及空間相關議題,Motel不再被大眾用異樣眼光注視,而當前motel的風潮之興起除了社會風氣的改變外,都市計畫法條的與開放享樂主義的提升及及重視個人生活隱密,皆為motel形成之重要因素。原本多數motel興建於郊區或是高速公路交流道出口處,提供簡易的住宿、休息功能,外觀也為兩層樓簡易建築形式。近兩三年來,Motel進入城市中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出現,與以往隱藏於城市中角落的賓館、旅社在建築包裝、風格上截然不同,受限

於都市中的環境,Motel建築外觀開始順應都市型態紋理,產生重大改變。從一般兩層樓之建築物,轉為一棟四層樓建築較高層建築或舊建築再利用,建築外觀異於都市內的其他建築物,歐式城堡、極簡風格或誇張卡通風格,拼貼於城市中的任一motel表面上,矗立於城市中的motel成為注目焦點。Motel保護消費者之個人隱密,停車方式隨著時代改變,從內庭式停車到一房一車庫延伸到現今的高層式停車,甚至區分行人、車輛、服務動線,避免遇見不相干人等。當前的motel消費生態,不再只是單純的情侶前來消費,Motel為了迎合更多消費者,力求轉型,從提供大空間及KTV設備讓朋友、同事一起歡唱聚會,女性友人一同前來享受SPA樂

趣,到家族成員前來渡假玩樂,滿足不同消費族群。Motel目前在城市中發燒,Motel對於城市中所呈現之現象,是情色、愛情還是時尚,還是另一種「誘惑」。

把世界裝進火柴盒

為了解決精品汽車鑰匙包的問題,作者(英)西蒙·加菲爾德 這樣論述:

用50萬根火柴搭建的埃菲爾鐵塔模型,一本長寬均為0.7毫米的超微型書,花費數年時間打造而成的迷你小鎮……對於微縮的物件,我們從來都沒有抵抗力。全書以“微縮”為主題,作者帶領我們巡遊世界各地知名的微縮景觀,從一個具體的事例或物件切入,探討“微縮”背後的文化含義和心理學意味。“微縮”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建構模型、濃縮歷史;“微縮”也是一種欲望,源自童年時期對“掌控世界”的強烈渴望。我們沉浸在迷你世界中,重新審視被我們縮小的世界及被微觀世界改變的我們。 西蒙·加菲爾德 1960年生於倫敦,英國作家、記者,曾為BBC撰寫紀錄片腳本,也曾擔任《泰晤士報》編輯,已出版《字體故事》《書

信的歷史》《地圖之上》等多部非虛構作品。2018年,加菲爾德在TEDx中,以“微縮”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 序言 看的藝術 第一章 俯瞰之景 第二章 微型村莊和城市 第三章 婚姻的肖像 第四章 微型書 第五章 理想家園 第六章 最大的鐵道模型景觀 第七章 未來本是個美好的地方 第八章 完美的愛好 第九章 夢劇院 第十章 微縮的我們 後記 如今的模型 致謝與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 看的藝術 不久之前,“大”才是好事。大件的東西才有更高的價值。百貨商店的規模大得足以裝下所有商品;德克薩斯州的面積大得一望無際;包羅萬象的《大英百科全書》大得占了客廳書架六分之一的

空間。 後來,“小”開始變得美好。玩具貴賓犬、寶馬迷你車、時尚精品店、新派法國菜、高檔俱樂部及節省空間的疊椅紛紛出現。 到了技術時代,各種更“小”的東西出現了:微型晶片、微波爐、入耳式耳機、儲存量可達千首歌曲的口袋隨身聽、納秒、調節滑塊,不一而足。 再後來,也就是現在,“大”又占了上風,真是令人不解:寬大的平面電視、超大型飛機A380、龐雜棘手的全球性經濟與安全問題,還有魁梧的道恩·強森(Dwayne Johnson)。 尺寸是一回事,比例又是另一回事。在此探討的就是比例問題。本書尤為關注微觀世界究竟如何影響著通常意義上的世界,核心主題是觀察和探尋,我們或許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答案。我

