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保全寫的 股票期貨好賺錢(選讀本) 和丹尼爾.高迪、戈登.莫瑞的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投資致富一定要知道的5個決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逐筆交易23日上路限價委託可改價也說明:(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020年3月8日電)台股將在3月23日實施盤中逐筆交易新制,台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新增「委託改價」功能,但僅提供限價委託的價格修改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先覺所出版 。

長庚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 陳昱仁所指導 王懷葵的 運用雙向簡訊在股票交易之研究 (2008),提出股票改單手續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向簡訊、股票交易、安全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高階經營碩士班 馬黛所指導 黃錦瑭的 網路下單對證券市場之影響──券商效益與市場績效之分析 (1999),提出因為有 電子商務、證券市場、網路下單的重點而找出了 股票改單手續費的解答。

最後網站誰吃掉你的獲利:券商不先說的投資成本,股票交易稅懶人包則補充:股票 每次買賣皆為一張起跳,較不會有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小資族較常進行的零股交易就需特別注意,雖然單筆交易量較小,但往來的手續費累積下來其實也十分驚人。以5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股票改單手續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股票期貨好賺錢(選讀本)

為了解決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作者林保全 這樣論述:

技術線圖的無聲箴言!你聽懂了嗎?! 聽懂它,一個多月6萬變成9500萬不再是夢!   ◎精選13篇最符合台灣期貨市場的操作指南,告訴如何上手操作期貨與選擇權!   什麼樣的行情與操作竟能出現6.5萬變成3400萬?!   「股票期貨」是台灣期貨商品的一種,標的是上市的股票,包括台積電股票期貨在內,台灣到2015年6月止有248檔股票期貨商品,商品的優勢之一是所需的資金比標的股票少很多!而且相較現股本身所需的手續費也便宜非常多。   而關於金融市場期貨的介紹書籍雖多如牛毛,但想找一部符合台灣期貨市場現況的指南卻不容易。作者以其深厚的操作經驗,將期貨選擇權,通過一系列、完整、專業、實戰

的陳述,協助讀者容易上手閱讀,並提升讀者對期貨選擇權更進一步認識。尤其對「股票期貨」 這商品更是由淺入深。是想學習「股票期貨」商品操作的最佳聖經。 專文推薦   群益期貨總經理 李文柱   華南期貨業務副總 徐嘉黛

股票改單手續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投資理財#股票教學#股票投資#股票下單#電子下單
大家敲碗的「股票下單教學」終於來啦!🤣這集是針對不懂該如何買進股票的新手教學,蕾咪會一併介紹一些下單時會碰到的專有名詞,以及下單的3種方法!最後是我個人的投資小建議,希望各位在投資股票時會更有概念啦❤️
但記住,投資有賺有賠,千萬要做好功課呦:)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我們喔❤️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集要分享股票下單的方法呦!
01:17股票相關專有名詞解釋
04:44股票下單的三種方式?
04:48證券電話下單
05:35證券電子下單(蕾咪的最愛)
07:40證券語音下單(幾乎沒什麼人用了)
07:55蕾咪的投資建議
09:00蕾咪想知道~你目前是在哪個階段呢?
09:23湊秒數Q&A~投資0050ETF的第一步該做什麼?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更多股票投資影片看這裡~
【股票入門】股票投資APP入門教學!14個看盤必知的事?推薦新手的股票軟體?股票投資關鍵字EP1
https://youtu.be/Jl4u8vj_z6M
【股票入門】除權息是什麼?股票也能賺被動收入?算出自己的股利!3種定存股挑選方法!股票投資關鍵字EP2
https://youtu.be/taD5SiU-4SA
【股票入門】[蕾咪] 3種股票新手必學策略!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一次解析獲利關鍵原來是...!?股票投資關鍵字EP3
https://youtu.be/u0v1ENtU7co
【股票入門】[蕾咪] 股票散戶如何跟單?三大法人是什麼?外資如何影響股價漲跌?進場時機是...?股票投資關鍵字EP4
https://youtu.be/zHHIPaI9dR4
【股票入門】小心被抓去關!股票交割是什麼?投資新手必懂3件事?違約交割會被凍結帳戶嗎?!股票投資關鍵字EP5
https://youtu.be/E0JwdCuF1dQ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運用雙向簡訊在股票交易之研究

