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渡部清二寫的 破解四季報,年年找到漲10倍飆股:連續20年,讀超過80本的四季報達人, 教你找到漲10倍股票的最速竅門。 和高健智的 境外融資2:20家企業上市路徑解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圖解通路管理 - 第 3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030030 Unit 1-14 全球零售通路最新趨勢(Part II) (六)RFID 以IT科技作為基礎的資訊 ... 過去涇渭分明的虛擬和實體通路,經過2000年網路泡沫化的淬鍊,反而開始相互提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財務金融技術學系商業教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吳明政所指導 許延絹的 台灣COVID-19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對電子商務產業的影響 (2021),提出網路通路概念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電子商業、事件研究法。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陳麗雪所指導 楊蕙瑄的 結合方向距離函數與交叉效率分析金融業選股投資標的 (2020),提出因為有 資料包絡分析法、交叉效率、方向距離函數、金融產業股票的重點而找出了 網路通路概念股的解答。

最後網站通信網路- 類股- 旺得富理財網則補充:公司名稱 股價 漲跌 漲跌(%) 成交量 3466 致振 24.80 +2.25 +9.98% 2,564 3499 環天科 20.15 +1.80 +9.81% 5,093 6241 易通展 38.30 +2.80 +7.89% 2,144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網路通路概念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破解四季報,年年找到漲10倍飆股:連續20年,讀超過80本的四季報達人, 教你找到漲10倍股票的最速竅門。

為了解決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作者渡部清二 這樣論述:

「我連續20年,讀破80本長達2000頁的四季報,年年找到10倍飆股。」   作者渡部清二,年輕時被證券業前輩斥責:「給我把四季報全部讀完!」   從此每季閱讀四季報。他說,多數人都把四季報當成「查」個股的專用辭典,   他卻把高達兩千多頁的四季報當成長篇小說來「讀」,   從第一頁一直讀到編輯後記,然後從中破解,找出股價飆升10倍的黑馬股。   現在,他要把這項累積20年的破解四季報竅門傳授給你。   ◎我這樣「破解」四季報,吃喝玩樂都能找到賺錢商機!   .出門逛街,居然也能從地面上的人孔蓋聯想到上市企業!   .為了貪吃而買的股票「東京會館」,居然也創造了7%以上的報酬率!   .

家裡的地毯、新幹線的座椅,別人看來普通的事物,全部變成漲10倍的標的。   ◎四大破解重點,幫你找到10倍股!   .想找最具成長性的股票?「營收成長率」每年維持20%以上。   .哪些公司最會賺?「營業利益率」每年都有10%以上。   .企業所有人兼經營者,同時也是最大股東,買這種股票最安心!       例如軟銀集團的孫正義就持股21%;迅銷的柳井正也持股21.6%。   .10倍股還有另一個特徵,就是六成都是5年內上市的企業,為什麼?   ◎尋找黑馬股,你只需具備這些常識,加上一點非常識!   .四季報的評價很好,但大盤卻一路跌,此時該怎麼選股?   看三點:股價跌幅大於大盤、營

業利益率高、注意宣布執行庫藏股的企業。   .四季報上的股價圖表怎麼看?重點在於K線和移動平均線!   最近陽線多或陰線多?移動平均線往上或往下?平均線是否出現黃金交叉?   成交量也是指標之一,股價高且成交量急速增加,反而是到頂的訊號!   .成長股、穩定成長股、價值股,藏在四季報哪裡?如何破解?   一般散戶要如何跟基金經理人一樣專業?   很簡單,只要你能破解四季報,讓這個「世界上最愛四季報的男人」告訴你。 各界推薦   《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JC趨勢財經觀點」粉專版主/Jay&Jenny   《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作者/許凱廸(阿格

力)   作者簡介 渡部清二   前野村證券顧問、複眼經濟塾代表董事兼塾長   1967年生。1990年筑波大學第三學群基礎工學類變換工學畢業後,進入野村證券工作。從事散戶的資產顧問工作10年,對應機構投資人的日本股票銷售員12年。從任職野村證券起,開始將四季報從第1頁讀到最後1頁,已持續20年以上,讀完的本數超過80本。   2013年離開野村證券。2014年成立四季調查株式會社,就任代表董事。2016年成立複眼經濟觀測所,2018年更名為複眼經濟塾。2017年3月就任一般社團法人人類經濟學執行委員會代表理事。   目前在「四季報ONLINE」網站連載專欄「四季報讀破邁進中」。

曾獲漫畫《投資者Z》的作者三田紀房,在其官網介紹為「世界上最愛四季報的男人」。 譯者簡介 林信帆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修業完畢,為專職專業自由譯者,擅長提供各領域的同步、逐步口譯與筆譯服務,座右銘是:「你給口筆譯者3天,他可以變成一個偽專家;但你給專家3天,他沒辦法變成一個偽口筆譯者。」   推薦序一 建立財報拆解腦,洞察股價催化劑/股海老牛 推薦序二 破解四季報、判讀企業體質,找飆股不再是難事/Jay & Jenny 推薦序三 四季報是散戶逆轉勝的關鍵/許凱廸(阿格力) 序 章 破解四季報,找出10倍股 第一章  10倍股的跡象,我這樣破解

