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寫的 新 企業表單應用範例(3)工廠品質 和朱敬一的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全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免費設計出色履歷 - Canva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智囊團 和聯經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蕭炎泉所指導 李雨龍的 歷史建築數位化之探討及管理系統之建立 (2017),提出線上履歷表填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歷史建築管理系統、動態式管理、歷史建築、生命週期、數位化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研究所 王永鐘所指導 葉怡伶的 線上學習歷程平台設計與實作 (2013),提出因為有 內容管理系統、WordPress、Google Maps應用程式介面、Informix資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線上履歷表填寫的解答。

最後網站履歷表撰寫 - 新北勞動雲則補充:一般履歷表填寫項目. 應徵之工作項目. 工作名稱及工作內容, 若有不只一項的志願,應列出優先順序,較易應徵到符合志願的工作機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線上履歷表填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 企業表單應用範例(3)工廠品質

為了解決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作者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第1節 前言   企業經營首重管理,經營管理可以當作一項工程來看,美國經營專家阿爾賓‧布勞恩的計劃(PLAN)→執行(DO)→考核(SEE)學說,應該是最為一般大眾所耳熟能詳的一種經營管理學說。   換句話說,凡事有妥善計劃,再根據該計劃去執行,在計劃執行中能隨時加以考核並修正該計劃,如此週而復始才能使企業隨時因應當前局勢,掌握贏的策略,並立於永續經營的不敗地位。   現代的企業經營管理觀念即是建立管理上之標準化,以及基此觀念所規劃設計出企業經營管理的標準作業模式。將作業予以系統化、制度化及一元化,對於作業效率的提昇,員工士氣的提振,公司權責的劃分,市場網路的開拓,風險負擔的減少以及

公司形象的建立等,確實有莫大的幫助。   現在如果我們將制定企業管理規章(及其相關表單)當作是計劃(PLAN)的話,那麼落實執行規章制度並填寫其所規範的相關表單,則是具體執行(DO)企業規章的規定,此外檢討分析並填製有關管理規章之比較、分析等的表單,就是屬於考核(SEE)該規章之管理績效或檢討該規章的適宜性了。總之,表單不僅為企業事務作業流程之表徵,更是企業規章之具體表達工具。   套書以『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為名,集經營管理表單實務於一爐,以簡明淺顯的表單格式,列示出企業各相關單位管理工作上具體可行的實用表單範例。企業相關主管及工作者只要隨手翻閱,便可找到您所需要的參考答案。它是一套完整

且實用的企業表單工具書,也是員工教育訓練的好範本,它將是您的良師益友,導引您登堂入室,步上成功的坦途。   第2節 套書要點及要目   『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套書,是特別針對企業在實務運作上遭遇的管理表單問題,所發展出來的表單工具套書;它包含了總務、人事、財會、銷售、工廠、品質、旅館、餐廳等,企業相關管理表單範例都涵蓋在內,堪稱完整之企業表單實務範例工具套書。   『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套書,分四冊單元,各單元要目列示如下:   (1) 總務人事   單元涵蓋:「組織職掌」、「會議委員會」、「文書管理」、「庶務管理」、「員工福利」、「其他總務管理」、「甄選任用」、「待遇管理」、「出勤管理

」、「考績晉昇獎懲」、「離職退休資遣」、「教育訓練」等,有關總務、人事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2) 財會銷售   單元涵蓋:「出納管理」、「資金預算」、「其他財務管理」、「會計憑證簿籍」、「帳務相關明細表」、「會計報告分析」、「會計相關事務」、「內部控制稽核」、「其他會計管理」、「一般業務處理」、「行銷業務調查」、「行銷通路管理」、「營業人員管理」、「其他營業管理」等,有關財會、銷售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3) 工廠品質 (本冊單元)   單元涵蓋:「生產管理」、「採購管理」、「倉儲管理」、「外包管理」、「生產技術」、「製品技術」、「廠務管理」、「品質事務」、「品質程序」等,有關工

廠、品質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4) 旅館餐廳   單元涵蓋:「旅館訂房」、「入住登記」、「行李收送」、「服務中心」、「櫃檯其他」、「客房服務」、「客房整潔」、「客房庶務」、「商務育樂」、「工務保全」、「其他旅館」、「宴會訂席」、「餐廳庶務」、「廚房庶務」、「食品酒類飲料」、「其他餐廳」等,有關旅館、餐廳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套書總論】 第1章 企業表單套書緒論 第2章 企業表單標準化 第3章 企業表單製作要領 第4章 企業表單製作程序 【生產管理】 FEA01 製工單 FEA02 製造日報表 FEA03 製造通知單 FEA04 工廠日報表 FEA05 生產日報表 FEA06

年度生產計劃表 FEA07 季產銷計劃表 FEA08 週生產排程表 FEA09 週生產進度控制表 FEA10 週生產計劃表 FEA11 週訂單生產計劃表 FEA12 月生產計劃表 FEA13 月份生產計劃表 FEA14 月份生產進度控制表 FEA15 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 FEA16 交期變更通知單 FEA17 訂單不明確連絡單 FEA18 重工單 FEA19 修理日報表 FEA20 異常工時報告單 FEA21 工程異常報告書 FEA22 製程流程卡 FEA23 作業指導書(1) FEA24 作業指導書(2) FEA25 作業說明書 【採購管理】 FEB01 申購單 FEB02 請購單 FE

