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門診手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脂肪瘤門診手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文兵寫的 字裡藏醫:92個漢字教你中醫養生祕訣 和姚亦群 錢江 主編的 眼腫瘤眼眶病圖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手術」皮膚腫瘤切除手術衛教也說明:「手術醫師」 可以切除皮膚腫瘤的專科醫師包括皮膚外科、整形外科醫師在一些特殊部位、比較大或深層的腫瘤會由一般外科醫師(切除大、深層的脂肪瘤)、甚至骨科醫師(切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上海科技教育所出版 。

最後網站脂肪瘤手術需要住院嗎? - 雅瑪知識則補充:不需要,脂肪瘤切除是一個很小的門診手術,不需要住院的。 脂肪瘤手術要住院嗎. 脂肪瘤是生長在皮下的良性腫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脂肪瘤門診手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字裡藏醫:92個漢字教你中醫養生祕訣

為了解決脂肪瘤門診手術的問題,作者徐文兵 這樣論述:

2007年出版至今,仍高踞卓越網暢銷榜冠軍兩百多則讀者書評,好評四顆星!   想減重卻老是失敗?  先釐清自己是「肥」還是「胖」,自然事半功倍!  一感冒就總是咳個不停、甚至久咳不癒?  先搞清楚是「咳」還是「嗽」的問題,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作者提出,咳是「肺氣不清」,嗽是「脾濕痰動」,也就是說,咳屬呼吸系統的問題,嗽則屬消化系統的問題。兩者雖有密切關聯,但診斷時還是要明確區分,才能針對病灶調理。   自小在父母的引導下,作者遍讀中醫典籍與各類藏書,遂在中醫與國學涵養上有了十分深刻的累積,因此體會出若要研究中醫、發皇古意,就必須先從最根本的漢字入手。全書以「字」為線索,旁徵博引,透過字義的

解釋,說明實際的中醫養生之道,行文深入淺出,輕鬆易讀,絕對能讓你大長見識。不論是想要藉由中醫調理養生或是欲了解漢字文字學的讀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絕妙好書! 作者簡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醫門診部身心醫學專家。1966年出生於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學習中醫,並在父親的影響下,閱讀大量古籍,培養出良好的國學基底。198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中醫學院(後改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在學期間不只學業成績極佳,曾獲中醫系醫史知識競賽第一名,亦活躍於各類學生活動,是徵文比賽及演講比賽的常勝軍。   畢業後,留在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時,能力備受肯定,且已流露出對

現行中醫教育和醫療模式的疑惑,尤其憂慮中醫發展的逐漸西化,矢志恢復中醫傳統。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在翻譯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要讀懂中醫典籍、透徹地了解中醫,就必須從國學漢字下手。   回國後辭去醫院的工作,創辦北京厚樸中醫學堂,全心從事傳統中醫理論的研究和教學,並以英文主講《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針灸學》、《食療》等課程。歷經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學生遍布全世界,且治療的患者上至外國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持續致力於中醫推廣工作。 第一輯 從健康談起健康∕中國人的健康理念源於中醫的氣血理論,也就是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腠理∕「腠」是肉眼不可見的表皮間

隙,「理」是肉眼可見的表皮紋路。皮膚∕「皮」是表皮,「膚」是皮下覆蓋的組織,即介於皮肉之間的組織。肌肉∕「肌」是繃緊、剛硬、出力的肉,「肉」是鬆弛、放鬆、柔軟的肌。膏肓∕膏戶就是骨髓。「肓」的質地柔軟,在皮下相對較淺。「膏」的質地相對堅硬,位置較深。脂肪∕「脂」是固體的油。「肪」是肥厚、成塊的硬脂。饑餓∕「饑」是吃食不足、不夠的意思。「餓」字從我,描述的是一種主觀感覺,也就是想進食的欲望。乾渴∕「乾」描述客觀狀態,指人體內缺乏津液。「渴」表示主觀願望,是想喝水的感覺。消化∕「消」表示的是量變,同一種物質的量減。「化」的意思就是轉化,是質的變化,新的物質的化生。 第二輯 從性命談起性命∕「命」是

