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沉思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羅丹沉思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思文寫的 那一年我們在杏林裡找人文 和StéphaneLevallois的 消失的維納斯:奧塞美術館狂想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羅丹美術館:《沉思者》 - Roger Tsai的部落格也說明:地獄門的中央最高處為”沉思者”,此雕像羅丹另單獨創作,有大中小三種尺寸,最早創作的是1880年的中尺寸(71.5cm)作品,然後1992年大尺寸(180cm)的作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致 和積木文化所出版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兆南所指導 花素蘭的 結合QR Code及雲端資源建立亞洲現代美術館導覽系統 (2014),提出羅丹沉思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使用滿意度、行動導覽、QR Code、亞洲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建築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 蔡懷國所指導 林國瑋的 人體表象與內在空間 (2012),提出因為有 表象、內在的重點而找出了 羅丹沉思者的解答。

最後網站Carole Melmoux 作品「A02 The Thinker 沉思者」/ 珍花藝彩 ...則補充:編號:CM.A02|尺寸:27x46公分|材質:布面油畫|已蒙收藏. 這幅畫作由羅丹的雕塑「沉思者」與一束燈籠果所組成。畫面上方的人像坐在雕像的底座上,彷彿是一位端坐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羅丹沉思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那一年我們在杏林裡找人文

為了解決羅丹沉思者的問題,作者曾思文 這樣論述:

  印度聖雄甘地吃素,但如何維持充沛的體力呢?   你知道人道主義醫師史懷哲博士的國籍嗎?   巴拿馬運河除了工程以外,還碰到什麼更大的障礙?   哥白尼畫像中常拿著天文器材,為什麼也有拿著植物的畫像呢?   為何醫生也會成為推理小說的作家?   醫學標誌上為什麼會出現蛇?   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吧!   2014到2015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內科部,辦了一場持續一年的醫學人文討論課程,參與對象是來內科部實習的醫學生。每個月一次,利用晨會時間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你知道人道主義醫師史懷者博士的國籍嗎?   印度聖雄甘地吃素,但如何維持充沛的體力呢?   巴拿馬運河除了工程之外,還碰

到什麼更大的障礙?   哥白尼畫像中常拿著天文器材,為什麼也有拿著植物的畫像呢?   為何醫生也會成為推理小說的作家?   醫學標幟上為什麼會出現蛇?   十二個問題,十二次精彩及熱烈的討論,內容集結成這本書。   問題依舊是問題,值得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答案未必重要,真理是否越辯越明也不是唯一重點。   就如編著者曾思文醫師所說 : 「沒有人是完美的 ! 我們學習成就他們締造歷史的背後精神,而對他們的諸多爭議則要心懷警惕。」 本書特色   因為希望學生們在在緊湊的生活中,有一個可以思考的人文角落,於是作者提出了十二個問題。   從雕像到運河;從標誌的意義到鮮為人知的人物故事,讓讀者一同在

這個人文的角落中,感受歷史故事背後的醫學精神。   作者簡介 曾思文   美國費城賓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研究所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服務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組,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及附設醫院。目前任職於羅東博愛醫院。 推薦序 代序:阿公的診所 1 - 巴斯德:雕像背後的故事 2 - 野口英世:沒有人是完美的 3 - 蛇杖:醫學標幟 4 - 兩幅畫:要怎麼樣才是個好醫師 5 - 甘地的飲食:營養學 6 - 邏輯推理:第三把飛刀 7 - 鈔票中也有人文 8 - 羅丹:沉思者 9 - 史懷哲:敬畏生命 10 - 沙利竇邁:凱西醫師 ~ 勇氣 11 - 巴拿馬運河

:傳染病防治 12 - 哥白尼及嘉舍醫師:工作與興趣 圖說目錄   序 阿公的診所   2014 年8 月,內科部要我負責規劃實習醫學生的教學活動,那時候剛好報紙有些學者投書說:大學教育(包括醫學院)太注重專業科目, 卻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   小時候,很喜歡去阿公家,我說的是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的南部鄉下。阿公是位醫師,我每次去幾乎都會在阿公的診療室,看到一籃籃的雞蛋以及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這些都是來看病的人帶來的。有時候,帶雞蛋來看病的人要走的時候,我阿公會讓他們帶一些蔬菜水果回去,而那些拿蔬果來的,就讓他們拿雞蛋回去補身體!   後來我知道,這些病人因為沒有錢看病,所以會

