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vidHarvey寫的 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 和王世宗的 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修訂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沒有社會主義視野的反資本主義運動? 全球經濟危機時代台灣 ...也說明:... 反對資本主義的後果的抗議多半以自由、民主、人權等古典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論述的語彙來表達。尤其中國共產黨目前已經成為維持當前東亞資本主義運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葉浩所指導 林祐安的 超越道德情感的邊界:對亞當・斯密的反思 (2021),提出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德情感、同情共感、不偏私的旁觀者、視覺哲學、美感政治、超驗現象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位學程 林淑芬所指導 劉璧嘉的 衝擊「香港七〇年代」神話: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 (2020),提出因為有 火紅年代、左翼歷史、國族政治、社會運動、香港七〇年代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凱恩斯主義與資本主義危機 - 社會主義行動則補充:4月3日,新自由主義政策的長期捍衛者《金融時報》編輯部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呼籲進行「激進的改革」,明確了向凱恩斯主義措施的轉變:「政府將不得不在經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

為了解決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作者DavidHarvey 這樣論述:

資本主義已死?我們還要它嗎? 或者提倡更美好的社會主義?     何明修:在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全球已經面對了金融風暴、不平等急遽惡化、中國的資本輸出、右翼民粹主義、AI取代人工、冠狀病毒等挑戰。大衛.哈維帶領讀者重新閱讀十九世紀的馬克思著作,逐一剖析這些新興現象背後的政治經濟學之根源。     萬毓澤:哈維將2019年全球爆發的社會抗爭(包括臺灣讀者比較熟悉的香港反修例運動)當成本書的出發點。這些抗爭各有不同的觸發因素,但背後的共通點往往是經濟與民主治理同時失靈:一般人的經濟生活困頓,而又無力透過政治矯治弊病。     新冠肺炎發生後的今日,全球世界經歷一波波的經濟危機、公共衛生危機、階

級鬥爭和新法西斯反動,但極少人能像全球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大衛‧哈維那樣看清事態和展望未來。多年來他一直追蹤資本主義體制的演變和反資本主義基進浪潮。在《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中,哈維介紹了理解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和爭取更美好世界的鬥爭的新方式。     除了解釋暴力和災難,哈維也闡述希望和可能性,發揮個人的典型的才智,藉由談論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環境、科技、社會運動和冠狀病毒等危機,概述了如何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構思社會主義替代方案。他提供一個馬克思主義框架,有助分析反資本主義鬥爭中不受重視的面向和它們的國際關聯。     本書的靈感來自哈維的「反資本主義紀事」(Anti-Capitalist

Chronicles),一個每月兩次的播客和線上影片節目,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審視當代資本主義。     《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提出的分析,對政治和社會運動,以至關注不義的當前階級鬥爭形態非常重要。本書共十九章,哈維在當中論述當代重要議題,包括經濟中金融和貨幣勢力集中的現象、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通用汽車關廠事件、新自由主義者與新法西斯主義者在巴西和世界各地的新興聯盟,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與氣候變遷。他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鍵概念,包括資本的起源和發展、疏離異化、社會主義與「不自由」,以及資本積累的地理和地緣政治。哈維也談到川普政府解決新自由主義危機的嘗試和失敗,以及組織社會主義替代方案之必要

。      眼下是黑暗和危險的日子,非常需要深入分析和認識對我們不利的力量,以及改造社會以滿足所有人需求的富遠見的替代方案。哈維的努力在世人面臨攸關生死的當代迫切鬥爭之際,照亮前路。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一致推薦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好評推薦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好評     大衛‧哈維鼓舞我,也鼓舞那些迫切希望建立公正世界秩序的人。他是進步運動中最有洞察力和智慧的思想

家之一。──歐文‧瓊斯(Owen Jones)     大衛‧哈維在他的領域裡引發了一場革命,激勵了一個世代的基進知識分子。──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成功學 #階級流動 #文憑主義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942136499273342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成功的反思》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4.17 - 2021.4.24
感謝 先覺出版 -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提供3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成功觀| 工作觀| 才能至上主義| 階級流動| 新自由主義| 資本主義| 文憑主義| 民粹主義| 分配正義| 自由主義| 羅爾斯|
-
本集推薦書目:
Anne Case, Angus Deaton《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
Christopher Lasch《菁英的反叛》
Robert D. Putnam《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訂閱超級歪YouTube頻道,加入會員】
https://reurl.cc/R62Ly9