口令,是天造地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性」是心生,即活著的心,包括情緒、情感、意識、思想、智慧、記憶等等。精神∕「精」是有形的物質,是化生氣和神的基礎。來自父母的「精」在結合的一瞬間,就誕生了新的生命「神」。魂魄∕控制無形的能量、資訊、思想、意識、情緒、情感、智慧的神叫做「魂」;控制有形的身體,影響人的知覺、饑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諸多本能的神叫做「魄」。思想∕「思」是自思,也就是考慮自己的事。「想」是相思、他願,也就是考慮自身以外的事情。意志∕「意」和「志」都是「憶」的結果。「憶」就是思考,憶的結果是「意」,被保存的記憶是「志」。安定∕「安」有保全、穩定、靜謐的意思。「定」是相對靜止、不

變不動的意思。寧靜∕「寧」從□從心從皿從丁,組合起來表述了一種安居、足食、子歸、心安的狀態。驚悸∕「驚」是指人的心神受到突然刺激、襲擾以後出現的張惶失措的狀態。「悸」是能感覺到自己快速的心跳的意思。「悸」大多由「驚」而起,嚴重到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甚至失魂落魄的狀態。怔忡∕「怔」是停頓的意思。「忡」是突然啟動、加快的意思。「怔忡」兩字連用,是心跳忽快忽慢、忽起忽落的意思。焦慮∕「焦」是火燒火燎般的急躁。「慮」是企盼、期待將來發生的事情。「焦慮」是急切地企盼將來發生的事情。煩躁∕「煩」是發熱、頭疼的意思。「躁」是手足亂動,不得寧靜的意思。悲哀∕「悲」是心情、心意因違逆、分離、決裂而痛苦。「哀」是

因為心願不能實現滿足而痛苦。愧疚∕「愧」是心中有鬼,內心有負面、陰暗的精神、情感、情緒。「疚」是心病日久以後產生的自責和罪惡感。疑惑∕「疑」是不信,確切地說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面。「惑」是一種不確定的心態,面對多種選擇而不知所措、猶豫不定。憂愁∕「憂」是擔心、恐懼將來要發生的事。「愁」是一種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心態。怨恨∕「怨」是在所願不得、所欲不遂以後出現的失望、不滿的情緒。「恨」是遭受別人侵犯、傷害以後出現的想報復、反擊的心理情緒。疼痛∕「疼」是急性發作的、持續時間短的、淺表的、有灼燒感的、開放發散的、尖銳刺激的疼痛。「痛」是慢性的、長久持續的、深入的、冷凝的、憋脹的、鈍挫的疼痛。癲狂∕「癲

」指病入頭腦、行為、語言、思想顛倒、錯亂。「狂」從犬從王,是喪失人性、稱王稱霸之意。癲是陰症,陰寒內盛或者陰血不足,都可以導致癲疾發作。狂是陽症,陽氣亢進和陽氣不足,都可以導致發狂。 第三輯 從疾病談起疾病∕「疾」從矢,指人中箭,本意是急性病。「病」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併的疾,即病是急性轉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療的疾病。創傷∕「創」指金屬利刃導致的損害,程度深達肌肉。「傷」在表皮,一般可以不用治療。瘡瘍∕傷在皮膚,出現感染後,傷口比較淺,感染比較薄,稱為「瘍」。「創」在肌肉深處,感染以後脈血瘀積較深,同時伴有紅腫熱痛,稱為「瘡」。癰疽∕「癰」是皮下、肌肉組織間氣血、膿液匯聚,形成

的腫脹隆起。「疽」是癰的演變、惡化、深入,由體表皮膚、肌肉發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臟漸至五臟。咳嗽∕「咳」是肺氣上逆,「嗽」是食氣上逆。「咳」屬於呼吸系統的問題,「嗽」屬於消化系統的問題。哮喘∕「哮」是由於呼氣受阻、擠壓,產生的高頻、尖銳的聲音。「喘」是吸氣節奏加快。肥胖∕「肥,多肉也。」形容肌肉豐滿,體型大,皮革充盈,並非指脂肪多。「胖,半體肉也。」本意是古代祭祀時奉獻的半扇肉,後引申為寬大。癥瘕∕「瘕」指邪氣剛剛開始聚集,時聚時散,游走不定的狀態。「癥」含有有徵可循的意思,也就是弄假成真,由瘕而癥。「癥瘕」描述的是疾病從無形的邪氣發展到有形的積聚,並即將質變成癌的階段。積聚∕「積」是陰寒的能