為了解決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作者王懷葵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行動通信科技的進步,以及各種行動設備的普及,行動通訊的商務應用價值大幅增加。過去行動電話使用習慣以語音為主,目前已朝向文字及多媒體應用服務功能發展,因此善用文字應用服務,增加行動電話的使用價值,創造出行動通訊服務之多元化價值,將更為重要。本研究利用雙向簡訊的特性設計一個可以運用於股票停損點提示及股票買賣交易上的機制,提出一個行動商務平台架構,此架構提供了網頁停損點設定、手機停損點設定、簡訊股價到位通知、簡訊股票買賣交易等服務,簡訊是透過一套安全的傳輸過程,使得透過行動設備也能享受安全的資料傳輸。另外,電信業者、券商及消費者皆不需添購新的設備或手機,就能輕鬆使用雙向簡訊掌握股價脈動,

進而達到三方皆贏的局面。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投資致富一定要知道的5個決定

為了解決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作者丹尼爾.高迪、戈登.莫瑞 這樣論述:

《最後的演講》財富版!《商業周刊》1249期書摘報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書,非文學、商管書類第一名!   癌末銀行家與頂尖理財顧問聯手,  寫給投資者,贏得富足人生的終極解答。   資深銀行家莫瑞罹患腦癌,只剩下6個月可活時,好友高迪聞訊的第一個反應是:   「那你一直想寫的書怎麼辦?」   高迪並不是無情,而是知道莫瑞有個心願:想將畢生的投資經驗,化為淺顯易懂的實用忠告,造福投資人。   於是,莫瑞與「全美百大獨立理財顧問」高迪,一起寫成了這本書。   *哇!莫瑞和高迪的這本書就像一支全壘打。如果我只能推薦一本投資書給朋友和家人,就是這一本了!──鮑伯.華特曼(Bob Wa

terman),前麥肯錫董事,《追求卓越》共同作者   癌末銀行家莫瑞比誰都更能體會,  人生不該浪費在複雜難解又徒勞無功的投資活動中。  5個投資忠告,說的都是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事。  掌握最核心的原則,你才能將寶貴時間留給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戈登.莫瑞是擁有25年經驗的華爾街銀行家,曾任職高盛、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貸等,熟悉法人投資與各種投資商品。丹尼爾.高迪獲被財經媒體選為「舊金山灣區二十五位頂尖理財顧問」和「全美百大獨立理財顧問」。   兩人為工作夥伴,莫瑞在罹患腦癌並放棄治療的垂死之際,決定與高迪聯手出書,提供投資人良心建議。書籍自費出版後,獲得紐約時報專文報導,短時間內即熱賣兩萬冊!

  莫瑞在步向生命終點之際,思索投資的真義。他破除了蒙蔽世人的投資迷思、虛華與矯飾,呼籲世人回到原點。只要遵循這些法則,每個人都可以是成功的投資者。 投資致富一定要做對的5個決策:  ◎投資理財該不該靠自己?  ◎資產要如何配置才恰當?  ◎要如何做到分散投資?  ◎積極型與消極型投資的差異何在?  ◎何時該進行資產的重新配置? 作者簡介 戈登.莫瑞 Gordon S. Murray   1950年生,在華爾街金融圈有25年以上經驗的銀行家,曾任職高盛、雷曼兄弟、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法人投資部門任職時,他的客戶中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機構投資人。擔任基金經理人時,他所管理的投資商品