B03 原物料需求單 FEB04 物料補充請購單 FEB05 訂購單 FEB06 商品訂購單 FEB07 用料訂購計劃表 FEB08 材料代用表 FEB09 特別採用申請書 FEB10 特採申請單 FEB11 採購控制表 FEB12 採購詢價單 FEB13 採購管制總表 FEB14 單價變動月報表 【倉儲管理】 FEC01 出貨單(1) FEC02 出貨單(2) FEC03 送貨單 FEC04 入庫單 FEC05 成品入庫傳票 FEC06 入出庫管理明細表 FEC07 存量管制卡 FEC08 月份物料庫存月報表 FEC09 庫存月報表(1) FEC10 庫存月報表(2) FEC11 半成品編

號目錄表 FEC12 成品出入庫月報表 FEC13 完成品編號目錄表 FEC14 進貨驗收傳票 FEC15 發料單 FEC16 領料單 FEC17 撥料單 FEC18 退料單(1) FEC19 退料單(2) FEC20 退貨單 FEC21 退貨傳票 FEC22 驗收通知單 FEC23 報廢單 FEC24 期限產品查驗紀錄表 FEC25 溫濕度管制紀錄表 【外包管理】 FED01 外包申請單 FED02 合格供應商名冊 FED03 協力廠商資料卡 FED04 供應商基本資料表 FED05 供應商等級評核表 FED06 供應商評鑑表 FED07 供應商意見調查表 FED08 供應商調查表 FED

09 協力廠商調查表 FED10 委外加工交貨日報表 FED11 供應商交貨履歷考核表 FED12 校正服務履歷考核表 FED13 運輸服務履歷考核表 FED14 供應商矯正與預防措施要求單 FED15 供應商交貨履歷表 【生產技術】 FEE01 日常檢查項目表 FEE02 設備保養確認表 FEE03 設備保養計劃實施表 FEE04 年度檢驗儀器校正計劃表 FEE05 定期檢查紀錄表 FEE06 治工具帳卡 FEE07 治工具設備管制表 FEE08 治工具管理卡1 FEE09 治工具管理卡2 FEE10 設備保養維修卡 FEE11 設備管理目錄表 FEE12 設備操作使用說明書 FEE13

設備機械預防保養調查表 FEE14 設備點檢表 FEE15 機械設備卡 FEE16 量測儀設管制表 FEE17 儀器校驗記錄卡 FEE18 儀器設備履歷表 FEE19 多點量測校正報告 FEE20 多次量測校正報告 FEE21 檢驗儀器個人領用卡 FEE22 檢驗儀器基本資料紀錄卡 FEE23 檢驗儀器檢查紀錄卡 FEE24 暫停使用標籤 FEE25 無需校正標籤 FEE26 驗證合格標籤(限制使用) 【製品技術】 FEF01 新產品設計/開發可行性分析表 FEF02 開發計劃人力需求表 FEF03 開發計劃設備需求表 FEF04 開發計劃預算需求表 FEF05 開發時程表 FEF06 工作

計劃成員規劃表 FEF07 工作單元成員工作指派表 FEF08 工作單元預定進度管制表 FEF09 工程樣品需求單 FEF10 樣品申請單 FEF11 承認書 FEF12 採購認可書 FEF13 初期量產階段設計審查清單 FEF14 產出文件/產出物移交一覽表 FEF15 產品設計與發展階段設計審查清單 FEF16 產品設計與發展階段設計驗證清單 FEF17 產品籌備與規劃階段設計審查清單 FEF18 產品提案單 FEF19 產品簡述單 FEF20 設計修改通知單 FEF21 設計變更申請書 FEF22 設計變更通知單 FEF23 設計變更管制總表 FEF24 試產不良報告表 FEF25 試產

檢討項目表 FEF26 試產檢驗報告 FEF27 試產總結報告 FEF28 試產驗證階段設計審查清單 FEF29 試產驗證階段設計驗證清單 FEF30 零件檢討報告書 FEF31 認可檢驗報告書 FEF32 預定產出文件/產出物表 FEF33 圖面管理卡 【廠務管理】 FEG01 下腳變價申請單 FEG02 廢料/下腳品處理申請單 FEG03 年度品質訓練計劃表 FEG04 人員外訓申請表 FEG05 內部訓練紀錄表 FEG06 人員訓練紀錄表 FEG07 受訓心得報告 FEG08 專業人員評鑑紀錄表 FEG09 管理審查報告 FEG10 管理審查矯正措施表 FEG11 內部訂購單 FEG1

2 客戶訂單 FEG13 訂單合約審查表 FEG14 訂單變更合約審查表 FEG15 訂單合約管制總表 FEG16 文件發行總覽表 FEG17 文件分發/回收紀錄表 FEG18 文件申請單 FEG19 外來文件一覽表 FEG20 表單管理目錄 FEG21 外修管制總表 FEG22 維修單 FEG23 顧客託修產品登記單 FEG24 內修管制總表 【品質事務】 FFA01 內部品質系統稽核報告 FFA02 內部品質系統稽核矯正措施要求表 FFA03 內部品質系統稽核矯正措施要求單 FFA04 矯正措施要求狀況紀錄表 FFA05 矯正與預防措施要求單 FFA06 月份品質管制訓練計劃表 FFA0