量凝結而成的深入臟的腫瘤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聚」是陽熱的能量凝聚而成的無形邪氣,時聚時散,發有休止,痛無定處。疥癬∕「疥」像鑽入人體的寄生蟲之形,現代醫學稱之為疥蟲。「癬」直接由苔蘚變化而來,喻指由真菌感染,導致的接觸性傳染病。痞滿∕「痞」形容上下隔絕不通,出現的陰精不化,陽氣不升,或陽氣上亢,陰寒下凝的否的狀態。眩暈∕「眩」的本意是眼前發黑,視物不清。「暈」的本意是太陽、月亮周圍的光環,後來泛指環繞運動、波動,作為自我感覺的症狀而言,就是起伏不定、旋轉。 第四輯 從膾炙談起膾炙∕「膾」是生肉的意思,有的肉比較鮮嫩,適合生吃,但好吃難消化,所以切得愈細愈好。「炙」是肉在火上烤的意思,趁

熱吃的話,味道鮮美,也好消化。膏粱∕「膏」是指白色的固體和半固體的動物油脂、肥肉。「粱」是精米、細糧。膏粱厚味吃多了,會生富貴病。糟糠∕「糟」是陳年的糧食。「糠」是糧食剩下的外殼或者表皮。無論膏粱還是糟糠,都是飲食偏頗,時間久了,就會以食物的偏性影響人體的平衡,導致疾病。毒藥∕「毒」的本意是偏,特指藥物的本性、特性、偏性,與「藥」是同意詞。性味∕「性」是指藥物的寒熱性質,或使人熱,或使人冷。「味」也是以人為本的主觀指標,同樣把紛繁複雜的藥物、食物變得簡單明瞭。歸經∕「歸」指歸屬,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指人體的臟腑經絡。「歸經」指對藥物作用的定位。炮炙∕「炮」是把食物包裹起來放到火裡烤。「炙」

是把肉放在火上,利用火燄頂端直接接觸食物,並且利用其輻射和上炙的熱氣炙烤。 推薦序1 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的成果   中醫的傳承離不開明師的指點和學生的苦修。子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巫醫。」徐文兵大夫的「中醫啟蒙」系列叢書,凝聚了他數十年追隨名醫名家學習,苦心造詣的實踐體會的心血。不能說大器晚成,也可謂厚積薄發。作為他的老校長,我由衷地為他感到自豪和高興。   徐文兵大夫受母親魏天梅影響,自幼就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其母親指導下,按照中醫傳統的教育方法,從童蒙時就背誦《藥性歌括》、《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同時在父親徐恪先生的影響下,閱讀了大量藏書,培養出良好的寫作習慣和能力。  

 一九八四年,文兵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據負責招生錄取的老師說,志願表上從第一志願的重點大學到第三志願的大專他填的都是中醫。次年,文兵的妹妹文波也考進來,兄妹同校,傳為佳話。在校學習期間,文兵不僅痴迷學業,還利用閒暇跟隨日後成為他師父的裴永清老師伺診抄方,而且積極參與、組織院系學生活動,才華橫溢,嶄露頭角。一九八六年獲得北京中醫學院首屆任應秋獎學金;在《中國青年報》徵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中醫系醫史知識競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在學院組織的演講比賽中獲獎。   一九九○年大學畢業,文兵留校,並先後在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門診辦、院辦工作。一九九二年被醫院選派,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管理幹

部英語進修班,結業後回醫院籌建和管理醫院的外賓門診。一九九五年被調到大學校長辦公室工作。他少年老成、處事細心周到,滿腔熱忱、矢志恢復中醫傳統,使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九九六年秋,文兵隨我去參加全國中醫院校校長會議。在南下的列車上,我曾與他促膝長談,試言其志。文兵流露出對現行中醫教育和醫療模式的疑惑,對中醫發展逐漸西化、異化的憂慮,以及對行政管理工作的厭倦,堅定地表示寧願放棄行政升遷機會,也要從事中醫專業,試圖在涉外中醫醫療、教學上闖出一條新路來。余愛其才,嘉其志,一九九七年力主選派他赴美講學。   文兵果然不失其言,在美期間先後順利考取了全美針灸師和中醫師資格,還受到美國針灸協會的嘉獎,被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一九九八年回國後,他毅然辭去公職,創辦了北京厚樸中醫學堂,開始了他企圖恢復傳統中醫教育、醫療模式的追夢之旅。   經過將近十年的含辛茹苦、孜孜以求,現在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潛心研究身心疾病,頗有心得建樹,治療的患者上至外國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對他的事蹟都有報導,影響日漸深遠。今年他的「中醫啟蒙」系列叢書和英文版中醫教材即將出版,這正是他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的結果。   觀夫古今,匹夫莽漢,有勇無謀,敗事有餘。書生犬儒,空談誤國,成事者少。中華民族的復興,中醫事業的振興,需要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更需要能夠身體力行,為實