遍及各領域,並親眼見證一些叱吒一時的大企業,因過度使用金融槓桿、操作複雜的金融商品和自營交易,未將客戶利益放在第一優先,最後終致迷失。   2001年離開華爾街,加入投資機構DFA擔任顧問,該公司以結合學術研究與實務投資聞名。他協助獨立理財顧問,宣揚投資與投機的差異,也在此時結識了擔任獨立理財顧問的丹尼爾.高迪。「丹尼爾及DFA一年教我的,比我在華爾街25年學到的還多。」   他畢業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哥倫比亞大學企管研究所。2008年,他被診斷出罹患腦癌,心知來日無多,因此放棄了積極性的治療,決定把握有生之年,寫下他認為最重要的投資法則。2010年本書自費出版,獲紐約時報專文報導,並

吸引大出版社競逐版權。2011年1月上市,首刷印量高達15萬冊,躍居暢銷書榜第一名。 丹尼爾.高迪(Daniel C. Goldie)   現任丹高迪金融服務公司總裁,該公司協助個人及家庭管理財富,進行明智的財務決策。他曾獲《舊金山商業時報》選為「舊金山灣區二十五位頂尖理財顧問」,以及財經權威《霸榮財經週刊》選為「全美百大獨立理財顧問」。   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企管研究所。年輕時是網球好手,曾打進溫布頓大賽前八強,並贏得四座職業賽獎盃。1991年打完ATP世界賽後,從網壇退休,展開投資生涯。目前為金融分析師協會會員,具備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認證理財規

劃顧問(CFP)等專業認證。1998年出版《投資人如何打敗華爾街的金錢遊戲》。 譯者簡介 艾蓮娜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美國蒙特利國際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報社財經新聞編譯、英文祕書等工作。 好評推薦 出版序 銀行家希望自己早知道的事 寫在前面 為什麼寫這本書? 前言 你該做的五項決策 決策篇 第一章 投資理財該不該靠自己? 散戶投資人應該自己投資,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第二章 資產要如何配置才恰當? 股票、債券、現金,要如何分配各自投資的比重? 第三章 要如何做到分散投資? 哪一類特定資產是你該納入投資組合中的?比例又該是多少? 第四章 積極型與消極型投資的差異何在? 你期望報

酬率能打敗大盤,還是報酬率能跟大盤相當就好? 第五章 何時該進行資產的重新配置? 何時該把投資組合中的某些資產賣掉,而何時又該買進更多? 結論篇 第六章 投資績效好壞,該跟什麼比? 你投資組合裡的每一類資產,都應該有至少一個相關的比較基準。 第七章 應該納入另類投資商品嗎? 避險基金、私募基金、商品市場等投資標的,無法幫你分散風險。 第八章 你也可以是成功的投資人 透過明智的投資,你有權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就是獲利。 附錄 參考資料及數據 索引 出版序銀行家希望自己早知道的事   近年來,理財的觀念在台灣相當盛行,坊間可以找到不少投資書,網路資訊更是大量釋出,讓有意投資卻沒心力的人感到難

以消受:資訊真是太多了,還有必要再看一本嗎?   其實,投資理財最大的一個困難在於,我們實在不知道應該相信誰。放眼金融圈和財經媒體的資訊,要不是充滿術語、深奧難懂,就是暗藏著宣傳的花招和獲利的動機。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理財專員,都宣稱可以幫我們賺錢,可是我們都心知肚明:不管我們的投資有沒有獲利,這些人可都賺足了手續費和管理費;當我們的投資賠錢,他們完全不必負任何責任;而就算投資有了獲利,他們也沒告訴我們,這樣的報酬率是否夠好。   戈登.莫瑞對這樣的情況了然於心。他在華爾街金融圈有二十五年的資歷,深諳金融遊戲的規則,他曾是高盛銀行的債券銷售人員,也在雷曼兄弟銀行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擔

任高階主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金融業從投資人口袋裡賺錢的必要。   二○○一年,莫瑞退休之後,把資產放在戴曼聖諾基金顧問公司(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這家公司反對華爾街金融圈積極型的投資管理策略。莫瑞在這家公司認識了丹尼爾.高迪。高迪名列「舊金山灣區二十五位頂尖理財顧問」,也是「全美百大獨立理財顧問」。他幫莫瑞理財,兩人因此成為好友。   令人驚訝的是,到那時,莫瑞才首次學到資產配置的基本觀念,學到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各類資產應該有適當的分配比例。他驚覺,原來積極型的投資策略是不管用的。「我在一年之中向高迪學到的事,比在華爾街二十五年學到的還要多。」莫瑞對於過去在金

