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寫的 台灣調查時代(1-5冊)【典藏紀念版】 和伊能嘉矩的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台灣調查時代2)(典藏紀念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電僱員、台電職員級有何不同?讓上榜生告訴您 - 志光網路書局也說明:台電僱員與台電職員的差別,你知道嗎? ... 台電職員是經濟部國營聯合招考的特考,每年約11月舉辦考試,工作性質多以內部管理為主,薪資約38k。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遠流所出版 。

嶺東科技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黃承啟所指導 葉宗裕的 勞雇契約中試用期制度之研究-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中心 (2021),提出職員雇員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量招募、試用期間、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勞僱契約、勞基法。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在職專班 黃鼎佑所指導 徐啓祥的 我國勞動派遣關係之研究--以團結權為核心 (2016),提出因為有 非典型僱用、勞動派遣、集體勞動權、勞動三權、勞動三法、工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職員雇員差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水利會薪水 - Edway則補充:農田水利會招考新進職員考試,薪水比照公務人員36k起跳,凡高中、高職以上畢業、年齡在65歲以下者,或 ... 水利會是公保雇員是勞保但福利好像公保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職員雇員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調查時代(1-5冊)【典藏紀念版】

為了解決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作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這樣論述: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台灣早期人類學三傑 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鉅著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 楊南郡 專業譯註     【各書簡介】   ●台灣調查時代1:《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一八九六年的夏天,二十六歲的鳥居龍藏應東京帝國大學派遣,攜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隻身來到新歸日本版圖不到一年的台灣,進行人類學調查旅行。   此後五年間接連四度來台調查,足跡遍布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等地。在原住民的協助下,他不但攀登玉山,更橫越中央山脈,深入台灣蠻荒地區,為台灣原住民留

下一幀幀影像寫真及一篇篇田野調查紀錄。 本書為楊南郡先生從鳥居龍藏眾多的論文、講稿、書信中,選擇與台灣最相關也最精采部分譯註成書。     ●台灣調查時代2:《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   一八九五年,苦學出身的伊能嘉矩自動請纓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擔任總督府雇員。利用公私之便,開始對台灣北部與東北部平埔族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詳細記錄各社的狀況、口碑傳說、風俗習慣、生活語言及面臨的種種困境。進而以〈台灣通信〉名義發表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成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最早一份有系統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紀錄。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從原雜誌中整輯譯註成書

。     ●台灣調查時代3、4:《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探勘》   伊能嘉矩在台灣任職的十年期間,從繁華的府城到荒涼的山區,從漢人的歷史遺蹟到原住民的偏僻部落,處處看得到他的踏查足跡。本書為他歷次踏查途中撰寫的私人日記,包括全島教育巡查期間的逐日見聞,以及歸國後舊地重遊的記事。書中披露跋山涉水的艱辛、險遭殺身之禍的始末、病倒異鄉客棧的辛酸,乃至重遊台灣的喜悅。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根據日記手稿原件,參照其他文獻譯註成書。     ●台灣調查時代5:《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森丑之助自日治初期走遍台灣山地部落,踏查規模遠超過同期到台灣研究原住民的伊能嘉矩和

鳥居龍藏,是在台山地部落最久的學者。有關台灣原住民部落的調查報告,不僅記錄了百年前「文明」與「異文化」衝突的現場,並見證了台灣高山原住民的真貌,處處充滿人道關懷。本書譯註者楊南郡花費多年蒐集森丑之助散佚各處的資料、史籍,甚至親身循著他當年足跡踏勘曾造訪的部落,完成此一台灣探險紀錄,同時對森丑之助的傳奇一生做了動人描述。   系列特色   ●台灣南島文化探源與田野調查的珍貴文獻史料   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與博物學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數度來到台灣,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開啟台灣田野調查的先路,留下珍貴且浩繁的報告、資料與圖像紀錄,保存著各族群豐富多樣的文化原型。不僅是認識台灣原住

