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佐藤健太郎寫的 改變世界史的12種新材料:從鐵器時代到未來超材料,從物質科學觀點看歷史如何轉變 和中國化工學會石化設備檢維修專業委員會的 石油石化設備腐蝕與防護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金屬用底補土英文 - 查查在線詞典也說明:金屬 用底補土英文翻譯: metal primer…,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金屬用底補土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金屬用底補土,金屬用底補土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中國石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資源工程研究所 李韋皞、鄭大偉所指導 李崧銘的 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性及其修補性之研究 (2021),提出耐高溫金屬補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修補、爐石粉、燃煤飛灰、變高嶺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邵文政、鄭大偉所指導 江毓庭的 廢棄牡蠣殼發泡隔熱磚性能驗證與評估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牡蠣殼、無機聚合技術、發泡劑、隔熱磚、循環經濟的重點而找出了 耐高溫金屬補土的解答。

最後網站粉體塗料價格、烤漆材積計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則補充:你在找的【振通油漆公司】義大利進口耐高溫金屬專用金屬補土耐280度高溫補土1.3KG組含硬化劑(熱烤粉體另售金油補漆)就在... 【振通油漆公司】進口烤漆特效漆經銷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耐高溫金屬補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變世界史的12種新材料:從鐵器時代到未來超材料,從物質科學觀點看歷史如何轉變

為了解決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作者佐藤健太郎 這樣論述:

  科學與文明的化學反應、材料與歷史的物理變化 日本獲獎科普作家佐藤健太郎解析撰述 鐵、橡膠、膠原蛋白……等十二種材料 如何轉動時代之鑰、開啟改變歷史的關鍵時刻   從材料科學角度建構全球史! 本書介紹12種你最熟悉,卻未想過他有扭轉世界歷史能力的材料。 世界的變化快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音樂載體即是一例,自戰後從唱片到CD登場後不久就讓出了寶座,至今由網路的串流及影片網站取代,急速消失。變化難以預測。作者認為世界如此快速變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材料」。自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至今,這些名詞證明了材料的出現是文明邁向新階段的關鍵。回到唱片的例子,最早的唱片是以蟲膠製成

,五○年代由於更加耐用便宜又易於量產的聚氯乙烯(PVC)唱片出現,使得流行樂的巨大市場成形。 推動歷史的材料有很多種,既有大量普及的材料,也有被競相爭奪的稀有材料,有自然和加工的材料,也有人工材料。本書選出其中十二種並介紹相關的歷史,希望能和讀者一窺材料才是打開時代之門的鑰匙。   ▌人人都愛黃金,但卻「不實用」 黃金是最為人渴望,也是集歷史於浪漫於一身的存在。黃金在牙醫治療或是電子上的用途都是很後期才被開發的,古代的黃金,如同希臘神話邁達斯國王點石成金故事所說本身毫無用處,主要是作為裝飾和貨幣,後者是最重要的用途。作者從神話切入,並介紹了黃金在日本的歷史,以及人類對黃金的追求,如淘金熱、西班

牙對印加帝國的征服,還有煉金術從現代化學的角度來看,要在燒瓶裡轉換元素是不可能的,但數千年的鍊金術發展中也發現了許多化學物質,磨練出基本化學實驗技術,化學進步後也才發現了黃金的新用途:導電。 作者也介紹了黃金的化學特性、作為貨幣的變化。今日的黃金已不再作為貨幣,但在人們心中仍是高價而保值的金屬,寄託著人類的想像。黃金卻造就了它吸引人目光的無限魅力,甚至成為計量「價值」的重要素材。   ▌從黏士到堅硬材料,陶器成為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存在 陶瓷器的燒製是考古學者判斷文明的指標,也是自古便為世界各地人們常用,至今仍是生活裡被廣泛使用的材料。目前考古所知最早的燒製品是在中國湖南省出土,大約一萬八千年前的

土器。日本則是在冰河期結束時開始使用。各種形式的燒製品有助於水以及食物的儲存和調理,大幅提升人類的繁榮。 作者從化學變化來解釋為什麼黏土經過高溫能變得更加堅固耐久,並介紹了中國低溫燒製的陶藝技術(秦俑、長城磚塊)還有為了取得燃料過度砍伐森林對環境的影響,並從釉藥的進步再帶到白磁在中國和歐洲瓷器頂點梅森瓷器的起源,最後提及現代科學技術和陶瓷材料。伴隨人類超過萬年的陶瓷器,作為材料還隱藏著各式各樣的潛力。   ▌膠原蛋白不只留住青春,還在戰場上保你一命 經歷多次的冰河期以及必須跨越寒冷地域旅程的人類,在很長的時間裡唯一的防寒衣物是動物毛皮。毛皮要能使用必須經過加工,鞣製過的皮革具有柔軟度,能保溫且