1光靠四季報,我和機構投資人一樣專業     2 50年前的奧運教會我的事     3「股價會變幾倍」的重點,在總市值     4我因貪吃而買進的股票,竟然漲了10倍 5注意利潤創新高的個股     第二章  要找10倍股,除了高成長,還得注意兩件事 1我怎麼發現尋找10倍股的訣竅     2重點① 所謂快速成長──「營收成長率」要維持1年20%以上     3重點② 象徵獲利能力的「營業利益率」要維持每年10%以上     4重點③ 企業所有人兼經營者,同時也是最大股東     5重點④ 優先考慮上市5年以內的企業 6進行增資或股票分割,股價也會波動 7 PSR、PER、PBR高不高,其實

不用在意 8買的時候要分散投資,賣的時機要以故事來決定     9尋找10倍股──四大重點整理 第三章  用四大重點,你也能看出飆股的軌跡     1觀察變遷:理解飆股的背景──以RIZAP集團為例 2 SONY──新創企業鼻祖告訴你10倍成長股的長相 3豐田股價成長約13萬倍?日本第一的「怪物飆股」     4曾經漲10倍,會再漲10倍嗎?──以TOKYO BASE為例 第四章 尋找黑馬股,你需要的常識與非常識     1「PER低的個股就是好股」,真的嗎?     2在財報結算發表後、四季報發售前的「空窗期」,發現飆股     3市場大跌時該怎麼選股?     4從股價一路下跌的個股尋

找飆股     5哪句投資格言,才能幫你找到10倍股?     6留意企業的「中興之祖」!     7從政策和國策察覺大市場的初期行動     8不斷出現飆漲行情的低價股將會消失?     第五章 閱讀和善用四季報,你需要這些技術     1沒時間讀完四季報,一樣能找到10倍股     2成長股、穩定成長股、價值股    ,該怎麼找? 3四季報上的股價圖表欄,該怎麼運用?     4公司四季報選股條件活用     5四季報裡頭的行話和笑話   推薦序一 建立財報拆解腦,洞察股價催化劑   2018年年底,台股籠罩在中美貿易戰陰影之下,甚至加權指數跌破萬點,投資人受傷慘重、市場一片愁

雲慘霧。而我此時以「抱緊處理」的投資心法應用於財報分析上,選出了13檔被市場低估的抱緊股。時隔8個月後,台股雖已站回萬點,但股市仍然紛紛擾擾、漲跌互見;反觀我當初精選的13檔個股,平均上漲27%,甚至有一檔報酬率超過90%,這就是股神巴菲特告訴我們的財報分析的威力!   一份財務報表,別讓新聞媒體幫你讀   我一開始進股市時,就是從看新聞開始選股票。奇怪的是,怎麼今天新聞說發現企業有發展潛力而喊漲、明天卻又見媒體說產業出現隱憂而喊跌。最後才發現,如果聽信新聞媒體給你的「第二手」訊息,只會進退無據而虧損連連。所以別讓這些新聞媒體幫你讀財報,散戶也要具備解讀財報的能力,才能找出一家公司的競爭力

,了解這家公司的營運現況如何,公司的獲利來源從哪裡來的?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手消息、是不被扭曲的事實。   莫急莫慌,建立財報拆解腦   投資新手最頭痛的問題:財報要怎麼看、看什麼?財報數據到底要怎麼分析?作者在開頭就先用幾個經典案例切入,再告訴大家如何掌握財報的關鍵資訊;先從了解財報指標開始、再觀察公司目前的營運現狀。建立拆解財報的步驟,你才能夠抱得越安心、抱得越緊,這點我與作者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投資最怕焦急慌張,即便一開始讀得較慢,只要建立SOP之後,便能迅速地找到財報要告訴你的「跡象」。   「想像空間有多大,決定未來股價有多高!」懂得如何拆解財報之後,更重要的課題是探索推升股價的催化

劑在哪裡。例如,進入夏季前,我們就可以尋找「夏季概念股」,從飲料製造商或便利超商股來著手研究,當然因為通路需提早鋪貨,所以在4月至5月時,就可先注意概念股的營收表現。而作者以「奧運概念股」為例,其實不只是建設股會隨之大漲,連紡織股與木製地板股都能翻漲5至10倍之多,找出股價催化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散戶不用擔憂無法在股市賺到錢,本書教你如何從財報中掏出黃金,不僅能找出黑馬股,更能找出會大漲10倍的股票;除了看懂公司一年發布四次的財務報表,懂得活用四季報也能跟法人平起平坐,即便是散戶,也能抱緊穩穩賺。期盼能有更多的投資人,也與我一樣透過本書,覺得閱讀財報是一件有趣的事。   《股海老牛專挑

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推薦序二 破解四季報、判讀企業體質,找飆股不再是難事   懂得閱讀財報,是成為成功投資人必備的功課,透過財務報表了解一家公司和所屬產業的狀況,以及個別企業的經營表現,以評估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是否有潛力,公司正處於上升趨勢或是邁入衰退,對未來的股價走勢影響重大。   不過,在那麼多的上市公司中,忙碌的投資人要怎麼樣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找出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擁有好的工具,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相當認同作者的做法,直接翻閱四季報、閱讀公司的第一手資料,是相當不錯的方法。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台股市場,平時專注於研究美股公司的我,也在每季財報數