們縮小事物,從而理解它們、欣賞它們。有些東西過於龐大,我們無法盡收眼底,比如一棟建築、一場戰爭,也許將其按照12∶1的比例縮小,諸如此類的事物就能為我們所理解。雕塑家、舞臺設計師、詩人等藝術家都著眼于微觀之處,這是因為微觀鼓勵著人們更仔細地觀察、更深入地參與。我希望這本書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 同時,這也是一本關於幸福和展望的書,是一場歌頌。微縮物品幫助我們構想更宏大的計畫。製作微縮鐵道模型裡的信號樓需要極致的精准,在搭建正常尺寸的信號樓時,我們鮮少這樣小心謹慎。在人類艱苦探索如何登上月球的日子裡,美國宇航局裡肯定有不止一位元科學家仔細觀察過電視連續劇《雷鳥》(Thunderbirds)中的人

偶和火箭模型,以此尋求靈感。未來城市的建築師一定會利用模型進行規劃,而這個模型可能就是他們曾嘗試建造某棟建築的唯一證據。 我們將在下文看到的各種微縮物品並不全是小件物品。德國漢堡的微縮鐵道模型就自詡世界上最大的微縮鐵道模型。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可供4000人同時入住,酒店內甚至還有一條人造運河,河上的貢朵拉船可以載著乘客浪漫地穿行其間。但是,本書中提到所有事物都是按照比例縮小的,是微縮後的成果。 英文單詞“miniature”(微縮)最初是書籍類術語,後來卻通過藝術作品得到推廣。在印刷機誕生以前,抄本上的文字和插圖都是手工書寫和描繪的。最初的拉丁語單詞“miniare”指的是用丹鉛上色

,後來逐漸演變為義大利語單詞“miniatura”以及英語單詞“miniature”。起初“miniature”一詞的使用範圍極小,直到16世紀,人們才把它與插圖廣泛聯繫起來,頻繁地用作“繪畫”(limning)或者微型肖像畫的近義詞。在這之後,人們才開始用它來描述其他的小東西。大約到了1630年,該詞才成為常見詞。下文對微型書和微型肖像畫的發展的研究都將證明一點:我們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內在的奧秘。 我採用了一條簡單的標準來區分“微縮物品”和普通的“小件物品”:微縮物品應當是原型較大的物品的微縮版本,或者能夠讓人聯想到更大的東西,作者在製造過程中應當帶著這樣的意識。也許,微縮物品也能

起到某種微小的作用,比如解釋概念、解答謎題、喚起回憶。鑰匙圈上的微縮建築紀念品雖然不是很有趣,卻屬於微縮物品的範疇。一小瓶杜松子酒也可以歸於此類。但是大眾的甲殼蟲汽車就不能算在微縮物品的範疇之內了,一個小小的頂針也不算,無論收藏者花費了多少心思收集它們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迷你酒吧和體形小巧的觀賞犬算是分界線,盆栽景觀也是一樣,因為盆栽中的小植物需要主人精心地修剪和栽種。在課堂展示上,五歲孩子製作的塑膠玩具貴賓犬則吸引不了任何人。人們可以效仿航空公司規定隨身攜帶行李的範圍,為微縮物品劃定更明確的範疇。但人們很快就會發現,微縮物品在我們的世界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它們隨處可見,我們會本能地意識到它們

的存在:你看見微縮物品時就會自然地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再多看兩眼,你可能就無法轉移目光了。 微縮的世界受我們掌控。兒時的玩具向我們幼小的軀體注入了一股罕見的能量,賦予我們成人的能力,甚至是巨人的力量。我們手中的玩具汽車、玩偶小人、塑膠積木不僅任我們擺佈,還讓我們化身為征服者。除非我們在成年以後還會做這種遊戲,否則我們也許再也無法擁有這種統治世界的機會。那些火車模型的癡迷者整天戴著火車司機的小帽子和火車模型一起待在倉庫裡、閣樓裡!他們的妻子早就走遠了!妻子們也有自己的心頭好:瓷器收藏、玩具收藏、毛氈玩物、過家家遊戲。誰將為她們發聲?本書的核心就是讓讀者拋開一切雜念,沉浸在一個個小小世界當中。有些