民族不可不讀的文化寶庫,也是早期台灣高山聚落的地理學、植物學、人類學、社會學的重要文獻史料。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楊南郡先生最權威、完整譯註   楊南郡先生是台灣登山界的傳奇人物,是攀登台灣百岳風潮的開拓者之一,在諸多登山行旅者和古道探險家之中,他也是看見原住民部落與古道遺跡文化價值的第一人。他從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報告及著作當中,精選出跟台灣相關的部分譯為中文,並且透過綿密的田野踏查,將史料一一印證後詳盡譯註,補充大量的註解與圖片,完成【台灣調查時代】系列,讓珍貴史料得以出土重現。   對於楊南郡先生的譯註,日本學者於笠原政治給予高度肯定:「每一本譯註卷首都刊

載經過嚴謹考證的人物誌、勘查足跡以及學術業績等,並於譯文中詳盡標示注解、探險調查路線圖、年譜及著作目錄等,是楊南郡以其深厚的日文底子,再加上其多年登山、古道調査以及採訪原住民等所培養的廣博知識,作為譯作整體極厚實的基礎,才有這獨樹一格的譯作出版。」     ●深入理解台灣豐富多元的異質文化,促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已故人類學家及民族學者劉斌雄先生在【台灣調查時代】總序〈台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文中指出,台灣能保存許多異質性極高的文化或族群,是拜其高山林立、地理複雜所賜,就像海洋需要有洋流的匯集才有豐富的魚群,台灣在異文化的錯綜交織下,正是難得的大漁場。【台灣調查時代】不僅保存了台灣原住民

的社會文化、地理生態和價值觀,透過「他者」(日本學者)的眼光和書寫,也呈現出不同文化視角的碰撞,可增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同時認識三位「影響台灣的日本人」   【台灣調查時代】系列每本書的卷首,都有楊南郡先生撰文的〈學術探險家〉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小傳,深入描述「台灣調查三傑」的生平事蹟、學術貢獻、研究精神和勘查路線等,可作為年輕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學習典範。而從歷史角度來看,鳥居龍藏等人類學三傑,也足為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紀念推薦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

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 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經典推薦   劉斌雄(人類學暨民族學家)   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鳥居龍次郎(鳥居龍藏二公子)   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   洪敏麟(台灣文史學者)   張炎憲(台灣史學者)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宋文薰

(台灣考古學家)   笠原政治(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   森雅文(森丑之助曾孫)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     「我寫的書就是我的紀念物。」在楊南郡老師故世五週年時,遠流出版公司用「典藏紀念版」的方式再度出版這套書,讓楊南郡老師能夠繼續活在讀者的心中。──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楊老師的書代表了「台灣學」,不會因時間而褪色;就好像「楊南郡」三字,代表了「台灣魂」,將永遠長存在台灣人的心中。──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楊南郡老師豐富的譯註……我認為這是原來文本以外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像是楊南郡老師與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的對話。─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感謝楊南郡先生,他用手、用腳翻譯、訂正、註釋、消化了調查時代所留下來的資產。……他用再踏查的堅實證據,告訴我們中央山脈並不是沉默不語的,台灣的文化和歷史也不是漢人的獨白!──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楊南郡先生就像一位孤寂的航海家,在廣袤無邊際的太平洋海上牽著他的夫人徐如林女士,尋覓北極星照明的那座港澳登岸。沒有楊南郡先生用生命譜曲,【台灣調查時代】系列鉅著,就不可能像宇宙上天空的眼睛,襯托出夜空深深的奧妙。──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楊南郡老師不僅賦予登山深邃的文化意涵,讓珍貴史料跨越語言藩籬重見天

日,更讓後世得以跟著偉大學者們的踏查足跡,依循故道找回台灣的根與山岳的魂,開啟台灣文化的耀眼新章。──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台灣的田野資料,我們擁有一百年前鳥居龍藏和伊能嘉矩兩人所做的田野調查紀錄,其難得與重要性也就不言可喻了。……楊南郡先生是開路的先鋒、勇者的典範、台灣充滿寶藏的最好見證人。——劉斌雄(人類學暨民族學家)   譯者楊南郡先生除了用流暢的文字忠實地譯出原作外,又花費很大的工夫加了許多譯註和地圖,使我們對這些族群和地名的沿革有更清楚、更正確的了解。——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透過楊南郡先生流暢的譯筆和深刻的註解……鳥居龍藏、伊能嘉矩這些日治初期前輩學者實際調查的