融圈看到的追逐獲利的徒勞,有了深刻的頓悟。他自己成為戴曼聖諾的顧問,帶頭宣揚消極型投資的理念。   不幸的是,二○○八年,莫瑞被診斷得了腦癌,那是一種「多形惡性神經膠質瘤」,惡化快速,復發率近百分之百,平均存活期只有十五個月左右。他漸漸發現,自己沒辦法再做單手伏地挺身,也沒辦法再做瑜伽的倒立動作,最後連他喜愛的橋牌都得放棄。   緊接著,美國發生金融海嘯,震撼了全世界。莫瑞以資深銀行家的身分,受邀前往眾議院作證,他強烈質疑檢察官何以未能以犯罪之名起訴那些金融業者。   二○○九年,在複診中發現了更多的腫瘤,莫瑞心知來日無多,決定停止一切積極的治療。此時高迪建議他,何不把他領悟到的投資原則寫成一

本書呢?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莫瑞一直想把這些投資原則分享給更多人,對此刻的他來說,寫這本書將意義非凡。 直指核心的投資決策   「銀行家垂死,或許大家會覺得這是件好事吧!」莫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改幽默地說,他不介意自己的病情被當成話題,因為這能幫助他把訊息傳播出去。「這也算是得腦癌的一個好處吧!大家都會想聽我說的話。」他知道,即使自己離開人世,這些投資建議能繼續造福世人,幫助人們確保一生的財務安全,避免徒勞的追漲殺跌以及過高的風險。莫瑞比誰都更能體會,人生不該浪費在複雜難解又徒勞無功的投資活動中。   「人再聰明、再努力,也無法打敗大盤。」莫瑞和高迪指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投資現象:許多人隨著財

經媒體和金融機構的消息起舞,追逐熱門投資商品,把辛苦積攢的金錢大舉押注在他們一無所知的資產上。雖然人都想聰明地買低賣高,但受到恐懼與貪婪情緒的影響,最後反而都是追高殺低,損失慘重。   莫瑞知道,想要擁有更好的投資績效,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投資這件事做得更好。   ◎最明智的目標,是達成跟大盤一樣的報酬率,而不是打敗大盤。積極型的基金經理人總是在預測未來,他們雇用分析師和經濟學家徒勞地作研究,花的卻是你的錢!投資拚績效都來不及了,各種手續費、管理費的支出,都是在減損你的報酬。將管銷費用降到最低的消極型投資,才是你長期投資獲利的最佳選擇。   ◎風險和報

酬是正相關的。在追求高報酬的同時,必須控管風險,而分散投資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分散投資的基本原則是廣泛投資於具備不同風險特性的資產類別。你可以兼顧股票與債券、大型與小型企業、價值型股和成長型股、國內和國外資產等,並依照你個人的需求進行分散投資。研究證明,長期來說這會帶來不錯的報酬率。   ◎每隔一段時間,投資組合裡的各種資產類別,會有不同程度的漲跌。你該定期檢視,並適時進行重新配置,把各資產類別的比例調整回原始的設定。例如股票、債券、現金的比例最初設定為五比三比二,一年後股市上漲,比例變成六比二比二,這時就要把股票的部位賣出一部分,用來買進債券或保留為現金,目標是讓資產的比例回到五比三比二。研

究顯示,固定做資產重新配置,不但可以控管風險,長期來說也能提高資產的整體報酬率。   ◎追高殺低是難以克制的人性弱點,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免於貪婪和恐懼的影響。你確實需要專業人士幫你理財,但看似免費服務的理財專員,其實都是透過介紹投資商品給你,從中賺取佣金。因此,找個只收諮詢費、不收佣金的理財顧問來幫你。   「其實我的人生過得很充實,並沒有後事要交代。」莫瑞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這樣說。他當然會想把所剩不多的日子都留給家人,但是總不能一整天都黏著老婆。他把餘生的心力投注在這本書中。由於來不及找出版商,本書在二○一○年秋季以自費出版,上市後旋即熱賣兩萬冊,尤其受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朗恩.李博

