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鄧 廣東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系 康來新、王建生所指導 陳素貞的 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 (2005),提出老鄧 廣東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北宋詩歌、飲食、詩味、審美、鄉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鄧 廣東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

為了解決老鄧 廣東粥的問題,作者陳素貞 這樣論述:

本文以北宋詩歌作為觀察研究的主體,透過文人宦徙生涯中的飲食經驗與書寫,一則探討北宋文人在時空異動與味蕾感官的碰撞中,如何建構個人與時代的飲饍美學(三~六章)。其次,從建構中的飲饍美學,探討文人對於滋味的各種審美體現,包括:「老饕」的美食精神與形象建立;味蕾與文學、記憶與情誼的對話分享;從養生、戒殺到「孔顏樂處」的蔬食觀與人生哲學;以及滋味與詩味的交蕩回響(第七章)。最後,從地域與社會文化的角度,觀察北宋飲食詩歌與詠物傳統的關係,以及食物志中的大眾觀察,與詩史實錄的寫作新義;同時,觀察文人在南饌北食的生涯中,其鄉國意識的流動與「家」的選擇重建(第八章)。本文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以1998年北京

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全宋詩》一至三十一冊為主,兼參考詩人個別詩文集與後人之校注選本等。研究方法上,以文獻研究為主,首先,檢視北宋詩歌中,記述、歌詠食事及蔬果饍餚之作,羅列、彙整岀重要作家與作品;其次,依上述作家作品之時代背景,歸納整理,探討個別作家在個人旅歷與時代交融下的飲食觀及飲食書寫,兼及文人與地方風土飲食之間的互動關係;最後,就前文之鋪敘,提出議題探討與理論詮釋,包括:北宋文人的飲饍美學與飲食哲學、飲食觀對宋詩創作發展與詩味理論的影響、飲食對於個人或集體歷史記憶之呈現,以及飲食詩歌在地域風土上的意義等。換言之,從文本的辨讀、演繹過程中,去詮釋及建構北宋文人的飲食觀

與飲食美學,及其在文學、社會與地理、文化上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