帶他們自己的農產品來當診療費用,我阿公也樂意接受。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人文教育,不過這些兒時印象對我未來當醫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那麼,到底什麼是人文呢?北宋理學家伊川先生程頤的著作,伊川易傳中有提到: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所以人文教育簡單的說,就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To Be A Better Man)。 厚德載物是很多人的家訓,物就是我們的福報(財富、智慧、名望…),德就是按照老天爺的道理去做人做事,善事做多了才會有福報。這個德就是人文,也就是教養。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曾對教養做如下定義:教養為內在自我的教育,對自己在宇宙、社會的定位有

清楚掌握與認知,對周遭生物的生存權利有敏感度,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具強烈正義感,知道如何節制自己,擁有具目標的人生觀,擇善原則,有敬業精神,體貼別人。我很喜歡黃教授對教養下的定義,我心目中幾位相處起來很舒服,而且總是會給我收穫的人大多會符合這樣的定義,而且定義中沒有提到所謂藝術文學修養,比如繪畫、音樂、詩詞的薰陶,因為即使這方面的造詣很高,可是沒有符合這些特質,比如節制自己、體貼別人,我也不太認為這人的人文教養會有多好!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位一生遵守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敬天、謙卑的退休老農夫,是我心中尊敬的前輩。   教養既然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所以從某方面而言,人文這一門學問是沒辦法

教也沒辦法速成的。要如何成為一個具備人文素養更好的自己?一個有效的啟發方式就是透過歷史上或現實世界中的典範來學習。就像我小時候在阿公的診療間看到的那些雞蛋與生鮮蔬菜。觀念的啟發也許可以透過教育系統來學習,但是絕對不是只有教,一定要透過討論,這樣才會有反省思考,變成自己哲學的一部分,師生才會一起進步,這叫做教學相長!   醫學人文教育也就是希望能培育更多醫學生能適任未來的臨床角色,當我們醫者變好了,我們才更有能力去幫助病人,讓整個社會更美好!在醫學院任教多年,常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在專業上,聞道有先後,我們當然會比學弟學妹們更有經驗,但在知性或感性等的內在修為上,其實有不少年輕學子的見識

是在所謂的老師之上的!   2014 到2015 年間,我在內科部一共出了十二個題目,與來實習的醫六及醫七學生們一起討論醫學人文。題目中提到的一些人物,一定都曾在每個知識分子的思想人格塑造過程中,產生或大或小的漣漪。我自己是很感謝這些歷史人物,在我還是懵懂無知慘綠少年的時代,知道曾有這樣的人物做過那樣的事情,提供了一些線索讓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會比較有意思!我們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的內科部晨會,發表當月的題目,有興趣的同學會有一個月的時間把他們的心得作品傳到專屬信箱,我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的內科晨會上,把同學的精彩作品與大家分享,然後再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些題目同學反應很熱烈,但有些

題目也許不夠大眾化,所以提交的作品就比較少。但不管怎麼冷門的題目,至少都會有一個學生提出他們的看法,而且常常就是那位我印象中非常人文的那位學弟或學妹。學生作品的遣詞用字,通順與否,當然有高下之分,但是思考角度與言論觀點都是獨立無價,作品內容雖然也有重疊的部分,但基本上,我還是放上大部分有提交的學生作品,提供大家參考。這本書的編排,在題目之後,先放上學生的作品,我的補充則放在最後,就像當年在內科晨會上的討論順序一樣。   曾思文 醫師 雙蛇杖(Caduceus)上的一對翅膀,是赫密斯(Hermes)帽子和鞋子上羽翼的象徵.Hermes 是希臘眾神的信使,頭戴著插有羽翼的帽子,腳上穿

著也插有羽翼的鞋子,手持雙蛇纏繞的魔杖;醫療之神手持的單蛇杖沒有翅膀,那是象徵神力和修復能力的睿智之蛇,常搭配生命之星呈現。在以往人們遇到未知的自然力量(譬如雷、火)或面對生與死,宗教信仰是當時人們尋求解釋並且安定心靈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個途徑也會試圖去找尋治療疾病的方式,才漸漸開始從古代的巫醫、祈禱儀式、神農嘗百草,直到出現我們現在的醫學,但宗教和醫療的聯繫依然存在。雖然醫療有合併了科學的力量與藝術的成分,但是追溯源頭我想還是從宗教開始的;既然宗教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解釋並且安定人心,那我們醫療的最核心目的,也應該如此,這才叫做醫人醫病先醫心,單蛇杖和雙蛇杖都能詮釋這感覺,要二擇一真難啊!江