踐理想而放棄虛名浮利,刻苦鑽研、開拓創新的人。我也希望熱愛中醫藥事業的人透過閱讀「中醫啟蒙」系列,能有所啟迪。 龍致賢(本文作者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祕書長、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推薦序2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的體現   我與徐文兵先生一見如故。剛認識時,他就是副教授,但大家都不按世俗常情,只稱他「徐大夫」。相處日久,我才看見「徐大夫」這個「官稱」後面藏的東西:一個是淡泊名利,謙虛好學,一個是堅持實踐,不離臨床。   體味古今名中醫的成才之路,不外乎兩條,即讀書與看病,只不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讀書不僅是通曉古文,精讀熟背經典,更要字斟句酌,反覆領悟其中的思維

方法、內在聯繫;看病不僅是望、聞、問、切,辨證處方,更要在看病中再習經典,反覆加深理解。   徐大夫的這一部小書,正是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的體現。這種一文必求其確,一意必析其微的精神,使他在學習、思考、實踐中一層層深悟中醫之道,一步步攀上中醫科學之峰。   我聽過徐大夫講中醫,不僅邏輯嚴密、層次清晰,而且深入淺出、剖析分明。他的講座沒有不倫不類的摻雜,沒有似是而非的敷衍。記得有一次為二十多個國家駐華使館的友人講什麼是中醫,其風趣生動的語言和儒雅的翩翩風度,給與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他們對中醫刮目相看,十分折服。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共同愛好,我們常在一起說文談詩,徐大夫思維敏捷

,我多能從他的談話中受到啟發。一次談到中文音韻的陰陽平仄,思及古人造字,除了賦其形,還要定其音,平聲屬陽,激越高亢,多用於外向表象之事物,仄聲則反之。徐大夫竟由此聯想到諸多中醫用語,依此解釋「疼」與「痛」,頗有新意。「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中醫事業後繼乏人,已成難挽之定局。似徐大夫這樣,雖已過不惑之年,在中醫隊伍中尚屬青壯,這其中有造詣者,更是鳳毛麟角。希望此書的出版,能激勵更多的中醫後繼者,多學多思,弘揚岐黃醫術,重振中醫雄風。是為序。 張曉彤(本文作者為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平心堂中醫門診部主任) 自序   我是在把中醫的術語翻譯成英文的時候,發現自己不識字的。   

比如「疼痛」,簡單翻譯成pain就行了。那麼單拿出「疼」或「痛」,又該如何翻譯呢?畢竟在古文中,這兩個字經常單獨出現!疼和痛有什麼區別?只好去查字典、翻古書、學訓詁,到頭來反而搞得一頭霧水,敢情有的古人好讀書不求甚解,有的耍起了太極,搞什麼互訓,疼者痛也,痛者疼也!翻譯中碰到類似的詞彙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在翻譯中碰到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中醫的詞彙、概念找不到恰當的英文對應。比如說「氣」字,現在都譯成energy。可是外國人把石油、能源叫做energy,而中醫把汽油燃燒時的狀態,放射出的光、熱、動力叫做「氣」,這根本就是兩個概念。   再比如說「神」,英文教科書都翻譯成mind。確切地

