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馳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背道而馳造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良麗寫的 成語故事(彩色注音精裝版) 和王洞,季進的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 (卷一:1947-1950) (簡體書) (精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背道而驰的同义词是什么 - 闪亮童网也說明:萍水相逢并肩前进. 背道而驰造句. 想考上大学就该勤奋读书,而你现在却整天到处晃荡,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这些利益十之八九与我们的利益背道而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哈爾濱 和香港中文大學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李若鶯所指導 林千詩的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1998),提出背道而馳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況周頤、蕙風詞話、重拙大。

最後網站背道而驰造句_成语造句大全則補充:背道而驰造句背道而驰造句,背道而驰成语造句 · 1.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 · 2.误会是一种人生的折磨,它与和谐背道而驰。 · 3.他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背道而馳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成語故事(彩色注音精裝版)

為了解決背道而馳造句的問題,作者余良麗 這樣論述:

本書講述了一個個成語背后的妙趣橫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或幽默詼諧、充滿智慧。對小讀者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開闊視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大有益處。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名著.彩色注音精裝版.成語故事》逐字注音,並對生僻詞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幫助學生更順利地閱讀。同時圖文並茂的編排,讓閱讀更加生動有趣。名師導讀和書后的讀后感讓孩子讀有所思,讀有所悟。每節使用所講成語造句,加深學生理解成語的同時,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名著.彩色注音精裝版.成語故事》緊扣新課標的要求,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課外讀物。 安

居樂業 安然無恙 暗箭傷人 百發百中 班門弄斧 拔苗助長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兵不厭詐 抱薪救火 不恥下問 不寒而栗 不可救藥 不屈不撓 不識時務 不學無術 不遠千里 不自量力 病入膏肓 賓至如歸 背道而馳 車水馬龍 草木皆兵 乘風破浪 出類拔萃 出奇制勝 寸草春暉 唇亡齒寒 車載斗量 程門立雪 才高八斗 垂頭喪氣 東窗事發 打草驚蛇 大材小用 大公無私 大義滅親 呆若木雞 道聽途說 東施效顰 獨當一面 對牛彈琴 對症下藥 多多益善 風吹草動 奉公守法 負荊請罪 分道揚鑣 覆水難收 高枕無憂 孤注一擲 瓜田李下 過河拆橋 刮目相看 高山流水 ……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為了解決背道而馳造句的問題,作者林千詩 這樣論述:

況周頤,生於清咸豐十一年,卒於民國十五年,享年六十六歲。清末民初的文學潮流及時代巨變,對其生活、性情均有莫大的影響,此影醒亦及於他的詞作及詞論。周頤畢生最大的成就─《蕙風詞話》,即在此環境下完成。與王國維《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之雙璧。 整體而言,影響《蕙風詞話》最甚者,當屬「常州派」之詞論。常州派自張惠言強調「比興寄託」,並提出「尊體說」以提高詞的地位之後,乃取代了浙派在詞壇的影響力,後經周濟、譚獻、陳廷焯的推衍、發展,理論更趨完備,影響了整個晚清詞壇。周頤的詞學思想,基本上即是承續常州派的理論而來,尤其是他的「寄託說」,補充了周濟理論的不周延之處,指出「橫亙一寄託於搦

管之先」的不足取,以「流露於不自知,觸發於弗克自已」為貴,最受稱許。 探析《蕙風詞話》整體思想的理論架構,在境界論方面,周頤受王鵬運的啟發,提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在境界的形成中,詞人須具詞心、有襟抱、重寄託,並能處理創作過程中的矛盾,詞作才能具「重拙大」之格,進一步達穆、厚、雅、渾成、深靜、頑等詞境。 在創作論方面,周頤針對創作主體(詞人)提出了尚天分、兼主學養的主張,並勉勵學詞者在師法之餘,要建立一己之「詞格」。此外,他有重視由性情引發之詞心,強調學詞程序的重要。在創作技巧上,周頤受朱祖謀之影響,認為詞應守律、協韻;他並舉出昔人佳作以啟示學詞者關於