輕盈,即便在有許多替代材料的今天依然很受歡迎,其祕密就在皮主要成分的膠原蛋白上。 作者從生物化學角度介紹膠原蛋白的特殊結構和重要性,膠原蛋白約占人體的三分之一,但和其他蛋白質的構造以及功能不同,主要是位於細胞外,發揮連結的作用,也是皮能維持柔軟彈性的原因,也是骨頭和肌腱的主要成分。骨頭是舊石器時代人類重要的硬質材料之一。蒙古帝國征服世界所使用的複合弓是在木製弓內側貼上動物骨頭或肌腱來加強彈性和硬度。貼合兩者的明膠、也是由膠原蛋白而來。除此之外,膠原蛋白也用在底片的塗料上。 今日由於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和替代材料的開發,皮草皮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常見,底片也被數位相機取代。但膠原蛋白作為美容、醫療修

補,還有生物醫學植入材料受到矚目。若說由植物產生的材料中最重要的是纖維素,那麼動物材料裡最重要的就是膠原蛋白。   ▌運用最廣泛的金屬王者 鐵是材料之王。但鐵本身是柔軟的白色金屬,需要和其他金術製成合金才能擁有堅硬的優點,且容易鏽蝕,融點高達一五三五度,需要一定技術才能加工。鐵的優勢在於(和其他金屬比較下)易於取得。如果黃金的是稀少尊貴的代表,鐵就是能廉價大量生產的代表。 為什麼鐵的存在數量比其他金屬多?作者認為解答在核物理學中。人體由許多元素構成,包括碳、氧還有鐵等元素。這些元素是從星星而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超過一千萬度以上的高溫裡,核融合產生新的元素,我們的太陽中進行的是氫的融合,產生

了氦。更加古老而巨大的恆星中則有更重的原子融合出更重的元素,但並非永無止境。元素合成的界線就是鐵,是最安定的存在。地球上的重金屬還有人體中的重元素,可以說都是星星的碎片。現在的宇宙最多的仍是氫元素,和排名第二的氮元素總和大約佔全宇宙百分之九九點八七。但經過數百億數千億年後,鐵的比例會逐漸增加,最後變成都是鐵素的寂靜空間。 後半作者以鐵合金中最重要的鋼為切入,從西臺人和鐵的歷史說起。西臺人因鍛造鐵器而興盛,衰亡可能為了鍛造而跟過度砍伐森林有關。另一假設是西臺人為了尋求森林資源東進,後被稱為韃靼人。西臺帝國以及製鐵技術擴散的歷史還有很多疑問尚待證明。後半則是介紹日本刀的鍛造,還有不銹鋼的歷史。 從

西臺以來人類進入鐵器時代,恐怕鐵會持續材料之王的寶座直到人類消亡。   ▌纖維素造就了傳播之王 纖維素是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全球植物每年共可產出一千億噸。這樣大量的素材實際已被人類廣泛運用,從布料、食品、藥物錠劑都有纖維素,其經過化學加工後在高科技製品中也是不可缺的材料。但生活中最常間的纖維素製品應該是紙。 本章中作者從蔡倫的發明談起,蔡倫發明的紙重要性在於不但原料價格低廉,品質亦大幅提升,使得文化易於保存和傳播,並使中國能發展出書法等藝術。科舉制度能持續到二十世紀,紙的存在也功不可沒。作者從化學角度解釋纖維素的強韌和特點,並介紹了製紙技術在日本的發展以及和紙的特點,還有製紙技術因怛羅斯

之役傳到西方,以及印刷術的發展等。 纖維素作為主要知識和情報載體的王者地位,直到二十世紀後半才因磁性紀錄載體的出現而受到威脅。但陪伴人類兩千年的紙,作為材料也出現了大進展,那就是奈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的出現,具有輕量而高強度的特點,混合其他材料可能製作出能通電的紙。雖然目前仍有成本高昂的缺點,未來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或許會成為今後社會發展的關鍵吧。   ▌千變萬化的碳酸鈣   若説鐵是材料的王者,碳酸鈣就是大明星。碳酸鈣來自石灰岩,即便是資源貧乏的日本也相當豐富。從教室裡的粉筆到食品添加物,濕壁畫的使用材料,碳酸鈣用途廣泛,在藝術上嘉惠人類良多。作者從地科角度說明碳酸鈣在地球