晏昇-----單蛇杖和雙蛇杖,我會選擇前者作為標誌;因為我喜歡前者將蛇賦予有修復、療癒的含義,這不正就是我們每天為病人所努力的嗎?雖然不像神話故事裡所形容那般起死回生的力量;但…一點一滴,病人的氣色變好、胃口變多、發炎指數下降、影像上腫瘤變小等等…這些都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也是這份工作不可言喻的成就與感動。自踏進醫院以來,生命的重量隨著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故事,壓在我的心頭久久不散。一次又一次的感受讓我對生命更加珍惜、更加敬畏。期望自己未來能有靈蛇百分之十的能力和百分之一百的心,面對那些因病痛而與我相遇的人,帶給他們良善的醫德和完善的醫療。黃萱 

羅丹沉思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分享這段範例
相當相當精采!
你會發現用「唱」的方式來表達音樂很美,
但不唱的#狀態卻把你拉到無法形容的境界 (可參考趙成珍此曲8分鐘處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rhIuclUqaQE)
很慢~~越來~~越~~慢~~

我們都希望音樂流動一點,
因為擔心一旦慢下來,就會停滯。
確實有可能, 這牽涉演奏者的內涵、跟對音色的了解。
但如果音樂只是追求流動,那層次就會停留在表面。
大師通常呈現的是「狀態 」,狀態不一定是流動的,譬如稠悵、反省、遙想、沉思⋯⋯⋯
就像羅丹的沉思者,靜止卻有萬般張力!

這位同學在上Master class時老師要他stealing time往前走,認為慢不好表達,
那是大師。

但當我們深入了解音樂,
讓他慢下來時,
他作到了~

關鍵在哪?!
一、你要了解音樂裏面呈現的是什麼「狀態」,得深入跟作曲家一樣深,(不然,你爲何彈它?)不只是美。

二、你要了解呈現出狀態的觸鍵音色,如何彼此呼應,音裡面都是感受。

我們常說那是大師才能這樣彈
一個學生確實需要盡本分,在技術、風格上充分學習,但在音樂內涵上要盡心了解,大師在幹什麼?

學生還會遇到另一個狀況是,教學比較活的老師,會希望你多聽大師的錄音,但不要模仿。

老師不希望模仿,是希望你先穩定,但如果你一直在學穩定這件事,那可能表示你無法往前跨一步。
這裡面的悖論是,當你聽懂了大師、嚐到了味道,你「一定」會想盡辦法模仿。而當你模仿到一個程度,你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東西,因爲模仿也是死的。

就從模仿開始吧,但重要是,你要先了解大師的樂思,為何他要這樣作?而他是如何作到的?

大師跟學生是平行的兩條線。
當你充份作足學生的功課後往大師之路走去,這是合理的,因爲你需要具備基本的技巧與音樂知識。

但當你充份作足學生的功課後往大師之路走去,你會發現,這是平行世界,你所有的觸鍵跟樂思都須重建。而且,需要數十年的功夫。(如果你有幸遇到大師,你將再贊成不過)

因爲大師不會像學生這樣思考,大師卻如實呈現音樂的本質內涵。

樂思即思考,音樂呈現出你思考了什麼?
大師不會在未來一刻發生,它在你開始思考的那一刻開始發生。

千萬不要小看自己是學生
當「學習成爲學生」的學生當上老師時,依舊是個學生。

示範者是個大學生
他可以辦到,從這開始,你也該開始踏上大師之路!

結合QR Code及雲端資源建立亞洲現代美術館導覽系統

為了解決羅丹沉思者的問題,作者花素蘭 這樣論述:

摘 要 IAbstract II圖 目 錄 V表 目 錄 VII第一章 緒 論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1.3 研究流程 41.4 論文架構 5第二章 文獻探討 62.1行動學習的環境 62.2數位條碼技術發展 62.2.1 一維條碼(One-dimensional barcode) 72.2.2 二維條碼(2D Barcode) 92.2.3 RFID的介紹 112.3 QR Code 122.3.1 QR Code的產生及基本認識 122.3.2 QR Code的使用方式及優點 132.3.3 QR Code的

主要應用 132.3.4一維條碼、QR Code的比較 142.4亞洲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建築展的介紹 152.5關於Android 16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3.1 系統架構 193.2 系統分析 203.3 設計流程 213.4 研究對象 213.5 問卷調查法 21第四章 系統測試與滿意度調查 244.1 系統開發工具與技術 244.2 系統建置介紹 254.2.1 建立協作平台 254.2.2 產生QR Code 314.3 系統建置成果與導覽系統使用滿意度調查 50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585.1 結論 585.1.1 系統研究成果