專文介紹之後,更受矚目,吸引大出版社競逐版權,最後由Grand Central Publishing簽下,並且在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上市,首刷印量高達十五萬冊。唯一可惜的是,莫瑞來不及見到精裝本的出版。他於同年一月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歲。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提供世人投資的終極解答,說的都是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事。這五項投資決策並不是深奧的科學,也已經都不是秘密,然而莫瑞自己都坦承,在華爾街打滾了二十五年,卻到最後才領悟到這些道理。對於所有非專業的投資人來說,本書可以說是《最後的演講》財富版,讓我們在閱聽五花八門、似是而非的財經資訊時,仍能謹記自己的目標,堅守操作的方向。 作者序為什麼寫

這本書?   我們太常聽到這樣的故事:   朗恩和茱蒂向來都聽證券公司理財專員的建議,把錢投資在該公司最熱門的商品(一籃子基金的避險基金、一個專人管理的期貨帳戶、兩個專人管理的股票帳戶,以及一些公債)。朗恩和茱蒂完全搞不清楚自己被收取了多少費用,更不曉得他們的投資績效到底是好是壞。理財專員並沒有幫這對夫妻訂出長期投資的計畫,所以他們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依照應有的進度達成目標。事實上,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最近,理財專員又建議他們買一支黃金基金,因為該公司預測未來的通膨會上揚。朗恩和茱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貝蒂向來就不信任股票市場。在她丈夫生前,他們就一直把錢放在銀行定存

和貨幣市場基金中。如今她赫然發現,多年來的存款竟然增長得不夠快,無法支應她的生活所需。她以後可能得靠政府發放的社會福利金度過餘生。貝蒂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史提夫是透過券商的網路帳戶進行投資,平常會買進一些個股。他曾經挑到幾支好股票,不過大多時候他的投資組合報酬率很差。史提夫是怎麼選股的?他主要是上網查詢上市公司的公開資訊,看CNBC財經台,閱讀財經商業雜誌。但是這種方式讓他覺得很不踏實,他花了好多時間研究,成效卻不大。他開始懷疑,自己花在投資理財的時間這麼多,若用在工作上會不會更好。   艾美定期提繳薪資的一部分到她的四○一(k)退休金帳戶,也用手邊的閒錢買了幾支股票型共同基金。二○○

八年發生金融海嘯,股市重挫,她因為恐慌,把手上的投資都變現了,到現在還抱著一堆現金不敢再投資。聽人家說,股市的長期績效都是好的,但她的個人經驗卻剛好相反。她覺得自己可能天生就不是投資的料。   我們想改變你對投資的看法。顯然,傳統的金融服務業並沒有盡責地服務投資人。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影響你,改變你選擇理財顧問、投入金錢,以及評估報酬率的方式。 我們的故事   對於市場如何運作、投資人應如何進行長期投資,我們兩位作者的理念是一致的。不過,相同的理念卻是來自不同地方:莫瑞在華爾街金融圈有二十五年的成功經驗,主要是與全球各地的機構投資人打交道。高迪則是有二十多年經驗的獨立理財顧問,專門服務廣大的散戶

投資人。我們的專業背景恰好是金融服務業的兩個極端,但我們對於「如何投資」卻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可見這些理念背後的邏輯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當我們發現本書所描述的投資概念,發現其中無可撼動的邏輯和實證時,我們倆都感覺到腦中靈光一閃,就像是「電火球突然亮了」一樣。   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和文章,都會談到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東西而且更多、更詳細。不過,問題也就在這裡。對大多數人來說,那些文章太冗長,充滿著專門用語。我們的目標則是透過投資人能理解的方式,來傳達這些重要的觀念。因此我們刻意把本書寫得簡短又切中要點,希望你能夠一口氣讀完它!   我們需要更好的投資方法,我們也需要更了解華爾街金融圈如何運作、市場