大量存在的理由。地球誕生時大量二氧化碳溶於海水,並和海底火山噴發的鈣元素結合,這讓地球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比例下降,降低氣溫。和地球大小和質量類似的金星就沒那麼好運,海洋在吸收二氧化碳前就被蒸發,結果殘留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效應讓溫度高達四百度以上。 石灰和木灰是最易取得的鹼性材料。粉碎的石灰石或貝殼經燒過後的生石灰具有殺菌效果,且能用來照明。石灰能調節土地酸鹼,是糧食生產的重要物質,也能用在防止病蟲害上。宮澤賢治也曾為推廣石灰的使用而奔走。但石灰最重要的用途是作為水泥,能用做建材,其中最能有效利用的就是羅馬人。條條大路通羅馬,固定大路表面的石板還有各種公共建築的都是水泥。 後半段作者則將重點放在海

洋生物。地球誕生時融入海水的二氧化碳也對海生物造成的影響,形成他們禦敵的硬殼。現在能有那麼多大量便宜的攤酸鈣能使用,也是受惠於當時的海中生物。然而碳酸鈣產物也有高價品,即是珍珠。作者在此介紹了珍珠的歷史、日本養殖業的發展,最後提到珊瑚礁和地球暖化危機。   ▌編織出帝國的柔軟素材 作者回憶小學時社會科背誦的地圖符號裡有「桑田」記號,由於當時周遭環境裡已經看不到桑田,作者一直對這個記號抱著疑惑。在昭和初年,桑田面積占日本農地四分之一,大約四成的農家養蠶,這也對日本農家建築和習俗產生影響。『日本書紀』和中國神話都顯示絹很早就出現在人類歷史中,也影響到日本的漢字。 絹觸感光滑,帶有光澤且耐用,並具有

透氣性且能保溫,理由是其成分絲蛋白的性質以及製程上。作者從化學結構和纖維形狀來解釋原因,並介紹絲路的歷史、以及日本從平安朝到現代的養蠶取絲歷史,包括蠶的品種改良、製絲工廠在日本現代化過程的角色。在化纖取代蠶絲的現在,桑田的地圖符號已在二零一三年廢止,科技也將目標轉向蜘蛛絲的利用,或許也可能有強化蠶絲的出現。   ▌運動與交通的世紀革命 二○一七年富比世公布的運動員收入排行榜裡,前百大中球類運動就占了九十名。風靡全球的球類運動裡,許多是在十九世紀後半誕生。這些運動中,比如足球擁有悠久歷史,棒球最初的比賽方式和現在完全不同,但都在差不多的時期裡大幅發展,作者認為這是因為品質優良的橡膠普及,讓球本身

能大幅改良且有穩定品質的緣故。作者接下來介紹了天然橡膠的產生,並從化學結構來說明橡膠有彈性的秘密。哥倫布第二次航行中發現橡膠並帶回歐洲, 英國化學家發現他能擦去鉛筆字跡。但橡膠能被廣泛使用,則是在固特異發明硫化處理使得汽車發明產生交通革命。作者再次提起材料和時代的關係性,他認為如果是中國道士取得橡膠,或許是否也能發明加硫法,若是把橡膠交給羅馬人,是否能讓幫助羅馬帝國更加擴張。想像各種可能,也是一種樂趣。   ▌地球兩端的吸引,開發了強力磁鐵的應用 為什麼磁鐵能吸引鐵的謎直到二十世紀才被解開,最簡單的說法就是電子旋轉產生磁性。電子的旋轉方向有兩種,一般物質中兩者數量相同,抵消了磁力,但由於鐵的原

子構造特殊,無法抵銷,因此產生磁性。人類發現磁鐵時間尚無定論,中一個說法是遊牧民族的鞋或拐杖上的鐵製品吸住了黑色的磁石,而發現了天然磁鐵。最早利用磁鐵的是中國人。作者在此介紹了指南車和「天子南面」的由來,還有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以及古代人因磁石「偏角」現象產生的困擾。伊能忠敬在一八一七年繪製出正確的日本地圖,他的仔細測量是最大的因素,但也受惠於當時日本附近的偏角近乎於零的運氣。 作者接下來介紹了物理學上第一部闡述磁學的專門著作《論磁石》,再從地球的地磁場延伸到近代電磁學的誕生以及在記錄媒體上的應用。最後則介紹了近代日本對強力磁鐵的開發。 ▌人類在天空遨翔的最大功臣 鋁是地球上非常普遍的元素,在地