說,mind是中醫「意」的意思,翻譯成思想也不為過。「意」是出生以後後天形成的,跟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的「神」有著本質的不同。把「神」翻譯成spirit、soul可能更合適一些,但也只能是勉強接近,因為中文的「神」還有天神、造物主的意思,翻譯成god更合適。中國哲學講天人合一,也就是天神、人神本為一體,所以用一個宇表述,「人神」也就可以翻譯成mini god。更不用說「魂魄」這些詞,就更無法翻譯了,只能讓外國人作為外來語去接受、去學習。   更有代表性的是「五臟六腑」的翻譯,簡直就是雞同鴨講。中醫臟象學說講的六臟六腑,指的是活體在心神控制指揮下的系統功能狀態,但外國人理解的是解剖死屍後肉眼可見的

局部形體。不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把臟腑名稱對應翻譯過去,只能出笑話。如看不見摸不著的「三焦」怎麼翻譯?   很多中國人整天叫嚷讓中域的一切和外域接軌。唯獨中醫是個例外,只能讓外國人來和中國古人接軌,而不是我們歪曲古意,削足適履,委曲求全去逢迎別人。這樣做喪失了人格,替祖宗丟人,也就喪失了中醫的精髓。   造成這種歪批胡翻的根源,也是我們自己對古文的不識、不解。身為中國人,對很多漢字認得、寫得、讀得,可是深究其意,卻發現自己根本不識得。   腧穴中腎經的原穴叫做「太溪」,我一直搞不明白什麼叫「—條大的小河」,後來查閱繁體字的古書,才知道溪是「谿」的簡化字,而「谿」是山谷的意思,比谷略淺窄。《素問》

上說「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說的是在肌肉附近的地方氣象。合谷穴肌肉豐厚隆盛,故曰「谷」。太谿在腳踝內側,肌肉淺薄,故名「谿」。再如,中醫的「醫」,形象地描述了患者中箭以後,用酒消毒、麻醉,用鑷子、剪子手術的搶救過程。而「毉」字則明確指出只有巫才有資格做醫生。   漢字並不是死文字,幾千年來也在發展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根本就是漢字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喪失了這個特性,漢字也就失去了魂魄,中國人也就不會再有天賦的形象和抽象思維。比如今天人們常說「我很窮」,其實他的意思是「我沒錢」,「我很貧」。在古代「窮」是走投無路的意思,比如「山窮水盡」、「窮途末路」。當現代人把

「窮」當「貧」並習以為常,閱讀古文就開始鬧笑話,以自己淺薄粗鄙的思想去揣測古人。古人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成語有「人窮志短」。有人就把「窮」翻譯或理解成沒錢。再說「貧」字,本是沒有財貨的意思,可是北京人把愛說話、話多的人叫做「貧嘴」。一多一少為何扯在了一起?根源在於「貧」、「賤」兩個字經常連用,慢慢地人們就把賤與貧劃上等號。貧嘴的意思就是賤嘴,白給的,不尊貴。比如「捨」和「得」本來是反義詞,現在人說捨得、不捨得,結果是把反義詞「捨」、「得」合併,成了「捨」的意思。類似的還有「輔佐」。「輔」是支持,「佐」是反對,為人臣既要逢迎,也要諍諫。可是現在反義詞「輔」、「佐」完全變成了支持,慢慢的

人們把「佐」也當成了支持。平常人們烹調用佐料,意思就是與食物性味相反的調料。一百個成年人裡面有九十個知道中國的英文是China,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知道china是瓷器的意思。但是有九十個不知道中國為什麼叫「中」,不知道「華」是什麼意思。我做過很多調查,比率基本如此。   作為中醫大夫,我的工作是恢復、喚醒人的自癒能力。作為中醫老師,我的任務是對外輸出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對內恢復和喚醒國人的自信和自尊。   中醫學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其傳承於世,主要靠師徒間的耳提面命、口傳心授。其次,靠形諸文字的經典著作。後輩晚輩若無福緣得到明師的點撥而悟道,那就只能靠讀書來學習、理解、掌握古人的思想。   本

來就有詞不達意一說,以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因為意在言外的東西很多。且不說古人的書簡、文章在傳抄過程中出現錯訛、散佚、顛倒,單是文字本身隨著時間、地域的變化產生演變,就會導致古今字義、詞義很多明顯的不同。這就使我們透過讀書來掌握古人精神智慧變得很艱難。   艱難也沒辦法,翻譯英文,那就偷懶不得,確確實實地要求落實詞義,只能從識字、明義、會意、悟道幾個基本步驟去愚公移山。笨人用笨辦法。我基本上是從與中醫有關的似是而非的同義詞和近義詞入手,辨析字義、詞義。我不喜歡腐儒的尋章摘句,羅列資料,毫無主見的訓詁方法,而是為了臨床教學實用,獨立思考、辨析,選擇我認為對的解釋。   去年,我的