585.1.2 系統設計滿意度分析 585.1.3 系統設計考量及特色 595.2 未來建議 595.2.1 研究工作之待解決問題 595.2.2 未來系統研發與建議 60參考文獻 61圖 目 錄圖 1 研究流程圖 4圖 2 ISBN 條碼介紹 7圖 3 一維條碼與二維條碼 9圖 4 QR Code圖案介紹 12圖 5 QR Code使用方式 13圖 6 本研究系統架構圖 19圖 7亞洲現代美術館-安籐忠雄建築展導覽系統分析圖 20圖 8 申請Google帳號 25圖 9準備建立帳號 26圖 10填入個人基本資料 26圖 11以Google帳號登入

27圖 12建立協作平台 27圖 13設定範本與名稱 28圖 14網站編輯解說 28圖 15建立頁面 29圖 16建立網站側欄 29圖 17編輯網頁 30圖 18填入網頁資料 30圖 19管理協作平台 31圖 20利用QR Code條碼產生器 Quickmark產生條碼示意圖 32圖 21下載QuickMark軟體 48圖 22進入QuickMark系統 48圖 23將手機對準QR Code 49圖 24打開瀏覽器 49圖 25出現導覽畫面 50圖 26出現網頁介紹 50圖 27 「亞洲現代美術館-安籐忠雄建築展導覽系統行動導覽系統」首頁圖 51圖 28 學生背

景資料統計圖-人數 51圖 29學生背景資料統計圖-使用經驗 52圖 30 滿意度調查─互動情形1 52圖 31滿意度調查─互動情形2 53圖 32滿意度調查─互動情形3 53圖 33滿意度調查─互動情形4 54圖 34滿意度調查─互動情形5 54圖 35導覽系統內容滿意度調查1 55圖 36導覽系統內容滿意度調查2 55圖 37導覽系統內容滿意度調查3 56圖 38導覽系統內容滿意度調查4 56圖 39學生自我績效 57表 目 錄表 1 常見的一維條碼 8表 2 常見的二維條碼 9表 3 QR Code 的資料容量 13表 4 一維條碼、QR Code的特性

比較 14表 5本研究開發的電腦軟硬體設備一覽表 24表 6本研究手機SONY Xperia Z C6602基本資訊 24表 7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首頁 32表 8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美術館介紹 33表 9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安藤忠雄建築展 33表 10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 33表 11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羅丹沉思者 34表 12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妮基娜娜與海豚 34表 13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安藤講堂 35表 14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神聖空間一 35表 15 亞洲現代美術館

行動導覽-典藏特色-神聖空間二 36表 16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神聖空間三 36表 17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竇加十四歲的小舞者 37表 18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達利宇宙犀牛 37表 19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典藏特色-阿曼大象與樂器 38表 20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沉思者 38表 21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吻 39表 22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逝去的愛 39表 23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亞當 40表 24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母與子(一) 40表 25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

導覽-展覽-費柏小愛 41表 26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盔首三件組 41表 27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大象與樂器 42表 28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內外 42表 29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大提琴 43表 30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倚斜人像 43表 31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大教堂 44表 32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浴女 44表 33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飛馬 45表 34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阿波羅吉他 45表 35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展覽-小舞者 46表 36 亞洲現代美術館

行動導覽-展覽-伊其理 46表 37 亞洲現代美術館行動導覽-交通位置 47

消失的維納斯:奧塞美術館狂想曲

為了解決羅丹沉思者的問題,作者StéphaneLevallois 這樣論述:

1895年,一列開進巴黎蒙帕納斯車站的蒸汽火車失控,衝破車站大廳、整截掉在路面……;1910年,塞納河水暴漲,奧塞火車站(後來的奧塞美術館)淹起大水……。2017年,奧塞美術館30週年時,時空之門忽然打開,世紀列車就這麼開了進來,85件展品紛紛活起來──由奧塞美術館的大明星們帶路,你將踏上一場藝術奇幻之旅。穿上吉瑪(Hector Guimard)的裝飾主義潛水服,以免在窗外的印象派油畫顏料中窒息;穿越象徵主義隧道前,請戴上畢卡索的立體派眼鏡。注意了!你只有二十小時,請務必找回所有消失的名畫繆思,當你進入羅丹的地獄之門,當心惡魔,他們為數眾多,而且不懂藝術,千萬不要單打獨鬥…