表上的含量僅次與氧和矽,排行第三。但由於鋁和氧的結合太強,長久以來都是以氧化狀態存在,直到一八二五年才首次被提煉成金屬。具有輕盈、合成後有能有一定強度的優點,鋁作為金屬被人類使用的歷史卻只有兩百年左右,直到二十世紀才確立了量產方式而被廣泛使用。 作者本章中介紹了鋁的歷史,丹麥化學家成功提煉出鋁,以及法國拿破崙三世對鋁的熱愛,還有十九世紀分別成功提煉出鋁的美國科學家。並從化學角度解釋鋁為何輕盈、以及如此容易氧化的元素為什麼位是不易鏽蝕的材料,以及鋁在飛機製造上的應用等等。 ▌無所不在的塑膠改善了人類的生活也污染了未來 作者幼年裝著果汁的玻璃瓶,在一九八二年的食品修正法後被塑膠取代。輕盈,耐用,價

格低廉又容易形塑和上色,還可製作出不同的強度跟機能,塑膠取代了許多素材被應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甚至航太用途上。而最早察覺到塑膠的人是誰呢?作者從工匠獻杯給羅馬皇帝的故事推測,那個不會粉碎的玻璃杯說不定就是塑膠材質的。作者引用日本工業規格的定義,塑膠是一種以高分子物質為主原料以人工製成各種用途的固體,並從分子和化學結構來說明這個定義,並介紹人工合成樹脂的歷史,從十九世紀的硝化棉、到二十世紀確立高分子的概念,到尼龍、聚乙烯的發明以及量產。最後提及塑膠的未來發展以及海洋污染的問題。   ▌影響近代科技最主要的元素:矽 僅僅一個世代,電腦就從企業或是研究機構裡的巨大機器化身為智慧型手機,成為日常生活的

一部份,這數十年來的社會變化,也有許多和電腦有關,因此矽是代表現代社會的材料。 在過去,人類也為了精密計算打造出各種工具,作者從古代希臘人打造用來計算天象的安提基特拉機械開始介紹,談及十七世紀著名的數學家帕斯卡、萊普尼茲設計過齒輪式的計算機,被視為電腦先驅巴貝奇的計算裝置開發、到真空管電腦的誕生。但電腦能發展成今日的樣貌,還是因為矽。 矽和氧是週期表上下相鄰的元素,性質類似,但在生物界幾乎沒有矽的存在。作者從此出發介紹矽的特性、化學構造以及用途,還有半導體從鍺到矽的發展過程,以及對電腦、人工智慧等產業的影響。  

無機聚合材料自修復性及其修補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作者李崧銘 這樣論述:

混凝土因其多功能性及廣泛性,成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然而混凝土會因受內部及外在因素影響,使其表面或結構產生裂縫或缺陷。裂縫的產生不僅會對建築物產生危害,也可能影響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一般修補材料通常使用環氧樹脂系列,雖然其具備高強度、多功能性與加工性佳等性質,但其屬於有機材料,耐久性及耐高溫之性能較差,若遇到高溫,將產生熱變形並脫落,嚴重影響修復效果。而無機聚合材料有著早強、耐酸鹼、耐高溫等特性。因此,本研究將探討無機聚合材料在混凝土產生裂縫後作為修補材料及其自修復性之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與卜特蘭水泥砂漿相比,無機聚合砂漿有著較佳的自修復性。其中燃煤飛灰爐石基無機聚合砂漿在浸水環境下

有較佳自修復能力,與未自修復之砂漿試體相比,自修復率可達245.7%。而不同的添加劑度對無機聚合砂漿之自修復性有著顯著的影響,其中添加水泥基粉狀防水塗料之無機聚合砂漿自修復率最高可達718.7%。以無機聚合材料作為修補材料中,提高鹼性溶液之鹼度及添加填充材,可有效降低無機聚合材料之線收縮率,進而提高修補成效。其中添加5%矽灰及5%矽灰石;鹼性溶液氫氧化鈉濃度為8M;鹼性溶液SiO2/Na2O莫爾比為0.96時,無機聚合材料有更佳之黏結性,可更有效修補水泥砂漿,在未來具有作為修補材料之潛力。

石油石化設備腐蝕與防護技術

為了解決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作者中國化工學會石化設備檢維修專業委員會 這樣論述:

本書共選編67篇優質論文,根據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石油勘探開發、儲運”和“石油煉製、化工”,內容覆蓋範圍廣,包括腐蝕與防護技術發展現狀、防腐蝕技術在石油石化行業中的應用,石油石化行業腐蝕特點分析等。   本書可供各油氣田企業、煉化企業、油氣儲運企業、海洋石油企業從事設備腐蝕與防護的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中國化工學會石化設備檢維修專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石化出版社。石化設備專委會圍繞石化設備維修與管理,引導行業發展,規範業內競爭,突出技術交流,促進裝置長週期運行,為全國石化行業、煤化工行業相互學習、技術培訓、圖書出版、團體標準制訂等提供了一個良

好的平臺。 石油勘探開發、儲運 緻密特低滲油藏注二氧化碳井筒管材腐蝕規律研究劉學全(3) 陳家莊南區摻水系統腐蝕原因分析及對策宋寶菊陳景軍韓封李穎(10) 紅河油田注空氣驅井筒管材腐蝕規律研究劉學全(21) 高濃度離子含量環境中環氧塗層失效演化機制研究 楊超韓慶楊勇劉超譚曉林陳麗娜(27) 正理莊油田酸性采出液腐蝕控制技術任鵬舉(33) 緻密特低滲油藏注二氧化碳驅阻垢劑優選評價劉學全(47) 天然氣脫硫裝置腐蝕分析與控制策略包振宇張傑王團亮段永鋒(51) 含氧氣驅條件下生產井中3Cr管材的腐蝕行為與防護 谷林周定照陳歡何松馮桓榰張智邢希金(58) 海上網布式防砂篩管沖蝕規律

和失效預測研究 邱浩范白濤曹硯鋒文敏侯澤甯閆新江(67) 渤中19-6氣田高CO2、微含硫環境井下防腐設計 幸雪松馮桓榰邢希金何松周長所黃輝(77) 近海石油設施腐蝕分析與對策龔俊(86) 埋地管道非開挖內正負壓翻襯複合軟管防腐補強修復技術姜洪波(92) 長效耐高溫固體緩蝕劑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劉冬梅楊康石鑫張江江魏曉靜高多龍聞小虎(97) 壓裂泵閥箱的腐蝕失效與防護王洋(103) 某葉岩氣田油管和套管的腐蝕行為及RISE-16系列緩蝕劑現場應用效果研究 蔣秀許可范舉忠宋曉良張連平牛魯娜張洋(110) 長輸油氣管道防腐補口品質的數位化智慧管理代炳濤王小斌王震平洪韓明一(120) 基於有限元和神經

網路方法的含軸向雙體積型缺陷管道安全性分析 白瑞峰馬澤宇劉雲鵬武瑋淡勇(127) 基於三維元胞自動機的埋地管道金屬土壤腐蝕行為類比 何旭燁都心爽劉佳薇武瑋淡勇(133) 大型原油儲罐外底板防護措施影響分析 王珅張金陽宋珂武瑋淡勇(142) 基於金屬磁記憶技術的管道缺陷類型閾值識別方法研究 楊勇王觀軍韓慶劉超徐丹(148) 油田地面管線內管口鐳射熔覆技術性能評價研究 冷傳基鄭召斌李風周宏斌張瑾蘇雲(157) H2S/CO2分壓下環空保護液腐蝕性評價與表徵 劉徐慧周建偉潘寶風陳穎禕楊東梅(163) 水性工業防火塗料配方設計詳解賀軍會王軍委賀少鵬張玲婁西中(169) 碳纖維在管道加固領域的應用研究蔡

鶯鶯韋健張紅衛沈海娟(179) 石油煉製、化工 煉油企業腐蝕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張宏飛段永鋒陳崇剛於鳳昌(191) 蒸餾裝置常壓塔頂系統腐蝕分析與措施 王甯侯豔宏鄭明光李強段永鋒(200) 小型常減壓裝置腐蝕探討姚連仲(211) 常減壓裝置P-3015B平衡管彎頭洩漏失效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龔秀紅(223) 催化汽油吸附脫硫氣相返回線腐蝕與防護常浩(231) 催化裂化裝置油漿系統腐蝕分析與防護措施朱俊峰佘鋒劉傑程馳(237) 某加氫裂化裝置幹氣密封主密封氣線失效原因分析陳勇(243) 某裝置柴油泵泵蓋失效原因分析王杜娟(250) 蠟油加氫裝置空冷出口彎頭洩漏失效分析 郭慶雲陳勇劉春輝王杜娟王樂(