專欄題為《咬文嚼字》,在《中國醫藥報》連載。這要感謝金亮小師妹溫柔的督促,使我這個天性懶散的人一週交一次作業,一年下來,集腋成裘,竟有五十篇。由思考落實到文字的過程,又使我靈感突現,明白了很多字的含意。在報紙上發表,限於篇幅,未能盡意。今年我又修改、潤色、翻譯,增加了篇幅,使得文章更通俗易懂。感謝王倩引見了立品圖書,同氣相求,也就有了此書的出版。   中醫啟蒙由認識漢字開始,中華文明的復興從振興中醫開始。信此言不為過,願就教於有道者! 徐文兵丁亥年夏至日於北京龍頭公寓 皮膚寒戰、發抖、膚脹、肺、脂肪瘤、脂漏性落髮、青春痘、皺紋把「皮膚」翻譯成英文,很簡單,就是skin。但是仔細想想,那只是皮

的意思。「膚」與「皮」是同義詞還是近義詞?有沒有區別呢?如果有,區別又是什麼?搞清區別對中醫臨床又有什麼意義?回答是肯定的,「皮」與「膚」只是近義詞,有區別。《靈樞.口問》載:「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補諸陽。」意思是,黃帝問:「人不停地發抖、打寒戰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是因為外來的寒氣侵襲停留在皮膚之間,人的陽氣不足,所以會打寒戰、起雞皮疙瘩,治療應當補各個陽經。」我之所以把它翻譯成皮膚之間,而不是皮膚表面,原因在於寒氣侵襲皮的時候,人只會感到惡寒,對風冷特別敏感,加衣被、關門窗仍不足以抵禦,而進一步深入到了皮膚之間以後,就會出現

寒戰、發抖的症狀。《靈樞.水脹》載:「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鼓/空)(鼓/空)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意思是說,黃帝問:「膚脹會出現什麼症候?」岐伯說:「膚脹是因為寒氣停留在皮與膚之間,就像充氣皮球一樣,身體腫脹,皮顯得很厚,按肚子就凹陷,半天不會恢復,肚皮顏色沒有異常,這就是它的症候。」這裡明確提出了皮與膚存在「之間」,可見皮與膚是不同的。「皮」就是表皮,覆蓋身體表面,是與外界直接接觸的人體組織,同時也是毛髮生長的地方。著名的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說的就是皮毛的關係。「膚」,說白了就是皮下覆蓋的組織,也就是

皮下脂肪、津液毛囊、汗腺,也就是介於皮肉之間的組織。「皮」與「膚」只是近義詞。例如人們常說的「膚淺」、「切膚之痛」、「體無完膚」,在這裡「膚」就是表皮的意思。而「肌膚之親」,就是說比表皮的接觸更深的關係。不能因為「皮」、「膚」經常連用,就說「膚」就是「皮」的意思。《詩經.衛風.碩人》有句話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植物初生的葉芽,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長。凝脂,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潤澤,吹彈得破。後世白居易也有類似的詩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之所以說「膚如凝脂」而不說「皮如凝脂」,原因在於兩者位置深淺不同。如果皮下無膚的話,那就是美人遲暮,變成雞

皮鶴髮,皺紋叢生了。《易經.夬卦.九四》爻辭曰:「臀無膚,其行次且」,也就是說屁股沒脂肪的人,走在路上都不好看。如果把「皮」、「膚」理解成同義詞的話,這句話就不好解釋了,屁股上怎麼會沒有皮呢?現代人用「豐乳肥臀」概括性感體態,描述的就是健康的皮、膚、脂、肉充盈的身體。《孟子.告子下》有句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能被餓瘦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皮是不會因為飢餓而減少的,最多也就是皮包骨。《素問.五藏生成篇》:「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意思是說,睡覺的時候,外感