人細察微小的細節,仿佛整個世界都依賴於此,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的世界的確依賴於此。 微型世界不是一個由微型事物組成的毫無藝術感的集合體,而是一個生機勃勃、歷史悠久的生態系統。如果一件微縮藝術品本身暗藏著一系列錯綜複雜的聯繫,那麼研究人們對微縮世界的熱愛,就會是一門有趣的學問了。下面的文章也都採取了類似的構思方式。 法國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觀察到,微縮物品也許能夠徹底顛覆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無須再通過循序漸進的觀察一點一點地瞭解全貌,而是一眼就能看遍事物的全域,當即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把這一替代方式稱為用“可理解的方面”取代了“

可感覺的方面”。這是一種人性化的力量,這也是我們會給倫敦城中心那些巍然聳立的摩天大樓起一些親切可愛的小名的原因,有“可以吃的醃黃瓜”(Gherkin,瑞士再保險塔),還有“可以一手握住的對講機”(Walkie-Talkie,對講機大廈)、“乳酪刨”(Cheesegrater,利德賀大樓)。這些昵稱不僅讓我們心情愉悅,對開發商也大有用處,因為這樣的昵稱讓那些原本可能令人反感或者暗含威脅的東西搖身一變,立馬變得親切小巧了。 如果沒有模型,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會變得艱難。二百多年以來,模型一直是博物館這種充滿智慧的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孩子們正是因為接觸到了模型才對初次參觀博物館的體驗久久難

以忘懷。玩小物件的渴望會轉變為造小物件的渴望,而這兩種渴望都能體現出人類的征服欲。我們生活在一個廣闊但壓抑的世界上,哪怕只掌握微縮的寸土尺地也會讓我們重拾秩序感和價值感。我們或許無法參加世界盃或者萊德杯,但是我們可以享受桌上足球和迷你高爾夫球帶來的樂趣。無人機是什麼?不就是用遙控操縱的模型飛機嗎?世界又是什麼?不就是我們所瞭解的這一方土地嗎? 我想,如果沒有業餘的微縮模型愛好者,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也將同樣艱難。閣樓和倉庫裡迸發的激情與創意(蒸汽機、個人電腦)推動著世界前進。而且,擁有英商怡品(Maplins)會員卡和早期電路板的微雕藝術家幾乎都是業餘的微縮模型愛好者。在他們的努力得到人們的欣

賞、肯定之前,他們感受到的只是自己內心的激情及家人的反對。本書的目的就是增進讀者對微縮模型愛好者的欽佩之情。我們應當注意到英文單詞“amateur”(業餘愛好者)其實源自拉丁語單詞“amare”,它的意思是“熱愛”。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在模型村的迷你草坪上上演的迷你板球賽呢?又該如何理解旁邊的迷你消防員攀上迷你階梯檢查迷你茅草屋頂上的迷你損失呢?是誰設計了這座模型村?又有誰會來這裡參觀?它們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啟示?那個下午,當伊莉莎白公主置身于白金漢郡的貝肯斯科特模型村時,是否只有她自己相信這裡的微型建築統治著這個王國? 你可以從本書的尺寸看出,我並不打算寫一本百科全書或

是指導手冊,這一點幾乎無須贅言。除了介紹一些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物,本書還試圖借助微縮模型講述一些關鍵的歷史事件,向讀者展示微縮的視角會如何啟發我們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借助微縮的視角,人們(常常)得以探索更為廣闊的人類世界,若失去了這一視角,這種探索就成了癡人說夢。 微縮的世界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我們應當對此心懷感激。它不是由某個公司或委員會創造的,而是由一個個堅定的個體構建的。人們希望通過微縮藝術表達自我。最好的結果是,微縮藝術可以發人深省,但在最不濟的情況下,它也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原以為已經瞭解的事物。 本書的主題決定了書中的分析是微觀的,讀者們最好把它看成一段對某個模型村的歷史概述,這個

