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的一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綠蠵龜的一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一駿寫的 綠蠵龜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生物地理」學期報告期中發表 題目:也說明:淺談臺灣綠蠵龜的保育. 章節目次. 第一章.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理論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認識綠蠵龜. 一、綠蠵龜的外型特徵 二、綠蠵龜的生態習性.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 程一駿所指導 蘇佳詳的 探討同一隻產卵母龜在不同產卵季之產後洄游策略 (2017),提出綠蠵龜的一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蠵龜、衛星追蹤、洄游策略、望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李光中所指導 許宏昌的 小琉球潮間帶遊憩衝擊議題分析-在地居民與民宿業者觀點 (2013),提出因為有 潮間帶、民宿業者、在地居民、遊憩衝擊、生態旅遊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蠵龜的一生的解答。

最後網站娃娃烏龜的價格推薦- 2022年7月| 比價比個夠BigGo則補充:花殼烏龜娃娃7吋﹞正版絨毛娃娃玩偶烏龜海龜花殼龜18cm〖LifeTime一生流行館〗 ... 全新海龜娃娃可脫殼式烏龜娃娃小烏龜小海龜海龜烏龜娃娃吊飾綠蠵龜小琉球綠龜烏龜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蠵龜的一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蠵龜

為了解決綠蠵龜的一生的問題,作者程一駿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本海龜專書科普書。藉由海龜專家程一駿教授執筆,以多年對綠蠵龜的研究、保育經驗,從全球觀點介紹世界的海龜、以台灣的研究經驗介紹綠蠵龜在台灣的生態與生活史,與以在地的台灣文化介紹台灣人民與綠蠵龜(海龜)的特殊關係與保育演進。   想知道即將消失的史前生物──綠蠵龜,如何洄游千里找到回家的路嗎?翻開本書就知道! ◎綠蠵龜洄游的祕密大公開  綠蠵龜在海中悠游百年,洄游大海數千萬公里,牠可以在海中生活20-30年後再度回到出生的地方,也有著科學家尚未解答的「迷失的歲月」,綠蠵龜還有什麼奇特之處與等待解答的謎題,帶您一探究竟。 ◎台灣即將消失的史前生物──綠蠵龜  綠蠵龜長年在台灣恆春半島

的東岸、澎湖、蘭嶼都有上岸產卵的紀錄,但近年卻僅有數十隻甚至個位數的上岸個體,是誰謀殺了綠蠵龜?! 本書特色   1.本書為台灣第一本海龜專書科普書。   2.由台灣研究海龜第一人的專家——程一駿教授執筆,完整介紹台灣海龜的生態背景與綠蠵龜的保育過程,內容足以比擬生態紀錄片。 作者簡介 程一駿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生所教授,主要以綠蠵龜為研究對象,為台灣開啟海龜保育與研究的先驅者。

探討同一隻產卵母龜在不同產卵季之產後洄游策略

為了解決綠蠵龜的一生的問題,作者蘇佳詳 這樣論述:

綠蠵龜為大洋洄游性動物,除了出生以及母龜上岸產卵之外,其一生中95%的時間都在海中渡過,因此要了解海龜在大洋中的行為,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人造衛星追蹤。而隨著儀器不斷的進步,不論是在海中的位置或是潛水資料都更容易取得,前人的研究也已經將潛水行為進行分類,並指出個別代表的意義例如休息、探索、移動等…。另外在先前的研究也提到,隨著不同的環境條件,海龜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來適應環境,但因成熟的母龜平均要2至9年才會再次返回產卵地產卵,所以多數的研究都是針對不同的個體進行追蹤比較,而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同一隻產卵母龜,在不同年間的產卵洄游行為是否有所差異,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較少進行的,也希望能透過此研究

,了解同一隻產卵母龜在不同年間的行為是否有所差異。本研究比較在2013及2015年於澎湖望安產卵且標號為TW139的母龜。在這兩年中,產卵間期的活動範圍主要均分布於望安及將軍周圍海域,且以休息保留自身能量的策略為主。在產後洄游階段,雖然兩年間的起點和終點均相同,但是在洄游路徑上卻有差異,並且發現同一隻產卵母龜,在這兩次的產後洄游中表現出不同的洄游策略;在2013年的白天主要使用Shallow淺層潛水,晚上則改以深度較深的S-type為主移動,而2015年則是日夜均以S-type和U-type移動。推測可能與母龜當下的能量或是洄游中環境的不同有關,因此即使是同一隻產卵母龜,也可能因環境或是自身能

量,而調整其最適生存的策略。

小琉球潮間帶遊憩衝擊議題分析-在地居民與民宿業者觀點

為了解決綠蠵龜的一生的問題,作者許宏昌 這樣論述:

小琉球擁有珍貴的潮間帶生態資源,民宿業者藉此資源所發展的潮間帶導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讓民宿業者如雨後春筍般快速興起,然大量的遊客進入潮間帶踩踏卻造成潮間帶的生態破壞,在地居民為了增加收入,對於潮間帶生物的利用方式從自己食用轉為販賣給遊客。因著潮間帶的遊憩所產生的衝擊讓居民與公部門都開始實施因應措施,來降低潮間帶目前所受到的遊憩衝擊,讓潮間帶得以永續發展與利用。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有:(1)了解在地居民與民宿業者利用潮間帶的狀況。(2)探討其主要的潮間帶遊憩衝擊來源為何,以及影響的程度。(3)探討潮間帶遊憩對在地居民與民宿業者的衝擊。(4)小琉球潮間帶發展生態旅遊的可能性。綜合了解後,研究結

果提供在潮間帶衝擊時所面對的問題與忽略的問題,供相關單位未來制定任何措施與規劃的參考。研究結果發現,(1)在地居民利用潮間帶生物已經從單純自己食用,轉變成販賣給遊客,而民宿也以潮間帶的生態導覽來招攬遊客;(2)遊客量大增為居民與民宿業者增加商機。相對的,潮間帶因為遊客的踩踏與在地居民的大量採集販賣,使土鬼與海菜的產量減少,個體變小。而居民為求收穫而避開遊客活動點,民宿林立造成競爭對手增加以及削價競爭,這樣的作法雖然可以吸引遊客,但是卻讓潮間帶破壞更嚴重而影響遊憩品質;(3)在公部門現行的管理制度與在地居民和民宿業者的保育意識提升下,小琉球有將生態導覽蛻變成生態旅遊的契機,然而這需要相關單位與在

地居民的長期溝通與協調,而不是各自為政;(4)相關單位在制定各項漁業資源保護政策時應該充分與在地居民溝通協調並且達成共識,否則將降低其政策制定的效力,也達不到政策所要產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