風寒邪氣,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凝滯在皮下也就是膚的部位,就會出現麻痺的症狀,凝滯在血管裡面就成了瘀血,凝滯於下肢就會出現雙腳冰冷。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局部缺血,導致了麻痺和體溫下降。這裡的膚也是在皮下,皮下出血導致瘀斑黑青,甚至局部麻痺。《靈樞.經水》載:「黃帝曰:夫經脈之小大,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幗之大小,可為量度乎?」皮是薄薄的一層,談不上厚薄。膚就不同了,營養充足,三焦功能正常,脂肪堆積多,膚就厚,反之則薄,甚至會沒有膚的存在。我的一個患者絕過食。是真的絕食,不吃飯,光喝水的那種。後來虛脫昏迷,因此有了很多後遺症,消化不良,心跳過緩,腹寒腹痛,即便在夏天也裹著五○五

元氣袋,不然就腹瀉。他的皮很鬆,皮下沒有脂肪,一捏就能提起來。我經常拿他做例子,告訴學生這就是典型的有皮無膚。《靈樞.順逆肥瘦》:「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意思是說,對於成年人而言,皮糙肉厚,氣血充盈,膚堅脂肪充盈,同時被外邪入侵者,可以深刺,留針時間長一些,反之只能淺刺,或者只用皮針。《傷寒論》中有個方子叫做豬膚湯,如果僅僅根據字面理解,找塊豬皮就得了,其實應該是帶脂肪的豬皮。豬油也叫大油,滋陰的效果非常好。體會不了凝脂意思的人,可以炸點兒豬油,待凝固以後看看,體會一下那種白皙、細膩、光澤的模樣。按照中醫理論,肺主皮毛,而肺與大腸相表裡,表皮的問題應該從肺

氣、衛氣著手解決,一般不涉及營血。膚的問題直接隸屬於三焦、心包;膚與在三焦中運行的體液有密切的關係。有的人沒有膚,但是有的人卻渾身長滿了脂肪瘤,疙疙瘩瘩的,雖然不會痛,但是很硬。我一般用化痰散結的方法治療這種膚病,用皂刺、橘絡、絲瓜絡、南瓜子,效果很好。其他常見的脂漏性落髮、青春痘,問題也出在膚,油脂代謝的毛病,源於心包之火和三焦痰濕,非關肺事。少女皮膚滑嫩輕透,吹彈可破;中年婦女面焦髮墮,皺紋叢生,也是膚的問題,涉及三焦和元氣。了解這一點,中醫美容才會有理論基礎,治療也才更有效果。現代人皮、膚不分,到處都在宣傳護膚、換膚、嫩膚,其實他們都是在說皮的事情,膚的問題只能靠內部解決。

脂肪瘤門診手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皮膚科醫生Ava Shamban介紹了擠出粉刺的最佳方法!
5個小訣竅幫你消滅痤瘡 ►► https://smarturl.it/4e2tkz
#粉刺 #痘痘 #Vogue冷知識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眼腫瘤眼眶病圖譜

為了解決脂肪瘤門診手術的問題,作者姚亦群 錢江 主編 這樣論述:

作為相對少見的疾病,眼腫瘤、眼眶病並不為多數的眼科醫師所熟悉。《眼腫瘤眼眶病圖譜》的編寫是希望通過“看圖識病,一目了然”的方式,幫助臨床醫師快速、直觀地掌握疾病的特點。 姚亦群、錢江主編的《眼腫瘤眼眶病圖譜》匯集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近年來眾多的臨床病例,以眼瞼、眼表、眼眶腫瘤等疾病為主,亦包括少量眼內腫瘤。圖片配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概括了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病理特點和治療原則。書中除了該領域常見的病種外.還包括一些罕見病例。對部分病種還同時列舉了典型、非典型的表現,以及容易誤診的個案,有助于臨床醫師拓寬思路,提高診療水平。 “百聞不如一見”,《眼腫瘤眼眶病圖譜》能完

善讀者的形象思維,是一本易讀易懂並有較強實用價值的專業書籍。 第一章 眼瞼腫瘤 第一節 眼瞼良性腫瘤 基底細胞乳頭狀瘤 鱗狀細胞乳頭狀瘤 角化棘皮瘤 皮角 鈣化上皮瘤 黃色瘤 眼瞼色素痣 太田痣 眼瞼血管瘤 皮樣囊腫 第二節 炎癥 瞼板腺囊腫 眼瞼、結膜澱粉樣變性 第三節 眼瞼惡性腫瘤 眼瞼基底細胞癌 皮脂腺癌 Merkel細胞癌 眼瞼鱗狀細胞癌 著色性干皮病 第二章 角結膜腫瘤 第一節 角結膜良性腫瘤