模型村就是我們熟知的地球。書中的這個村莊廣闊且包容,但並不包羅萬象。如果你要尋覓的是森貝爾家族(Sylvanian Families)的動物玩偶、Dinky玩具小車或者樂高玩具的歷史,那你就要失望了。但若你在尋找一個跳蚤馬戲團、一千個迷你的希特勒以及《天使在美國》(Angels in America)的舞臺設計師的模型箱,那你就走運了。 本書提到的微縮物品幾乎都是手工製作的。書中提到的微型書、複雜的鐵道模型、象牙上的微型肖像畫等在當今皆可被稱作創客運動的一部分,或許是慢生活運動的一部分。這些微縮物品通常都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雖然它們並不總會引起人們的懷舊之情,卻會輕而易舉地勾起人們對童年的思

念,或是對兒時神話的思考。我們會走進微縮愛好者的世界,去探尋那裡是否有一個更令人嚮往的地方。 幻想國度和好萊塢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所以本書只會一筆帶過《格列佛遊記》和電影《縮小人生》(Downsizing)。(跳蚤馬戲團之所以值得講述,不是因為它涉及小小的跳蚤,我對小東西本身並不感興趣,對大自然創造的微小生物就更提不起興致了。我要介紹跳蚤馬戲團的原因在於它是一種迷你的馬戲團。跳蚤試圖做出的動作同樣存在於人類世界:它們會跳芭蕾舞,會開郵車,會佩劍決鬥,在我們看來,它們就是一種奇觀。訓練跳蚤馬戲團有一套專業化的流程——訓蚤術。讀者朋友們,快把這本書放回書架吧,快……) 微縮物品的意義既不新

奇也不淺薄,那麼,為什麼少有文章介紹微縮物品的價值就成了一個謎,至少我是理解不了的。對小物品的渴望始於童年,通常會在人們成年後被快速丟棄,就好似火箭在快速飛向月球的過程中迅速脫離助推器那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再滿足于玩具車,他們渴望真正的汽車。如果他們沒有這種渴望,別人或許還會認為他們是異類。其實吸引我們的正是這種標新立異。有一次,我看到我家邊上一家玩偶商店的告示上寫著“這不是一家玩具店”。在我踏入微縮世界之前,這則告示讓我滿腹狐疑。它不是玩具店還能是什麼呢?後來我終於鼓起勇氣走進店裡一探究竟(商店在一個網格圍欄後面,裡面的光線很暗,而且店主的態度是出了名的),我看到迷你的網球拍居然真的裝有網

球線,一罐罐馬麥醬小巧可愛,就算給小老鼠配下午茶都不夠它解饞。商店裡還有千百種迷你的東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這確實不是一家玩具店,而是一整個宇宙。它體現了一種微縮領域裡常見的把戲:它對自身的存在有著不可撼動的信念。因為店裡的一切都是微型的,所以沒有什麼看起來顯得格外迷你。走出店門時,我反倒覺得店外的汽車像個龐然大物,街邊的郵筒就猶如古根海姆博物館。 早在路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描繪愛麗絲夢遊奇境或早在物理學家研究量子物理學之前,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已經蘊含著一個又一個微縮世界了。微縮世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並且其發展歷程是不容忽視的。羅馬詩人、哲學家盧克萊修(Luc

retius)在哲學長詩《物性論》(De Rerum Natura)中曾說:“一件小事能夠暗示大道理,可以把你引去追尋知識的蹤跡。”在《論憧憬》(On Longing)一書中,詩人蘇珊·斯圖爾特(Susan Stewart)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場白日夢中,也許有一天微縮的世界會揭示出一段神秘的生活。白日夢蘊含著一種內在的邏輯:掉入兔子洞、開啟新世界的那一刻,我們就應當立刻原諒那些以為正常世界就該是日常世界的人們。 我希望在接下來的章節中,能闡明為何我們執迷於通過縮小事物的尺寸挖掘其本質,同時抒發對這種迷戀的讚美之情。埃及法老、英國廢奴主義者和羅德·斯圖爾特(Rod Stewart)很快就會在下

文登場;一名來自芝加哥的女性也會在本書中佔有一席之地,她認為破案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最小的案件模型來分析案件。不過,第一章要說的是一百三十年前巴黎城中央那座宏偉的埃菲爾鐵塔。那一年,鐵塔的設計者古斯塔夫·埃菲爾(Gustave Eiffel)頂著強風攀上高塔,這一人體工程學上的壯舉從此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