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振平等寫的 使用背負式割草機之職業安全衛生暴露評估IOSH99-H325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環境管理碩士班 曾麗荷所指導 董雅芳的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2020),提出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務作業人員、農業危害、安全衛生、肌肉骨骼不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黃文祿所指導 鍾隆增的 鳳梨田間管理機械之開發 (2018),提出因為有 鳳梨、噴藥、中耕施肥、田間管理、專用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背負式割草機之職業安全衛生暴露評估IOSH99-H325

為了解決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問題,作者張振平等 這樣論述:

  國內使用背負式割草機從事作業的勞工人數眾多,由於該型割草機具有價格便宜、操作簡易及施作迅速等優點,故為目前國內從事園藝業及清除雜草使用相當普遍的割(除)草工具。本研究主要內容係:1.編寫「背負式割草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可供做講習之教材,宣導操作者正確安全地使用機械,減少因使用該種機具造成的意外傷害;2. 辦理「背負式割草機使用安全衛生講習」,調查國內目前使用的背負式割草機的現況及進行使用安全衛生的宣導;3.針對割草機使用者進行噪音、振動及熱暴露之現場量測調查,暸解目前使用背負式割草機產生之噪音暴露、振動量與綜合溫度熱指數;4.針對背負式割草機之安全衛生危害因子提出改善建議方法與適當的

預防對策以保護使用者。噪音劑量方面,無論是軟管或硬管式割草機,相同割草機使用矩形刀片會比使用牛筋繩高3至4分貝;使用相同刀具時,軟管式割草機都比硬管式稍大1至2分貝。   此外,有過半數的八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TWA)試驗結果超過85分貝,顯示有必要針對背負式割草機作業實施勞工聽力保護計畫,並在作業期間確實佩戴防音防護具。噪音音頻方面:硬管式割草機當轉速提升時,最大聲壓位準發生之主頻率有往上提升的趨勢,從怠速的500-2000Hz,變成低速多集中在500-3150Hz,變成高速多集中在500-4000Hz;而軟管式割草機也大致雷同,怠速集中在630-2000Hz,低速集中在800-2000H

z,高速集中在500-4000Hz。   振動方面,總加速度介在 2.41-5.74 m/s2之間,日常8小時等效暴露量皆超過所建議之行動閾值,但未達限制閾值。最大RMS加速度為3.79m/s2,根據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02條,每日之允許暴露時間為4小時以上,未滿8小時。引擎轉速與振動量有正相關性,引擎轉速越高,則總加速度越大。刀具選用也影響振動量,在使用同一台割草機的情況下,使用矩形刀片之振動大於使用牛筋繩。   熱暴露方面,量測WBGT溫度的時間長達於8個小時,每段時間之溫度都會有所不同,例如:一般天氣情況清晨的溫度較低,隨時間逐漸升高,直到下午兩點左右溫度為最高,隨後又漸漸降低,一天

溫差可達至10℃左右。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為了解決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問題,作者董雅芳 這樣論述:

農業是國家重要的產業,因戶外作業環境特殊,因此農業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本研究目的欲探討國內農業環境可能存在的安全衛生危害因子並提出改善建議。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屏東地區的農戶,以隨意訪談方式完成74戶問卷。問卷內容除了一般基本資料外,尚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人因性四大危害因子以及職業安全危害因子之調查。研究發現,農業勞動人口年齡以51-60歲居多(佔45.9%)呈現農村老化現象。有40.4%農民表示使用除草機後有振動引起的手指麻木、刺痛之自覺症狀,進一步分析發現除草時間低於30分鐘之農民,則不會有手指麻木等症狀(p = 0.0024)。農民噴灑農藥時,大多數農民不會挑選

正確的防護具,噴灑農藥後有40.7%的農民皮膚會發癢;在農地執行作業時昆蟲叮咬是農民最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健康自覺不適症狀以肌肉骨骼不適最多(62.2%);在職業災害部分,一年內曾發生滑倒跌倒有18人(24.3%),其次是割傷切傷17人,且切割傷多數是因剪刀所造成。為降低農務人員職業災害,建議加強其危害辨識能力、農藥使用知識、選擇正確的防護具,另為有效減少肌肉骨骼傷害風險,應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及善用器具,使用振動農機具時建議縮短作業時間及佩戴耳塞等防護具,並建議農務人員定期進行各項健康檢查。

鳳梨田間管理機械之開發

為了解決背負式 割草 機使用安全技術手冊的問題,作者鍾隆增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即開發一部多功能之乘坐式鳳梨田間管理機械,主要以「一機多用途」為設計理念,此機主要係由一台高架式具機動性之鳳梨田間管理專用機、噴灑及噴藥機構與系統(附掛機體前方)及4行後置式鳳梨田間中耕施肥除草機構(附掛機體後方)所組成,其中噴灑及噴藥機構與系統係由1噸藥液桶、噴霧泵浦、管路開關、噴架及液壓舉升機構、可折疊噴桿上約24只噴頭及其他元件所構成,噴灑及噴藥機構與系統之噴霧桿高度、回收與展開及前傾與後傾之調控皆能達到所需作動功能,噴桿噴霧寬度可達12公尺,噴霧較適高度範圍約為40-100公分,前傾與後傾可調最大角度範圍約為80度,有利於較佳之噴霧(藥)效果;4行後置式鳳梨田間中耕除草施

肥機構則由肥料箱、噴粒(粉)機、輸送分配裝置、四只控制輸出閥、簡易犁、施肥管、圓盤式覆土碟片及其油壓機架所構成,由於鳳梨品種多及農友耕作習慣不同和田區大小及形狀不一,而且有不同畦面高度與寬度,在設計上除了油壓舉升機架可上下動作,機架上彎刀型犁鏟及圓盤式覆土器可上下調整及左右旋轉鎖固,這些調整係依不同田區環境、畦溝大小及所需深度而調整,因此,在作業前可依現場需求再配合相關位置調整。中耕施肥除草作業流程即是先以彎刀型犁鏟將畦邊犁起一溝,隨後施肥管施以適量肥料於溝中,再由圓盤式覆土器進行覆土之一貫作業,同時,可進行一次四行式施肥除草作業。經試驗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知,以噴粒(粉)機油量調節桿在1.5位

置、出料量開度全開以及可調式控制輸出閥門開度A1=30度 ,A2=15度 ,A3=30度 ,A4=25度 為測試條件時,其施肥不均率可達2.7%;中耕施肥除草機構最佳之作業速度為1.95公里/小時,作業面積為2.75分地/小時,亦即每日8小時之作業面積為2.2甲地;噴灑(藥)機構與系統之作業性能試驗知,若設一趟作業時間為3.4分鐘,則作業面積為0.35分地,則每小時作業面積為6.18分地,每日8小時之作業面積為4.944甲地。由此可知,本機可節省農民採購多台之農機具費用及擺放空間,達到提升鳳梨田間管理作業效率,具省時、省工、省力與成本等功能,也紓解農村勞力不足之問題,促進鳳梨栽培及田間管理作業

機械化,提升鳳梨產業發展與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