務實學風,似乎又重現在譯註者的山林身影中。——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楊先生曾經登山到先父所訪問過的很多原住民部落,在空蕩無人的廢墟裡看到先父當年所見的草花依然盛開……。這一幕令我印象深刻。——鳥居龍次郎(鳥居龍藏二公子)   伊能對平埔族部落進行巡察旅行,用近代的學術手法做了精湛詳盡的調查紀錄。現在,他的紀錄已經變成唯一的珍貴資料,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業已消失的平埔族文化。——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楊南郡先生殫心竭力輯譯的本書,不只是研究原住民史的人應該看,研究台灣史其他範疇的學者專家也可以置於案頭參考。……書中之譯註與有關伊能生

涯的資料整理,其貢獻絕不遜於學術界的正式論文。——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先祖伊能嘉矩的事蹟……能讓更多的台灣人了解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   可勝任本日記之中譯者,必須是對台灣史學有造詣且精通中日文能力外,尚需對日記主人有深切認識者……南郡先生可說是上乘之選。——洪敏麟(台灣文史學者)   楊南郡先生熱情洋溢,充滿生命力,這本中譯本不僅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更是台灣學術史研究的重要作品。——張炎憲(台灣史學者)     伊能嘉矩以博蒐文字資料配合現地踏查成為台灣研究的先驅者,其研究成果體系博大,具有金字塔般的意義。透過《台灣踏查日記》,我們

可以清楚看到這位台灣研究巨擘的學問方法和治學態度。——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楊南郡先生在《生蕃行腳》書中所投注的精神,絲毫不遜於森丑之助本人。我敢說這一本書,不僅是台、日兩地最完整的森是研究紀錄,保證也是全世界最完整的森氏研究。——宋文薰(台灣考古學家)   森氏畢生獻身於台灣原住民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成為百年前台灣原住民的珍貴證言。……由於楊南郡先生的努力,森丑之助一生被埋沒的作品始能重見天日。——笠原政治(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   不論就譯註者生平精采的野外追探,或者是二十世紀初台灣自然科學的踏查,如果鳥居是最漂亮的分號,伊能是華麗的句號,那麼森就是最神祕的驚歎號

了。——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   在楊南郡先生超乎常人的努力下,家祖森丑之助一生的業績得以彰顯,並介紹給現代的台灣各界讀者。對於這件事,本人內心充滿感激,並深感榮幸。——森雅文(森丑之助曾孫)

勞雇契約中試用期制度之研究-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中心

為了解決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作者葉宗裕 這樣論述:

我國雇主在選任或招聘員工階段,對於新入職的員工大多數皆有口頭約定或書面契約來規範一定的時間來做為試用期的觀察。並以試用期的約定來觀察受雇員工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做為試用期過後,是否可轉認為正式員工。些許雇主在人力招聘網站上以高於社會上職務常態的薪資水準來大量吸引求職人士,並以試用時間是否符合公司要求且經考試合格後轉任正式員工。因我國針對勞工試用期並無明確規範,但根據我國勞委會(86)台勞資二字第 035588 號第三條說明中「勞資雙方依工作特性,在不違背契約誠信原則下,自由約定合理之試用期,尚非法所不容,惟於該試用期內或屆期時,雇主欲終止勞動契約」,但仍應依勞動基準法第十一、十二、十六及十七條

等相關規定辦理。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勞動部認為勞資雙方可自行認定試用期契約。在此,許多雇主藉以高於常態的正式員工薪資,大量招募員工並以試用期觀察為由,用以我國最低薪資作為試用期間的薪資。在試用期結束前向員工提出不適任作為理由大量解雇、或以須延長試用期繼續以試用期最低薪資任用藉此壓榨勞工後讓勞工自動離職。且以契約為由並未依勞基法第十一預告程序給予解雇,與未給付資遣費。雇主任意在試用期中以不適任的方式大量解僱勞工,再以相同的模式大量招募新勞工接替原工作。此行為終會引發勞資雙方的爭議。我國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及勞動基準法中皆有相關規定的保護勞工做法。本論文首先以試用期間契約制度做法理的探討,並以大量解僱勞

工保護法為中心做為整體架構;而有關試用期間勞資雙方所產生的爭議作為論述,勞工在任聘、解僱、職業傷害等,資方未遵守勞基法以至於所提供的勞動權益受損下,勞工必須爭取的權益之規範著手。最後於建議與結論中提出我國在將來對於試用期間遭大量解雇時相關立法之建議,以促進我國勞工就業時保護機制之法制。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台灣調查時代2)(典藏紀念版)