字公布時,透過仔細研讀這些資料,找到不少好股票。   這些每季公布的財務數字,可以透露許多重要資訊給投資人,單季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公司短期的營運表現是否良好,而每季數字形成的趨勢,告訴我們公司正在飛速成長,還是即將邁入成熟期。如果某一季的數字突然有較大的變化,更可以作為判讀公司是否出現異常狀況的指標之一,此時就必須提高警覺,找出背後的原因。   透過研讀四季報,你可以找到下列三種公司:   一、強勢成長股:你必須在財報中明顯看出公司強勁的獲利動能,營收成長率不斷創下新高。這種股票雖然本益比偏高,但是我們看重的是未來的成長潛力,只要趨勢的發展不變,股價便會隨著業績表現亮麗而持續上漲,   

二、穩定績優股:你必須在財報中看到公司的穩健特質,營收與獲利長期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這種股票雖然成為飆股的機率較小,卻可以讓你安心握在手上、長期領股息,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三、爆發轉機股:你必須在財報中看到公司的潛在催化劑。原本陷入困境、落入衰退的公司,是否因為新管理層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出新產品、或是提升生產效率與良率,使得公司體質大幅改善,業績逐步上升。這種公司對於投資人最有挑戰性,就像在稻草堆中找到金針,潛藏著巨大的獲利機會。   如果你還不了解如何從財報數字中發現好公司的端倪,藉由這本《破解四季報,年年找到漲10倍飆股》,可以帶你走進

這個有趣的世界。雖然本書作者是日本人,但出版社相當貼心的在書中加入了查詢台股資訊的實用網站,讓你可以邊學習如何解讀財報數字,邊實際運用在你想研究的台股上市公司。 「JC趨勢財經觀點」粉專版主/Jay & Jenny 推薦序三 四季報是散戶逆轉勝的關鍵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就是評估股價未來走勢,才知道當前股票位階處於相對便宜或昂貴價。但如何評估價值?阿格力認為可依據基本、技術及籌碼三大面向。但屬於基本面中的「財報面」卻常被忽略,唯有透過財報,才能檢視公司的營運細節,藉此避免投資踩到地雷。股神巴菲特特別注重財報,他說:「我每天都要讀500頁財報,這是基本功,如果看不懂財報的話,那麼我建議

你趕快遠離股票投資市場!」   但我想請大家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能跟巴菲特一樣,可以天天看500頁財報?而且看的是年報,對於散戶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股神除了有超越會計師專業的金融知識外,還耗費一整天的時間,外加過目不忘的本領才辦得到。不過,好消息是散戶救星來了,幸好有四季報,讓我們不必等到年報出來後才分析,這將導致落後追蹤企業概況。   以每季檢視企業的方式,有以下三大優點:   一、提前掌握當年度企業營運狀況:不必等隔年的年報出爐,就能先評估股價。   二、以季報檢視財務狀況、能夠看得更仔細:季報相較年報資訊較少,因此研究效率會更高。   三、不必等年報出爐後資訊爆炸看不完:以分期付款的方

式研究,年報就能看得更輕鬆。   書中最精彩的,莫過於行雲流水的分析如何看懂季報,除了說明基本功之外,還懂得利用小訣竅及工具,讓研究季報變得更有效率,也更輕鬆。書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提到運用「非常識」的小工具提前預測季報。   例如,看營收提前預測季報狀況,不會傻傻等到季報公布,才做出投資決策;或是運用前一季的預測來驗證該公司對未來發展是否具有自信,由於公司派都較為保守,若設定財報目標高,就可以合理研判季報達標的機率更高。其他如股價下跌心法、運用政策面或是如何把握機會點,書中也都有提到,實在不僅是一本「財報介紹書」這麼簡單而已!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作者知道人性的弱點就是懶惰。即使告訴大

家要練好基本功、無論如何都要看完財報、或是年報變成季報更容易研究等好處,其實要讀完「幾千頁的季報」,還是非常困難的!而解法就在這直接揭露,讓你不會半途而廢。   本書的作者渡部清二不藏私的分享職人精神等級的季報分析訣竅,引導讀者聰明又有效的抓到季報重點,還能更快速篩選出成長股及價值股等。值得一提的是,書末有個精彩的財報「番外篇」彩蛋,至於彩蛋為何?阿格力就不爆雷了,大家趕緊把書帶回家細細品嚐,相信你也可以成為財報達人。   《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作者/許凱廸(阿格力) 序 破解四季報,找出10倍股   從頭到尾把約兩千多頁的《公司四季報》讀過一遍,我已經這樣持續做了20年以上

。   《公司四季報》每年會發行四本,分別是新春號(1集)、春號(2集)、夏號(3集)和秋號(4集)。   (按:臺灣所出刊的《四季報》分為春季號、夏季號、秋季號、冬季號,分別於農曆年前10天、5月28日、8月28日、11月28日出刊。另外《股市總覽》則是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出刊、分為上市與上櫃兩類)。   我至今讀完的《公司四季報》,從最初的1998年1集開始算起,數量居然多達八十本以上。正因為我會把每一號的每一頁全部讀完,所以每每都有新的驚奇和感動。現在回想起來,感觸真的很深。   我在閱讀 2015 年秋號的《公司四季報》時,找到一檔個股,是 2015 年 9 月剛上市的「ST