用字、造句、擇語、謀篇等技巧,足當初學者之法式。吳宏一先生認為《蕙風詞話》足當與《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雙璧」的原因,即在於此。 至於在作家作品論方面,周頤評論了唐以迄於清的二百二十七位詞人作品。當中他以吳文英的作品為最佳典範,認為其詞作是最符合「重拙大」要求的。此外,周頤就中抉幽發隱,並且特重孤臣遺老之詞,饒具特色。此種心態的養成,和周頤本身之遭遇有密切的關係。鼎革之後,他流寓於津滬間,窮愁潦倒,經常藉填詞以抒發其黍離麥秀之感,因此在選詞評詞時,對這些遺老之詞特別關注,流露於不自覺間,我們需用心體會。 大論學者霍松林《中國歷代詩詞曲論專著提要》中,整

體評價了《蕙風詞話》之功與過,筆者認為甚是公允。茲引錄於下: 況氏的內容豐富、細大不捐的詞學遺產,是很值得我們重視和發掘的。蕙風詞學,是源於性情這個基本 命題出發的。而養性,他又強調「離群索居,日對古人」,這就使其陶冶的性情,「與無情世事,日背 道而 馳。」這種孤臣遺老的性情,發而為詞,其門弟子在《蕙風詞話 跋》中,稱之為「詞史」,實際上 只不 過是末代皇朝的輓歌。表 現在詞學的審美趣味上,特別讚賞靜穆與淡穆之境,並從《花間集》某些 豔詞中 ,求

重且大的詞格。其某些審美趣味與立論甚高的詞格理論常常不大協調,這只能從他「與無情 世事,日 背道而馳」的性情中,才能找到答案。但這不應妨礙我們對他五十餘年來在詞學上慘澹經營所 取得的造詣,給予應有的評價。 此段文字可謂言簡意賅的闡述了《蕙風詞話》之價值與功過得失。周頤窮五十餘年之心力於詞學上,吾輩後學對於其心血結晶─《蕙風詞話》,除站在客觀角度論述外,在主觀感情上,對其慘澹經營、「皓首窮詞」所取得的造詣,應給予肯定與推崇。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 (卷一:1947-1950) (簡體書) (精裝)

為了解決背道而馳造句的問題,作者王洞,季進 這樣論述:

  夏濟安、夏志清昆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他們早年的求學生涯,既是東西方學術交織融匯的實例,又是民國和1949年後「大歷史」的親身見證。他們的往來書信經由志清先生鄭重珍藏,經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權,蘇州大學季進教授註釋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書分為四卷,收錄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學到1965年夏濟安因病逝世的17年間,兄弟兩人的通信六百餘封。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從一位年輕的求學者,一步步成長為國際著名學者,也可以看到夏濟安如何流轉各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努力奮鬥的艱辛。

    夏志清(1921–2013),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生於上海浦東,中國文學評論家,教授。1946年9月隨長兄夏濟安至北京大學擔任助教,醉心於西歐古典文學,因研究威廉‧布萊克檔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論文脫穎而出,取得留美獎學金至耶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博士。在紐約州立學院任教時,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完成《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書,也奠定他學者評論家的地位。1961年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席。2006年7月,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濟安(1916–1965),江蘇吳縣人。夏志清教授的兄長。上海光華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西南聯大、北京大學外語系和香港新亞

書院。1950年赴台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為早期小說作家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葉維廉等人的啟蒙老師,1956年與吳魯芹、劉守宜等創辦《文學雜誌》並兼任主編,在雜誌上主張「樸素的、清醒的、理智的」文學,與其弟夏志清對當代文學的貢獻十分深遠。1959年赴美,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作研究,主要工作是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1965年2月23日因腦溢血病逝於美國奧克蘭。夏濟安的中文著作還有《夏濟安選集》、《現代英文選評註》等;英文著作有The Gate of Darkness,這是一本1949年以前左派文人的評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