256) 某裝置三效蒸發器管束洩漏原因分析陳堃(265) 淺談常減壓裝置常頂回流工藝及腐蝕控制張海寧(271) 柴油加氫裝置高低壓螺紋鎖緊環換熱管失效分析張學恒(277) 加氫裝置注水量計算及腐蝕控制視窗喻燦(284) 汽柴油加氫裝置分餾重沸爐對流爐管腐蝕洩漏原因分析及對策吳德鵬趙琰(290) 柴油加氫改質裝置分餾塔頂空冷腐蝕分析及對策 辛丁業梁順馮忠偉曹衛波(294) S-zorb脫硫反應器流動磨損失效分析及改進措施劉自強王書磊(300) 石油煉化裝置腐蝕分析與防護對策研究李磊侯光明(305) 煉廠裝置氯、氮、硫平衡及傳遞規律研究 楊曉彥霍明辰何沛史得軍黃曉飛田松柏馬啟明(309) 某乙烯裝

置裂解爐混合預熱管彎頭失效原因分析劉春輝(316) 乙烯裝置碳三洗滌塔進料冷卻器洩漏分析及處理李恒(326) 幹氣制乙苯/苯乙烯裝置苯乙烯粗精餾塔液環真空系統腐蝕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甯瑋彭晨(333) 乙二醇裝置靜設備腐蝕機理及維護分析趙星(337) 化工裝置混凝土腐蝕分析及新材料加固應用周於歡(341) 石油石化行業腐蝕特點分析朱萌(348) 閥門濕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分析張嶽峰(351) 基於腐蝕機理的換熱器風險評價方法及管控策略研究李洪濤(370) 熱電部鍋爐水冷壁管腐蝕原因分析張海寧(379) 氨法脫硫塔導流錐腐蝕原因分析及對策劉傑(387) 濕法煙氣脫硫塔的腐蝕及防護劉玉英(393)

管道內塗層技術趙巍劉洪達張政王曉霖李世瀚(400) 濕硫化氫環境下小浮頭螺栓失效分析和對策趙軍(406) 外防腐塗料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洪景美(415) 制氫轉化爐轉化段集合管加強短接頭開裂分析郭傑王進剛(421) 重沸爐空氣預熱器露點腐蝕分析肖長川(425) 熱電偶套管開裂原因分析及建議劉洪波(428) 焦炭塔錐體裂紋原因淺析及處理宋延達王雪峰(431) 鈦納米聚合物塗料在嚴酷工況環境下的應用王巍(437) 高耐候低表面處理金屬漆在潤滑油儲罐防腐蝕應用王巍(447) 濕式螺旋氣櫃的腐蝕與防護趙磊王書磊(456) 石化管道沖蝕失效與應對措施研究進展 李睿王振波孫治謙劉志博武曉波(461) 脈衝

渦流在常壓塔塔頂系統的應用肖陽胡洋付士義劉志梅(467) 水冷器迴圈水結垢腐蝕原因分析及對策張業堂(473) 加油站儲油罐滲漏原因分析及對策潘朝發(479)

廢棄牡蠣殼發泡隔熱磚性能驗證與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耐高溫金屬補土的問題,作者江毓庭 這樣論述:

依據農委會民國100~108年廢棄物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每年平均製造14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其中尚有1.8萬公噸未處理。本研究之目的以回收廢棄牡蠣殼製成牡蠣殼隔熱磚建材,使廢棄物達到減量、再利用之循環系統。本研究第一階段將廢牡蠣殼磨成牡蠣粉,使用無機聚合技術並添加高爐爐石粉,利用鋁粉發泡劑產出牡蠣殼隔熱磚,將不同配比實驗進行性能測試,以符合國家標準CNS之規範試驗;第二階段將實驗不同種類發泡劑及未添加發泡所製程牡蠣殼隔熱磚,並進行性能測試及比較分析其差異性;第三階段實驗將廢棄牡蠣殼隔熱磚製成碎粒料後以兩種配比再製,進行抗壓強度測試,評估循環再製可行性;第四階段實驗將探討牡蠣殼隔熱磚的隔熱性質,

以熱通量參數探討熱貫流的阻隔性,觀測吸熱及放熱冷卻效果,後續將儀器測量的數值匯入電腦建立趨勢比較圖表。利用綠建材標章、德國搖籃到搖籃評估系統、創新綠建材評估系統評估及綠建材環境效率評估系統,評估牡蠣殼隔熱磚符合永續循環、環境友善之得分,皆通過評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