7 年度內部品質稽核計劃表 FFA08 品管圈活動計劃表 FFA09 品管圈活動報告書 FFA10 品管圈開會通知單 FFA11 品質異常處理單 FFA12 品質異常報告書 FFA13 品質管制訓練申請表 FFA14 客戶抱怨回覆單 FFA15 客戶抱怨案登記追蹤表 FFA16 客戶抱怨處理單 FFA17 零件不良品連絡單 FFA18 線上品質不良報告單 【品質程序】 FFB01 進貨不良批退聯絡單 FFB02 進貨檢驗日報表 FFB03 進貨檢驗紀錄表 FFB04 進貨檢驗規範書 FFB05 落下試驗報告書 FFB06 壽命試驗報告書 FFB07 震動試驗報告書 FFB08 環境試驗報告書

FFB09 出貨檢驗報告單 FFB10 外加工進貨檢驗紀錄表 FFB11 全檢站檢驗日報表 FFB12 各站不良重點彙總表 FFB13 首件製品確認單 FFB14 成品不良批退單 FFB15 成品判定單 FFB16 成品裝運檢驗報告表 FFB17 成品檢驗月報表 FFB18 成品檢驗紀錄表 FFB19 成品驗收單 FFB20 進料檢驗紀錄表 FFB21 製程品管檢驗日報表 FFB22 調整/檢驗日報表 FFB23 檢驗週報表 FFB24 修理日報表 FFB25 擬請改善品質通知書   自序   智囊團創業至今,歷經二十餘載的風雨洗禮,在與兩岸中小企業,頻頻接觸的過程中,深切地瞭解到當

前中小企業內部控管上遭遇的瓶頸,殷殷需要一套與時同進(配合當前法令規定),且又簡明、務實、完善的「企業實務應用文件」範例工具書,以饜中小企業參閱、研擬、學習之需。   「企業實務應用文件」屬現代應用文書,其道雖小,為用卻廣。看似簡單,學問甚大,憑空想像,困難重重。有鑒於此,智囊團以多年兩岸中小企業實務輔導經驗與研究心得,針對癥結所在,結合相關顧問、專家與菁英,以現代精簡語體與企業效率控管為原則,朝標準化、制度化方向,自一九九六年起,即陸續出版多套簡明易行的『企業應用標準系列』範例工具書。   二○○三年起,為便於兩岸中小企業普遍落實採用,將所有已出版與未出版之稿件,重新分門別類整編,去蕪存

菁,融合一體。繁體叢書定名為『企業應用管理百科』系列(適用於台灣法規),簡體叢書定名為『中國現代企管百科』系列(適用於大陸法規);叢書之措詞用語,均力求精美完善,且益加要求淺顯實用,兩岸閱者倘有所得,實為智囊團之深幸也。   二○一七年起,繁體叢書為延續求精求進理念,針對相關類項及實務內容,暨許多新觀念、新需求與新法規的要求,進行大幅改版、新編作業,若干內容酌予廢除、修正、補充或新增,重定名為『企業應用範例全集』。發行以來,備受厚愛,荷承洽詢訂購,殊覺榮幸,倍增惕勉。   惟現今法規多有修訂,為求與時同進,再次結合多位顧問、專家與菁英,進行改版、新編作業,以利實用,新定名為『新企業應用範例

全集』。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分六組套書計二十冊,分門別類(新)列舉出190餘則企業規章範例、40餘則公開發行範例、40餘則ISO 9001範例、860餘則企業表單範例、90餘則企業契約範例、380餘則企業書信範例,舉凡中小企業現今經營管理上必備之相關「企業實務應用文件」範例,幾已涵蓋在內。   此外,『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延續以標準化、系統化之觀念,配合ISO文件之組織邏輯,編擬出全部內容,完全符合資訊化的科學管理潮流。參酌採用『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讓您從開始就能建構出卓越制度的基礎,並成為符合品質認證或公開發行等,所要求的文件控管之現代企業。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

所舉範例可就所需,信手拿來,使用者可有無師自通之樂,教授者可有免東翻西閱之勞。無論是企業實務之用、員工學習之用、大專院校參考之用,均極相宜。此外,在應用文件範例撰擬過程中,如配合使用智囊團相關之編輯版本(eBook),那將會更得心應手,倍增效果。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在編校過程中,承蒙多位顧問、專家與菁英及智囊團兩岸同仁,煞費苦心,盡心盡力合作,予以重新研討,分派任務,不眠不休,大幅編校,在此致由衷謝忱與敬意!   智囊團叢書系列,在二十多載來的多次新、修、改版發行期間,陸續承蒙:前財政部長 林振國先生;前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黃嘉明先生;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石滋