超越道德情感的邊界:對亞當・斯密的反思

為了解決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作者林祐安 這樣論述:

蘇格蘭啟蒙運動哲學家亞當斯密,以其政治經濟學名著《國富論》裡「看不見的手」此一隱喻著稱,而被認為是基於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立場推行自由貿易的旗手,後世也多將其置於理性自利的框架下討論。然而,我認為,亞當斯密理論的核心,其實是一套連接人性之中感性和理性官能的一元認識論,因此其實可以將斯密置於美學的脈絡中理解。斯密倫理學著作《道德情感論》中的核心概念「不偏私的旁觀者」,所指的是個人在觀看他人的行動和反應後,不但形成想像、也生成同情共感,是而能在心裡形成一套行事準則,而社會道德也就在互動經驗之中得到建構。觀看與被觀看揭示了觀者與被觀者之間、以及兩者對於整個道德系統的承認——這是亞當斯密的視覺哲學。因

此,我認為斯密的書寫高度美感化,不僅在內涵上經由描繪身體感官而帶出事實,既反目的論、反對效益論、也反對功能論,同時在方法上也運用類比手法來進行說明。而當亞當斯密將道德系統的邊界劃定為現時的政治實體,也就顯示為對國民一概承認。在安全/自由的張力之間,承認更偏向安全,故本研究也將帶出一種和既往理解截然不同的亞當斯密。也是經由斯密的實然描繪,我們得以認識到應然的理想觀看,也就是規範性之所在,恰在於我們要能夠真正看見別人。在資本主義萌芽的典範轉移之際,亞當斯密的超驗現象學,也讓我們得以反思當代的美感政治:認識他人處境的不可能性,導致民主/民粹的劃分,而政治極化更在視覺文化、社群媒體的互動之中加劇——我

們看、卻從未真正看見別人。

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修訂三版)

為了解決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作者王世宗 這樣論述:

  現代世界的形成含有二義,其一是現代性的確立,其二是單一世界的造就,前者是「質」的追求,後者是「量」的推展。所謂現代性即是文明終極的價值,也就是歷史發展的永恆目的;即因如此,現代性不是現代的發明,而是古典文明的發現,卻為現代所肯定與發揚。現代化起於文藝復興對希臘古典精神的重振,再經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民族建國等運動的促進,人文主義、個人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資本主義,與民族主義乃成為文明發展的現代性理念,而經西方帝國主義的擴張,進一步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準則,於是單一世界乃隨現代化而出現。然而現代世界形成之際,亦即現代性理念推行的結果,文明

發展的困境或危機也隨之產生,顯見現代性理念仍有再加批判與論究其間高下輕重的必要;而這個發現一方面表示人類文明的內在缺陷,另一方面卻表現其追求完美的巨大動力,至此「文明」的意義乃完全顯現,此即「開化」。

衝擊「香港七〇年代」神話: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

為了解決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問題,作者劉璧嘉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問題意識循著「火紅年代」與「香港七〇年代」神話之間的矛盾和張力,以火紅年代這段「失敗者的」的歷史作為突破點,試圖複雜化從「七〇年代神話」而來的「香港人」身份認同。尤其是貫穿於火紅年代討論的「中國問題」,除了是關乎身份認同,有些時候甚至是折射出超越國族身份認同的政治範圍,而應該被理解為第三世界左翼政治對「國族政治」與「左翼政治」該持有什麼關係的問題意識。本論文的在研究框架用了歷史化的方法去書寫火紅年代從1967到1976年的史前史及發展,把並從情感、思想與組織為切入點,研究了六七暴動的左派和極左派、火紅年代中自發毛派、無政府主義者、托派、國粹派、社會派在第一波中文運動、《盤古》、《70

年代雙週刊》、珠海事件、保釣運動、反貪污運動、反加價運動、四報聯刊事件、「認識中國」活動中的實踐。同時,論文也拉入了文革造反派、西方新左翼、美國保釣運動等進行參照,以說明火紅年代與其他地方的社會運動及左翼運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