UDIOUS」(現TOKYO BASE),書上說他們在經營「專做日本國內名牌商品的複合精品店」。為什麼只做日本國內品牌?   我很感興趣,便繼續往下閱讀,評論寫到「展店快速達8家,至今最多」。「展店8家」算快速嗎?我確認《公司四季報》上的「店鋪」欄位,發現前一季的店鋪只有9 家,也就表示分店數在本季幾乎是倍增,當然銷售額和營業淨利等業績也同步成長。從這些徵兆來看,我覺得這檔股票很有潛力,於是馬上決定投資了。   但股價在那之後持續下跌,而且低靡了一陣子。要了解這類零售業的現狀,實際去店鋪看看最快。我有點擔心,於是決定馬上走一趟,結果發現店內網羅了日本製的高品質商品,而且店員們也很有朝氣。我

在那裡買的第一個皮包,現在依舊是我的愛用品,他們的商品就是好用到這種程度。之後,該公司在店鋪旁的小會議室召開上市後首次的股東大會,我也出席了,在接觸到代表董事兼執行長谷正人的熱情和概念後,更想投資這間公司了。   關於TOKYO BASE的相關資訊會在第3章介紹,大家可以自行參閱,總之該公司的股價之後開始上漲,從2016年2月的低價107日圓(考量到股票分割〔除權〕,採還原股價)起飆升了10倍以上。如果我沒有徹底讀過《公司四季報》,大概就不會注意到這檔個股吧。   此外,現在我私人時間穿的衣服,幾乎都是TOKYO BASE的商品。品質高檔當然不用說,製造商又是自己投資的公司,穿在身上真的很

舒服。「讀完四季報」替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少愉悅和滋潤。   我從本書一開始就熱切暢談了自己對《公司四季報》的想法和經驗,之後各章會簡稱《公司四季報》為「四季報」,敬請讀者見諒。   10倍股哪裡找?靠家人的一句話   「要找 10 倍股」(ten bagger)可先從自家附近開始。「如果不在後院,就在商店街或職場」,這是股市投資家的聖經,被譽為不朽名著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中的一個概念。   作者彼得・林區自 1977 年起出任富達投資的知名基金 ──「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長達 13 年,並讓基金的每股資產淨值成長了約 28 倍,是傳說級的基金經理人。他同時也讓「ten bagger

」一詞廣為人知。   林區的著作中出現的「ten bagger」一詞,是華爾街的業界用語,意指股價成長 10 倍的個股。「ten bagger」的「bag」是棒球壘包,打出全壘打就是「four bagger」。換句話說,ten bagger的感覺就是「一次打擊能踩十個壘包的全壘打」。要注意千萬別搞錯了,可不是「十個漢堡」(ten hamburger)喔!   林區在書中寫到「不要去理話題股、券商推薦股或『本週個股』等資訊,應該自己做好調查再投資」。書中還介紹一些小故事,例如妻子愛用的絲襪廠商(按:當時林區因為聽到老婆大大讚賞蕾格絲──恆適公司試水溫的絲襪品牌,而發現這家公司。當然買進之前也

做了一番功課,而蕾格絲在該公司的營業額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最後林區也因此賺到極高的報酬),以及在女性之間蔚為話題的服裝店等,這些公司的股票之後都變成了 10 倍或百倍股。他在書中一直告訴我們,比起分析師等專家的分析,身邊發生的現象或家人的一句話,反而隱藏著投資的提示。   我非常認同林區的想法。   本書也會基於我自身的經驗,傳達尋找 10 倍股的Know-How或思維,但這不單只是為了賺大錢。   我們平常會以消費者或商務夥伴的身分,接觸上市企業的商品及服務。能多理解上市企業,會對我們的生活或工作帶來正面幫助,也會讓人生變得更快樂和寬裕。   因此,我想告訴大家的重點是「如何破解四季

報」,找出 10 倍股。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用四季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人都能買到這本書」。不僅如此,本書還會講解不用讀完四季報就能找到 10 倍飆股的Know-How,這種方式,任何人都能重現。   我覺得這就像大多數人逛超市,看到架上陳列的商品,就會感受到季節或哪個產品比較暢銷一樣。站在俯瞰整體的層面上,讀完四季報雖然原始,卻是最棒的方法。為了發揮兩者的優點,我建議可以併用四季報和四季報ONLINE(按:為《會社四季報》網路版,主要為日股的資料。臺灣讀者可另外參考台股的選股網站)。   公司前輩的叱喝激勵:「把四季報全部讀完!」   很多人會認為四季報是「查詢個股專用的辭

典」吧。以前我也這麼認為。   我之所以會修正這種想法,是因為在過去任職的證券公司中,被前輩用驚人的魄力大聲斥責、激勵:「把四季報全部讀完!」該公司的風氣很嚴厲,只能回答「是」或「Yes」。動物性的直覺告訴我「不讀會很慘」,所以我如同反射動作般回答:「是,我知道了!」   但實際讀了以後發現,破解四季報比想像得還要艱辛。我花了一週以上的時間才讀完第一本。過程雖然辛苦,但在此之後我不間斷的閱讀,現在這儼然成了我的畢生志業。我越讀越能感受到四季報的博大精深,所以才能持續下去。如果是維持正常生活的閱讀,我大概兩天半就能讀完。   所謂「讀破」四季報,就像讀長篇小說一樣,從第一頁開始讀到卷末特點

