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程序正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純粹程序正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文韜寫的 市場、正義與反全球主義:論左翼社群主義思想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其適用範圍? - 小婷的部落格也說明:(二) 純粹程序正義和契約論正義理論是自由主義的,所以他承認哲學、道德、宗教主張等價值觀多元的多元性,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因此其正義理論的目的 ...

華梵大學 哲學系碩士班 林永崇所指導 蔡榮泰的 從羅爾斯之正義論探討我國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與修正 (2010),提出純粹程序正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羅爾斯、全民健保、正義論、平等自由權原則、公平的機會均等原則、差異原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研究所 林火旺所指導 陳煥民的 當代自由主義談容忍 (2009),提出因為有 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論、差異族群、容忍原則、庫克瑟斯的重點而找出了 純粹程序正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論辯—從Rawls 的正義理論析之則補充:以上的概念,稱之為「純粹程序正義」. (pure procedural justice)為Rawls 在《正義論》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一個立論,亦是其正義. 理論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純粹程序正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市場、正義與反全球主義:論左翼社群主義思想

為了解決純粹程序正義的問題,作者梁文韜 這樣論述:

  自從上一世紀七十年代初政治哲學開始大受重視以來,自由主義左派一直嘗試主導西方思潮,代表人物如羅爾斯(John Rawls)及德沃金(Ronald Dworkin)分別以公平及平等概念來建構普世適用的正義論,用以抗衡冷戰時與之對立共產主義;他們後來遭遇到來自社群主義、女性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等思潮的挑戰。當中左翼社群主義理論家如米勒及瓦瑟(Michael Walzer)嘗試另闢新路,發展出來的學說嘗試結合社會主義及國族主義。     踏入二十一紀,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包括跨國不平等及赤貧種種問題,部分支持全球化的自由主義左派受到反全球主義者的質疑,無法有力回應,左翼社群主義是否能也再次提供另一

理論途徑?近年反全球化浪潮會否令他們鼓吹的國族主義又一次興起?大家又能否找到資本主義全球化以外的一條可行的政經發展之路?     本書批判地分析左翼社群主義思想,討論正義、市場、社會主義與國族等概念如何用在理論建構中,以及探討左翼社群主義者對全球化該有的立場,並試圖提出後全球化時代的可能發展方向。

從羅爾斯之正義論探討我國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與修正

為了解決純粹程序正義的問題,作者蔡榮泰 這樣論述:

自民國84年3月開辦的全民健保制度,實施迄今已達十六年,雖然在減輕人民的就醫經濟負擔方面獲得相當成效,然而隨著給付範圍的不斷擴大,加上各項因健保實施所產生之爭議如保費計算方式、藥價黑洞等,都加重了健保之財務負擔。而政府面對健保財務動輒以調高保費來擴大健保收入的方式,亦引發了社會各界質疑健保制度不符公平正義進而要求健保改革之聲浪。 本文以羅爾斯之正義論為觀點,針對現行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與修正,進行哲學思考層面之分析探討,並以正義兩原則來檢視當前全民健保制度之多項實施爭議是否具備正義基礎。正義第一原則為平等的自由權原則,隨著健康權已成為普世人權價值之一,依據憲法規定所實施之全民健康保

險制度,其目的在保障人民之健康權益,不因個人之身分、性別、財富收入等條件而有所不同,符合正義第一原則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健康權,以及符合正義第二原則之公平的機會均等原則,亦即每個人都有公平均等的機會獲得全民健保制度所帶來的健康照護之助益。 而以正義第二原則之差異原則檢視現行全民健保制度多項規定,如保險組織、海外投保資格、保險對象、保費費基、控卡措施、地方政府積欠保費等,可以發現並不符合差異原則對於改善弱勢者不利地位之精神,而這也應照了社會各界對健保制度更應該具備公平正義之要求,因此政府不應該只注重在健保財務數字收益之施政思維,而是更該重視健保制度結構之正義精神,消除人民因先天條件不平等所導

致的健康權差異,改善弱勢族群之不利地位,以維護平等之健康權,落實社會正義之實踐。

當代自由主義談容忍

為了解決純粹程序正義的問題,作者陳煥民 這樣論述:

本文將從「如何對待差異」這個當代政治哲學面對的重要問題切入,介紹並討論自由主義和多元文化論的論辯。談論到的自由主義大致上包括羅爾斯(John Rawls)前期的《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後期的《政治自由主義》(Political Liberalism)以及蓋爾斯敦(William A. Galston)的差異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diversity)和秦力克(Will Kymlicka)的自主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多元文化論則以楊(Iris Marion Young)的差異政治(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以及泰勒(Charles Taylor)的肯認政治(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為討論主軸。文章最後關注在其中一位自由主義學者庫克瑟斯(Chandran Kukathas)的理論上。相較於其他政治哲學學者,他的特殊之處在於提倡容忍(toleration),並把容忍原則的地位擺在傳統任何自由主義的原則之上,主張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包容越多的差異越好。本文也嘗試進一步探究該主張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