結膜皮樣脂肪瘤 角膜皮樣瘤 結膜血管性腫瘤 結膜囊腫 結膜鱗狀細胞乳頭狀瘤 結膜色素痣 第二節 角結膜惡性腫瘤與癌前病變 結膜鱗狀細胞癌 原發性獲得性黑色素細胞增多癥 結膜惡性黑色素瘤 第三節 結膜淋巴瘤 第三章 眼內腫瘤 第一節 虹膜睫狀體腫瘤 第二節 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 第三節 視網膜母細胞瘤 第四章 眼眶炎癥 第一節 眼眶蜂窩織炎 第二節 非特異性眼眶炎癥 第三節 甲狀腺相關眼病 第四節 眼眶其他炎癥 眼結節病 Wegener肉芽腫 眼眶黃色肉

芽腫 巨細胞肉芽腫 眼眶寄生蟲病 第五章 眼眶囊腫及先天異常 第一節 眼眶囊腫 眼眶皮樣囊腫 淚腺囊腫 其他囊腫 第二節 腦膜腦膨出 第六章 眼眶原發性腫瘤 第一節 血管瘤 眼眶毛細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 靜脈性血管瘤與血管淋巴管瘤 血管外皮瘤 第二節 淚腺腫瘤 淚腺多形性腺瘤及多形性腺瘤惡變 腺樣囊性癌 第三節 淚囊腫瘤 淚囊囊腫 淚囊癌 第四節 神經源性腫瘤 視神經膠質瘤 腦膜瘤 神經鞘瘤 神經縴維瘤 腺泡狀軟

組織肉瘤 顆粒細胞瘤 第五節 兒童眼眶惡性腫瘤 橫紋肌肉瘤 神經母細胞瘤 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第六節 骨性腫瘤與骨性病變 骨瘤 骨化縴維瘤 骨縴維異常增殖癥 第七節 其他眼眶腫瘤 間葉軟骨肉瘤 孤立性縴維瘤 骨內血管瘤 與鼻竇相關腫瘤 第七章 眼眶淋巴組織增生性病變、血液病及組織細胞病 第一節 非霍奇金淋巴細胞性腫瘤 良性反應性淋巴組織增生 惡性淋巴瘤 第二節 綠色瘤 第三節 組織細胞病 嗜酸性肉芽腫 第八章 血管畸形 第一節

眼眶靜脈曲張 第二節 頸動脈-海綿竇瘺 第九章 其他眼眶病 第一節 眼眶血腫 第二節 眼眶異物 第十章 手術圖解 第一節 眼瞼腫瘤切除與整復 第二節 眼眶骨折及整復 第三節 甲狀腺相關眼病眼眶減壓 參考文獻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素以臨床病種豐富而著稱,2009年眼科門診量已超過70萬人次,這其中也包括了相當數量的眼部腫瘤和眼眶病患者。 該圖譜所列舉的病例從眼外至眼內︰從常見病種至罕見病種;從典型至非典型病例,精練地分析了其臨床特征、病理特點及鑒別診斷的基本要點,以及現代治療原則。此外,還附有手術方法及改進手術

的介紹,是一本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專業書籍。 姚亦群醫師有著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她利用業余時間整理、歸納、總結臨床圖片資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奉獻給讀者,不僅對年輕醫師診治眼腫瘤眼眶疾病大有幫助,而且對有經驗的眼科醫師亦有參考價值。 在多年臨床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與其他眼科專業不同,眼腫瘤和眼眶病有著自身的特點︰疾病涉及面廣,多學科交叉協作更為突出;病例重復性低,即使同一病種,手術設計也可以千差萬別;眼眶手術不確定因素多,風險和難度較高,個體化的治療仍需不斷完善︰專業涵蓋眼瞼、眼眶、眼表、淚器、眼球多個部位,年輕醫師需要走更長的學習道路才能融會貫通。 限于篇幅,本書缺

乏對疾病系統全面的闡述,如要深入了解,可以閱讀相關文獻。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必有更新,今後更有價值的內容還可以繼續豐富和補充本圖譜,盼同行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