宜先生等多位前輩給予關愛,並在百忙中概予作序,在此再次重申致由衷的謝忱與敬意。   智囊團叢書系列,又陸續承蒙:前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 吳壽山博士;前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陳文華博士;前政治大學企研所教授 賴士葆博士;前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副所長 高長博士;前政治大學銀行學系教授 張春雄博士等諸多位前輩給予關愛,並在百忙中概予推薦,在此再次重申致由衷的謝忱與敬意。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或仍有掛漏之處,有賴參酌者觸類旁通,靈活運用,配合企業實際需要,益以修訂出權責相宜,且實用可行的企業實務應用文件。付梓前夕,私衷感奮之餘,謹書數言,以為之序。   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人 張國光 附識 二○二○年二月吉日

線上履歷表填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啟點文化成立至今已經七個年頭,我們致力於成人溝通和心理教育,成功推出許多系列課程,並且努力拓展在網路上的曝光度,無論是Youtube或Podcast都有我們深耕多年的頻道。
我們深信心理工作與教育,能為這塊土地帶來更多美好與創意。隨著公司營運項目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更多幫手一起來灌溉這塊園地,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節目、服務與商品給社會大眾。
如果你也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全方位的工作者,非常歡迎你加入我們的隊伍。
如果你身邊有合適的朋友,歡迎把訊息分享給他喔!

上班地點:台北市博愛路52號9樓
職務類別:行政人員、行政助理(全職)
需求人數:1人
工作內容:課務執行、一般行政庶務、清潔打掃,以及臨時交辦事宜。
試用期:三個月。
工作時間:每週彈性工作40小時(平常10:00~18:00),晚上須能跟課到十點半(每週一到兩次)。
工作待遇:24000~28000元。

〔你能得到什麼〕
在啟點工作,你可以獲得或從旁觀摩到:
1.所有啟點文化開設公開課程(價值近二十萬元):
無論是人際溝通、談判能力、寫作技巧、自我認識、公眾表達、職場競爭力⋯⋯等,一次集滿,提高個人軟實力。
2.知識商品的專案執行:
無論是實體課程、線上課程或桌遊媒材,從發想、定位、研發、行銷、業務、課務、客服,一次打包,懂得全流程優化與管理。
3.專業品牌的經營推廣:
利用網路的力量,無論是Youtube、Podcast、Facebook、Line@⋯⋯等社群或自媒體頻道經營心法。
4.影音內容的製作流程:
從資料收集、題材選定、腳本論述、節目企劃、來賓邀約、訪談技巧,到打光、攝影、錄音、剪輯、音效、特效、字幕、轉場、大圖製作⋯⋯,只要有意願學習都有機會參與。
5.其他基本福利:勞保、健保、勞退、員工不定期聚餐、零食餅乾吃到飽。

〔你適合來嗎?〕
我們在找這樣的你:
1.個人特質:高度自律、溝通協調、開放度高、學習力強、細心積極。
2.學歷科系:大學畢業,科系不限,心理、新聞、社工、輔導、傳播系所優。
3.所需能力:基本電腦文書能力、口語表達流利、時間管理能力。(額外加分項目:業務、美術、剪輯、寫作)
4.應屆畢業生、上班族、女性二度就業
5.可上班日:兩週內
6.工作經歷:曾打工、實習或工作一年以上為佳

〔你心動了嗎?〕
申請啟點職務,你該做的準備:
1.填寫履歷表(請點選連結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jJaowgFxCo3TB8XLdfXS5TE0QGxrzSV/view?usp=sharing
2.個人自傳:
簡單介紹自己,你獨特與過人之處,500~1000千字內。若拍攝成影片,優先入選。
3.任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你的資料。請於5/30以前寄到指定信箱。
4.書面審查後,擇優進入面試。

〔聯絡方式〕
聯絡人:楊小姐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965-386099

歷史建築數位化之探討及管理系統之建立

為了解決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作者李雨龍 這樣論述:

文化遺產種類繁多,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遺產分做四大類,分別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以及文化景觀遺產。而我國則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載明,我國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類項則有:(1).古蹟;(2).歷史建築;(3).紀念建築;(4).聚落建築群;(5).考古遺址;(6).史蹟;(7).文化景觀;(8).古物;(9).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無形文化資產部分:(1).傳統表演藝術;(2).傳統工藝;(3).口述傳統;(4).民俗;(5).傳統知識與實踐等多項。面對日益增加且龐大之文資管理工作,本研究透過法規審視、管理者需求探討等研究方式,綜理分析出數位化資訊管理應有作為,並據此建立動

態管理系統用以提供與協助文化資產管理者在實務工作上,進行各項資料保存作業。此管理系統能協助將所有文資工作之各項文件完整的數位化保存,更能多樣態式的提供管理者在不同地點進行互動管理作業,且用最經濟方式,在系統建置各項監控功能。本研究使用實際文資管理案例,將各項管理工作過程所產出資料建立系統中,成功驗證各項管理功能。透過本系統之開發能協助文化資產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相關文化資產管理問題發生、節省不必要資源浪費及提升古蹟歷史建築管理品質。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全新版)

為了解決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作者朱敬一 這樣論述:

  在普遍高學歷的現今,追求知識的途徑更多、更豐富   更需要經時間沉澱、淬鍊的中肯建言   經過十餘年的沉潛,走在求知路上的朱敬一院士,始終心繫台灣的青年學子。   在《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全新版)》裡,朱敬一院士告訴我們不因歲月磨滅的體悟:追求知識之人要喜歡胡思亂想,如此一來才有創新;在創新之時也須專精,求取廣泛訊息當中最精華的著力點深求;深求的過程中,尚需觸類旁通,望眼更廣大的市場、突破自身的領域,而在這漫漫長路上,一顆強健的心能助你抵禦大小打擊。追求知識的姿態是活潑又嚴肅的,而知識是既廣且深、既能窮盡,又無法窮盡的。   如今,大環境的變化帶動求學問的途徑改變;做學問的風潮改