…。【故事前導】維吉爾在奧賽美術館當警衛已經三十年,某一天的夜裡,他發現館內所有作品裡的女性都失蹤了,包括他最愛的維納斯。在倉皇失措之際,維吉爾看到一列火車進站,急忙跳上車。他在火車上遇見奧塞館藏作品的藝術家與人物,從歷史畫進入浮誇的學院藝術到印象派、點描派、裝飾藝術、象徵主義、立體派……像是經歷了一場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藝術史速成課。最後,維吉爾終於揭開這場陰謀,找回心愛的維納斯,但,也將發現一個更大的祕密。【本書特色】.作者為《X戰警:未來昔日》、2012《普羅米修斯》等科幻大片的角色設定師,風格兼具古典與未來,獨樹一格。.書中共引用了85件奧賽美術館的作品,包括莫內、高更、米勒、畢卡

索、羅丹等。.緊湊劇情中囊括了豐富知識,從畫家特質、歷史建築、著名地景、重大事件等,藉由天馬行空的方式穿插緊扣,值得一讀再讀。.以19~20世紀藝術脈絡巧妙安排劇情,每件藝術品皆以絕妙姿態現身,讀完故事也學了遍藝術史。【穿越時空來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林平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臥斧 作家單煒明 藝術博士、副教授、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鄭治桂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宗煌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博物館包覆了曲張的時間,總是讓人充滿遐思。作者將滿載歐洲近代經典的奧賽美術館,幻化作一齣跨越時空的鬧劇,讓歷史的幽魂再生。戲中藏戲,勾引老少咸宜的看官,重新編製意義的織網,耐人尋味。」──臺北市立美術館館

長 林平「作者帶領讀者穿越漫長的『時空之門』,這未嘗不是一窺藝術的一扇法門。這扇『門』摒除了讀者和藝術之間的距離,享受在豐富的繪本盛宴中。繪本讓『奧賽美術館』突然的鮮活,彷彿夢境,虛幻與真實在『門裡』和『門外』穿梭著。」──藝術博士、副教授、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 單煒明「巴黎河左岸的博物館夜驚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以動漫或電影創作手法介紹博物館及藝術家是當前熱門的議題,《消失的維納斯:奧賽美術館狂想曲》透過館藏作品及藝術家編構一個天馬行空的劇本,穿越時空、虛實交錯,場景描繪細膩,情節緊湊動人,彷彿遊歷西洋現代美術史的奇幻旅程。」──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蕭宗煌

人體表象與內在空間

為了解決羅丹沉思者的問題,作者林國瑋 這樣論述:

本論述敘述創作者的自我釐清與分析、研究、探討2006年至2013間所創作之作品,在人體表象與內在去探討人體的美與當代社會下影響作者的內心世界的各種狀態,此論述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在敘述作者研究所期間的創作歷程、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表象與內在」藉由外在的形式、具象的形式、寫實的具象、等三個章節,從作品中去尋找雕塑作品的幾個外在形式,並描述早期的西方雕塑至今的當代雕塑,因時代演進,科技與媒材的進步與多元化,促使作品由較為簡約的手法到技術成熟的寫實作品,亦能使創作者能在每個時代創作出因應世代區塊的雕塑作品。第三章:「具象寫實」-純粹人體之起始,此章節描述作者如何持

續在人體的外在進行琢磨,並藉由此磨練來提升自我精神狀態以利日後創作發展下所需的技術層面以及精神層面。經由泥塑的手法來詮釋對於人體的抒情記憶,透過特殊的手感經驗去表達在泥塑創作中的獨特情感。複製身體的技術去引導出人體創作更接近真實的狀態,進而詮釋藝術家對於人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第四章:「形式上的使用與內涵」-展台的轉化,作品中的空間性運用,日常物的介入,此章節主在描述創作過程中展演的變化,去思考作品之間的相容亦或是衝突。而作品中的空間運用,則在嘗試作品與另一空間的相呼應的關係,在後期作品中也加入了日常物,轉化其使用性,創造作品超現實的想像空間。第五章:「雕塑形式的發聲練習」作品中的社會關聯,社會

與自然的無聲對談,作品實踐,此章詮釋2010年以後創作的作品,在議題上加入了些許的社會課題,表達年輕一輩的人們,對於社會與自然的無聲對談,藉由較為詼諧的手段去引導觀者思考自然與人的關係,進而促成一種發聲練習。「結語」總結研究所這期間創作的研究心得,藉由在過程中所獲得創作能量,來對未來的創作抱著期盼與期待,並期許自身能督促自我反省、了解,並能堅持雕塑的本質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