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今日火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羅東今日火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潼寫的 噶瑪蘭有塊救人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莊世滋所指導 劉有庚的 從伐木到保育—戰後臺灣林業之發展(1945-2004) (2008),提出羅東今日火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林業政策、伐木、林業經營、林務局、森林永續經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羅東今日火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噶瑪蘭有塊救人地

為了解決羅東今日火災的問題,作者李潼 這樣論述:

  遷居來宜蘭大進村沙埔地的開墾人,他們彎腰、側身,迎著風沙前進。   一九六七年十月的一場大雨,兩天內下了三千公釐,白茫茫,沒天沒地。   突然,洪水轟轟隆隆的襲捲整個大進村,   張天宇一家人擠在屋裡,沒有退路,   撐著柺杖的阿公,兩眼赤紅,揮著柴刀大喊:   「天既然要滅我們,我就跟祂拼命了,   我們在山腳,被山土掩埋;搬到溪畔,有山洪要淹沒,這天理何在……」 聯名推薦   居民在洪水和沙埔地奮鬥的故事,越顯悲壯,值得一看再看。──少年小說評論家  邱阿塗   悅讀本書,「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生命力,必然由然萌芽在你心田。──兒童文學評論家  

傅林統   文字魔術師──李潼,他的作品讓讀者擁有寬廣的閱讀空間,是不同年代讀者群的最愛。──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邱各容

從伐木到保育—戰後臺灣林業之發展(1945-2004)

為了解決羅東今日火災的問題,作者劉有庚 這樣論述:

台灣林業的發展歷史悠久,荷據時期以及鄭氏時期的建樹較少,但仍可看出統治者對於台灣豐富的森林資源已有重視。在其他歷史時期中,林業的經營重點如下:清領時期著重於樟腦業以及鐵路枕木的開採,大規模的開發導致台灣山區的水土保持遭到破壞。日治時期的台灣林業經營相當具有組織與規模,林業機關幾經沿革,全島大規模的林野調查也自明治43年(1910年)開始進行,日治時期除了繼續開發山林資源外,益重視保安林的經營,至日治末期,受到戰爭需求影響,台灣山林慘遭大規模的濫伐。二次戰後,台灣經濟百廢待舉,在國府的重建策略下,台灣豐富的林業資源成為維持經濟的重要命脈。戰後初期的林業政策以著重伐木生產為主軸,農林處林務局為全

國最高林業主管機關,戰後初期的接收政策著重在防治林地荒廢上,林業政策的重心為「保重於造、造重於伐」。韓戰爆發後,在美援的支援下,森林航測調查首次舉行。民國60年代(1970s)後,台灣林業經營朝向多目標的經營理念發展,至民國80年(1991年),官營伐木正式廢止,森林永續經營的理念更能深入的落實。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台灣林業經營逐步朝注重休閒遊憩與自然生態保育的面向邁進,森林遊樂功能、步道系統的建立以及自然保護區的大量成立,可視為新世代台灣林業經營的重點,這也與近年來的國家建設計畫的規畫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