變,加深了青年人的徬徨與猶疑。不知不覺間,「求知」成了一件複雜的事。究竟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去「求」,又該求得什麼樣的「知」呢?進入學校或研究機構的平台後,如何在事業與最根本的做學問之間求取平衡?而知識的價值,又是評鑑可以衡量的嗎?   朱敬一院士建議所有欲踏上追求知識道路的年輕人們,都問問自己:「我屬兔嗎?我白嗎?我是白兔嗎?」做學問說難是極難,但若要簡單地說,總歸與初心、一股腦往深處鑽的傻勁有關。在涉入更深的知識之路甚或是規劃人生時,我們都該回歸最本源,在踏出第一步前須認清自身的能耐、衡量自己是否能擔得起求知路上的諸多挑戰、磨難。學問與人生同是廣袤、纏結難解的密林,即便是白兔在其中也需懂得

生存之道。   追求知識之路難行。朱敬一院士的《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全新版)》,寫給在橫跨科學與人文的廣闊求知場域裡的知識青年追求者們,勇敢尋覓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吧!   作者簡介 朱敬一   1955年生於台北市,先後就讀東門國小、仁愛國中、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商學系、1985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旋即返國,在中央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從事教學研究。2016年10月,政府借調朱教授擔任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代表。   朱教授於199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當時為近20年選出之最年輕院士。2003年渠獲頒總統科學獎,當時也是國內第一位獲獎者。朱教授於2010年獲選

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2017年復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海外院士,是亞洲第一位獲選的社會科學研究者。   朱教授於1999年開辦國科會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以及人文社會養成班,並親自赴北、中、南、東四地高中,分別開授一學期十五週之「社會科學概論」,播種耕耘,作育下一代的人文社會研究人才。   作者再版序 推薦序 一 這是給知識青年的智慧箴言──童子賢 二 「懂」學問的價值──葉丙成 三 治學如演戲,瀟灑走一回──林南 四 朱門秘笈──王德威   第一封信 先廣博而後專精 第二封信 「不住相」讀書 第三封信 以通儒為典範 第四封信 一門深入或遍地開花? 第五封

信 有胡思亂想,才有知識創新 第六封信 勇敢走向國際 第七封信 虛心面對無情的評審 第八封信 理解「學術市場」的運作邏輯 第九封信 既入,看學術界有哪些誘惑 第十封信 未入,先弄清楚自己的性向   再版序(節錄)   年輕學子在初入社會之際,總是徬徨無助的。記得自己十八歲大專聯考時,志願卡其實是胡亂填寫;當時只知把前一年的聯考錄取分數依序排列,自己就依樣畫葫蘆,幾乎完全比照辦理。當初我念的是商學系,但是說實在的,十八歲的時候根本弄不清楚商學、經濟、財稅有什麼不同,更不了解政治、法律、心理、社會、人類學等學門各是在念些什麼。自己進入經濟學這個領域,確實是「因誤解而結合」。   不僅念大學

科系是懵懵懂懂的,連我出國念博士、回國做學術研究,都是偶然的因緣。大專聯考選填的志願是「社會科學」類組,其實我當時不了解什麼是「社會」、什麼是「科學」、什麼又是「社會科學」。博士學位念的是經濟學,但坦白說,一直到三十幾歲,我才真正理解經濟學與其他學門之間的關係。我三十歲起在台大與中研院教書、做研究。然而究竟什麼是研究?知識探索究竟要經歷些什麼過程?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這些問題也是幾經折騰,才理出個頭緒。如果我自己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領悟箇中道理,別人是不是也可能有類似的迷惘呢?年輕人如果因為迷惘而有扭曲的認知,或是做出錯誤的決定,不是很可惜嗎?   聯經出版公司為了讓年輕人少走冤枉路,乃推

出一系列「十封信」的短書,為可能要踏入各個領域的年輕朋友,做相關的介紹。林載爵先生讓我負責「知識探索」這一區塊,乃寫成此書。本書的前七封信,是寫給所有可能對知識探索有興趣的讀者的,包括高中生與大學生。至於第八封信則較為深入,是為已經或將要從事學術研究者寫的。前七封信刻畫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的醞釀背景、推演過程,並描述其圓融貫通的典範。第八封信向讀者介紹投入學術研究將會面對的環境,讓可能要投入知識探索者有些心理準備。九、十兩封信則是總結,並提出若干客觀的環境誘惑與主觀的「性向」描述,由讀者自我檢視其是否適合踏入此途。雖然設想的閱讀對象涵括各個領域的知識探索者,但是由於自己只在經濟、法律、哲學