如何運作。我們更需要有信心,知道自己正在進行審慎的投資,以及明智的財務決策。   這些,都有答案,就在本書裡。 何時該進行資產的重新配置?消極型投資是利用資產類型作為主要的投資工具,有時候,我們必須對投資組合裡的資產配置進行一些小小的調整,才會比較有利。這種調整不是根據對未來的預測,而是因為你的投資組合已經偏離了原先設定的各類資產比例,所以必須回到原先的目標。這稱為「資產重新配置」。舉例來說,當股票市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強勁上漲,原先你設定股票與債券比例為六十比四十,現在可能已經變成了七十比三十。如果不去管它,你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就會變高,因為市場可能接近高點,很快就會走跌。此時,只要把比例重新

調回原先的六十比四十,就能維持你要的風險和報酬率。在這個例子當中,資產重新配置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是投入新資金買進固定收益商品,可以是把資金從股票中拿出來(或許作為生活費),也可以是把一部分股票賣出後,買進更多固定收益商品,這都能讓你的資產比例重新回到六十比四十。心理上來看,資產重新配置其實違反人的直覺,以致許多投資人都很難做到。例如你可能會跟理財顧問說:「你真的要我賣掉賺錢的股票,買更多虧錢的投資嗎?這些虧錢的投資已經好幾年沒幫我賺錢了,你是不是瘋了?」我們會這樣想,是因為直覺叫我們跟著趨勢走。最近績效很好的資產,我們就會想買更多,而績效不好的,我們會想把它賣掉。但是這樣做卻會導致追高殺低,

跟我們該做的事剛好相反。資產重新配置是一種自動買低賣高的投資方法,不會讓你的情緒來左右投資決定。資產重新配置的方法資產重新配置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了解這些方法很重要。有些理財顧問喜歡每隔一段時間固定重新調整一次,例如在每一季的同一個時間點。有些顧問則會定期檢視你的投資組合,如果看到一種以上的資產超出比例,覺得有必要調整時,才會進行交易。資產重新配置也可能只是選擇性地在某類投資帳戶進行重新配置的交易,例如透過稅務遞延帳戶的重新配置,讓交易的稅務支出降低或遞延。記得要跟你的理財顧問討論,確認他偏好用什麼方式為你進行資產重新配置。

網路下單對證券市場之影響──券商效益與市場績效之分析

為了解決股票改單手續費的問題,作者黃錦瑭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券商相繼投入網路下單市場,不計成本流血競爭,消費者享有更多優惠,而券商收益大幅下降,面臨大型券商挾資本優勢競爭,小型券商前進無門,勢遭淘汰或購併。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網路下單已成證券業趨勢,且國內對於網路下單之專門研究較為缺乏,實證資料更是付之闕如,引發本文之研究動機。因此,本研究從流動性、波動性、效率性與公平性四個面向著手,分析網路下單對市場之改變為何。並以實證之結果說明網路下單對投資人行為與券商之經營產生何種影響。 從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網路下單的投資人族群仍是以股票、債券及基金為主要投資工具,目前當面委託的比率要遠低於電話下單,

券商據點有小型化的趨勢。所得高中低三族群持有的數位下單工具以行動電話的比率最高,,而安全與便利是三個族群投資人最重視的問題。網路下單的券商有97%配合其他行銷案來拓展市場,除折扣戰外,統合行銷方案也是券商策略所繫。 就研究數據來看,網路下單促進流動性,投資人的持股時間有縮短的趨勢,就效率的觀點而言,網路下單的便捷與成本的低廉,加上電腦的普及,促使整體市場更趨效率化。券商普遍以免費股票機促銷作為行銷重心,加上股票分析軟體的價格快速下跌,使全體投資人獲得投資資訊的公平性已達相當程度。 本文實證調查結果,認為網路下單業務的普遍化,隨著時間的演進,電腦及通訊科技

的發展,勢對證券公司將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因此,經紀據點的功能應行轉變,朝向多元理財中心發展,營業員也應轉型成為理財諮詢員與理財行銷員。證券商的服務將隨網路發展,走向全面化、即時化與全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