為了解決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作者伊能嘉矩 這樣論述: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伊能嘉矩──   台灣史學、文化史與平埔族研究領域先驅   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   是最早有系統研究台灣平埔族的人類田野調查紀錄     「伊能嘉矩一連串的實地踏查行動,記錄了一百年前北台灣平埔族與部落的珍貴原貌,同時開啟了台灣原住民系統研究的大門。」──楊南郡   一八九五年,苦學出身的伊能嘉矩自動請纓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擔任總督府雇員。利用公私之便,開始對台灣北部與東北部平埔族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詳細記錄各社的狀況、口碑傳說、風俗習

慣、生活語言及面臨的種種困境。進而以〈台灣通信〉名義發表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成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最早一份有系統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紀錄。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從原雜誌中整輯譯註成書。 系列特色   ●台灣南島文化探源與田野調查的珍貴文獻史料   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與博物學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數度來到台灣,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開啟台灣田野調查的先路,留下珍貴且浩繁的報告、資料與圖像紀錄,保存著各族群豐富多樣的文化原型。不僅是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文化寶庫,也是早期台灣高山聚落的地理學、植物學、人類學、社會學的重要文獻史料。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楊南

郡先生最權威、完整譯註   楊南郡先生是台灣登山界的傳奇人物,是攀登台灣百岳風潮的開拓者之一,在諸多登山行旅者和古道探險家之中,他也是看見原住民部落與古道遺跡文化價值的第一人。他從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報告及著作當中,精選出跟台灣相關的部分譯為中文,並且透過綿密的田野踏查,將史料一一印證後詳盡譯註,補充大量的註解與圖片,完成【台灣調查時代】系列,讓珍貴史料得以出土重現。   對於楊南郡先生的譯註,日本學者於笠原政治給予高度肯定:「每一本譯註卷首都刊載經過嚴謹考證的人物誌、勘查足跡以及學術業績等,並於譯文中詳盡標示注解、探險調查路線圖、年譜及著作目錄等,是楊南郡以其深厚的日文底子,再加上

其多年登山、古道調査以及採訪原住民等所培養的廣博知識,作為譯作整體極厚實的基礎,才有這獨樹一格的譯作出版。」   ●深入理解台灣豐富多元的異質文化,促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已故人類學家及民族學者劉斌雄先生在【台灣調查時代】總序〈台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文中指出,台灣能保存許多異質性極高的文化或族群,是拜其高山林立、地理複雜所賜,就像海洋需要有洋流的匯集才有豐富的魚群,台灣在異文化的錯綜交織下,正是難得的大漁場。【台灣調查時代】不僅保存了台灣原住民的社會文化、地理生態和價值觀,透過「他者」(日本學者)的眼光和書寫,也呈現出不同文化視角的碰撞,可增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認識台

灣原住民文化,同時認識三位「影響台灣的日本人」   【台灣調查時代】系列每本書的卷首,都有楊南郡先生撰文的〈學術探險家〉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小傳,深入描述「台灣調查三傑」的生平事蹟、學術貢獻、研究精神和勘查路線等,可作為年輕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學習典範。而從歷史角度來看,鳥居龍藏等人類學三傑,也足為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典藏推薦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 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   「我寫的書就是我的紀念物。」在楊南郡老師故世五週年時,遠流出版公司用「典藏紀念版」的方式再度出版這套書,讓楊南郡老師能夠繼續活在讀者的心中。──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楊老師的書代表了「台灣學」,不會因時間而褪色;就好像「楊南郡」三字,代表了「台灣魂」,將永遠長存在台灣人的心中。──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楊南郡

老師豐富的譯註……我認為這是原來文本以外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像是楊南郡老師與伊能嘉矩、鳥居龍藏、 森丑之助的對話。──陳偉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感謝楊南郡先生,他用手、用腳翻譯、訂正、註釋、消化了調查時代所留下來的資產。……他用再踏查的堅實證據,告訴我們中央山脈並不是沉默不語的,台灣的文化和歷史也不是漢人的獨白!──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楊南郡先生就像一位孤寂的航海家,在廣袤無邊際的太平洋海上牽著他的夫人徐如林女士,尋覓北極星照明的那座港澳登岸。沒有楊南郡先生用生命譜曲,【台灣調查時代】系列鉅著就不可能像宇宙上天空的眼睛,襯托出夜空深深