、演化生物學方面略有涉獵,若干實例背景則稍微側重這些領域,希望不至於妨礙讀者的閱讀。   此書從初版刋出至撰寫修正版,已經超過十年。十年光陰使我的知識探索之路經驗更豐富、體認更深刻,也更能在關鍵處省思提點。中國決定修憲去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日內瓦大雪紛飛窗外白茫一片,台灣掀起衛生紙搶購熱潮⋯⋯,關心國事天下事的心情起伏,也只能隱藏在修書改稿的文字中了。 推薦序一 這是給知識青年的智慧箴言 童子賢 和碩集團董事長   朱敬一老師以「知識探索」為主題,給青年知識追求者(Young Inquisitive Minds)寫了十封信,以飽含關懷與愛的筆調,為年輕而焦灼的靈魂作開示。信裡談廣博通

識教育、談風簷展書讀而「不住相」的讀書經驗、也談「孔雀開屏」經濟學與創新知識、更談學術路上一有邪神二有學閥三有誘惑的經驗。朱師以諄諄善誘又以當頭棒喝叮嚀啟迪年輕知識追求者。而期望「年輕人可以少走冤枉的路」。   朱敬一老師治學以至誠至勤自我要求極高而聞名,讀書萬卷遂成通人,成名甚早但也(如北宋蘇軾)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他是狷介之士,有著「看他風中盡搖擺,這樣腰肢我沒有」的風骨,因此雖貌似忠厚呆笨(朱師自稱)但其實頑「反動」(眾人旁觀),堪為青年表率。所謂「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朱敬一是也!   這樣專情於學術卻又關心民瘼的知識大腕辛勤寫書信給青年,其實用心良苦用情至深,是寄望啟迪更多有胸

襟有見識有品德的知識青年。知識青年因此值得暫時放下課本一讀此書(一如對待米其林一星),而有志終生研究知識探索知識的菁英青年更需細細品味此書(一如對待米其林三星)。   朱老師囑我看稿前曾提醒我大約三小時可閱畢全書,但我展開書頁發現他高估了我輩凡人,我想若要深度體驗、要細細探索,若要追溯滾滾長江般龐博知識源頭,我們當如讀《蒙田隨筆》一般,值得花上十倍時間細細品嚐其米其林三星級的知識饗宴。   這十封信談人生、談求學、談憧憬都相當深刻,其實也算是一冊朱老師知識之路的《懺情錄》。且朗讀半首「偽」晚安詩*讚頌:   是誰傳下這「知青」的行業   黃昏裏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

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裡的旅客   我接觸過許多「知青」,多數是出身建中北一女,數一數二名校的天命真女、天之驕子。這些可愛聰明的年輕人當然也是考場常勝軍,PR值常在百分之九十九至不濟也是百分之九十八。但驕子驕女一樣也有不少煩惱;除了少年維特的煩惱,還有填志願選科系煩惱、畢業前後人生何去何從煩惱!   在「知識探索」途中,知青要選擇作命運的「駱駝」,抑或要在知識長河中作寂寞「過客」呢?   我猜想了二條路:   其一、青年愛知識,PR在九十九.九而夢想一輩子探索、追求知識,走「人皆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的學術人生。提醒知青們,既然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痴情,就要有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光榮孤寂」的心理準備。   其二、青年愛知識,一開始都是二情繾綣的,一心但願人長久,但最終也都只能千里共嬋娟。因為優秀學生畢業後一樣要走上人生旅途:邊換工作邊遞履歷表、邊推著嬰兒車又一邊操心房貸利息。上智者學而優則仕則醫則商,下愚者只剩案牘勞形。讀醫學系時候談史懷哲、讀物理系時立志當愛因斯坦、讀經濟系時嚮往海耶克、凱因斯,如今一概無可奈何花落去,都只剩往日情懷。因此許多人開始懷疑:「我讀書幹嘛?」   但在此提醒鼓勵知青們,讀書變化氣質,健全人格,在個人於社會都十分重要,千萬不要做太功利太短視設算。而上述二條路,只要持續保持好奇心且尊敬知識、訓練獨

立思考,則二者俱佳。   於此,我也提一些問題與現象藉此表達對青年的期望:   一、剛才談青年人的許多煩惱,我想替台灣年輕人再多添一點煩惱:台灣學生眼中常只有台、清、交、政、成、中研院、工研院..互相比較。但「風物宜長放眼量」,我們不止活在台灣也活在世界。提醒大家,跨出台灣時「世界是平的」。   眺望世界的盡頭,在地平線上還會遇上牛津、劍橋、哈佛、史丹福還有麻省理工,因此學習面對世界、面對挑戰、建立自信、不卑不亢十分重要。   自信源於自知也源於自愛與自重。若只能在台灣考試第一「驕其妻妾」,則面對世界又如何自處?台灣如何寄望與世界接軌呢?(朱老師已經在第六封信談〈勇敢走向國際〉)。

  二、知識分子因知識而開闊,但有時也因知識而倨傲而偏狹。佛家談業障,讀書人則或輕或重而有「知識障」,常以自己專業的尺量遍世界,而額頭上常刻著「老子天下第一」,則「臭老九」氣味太濃討人厭還算其次,若誤事誤國誤訂單,則事情不諧矣!   大型計劃常常需要團隊分工團隊合作,不管工程建設、物理研究..皆是如此。心胸不開闊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領導團隊?更有一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其實不只是戲曲故事,現實生活也常見如此。   讀書養氣,一味累積知識並非人生最重要的事。有知識並不等於有能力,有才華並不等於有品德,如同有錢不等於有品味一樣。戒之慎之!   三、台灣教育自小學起把教科書當聖經