、編輯後記,總共約兩千多頁,而且我還會標記在意的數字、評論、月線圖等部分,一路往下閱讀。   或許會有人覺得:「全部讀完有什麼意義?」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讀完四季報,能讓人生更豐富。」   剛開始讀的階段,那些在四季報裡出現的公司,看起來就像在街上各個角落發光一樣。例如「低著頭走在路上,地面的人孔蓋是⋯⋯虹技(5603,按:此處的股票代號為日股代號,以下皆同)!原來這間公司也有上市!」「我喜歡的長崎熱門伴手禮九十九島仙貝⋯⋯是KOTOBUKI SPIRITS(2222)!不過它的總公司好像在鳥取縣」等,這些其他人不清楚、但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知識,會讓我感覺到些許的滿足。   下一個

階段則是會在四季報裡大量的個股中,挖掘到閃閃發光的投資標的。不管你有沒有實際投資這些個股,看到股價上漲,你都會覺得非常愉快,就像自己的努力得到市場認同,或是在遊戲中取得勝利一樣。   再持續閱讀下去,你會覺得全世界都在發光。每一個人的工作累積起來會變成企業活動,每家企業的活動累積起來會成為日本經濟這道巨浪。換句話說,破解四季報能看見企業活動,就像透過股票能看見日本經濟一樣。不論投資結果的好壞,看到各種企業的努力,就會實際感受到國家的經濟還有希望。於是,就會想積極替企業加油,覺得整個社會充滿光明。   破解四季報的效果不僅如此,學會個別企業及經濟的廣泛知識,豐富自己的話題,可以提升周圍的信任

,創造橫跨業界的人脈。從結果來看,也會拓展工作的靈活度,成果可說非常豐碩,這正是一種「豐富人生體驗」吧。   開始破解後,我在四季報找到 20倍股   把破解四季報的經驗發揮在工作上之後,我有一個經驗,至今還忘不了,就是當我讀完第4冊,也就是1998年4集秋號時,我找到一檔當時才剛上市的成長股Sea to Network(目前已經下市)。   當時唐吉軻德控股公司(7532)剛上市不久,折扣店這種型態在當時還很少見,所以大家比較關注符合當時通縮時代的個股。   當時我讀破四季報,發現了Sea to Network這檔個股。該公司拓展了加工食品的折扣店「鶴龜」,但為了實現低價販售的目的,

以美乃滋這項商品為例,他們不是賣頂級品牌「Kewpie」(2809),而是賣價格便宜但滋味不打折的「KENKOMayonnaise」(2915)。   用獨特的商品謀求差異化這點,也讓我覺得這檔個股「閃閃發亮」。於是身為證券業務員的我,向許多客戶推薦了這檔股票。結果如何?Sea to Network 的股價,居然一年多就飆升了20倍以上。   如果不翻閱四季報,我不會發現這檔股票,當然客戶也非常感謝我。這件事讓我實際感受到,讀破四季報讓我在工作上受惠。   我讀破四季報已持續20年以上,讓我體會到「四季報是故事、也是讀物」。但要從頭到尾讀完其實非常困難。正因為知道困難點,我才會想淺顯易懂

的傳達四季報的重點。   我的夢想是「人手一本四季報」,在未來變成一種常識。期盼能有更多的投資人,透過本書而開始覺得,閱讀四季報是一件有趣的事。   光靠四季報,我和機構投資人一樣專業「只要懂得活用四季報,就算是一般的散戶,一樣能和機構投資人(投資法人)一樣專業」──我曾經在大型證券公司擔任機構投資人業務,基於個人經驗,我能夠如此大聲的告訴各位。機構投資人業務是指銷售股票給專業資產管理者,即投資法人。請對方買股的具體業務內容很廣泛,不過主要可概略分為以下三項:一、傳達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所發布的每日資訊。二、擬定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會議。三、籌備企業的投資人資訊(投資人關係,簡稱IR)會議。我為

了與業界其他人有所區隔,除了上述三點之外,還加了第四個支柱「活用四季報」,我稱為「檢閱四季報」。具體作法是先讀完四季報,找出在意的關鍵字及個股並整理成資料後,和基金經理人和分析師見面,然後一起一頁一頁的翻閱四季報來確認。與基金經理人一起找「跡象」一起確認的部分,是我讀完四季報後所感受到的「小跡象」。投資法人分析企業的能力和企業訪問能力(直接和企業聯絡的能力)非常強大。他們甚至能直接訪問大企業的總經理,所以手邊的資訊量既龐大又深入,分析也做得很詳細。我一介小小業務完全無法與之抗衡,所以我才靠自己擅長的破解四季報,把心力放在我發現的跡象。我擔任對機構投資人業務的12年間,曾和我一起檢閱四季報的投資

法人合計超過50家,基金經理人和分析師加起來超過1,000人。我不知道自己提供這些跡象後,那些機構投資人到底採取了什麼行動,畢竟他們絕對不會透露自己買賣了什麼,只會擺出一張撲克臉,讓人覺得「真不愧是專家」。但幾個月或幾年後,當時一起檢閱四季報的投資者,突然因為5%規定(按:日本法律規定持有上市股票超過5%者,有義務在5天內提出報告並對外公開)而躍升成大股東。甚至還有投資者,同時買進我建議的兩、三檔股票,成為大股東。我怎麼發現尋找 10 倍股的訣竅有件事情很奇妙,當我持續破解四季報後,有時會覺得「這個狀況和某個時候好像啊」。觀察2016年的股票市場,會感覺「跟1998年如出一轍」,這個契機讓我發