的奧妙。──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楊南郡老師不僅賦予登山深邃的文化意涵,讓珍貴史料跨越語言藩籬重見天日,更讓後世得以跟著偉大學者們的踏查足跡,依循故道找回台灣的根與山岳的魂,開啟台灣文化的耀眼新章。──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在台灣精通日文的人儘管仍有一些,但要像楊先生那樣走遍整個舊部落和古道的,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伊能對平埔族部落進行巡察旅行,用近代的學術手法做了精湛詳盡的調查紀錄。現在,他的紀錄已經變成唯一的珍貴資料,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業已消失的平埔族文化。——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楊南郡先生殫

心竭力輯譯的本書,不只是研究原住民史的人應該看,研究台灣史其他範疇的學者專家也可以置於案頭參考。……書中之譯註與有關伊能生涯的資料整理,其貢獻絕不遜於學術界的正式論文。——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先祖伊能嘉矩的事蹟……能讓更多的台灣人了解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摘自伊能邦彥寫給譯註者的信件)

我國勞動派遣關係之研究--以團結權為核心

為了解決職員雇員差別的問題,作者徐啓祥 這樣論述:

摘 要臨時性及派遣工作人數已經突破60萬大關,「反低薪、禁派遣」的標語就像是擺脫不了的夢魘般,出現在每一年的五一遊行上。企業為追求經營效率與彈性運用人力資源,因而促成了就業型態發展的多元化及非典型僱用型態的興起。勞動派遣特殊的三方僱用關係所產生的雇主責任分配不明問題,或是雇主為求規避雇主責任而產生假派遣真僱用的情況而產生侵害勞工的勞動權益。派遣勞動事涉三方兩地的關係,與一般傳統勞動關係有本質上的差異,然而,現行之《勞動基準法》是以傳統典型勞動關係為其規範對象,對於派遣勞動三方當事人之運作模式難以提供完整且立即充分之規範,而衍生尚多問題。上述這種實際雇主混淆的問題不單只是發生在個別勞動關係也

發生在集體勞動關係上。就勞動三權而言,「勞動三權」也就是勞資雙方共同解決問題要先使雙方地位與權力能夠對等,因此國家必賦予並保障勞工應有的某些權利,這些權利就是團結權、集體協商權與爭議權。我國勞工集體權利之保障,主要是規定在《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等勞動三法中。本研究以派遣勞動關係之研究-以團結權為主體,對於派遣工如何有效行使團結權,工會組織對於要派單位、派遣單位及派遣勞工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我國工會應如何扮演的角色才能夠有效發揮我國集體勞動法制所規範的效果,及如何才能真正落實與保障派遣勞工有效行使團結權。本文探討非典型勞中各類型工作型態、基本概念與定義,先有對非典型勞動關係

之基本概念後再專對勞動派遣關係加以深入探討,並整理於勞動派遣關係存續中所產生的問題加以整理歸納。探討勞動三權基本概念與定義,發展之背景加以說明。再針對派遣關係存續中派遣勞工團結權保障所產生的相關議題做深入研究。就勞動派遣行使團結權之外國經驗與法制而言,針對主要國家對於派遣關係存續中派遣勞工團結權保障之法律制度及其所產生的相關議題加以討論。綜觀德國、日本、美國及中國勞動派遣與團結權行使相關之立法例,發現即使派遣機構工會代表派遣勞工與「派遣機構」協商,也很難對派遣勞工的勞動條件有實質性之影響,除非賦予派遣機構工會得與要派機構雇主進行團體協商之權利。就我國派遣勞工團結權保障之發展而言之,專就我國派遣

勞工在行使團結權所生之問題從法制面與實務之判決、裁決及函釋等實務面進行討論,最後再針對《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中所生之問題加以討論。勞動部通過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送行政院審議,該草案明確定義勞動派遣之派遣公司、要派公司與派遣勞工的三方關係、負面表列禁用派遣勞工之行業、僱用派遣勞工上限、派遣「同工同酬」原則、派遣勞工擬制轉換正職員工等規範,惟草案部分內容尚存爭點,各界見解不一。結論與建議:對於我國派遣勞工如何有效行使團結權等問題之解決方案提出結論並對於修法方向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