,把標準答案當箴言。老師以「傳授」知識為主,甚少「解惑」。導致學生很少向老師發問質疑,也不習慣與同儕辯論詰難。這教育風氣不是好風氣。   因為「書本上的知識」只是「舊」知識,古聖先賢「得知於心、應之於手」的環境已改變,故如莊子「天道」所寓言的:書本所載只是「聖人糟粕」而已。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問題,有屬於自己的答案。試看:空氣污染、地球暖化、多元成家、二性平權、網路崛起、農藥使用過度、少子化、高齡化..這都不是二百年前的聖人大師學者關切的課題,尼采叔本華不會給你答案的。   十九世紀卡爾.馬克思是一個敢於知識創新的「通儒」,正如朱老師第三封信〈以通儒為典範〉說的,他跨諸多領域,

綜合經濟學、社會學、哲學與歷史觀點,去望、聞、問、切,替十九世紀社會弊病把脈一番,然後開出政治學的解答,以《資本論》、《共產主義宣言》為強力藥方。今年是二○一八,恭逢卡爾.馬克思一代宗師共產聖人二百年誕辰,有為者亦若是!   當代年輕知識分子是否有雄心大志踵武前賢,濂、洛、關、閩、馬克思、凱因斯之後,又「知識創新」一番嗎?互勉之,有為者亦若是!   是為十封信讀後感言。 推薦序二 「懂」學問的價值 葉丙成 台大電機系教授   身處這時代,想不焦慮還真的很難。打開手機(不是打開報紙),映入眼簾的盡是一堆永遠沒時間搞懂的新名詞。當中有的超夯,有的卻是還來不及了解就要退流行。網路每隔一陣

子就看到 Boston Dynamics 公司的影片,他們做的那些面目可憎的無頭機器戰犬跑上跑下、長腿人形機器人搬重物後空翻。每每看了讓人心生寒意。   網路上整天看到人家說什麼虛擬貨幣、區塊鏈,欸唉(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說什麼以後很多人會被機器人、欸唉取代而失業。看到牛津大學的研究報告,說二十年內四成七的現有工作都會消失。又看到什麼全球二十五個國家都把程式設計列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十年後全世界會有一大票人都會寫勞啥子程式,而自己卻對這一竅不通。   看到這個變化這麼快的世界,想到自己的未來、孩子的未來,你的焦慮又更深了。你心裡阿Q地安慰自己:「沒

關係,只要像以前一樣拼命讀書,高分考進名高中、名大學,人生就會成功!」真以為這種阿北阿嬸年代的成功模式,在未來二十年的世界,還能一樣有效嗎?這種想法真是太傻、太天真了。在這資訊高度爆炸、技術快速演進、商業模式不斷翻新的現在,與欸唉當道的未來,要如何才能擺脫焦慮?要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   你需要「學問」。   等等,「學問」這種東西,不是什麼教授、專家才需要的嗎?「學問」於我何有哉?外面世界變化這麼快,哪有時間「做學問」慢慢耗?別急,我們先探究一下何謂「學問」?每個人或有不同的定義,但我認為「學問」最重要的,就在於學「問」,也就是「學會如何找到好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未來欸唉時

代,人類最重要的能力!   為什麼?   去年某次公開演講,我曾被問到未來如果人工智慧當道,教育該如何改變、因應?我說:「人工智慧厲害的,是它比人類更快解決問題。然而人工智慧不會定義對人有意義的好問題。」我們的教育,必須培養年輕人「學會如何找到好問題」的能力,在未來他們才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有道是:「人之異於欸唉者,惟學問耳。」「學問」不再是教授、專家獨有;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需要「學會如何照到好問題」的能力,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獨特價值、才能出類拔萃。   若「學問」如此重要,那該如何構建?去唸大學──知識的最高殿堂,是否就能學會「做學問」?   很悲哀的,在大學教書十七載,我看過太

多太多的大學生,都是為了「念大學」而念大學。真正因為「想學」而念大學者,幾稀!為「念大學」而念大學的這些人,大學四年往往只學會了「應付」;應付考試、應付作業、應付學分規定,總之只要能夠畢業拿到那張紙,就算是對爸媽有交代了。至於如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何「做學問」,這些少有人在意。而老師之間,有能力教學生如何「做學問」的,更是少!   怎麼辦?   你需要這本《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此書彌足珍貴,朱院士把龐雜的知識體系,在書中做了非常清楚的分類與介紹。當年利瑪竇製《坤輿萬國全圖》,中土之人始知世界。而今朱院士撰此書,讓青年學子得窺學海全貌,進而有勇氣悠遊學海。這並非易事。須知步調繁忙

的現代,眾人對時間都很功利。「做學問」此等需長久累積之事,若無人傳授法門,一般人多不會貿然投入。朱院士不但分享自己「做學問」的法門,且以親身經歷作見證。   看完他書中的故事,會讓你躍躍欲試,也想開始探索自己有興趣的知識,養成自己的「學問」!   此外本書最讓我驚豔的,是書中所提「做學問」法門,與「創新」之道完全相通!   全世界都鼓勵年輕人創新,但大家往往忽略成功的創新有其重要前提:「你有沒有解決一個好問題?」一個沒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創新,是沒價值的創新。一個成功的創新者,必須能比別人更早找到好問題,才能跑在別人前面做出有價值的創新。在書中〈不住相讀書〉一章,提到讀書應不功利地廣泛涉獵;長