現尋找10倍股的重點。

台灣COVID-19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對電子商務產業的影響

為了解決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作者許延絹 這樣論述:

2020 年初正當華人世界歡欣鼓舞準備過農曆新年之際,一場 新冠肺 炎(COVID-19)病毒傳染風波開始襲擊全球,任誰都沒想到的巨變開始產 生,影響層面大到國家的經濟,小到民生的消費無一倖免。台灣在初期 算是因應得宜,安然度過第一年的疫情,這場疫情在 2020 年對我們的改 變並沒有太大,或許是安逸太久了,2021 年春天開始起了變化,2021 年 5 月雙北市疫情急速升溫,接著 2021 年 5 月 15 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宣布雙北市進入三級警戒,沒多久便宣布 5 月 19 日宣布全台也進入三級 警戒,直到 7 月 27 日才降調至第二級警戒;本文主要針對這場疫情造成 進入三級警戒

對電子商業帶來的商機,透過事件研究法發現這場疫情對 電子商業有正向異常報酬產生,經由迴歸分析也發現公司規模、負債比 率、資產報酬率、年報酬率及員工人數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境外融資2:20家企業上市路徑解讀

為了解決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作者高健智 這樣論述:

海外上市路徑已然成熟, 你需要的是「走出去」的眼光和選擇的勇氣!   掛牌上市遙遙無期,融資發展困難重重,企業如何超越追趕、解決融資瓶頸?   深度解讀中國大陸紅星美凱龍、綠城、雙匯、富橋足浴、福耀玻璃、雅迪、周黑鴨、宜人發等20家企業如何成功境外上市!   赴海(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帶給融資企業的好處,不只體現在上市進程和成本的透明、可控這些方面,還體現在各種國際化的資源和助力上。   融資者在不同資本市場融資上市時能注意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最大程度上將可減少上市中可能會遇到的麻煩。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選擇,路徑不是絕對的,適合企業自身的狀況才是最好的。   那些成功在境外上市的中

國企業,在經歷了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的洗禮之後──不只收獲融資成果,還在經歷風雨之後學會不少開發資本市場的規則,包括契約精神在內的現代企業精神、贏得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進而獲得了全球客戶和國際社會的認可,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本書特色   ▍本書所呈現的一些海外上市案例,詳細介紹了包括香港、英國、美國、澳洲等世界各地主要的資本市場的內外部環境,並解析了不同資本市場的規則,條理分明地分析了各大資本市場的優劣勢,供企業家們在做決策時參考。   ▍針對境外融資上市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作者長期從事境外融資,具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本書也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境外融資經驗所撰寫

。 專業推薦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林建甫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 吳再益   作者簡介 高健智   現任展騰投資集團董事長。曾被評為:「十大傳媒投資人物」、「財富中國功勳榜十大公信力人物」;在創辦展騰投資集團前,曾任趨勢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諾亞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鉅國創業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財團法人地球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擁有超過20年投資銀行及共同基金、財務顧問,包括財務管理、會計制度、內稽控制、上市規劃及創業投資、企業融資等專業實務經驗。著有《境外融資1:中小企業上市新通路》(時報出版)。   推薦序/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

吳再益 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一章 赴港上市,新機會的展現 香港資本市場   綠城服務:最大物業股高市值入選「深港通」   瑞慈醫療:民營體檢機構上市助力擴張   雅迪控股:搶先上市引領行業洗牌   萬洲國際:A+H成為新的世界5百強   紅星美凱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A+H路線   福耀玻璃:A+H雙贏,衝刺全球老大   火岩控股:香港創業板的遊戲行業新秀   周黑鴨:從草根品牌到港股明星   第二章 赴美上市,金融科技股的夢想 美國資本市場   銀科控股:創立五年即上市的「獨角獸」   百濟神州:創業中的生物科技公司  寶尊電商:上市發力「品牌電商」萬億級市場  宜人貸:中國互聯網

金融第一股  第三章 赴澳上市,中企海外的首選 澳洲資本市場   淘淘谷:市值暴增的奇跡  鼎盛鑫:納入標普(澳洲)的中國「信貸工廠」  重慶富僑:傳統理療謀新局   東方現代農業:上市後市值翻倍增長   第四章 亞歐股市,各有路徑 亞歐國家資本市場   運通網城:獅城上市的電商物流第一股  羅思韋爾:重塑中企在韓國市場局面  漢和食品:赴英開拓國際市場  高睿德:私募基金赴英上市  結語 A股大門有多難進     推薦序   盱衡當前國際經貿投資環境存在一些動盪因素與現象,為新興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隱憂。國際上,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貿易保護主義的再度興起,造成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與全球經濟復

甦趨緩。而另一方面,通訊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及金融自由化,緊密整合國際金融市場,加速推動金融國際化的浪潮。許多新興國家逐步放寬資本管制,亦促成跨國資金移動自由度大幅提升。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伴隨著經濟改革的過程,整體運作機制已邁向成熟,市場架構也逐漸完備。不僅資本市場之交易與監管體制,皆已直逼先進國家的水平,實際上,也深受國際資金的重視。然而,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市場對於社會主義經濟體的中國企業家而言,難免心存疑慮。有鑑於此,在邁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過程中,企業家們希冀廣泛吸取國際企業境外融資之豐富經驗,藉以洞悉國際資本市場所涵蓋的面向與操作規則。   本書主要內容除闡述國際主要資本市場,涵括

香港、美國、澳洲、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證券交易所之市場運作內涵與實務外,並詳盡介紹有關中國二十家大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之心路歷程與寶貴實戰經驗。這些企業在經歷資本市場風雨之洗禮後,不僅境外融資成果豐碩,也贏得國際資本市場與全球投資者之認可,以及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鑑於各國政府將持續推動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國際市場資金移動亦將益加頻繁,因此境外融資已成為企業家們關注之重點,尤其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在數量及融資規模正值快速增長趨勢,而現階段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審核機制則仍屬嚴謹。   本書整體論述體現國際主要資本市場操作內涵及中國企業上市路徑軌跡,可作為企業從事境外融資工作鑑往知來,規

劃新猷之參考。   值此《境外融資2》付梓之際,特為之序。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 吳再益 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在中國,大多數本土企業家對於海外資本市場還不夠瞭解,這是造成大陸A股市場IPO群聚排隊、本益比偏高的重要原因。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海外上市路徑已經基本成熟,剩下的,是「走出去」的眼光和選擇的勇氣。   既然以「資本」為名,似乎就與資本主義有關,何況是資本主義國家(或地區)的資本市場。這曾經讓那些以「社會主義經濟體」自居的中國企業家心存疑慮。   中國企業當中第一個走出國門、赴海外上市的是華晨汽車。1992年10月,華晨在美國紐交所掛牌,募得資金7,200萬

美元,股價在發行當日逆勢上漲25%,一個月內從16美元漲到33美元。由此看來,美國的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還是很歡迎的,這是華晨成功赴美上市給中國企業的啟示。   第一個勇於冒險嘗試的人,的確需要些勇氣。1990年,草根出身的掌門人仰融初掌華晨汽車公司時,面臨著並購後的財務困境。而上海股票交易所在1990年年底才成立,最初上市的企業數量也只有個位數(所謂「老八股」),在上海證劵交易所上市的機會太小。仰融到美國考察之後,發現那裡的資本市場很開放,各國企業都可以去掛牌,全球50%的證券交易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的,於是他便動了第一個打頭陣的念頭。加上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指出「證券、股市,要堅決

地試」,這基本打消了企業家們的顧慮。   華晨赴美上市的過程中,為滿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要求,要解決一系列問題。例如,通過換股實現對主要資產控股50%以上,以及讓上市主體在境外(英屬百慕大群島)註冊、實行境外造殼上市等,這些操作可謂精彩,給後來者留下不少啟示。   華晨成功在美上市之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現象勢如潮湧。在當時的環境下,還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如青島啤酒等多家製造業企業在香港上市。「紅籌股」現象就是在那時出現的,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國家與地區興起一股「中國概念」熱。「紅籌股」的興盛鼓勵了那些註冊在中國的大型H股,如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在香港完成

發行之後,又轉而赴美,以ADR2方式或在OTC3市場掛牌,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國有企業的海外上市潮也激勵了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的海外上市潮在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較具代表性的如鷹牌控股,1999年在新加坡成為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僑興環球,1999年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裕興電腦,1999年成為第一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至此,中國企業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上市路徑基本通暢,上市的主體和掛牌的場所形成了較全面的體系覆蓋。21世紀之初,以新浪為代表的一批網路股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民營企業海外上市大潮中比較耀眼的浪花,更讓海外

上市的模式深入每一個中國企業家的心。   據統計,2016年全年共有118家中國大陸企業到海(境)外上市。其中108家是在香港實現IPO,共募集資金1,553.22億元;另有10家企業分別在美國納斯達克(5家)、紐約交易所(3家)、澳洲交易所(1家)與新加坡交易所(1家)實現IPO,共募集資金149.36億元。境外IPO總數118家,募集資金總額1,702.58億元;同期國內A股有227家企業實現IPO,募集資金總額1,498.26元。   截至2016年12月,2016年中國企業IPO融資總額已經占到了全球的33.8%,而美國和日本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0.6%和8.1%。從單個企業融資規

模來看,中國企業也頗具吸引力,中國郵儲銀行(HK 01658)2016年9月在香港上市,淨募資566億港元,曾被認為是年內全球最大IPO,亦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IPO(250億美元)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IPO;但這一數字後來已經被中通快遞(美股ZTO.N)和順豐控股(002352)所刷新,前者總市值最高時達到140億美元,後者總市值曾經達到2,600億美元。   另外,一項統計或能說明海外投資者對來自中國的上市企業的支持度。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016年3月3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境外上市的207家中國企業境外股票總市值6,176億美元,其中境外股東持有4,911億美

元,占比79%。   總結起來,海外市場的這些特點是吸引中國企業的魅力所在。   一是相對於在國內A股排隊等待IPO,程式快捷、可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啟動上市進程之後,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即可實現掛牌,節省時間成本,按預期完成資金募集。   二是如前所述,雖然從IPO企業的數量上仍以國內A股為主,但從募集資金的規模來看,境外市場來源目前已經占優勢。   三是有助於提高在海外的聲譽,擴大對海外市場客戶、使用者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以及提升金融信用水準,便於跨境貿易、結算和結算其他金融服務。也有助於提高在國內的聲譽──由於違規成本高昂,企業在資訊披露方面更加嚴以律己。   