年下來累積點點滴滴記憶,接著再透過「串珠珠」過程串出別人沒想過的獨到問題。讀到這我忍不住拍案!這跟我們在做的創新創業過程,不是一模一樣嗎?   在資訊快速全球化流動的時代,線性思維所能想到的創新,老早就被某國某地的路人甲乙丙丁想過了。如何想出沒人想過的創新點子?上面提到的「串珠珠做學問」過程,我認為正是解方!當你能夠把不同的知識串起、連結,想出沒人想到的獨特好問題,自然就有機會做出解決那問題的創新。因為這獨特問題從沒被人想到過,所以你為了解決這問題而生出的創新,自然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只要參透這道理,我們就會發現「做學問」與「創新」,原來是一體兩面!若能讀通此書,對於創新也是極有幫助的。我

認為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價值。   除了上述種種,此書最讓我佩服的,是朱院士怎能把教人「做學問」之事寫得如此有趣!這當是與他的調皮個性有關。當看到他書中所寫的這段:「看看自己適不適合走進知識探索的叢林。用白話文說,就是照照鏡子,問自己:『我屬兔嗎?我白嗎?我是白兔嗎?』」我當下笑得前俯後仰,捧腹不已。我知道著書之人最痛恨路人破梗,為什麼這句話這麼好笑,我不能說,你看了就知道!   綜而論之,在快速變化、充滿變局的未來,每個人都要能建構屬於自己的「學問」,才能不焦不慮、自信地面對這世界。有了此書「學問」將不再是教授、專家等少數人所有。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做學問」。   懂「學問」,我們才能活

出身為人的真正價值,也才不用怕被那勞啥子欸唉取代!   在二○一七年,新回國的年輕助理教授起薪大約是每個月八萬元。如果他(她)的配偶沒有在外做事,而家中有一、兩個小孩,則這八萬元的收入要養家是相當辛苦的。同年台灣的每人每年平均所得是七十四萬元,乘上三,表示三口之家平均年所得二百二十二萬元。這比助理教授一年一百萬左右的薪俸,可是多了許多。可見助理教授在台灣只能勉強算是中產階級。就算此人熬了十年升到正教授,其月薪也不過十一萬元,以一年十三.五月薪計,年入一百四十八萬,衣食固然不愁,但若要因此像顏回那樣「不改其樂」,恐怕也不容易。 但是前述的七萬或十萬月薪只是正薪,還沒有包括「外快」。如

果此人認真投入學術研究,則有很大的機會得到科技部的研究計畫,主持人遂有主持費每月一萬五千至三萬元的補貼,不無小益。二○一七年科技部人文社會領域研究計畫申請案計有七千五百多件,通過率為百分之五十五.一。因此,只要此人不是在學術界的後段班,得到補助的機率應該是不小。如果每月有一萬五千元的補助再加上原本七至十一萬元的薪水,待遇當然也算是不錯了。教授本薪與科技部的研究補助,一般而言都是學界可以接受的外快收入。除此之外,學術界朋友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誘惑,該不該碰沒有什麼法律規範,就得看個人定力了。以下,我們就一項一項加以檢視。 教授們機會最多的外快,就是科技部以外的研究計畫。這些計畫可能來自交通部、國發

會、文化部等政府單位,或是台經院、中經院、某某文教基金會等財團法人,也可能來自商業銀行、藥廠、創投等大企業。他們為了某些政策或經營目的,需要學者專業的研究分析,於是以研究計畫的名義外包委託。一般而言,政府單位的研究計畫比較寒酸,計畫主持人每個月大概只有兩萬元不到的津貼;但是民間企業則彈性較大,計畫報酬可以低自萬元起,高至數百萬元。這些計畫有些是透過大學的會計系統而送到教授手中,有些則是與教授個人直接訂約。前者各大學還可以收一些管理費,後者則大學完全撈不到油水,收入悉數進入教師口袋。

線上學習歷程平台設計與實作

為了解決線上履歷表填寫的問題,作者葉怡伶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開放原始碼的內容管理系統實作線上學習記錄平台,主要可分為管理者、學生和老師三種角色權限。管理者角色可管理學生資料、學生使用之統計資料、修改平台外觀設計與發佈公告內容等功能。學生角色的主要功能為記錄與查詢大學四年之修課成績記錄與各項學校活動,以了解過去活動記錄與未來修課方向,同時利用儲存之資料建置個人電子履歷表,供未來升學或求職應徵使用參考。老師角色可藉由學生填寫的資料或學習狀態作為輔導升學或就業的參考。本論文以PHP與MySQL為平台的WordPress為主要架構,搭配Apache伺服器,整合Google Maps API、Informix資料庫,實現檔案上傳、發佈文字、建置個人電子

履歷、課程地圖、核心能力雷達圖及查詢校務資料記錄等功能。目前平台使用人數達7,108人,電子履歷填寫人數達1,7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