四是便於未來增發,實現再融資。例如,在香港H股上市後,既可在香港聯交所申請增發(審核相對寬鬆),也可選擇在大陸A股增發。   當然,海外市場(含香港)有其各自的門檻。不同於中國大陸A股市場的是,其門檻較高的地方不在於企業的規模和現有的利潤水準上,而更重在於資訊披露的真實性、企業的獨立性等方面。由於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規矩,這方面的內容以及相應的上市路徑和策略將在各市場板塊內容和案例中介紹。   也許,不少企業家──不論是已在海外上市、退市的,還是未上市的,對前幾年接連出現的「做空中國概念股」現象心有餘悸,的確曾有一批「中國概念股」被做空機構坐實了把柄,遭曝光和做空之後股價一蹶不振,或者陷入投

資者集體訴訟,直至不堪重負而退市。但回過頭來看,風波過後的「中國概念股」企業在總體上更加健康,聲譽也快速恢復。   以在美上市的新東方(EDUN)為例,其2006年9月7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以22美元開盤,2012年遭遇渾水公司(Mudy Waters)質疑所影響,股價曾跌至最低9美元左右;但之後5年來,新東方股價呈現持續升勢,新近最高價位為59.84美元(資料按2017年3月24日當日最高價),隨後維持在58美元左右。   有趣的是,在2012年公司遭遇做空時,對公司價值保持自信的一些新東方股東,借股價下挫的時機抄底買入,反倒成了贏家。   換句話說,海外資本市場是一個大浪淘沙的地

方,對於上市企業來說,打鐵還得自身硬,有堅實的業績就不用擔心市場門檻和市場監督。   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雖然國內外的經濟景氣指數走低,但中國企業赴海(境)外上市的勢頭仍然強勁。其中,赴港IPO的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自2012年至2015年呈持續上漲態勢,2016年略有下降,大致與2014年持平;赴海外其他市場IPO的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除2014年因遠超其他年份,不納入趨勢比較外,2016年遠超過其他年度。   總之,放眼海外資本市場,魅力依然。中國企業家們只要有足夠的眼光和勇氣,就能充分體驗海外資本市場的精彩。   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研究員的仇江鴻先生為本書

的文稿統籌和內容撰寫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同時,我也要感謝北京大學的候志騰先生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給予的眾多幫助,以及後禾文化在本書策劃出版過程中的專業付出。 高健智 2017年7月於北京 第一章赴港上市,新機會的展現香港資本市場一、趨勢和機會自從1993年青島啤酒赴港上市以來,香港資本市場逐漸成為中國大陸企業上市融資的主管道之一,與A股市場並立,甚至逐漸持平和超越。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根據湯森路透的資料,2015年全球赴港IPO企業共計募資250億美元,高於紐約的194億美元。至今香港繼續保持全球IPO第一的地位。當前,赴港上市的全球企業中,已經有一半是中國

企業。站在全球來看,中國企業赴港上市正在引領著全球跨境IPO,在2016年全球十大跨境IPO交易中,有一半是中國企業。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企業赴港上市的總數已經有1,100家左右。其中,2016年當年,共有108家中國企業在香港實現IPO,募集資金1,553.22億元。同期雖有227家企業在中國A股市場實現IPO,在數量上比赴港上市多了一倍,但募集資金總額只有1,498.26元,略低於香港,平均融資額明顯偏低。由此可見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從近年的趨勢來看,「滬港通」和「深港通」使中國大陸合格投資者可以借助「港股通」進行資產配置,便利了大陸資金流入香港,給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活力。「滬港通」

開通於2014年11月,是上海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滬港兩地的合格投資者分別可委託大陸證券公司、香港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的香港(「港股通」)、上海交易所(「滬股通」)股票。「深港通」開通於2016年12月,實現了深圳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之間的互聯互通(「港股通」+「深股通」)。「港股通」當中符合規定範圍的港股包括恒生綜合大型指數成分股、恒生綜合中型指數成分股和A+H股。目前,「滬港通」和「深港通」兩個通道的「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分別有105億元。105億元這一每日額度大約能占市場當日成交額的33%。「港股通」規定的投資者門檻限於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帳戶、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個

人投資者。其中,針對公募基金,已經明確可以參與。「滬港通」開通之初,曾有過總額度的限制,其中「港股通」的總額度上限為2,500億元。而「深港通」則沒有上限設置。並且,在「深港通」開通之際,「滬港通」的總額度上限設置也宣布取消。

結合方向距離函數與交叉效率分析金融業選股投資標的

為了解決網路通路概念股的問題,作者楊蕙瑄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經濟蓬勃,選股成為投資人所關注的,投資人多以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作為選股依據,由於資訊透明化,數據更容易取得,如何分析眾多的資訊量,成為一件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許多學者將資料包絡分析法作為選股之參考,在傳統的CCR與BCC模型,僅追求產出極大化或投入極小化,本研究在考量產出與投入面向可以同時變動下,以基本分析的財務指標為產出、投入變數,利用結合交叉效率跟方向距離函數之模型,作為選股之工具。本研究以2019 年上市金融產業公司為樣本,研究結果顯示績效較好之金融產業公司,在股價上多有優異之表現;反之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