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冀劍制寫的 哲學課的逆襲:60堂探索人生意義、道德、世界與知識的思維課 和BlancheRobertetc.的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個麻煩的概念+**自由意志**@ 諸緣來去何增減?笑擁斜陽照 ...也說明:那麼即使我的決定是如何堅決清楚,我還是沒有自由意志嗎? ... 相容論認為在決定論的世界中自由意志依然存在,相容論者或許將自由意志定義為由內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大家出版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宋文里、蔡怡佳所指導 陳斌的 女性存在處境的再探:以存在分析與夢的顯現為取徑 (2021),提出自由意志存在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女性、存在、夢境、夢想、存在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哲學系 尤煌傑所指導 高浩容的 自我與存有——論羅洛・梅的存在心理治療 (2021),提出因為有 存在心理治療、哲學治療、哲學諮商、人格、此有、此有分析、存在主義、羅洛・梅、田立克、海德格、賓斯萬格、博斯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由意志存在嗎的解答。

最後網站自由意志存在嗎? - 網域名稱俱樂部則補充:據此加薩尼加認為,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在新書《誰人操控?自由意志和大腦科學》(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Ecco,2011)中,加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由意志存在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哲學課的逆襲:60堂探索人生意義、道德、世界與知識的思維課

為了解決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作者冀劍制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讀哲學? 因為哲學能「減少」你的知識,「增加」你的智慧! 哲學新時代來臨了,你開始讀哲學了嗎?*   也許你以為:「讀哲學對思考有幫助。」   但是,知道一百個哲學家的名字,記了一百個專有名詞,甚至還讀了一百個理論的名稱、簡介和哲學家名言,這對思考有什麼幫助呢?   或許有人會說:「唸哲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知識。」但是如果想汲取新知識,為什麼不去讀科學呢?因為──   哲學不僅無法增加你的知識,還會減少你的知識,尤其是那些被認為很確定的知識。   哲學是在一個沒有確定性的系統中尋找最大的可能性。   哲學挑戰仍處於沒有答案狀態的問題。   哲學不能給你答案,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

中,它會給你無限的能量。   哲學思考方式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習慣的方式,但它是面對生活的重要能力,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價值。   讀哲學,必須是一個探險者,如果你有興趣,本書將帶你參觀哲學的世界,引領你打開新視野,踏上人類尚未開發的思維領域,你永遠無法預期會在那裡發現什麼。   全書內容探討五大問題:哲學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有道德?這是個怎樣的世界?如何才能確認我的知識是對的?作者以輕鬆的筆調、深入淺出的說明,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思維國度的大冒險。一篇又一篇的內容宛如哲學思考的接力大賽,看著各家功力深厚的哲學論點出手過招,超凡炫技,比追劇還精采萬分,讀來讓人驚呼:原來哲學是這麼一回

事! 名人推薦   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王冠生   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甘偵蓉   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 朱家安   臺灣大學及東吳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 林正弘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洪裕宏   真理大學通識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副教授 張國一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專業強力推薦 作者簡介 冀劍制   畢業於台灣大學哲學系、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著有:《邏輯謬誤鑑識班》、《心靈風暴:當代西方意識哲學的概念革命》、《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

查簿》、《海賊王的哲學課》、《哲學概論》、《是思考,還是想太多》,以及數十篇國內外學術論文。   「我嚮往一個充滿理性的和諧社會。欲達此一目標,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全民思考能力。」   相關著作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篇:哲學是什麼? 1. 為什麼要讀哲學? 2. 哲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3. 哲學究竟是什麼? 4. 先有哲學問題,才有哲學理論 第二篇:人生哲學: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5. 人生意義的問題 6. 人生有意義嗎? 7. 虛無主義:人生沒有意義 8. 享樂主義:活著就是要追求快樂 9. 禁慾主義:禁慾才能獲得最好的生命 10. 幸

福來自於德性 11. 如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12. 神存在問題 13. 多瑪斯的宇宙論論證 14. 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 15. 惡的難題 16. 全能神的存在詭論 17. 康德論神存在論證 18. 馬雷夏的論證 19. 巴斯卡的賭博論證 20. 主張人生意義不是追求快樂的「經驗機器論證」 21. 人生意義的知識不是能夠被語言表達的知識 22. 瞭解人生意義需要實踐型知識 第三篇:倫理學:為什麼我們要有道德? 23. 你喜歡道德嗎? 24. 提倡道德是好是壞? 25. 孔子的道德觀:以仁為本,以禮為遵行法則 26. 康德倫理學:無論如何都不可說謊 27. 效益主義:帶來幸福的謊言是可以說的 2

8. 道德有客觀依據嗎? 29. 從實然與應然的問題看道德基礎 30. 我們為什麼要有道德:利己主義 31. 德性倫理學 32. 仁心佛性論 第四篇:形上學: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33. 哲學始於驚奇 34. 實在論:世界真實存在 35. 現象論:存在的只有現象 36. 直接實在論的逆襲:世界就如同我們所見的那樣存在著 37. 靈魂存在問題 38. 心物二元論:心靈與物質兩者並存 39. 唯心論:世界是由心靈所構成 40. 唯物論:心是由物質所構成 41. 奧坎剃刀原則:不要做多餘的假設 42. 取消唯物論:意識根本不存在 43. 自由意志存在嗎? 44. 我們能造出人工心靈嗎? 45. 不同

的世界觀看見不同的世界 第五篇:知識論:如何才能確認我的知識是對的? 46. 何謂知識? 47. 柏拉圖對知識的定義 48. 知識的種類(一):事實型知識與實踐型知識 49. 知識的種類(二):自我知識 50. 知識的合理性結構與笛卡兒的懷疑 51. 基礎論與理性主義 52. 經驗主義式的基礎論 53. 康德基礎論:以先驗綜合判斷為基礎知識 54. 融貫論:所有知識互相支持 55. 懷疑論 56. 他心問題:別人有心靈嗎? 57. 逆反感質問題:我看到的真的和別人看到的相同嗎? 58. 「自我」:「我」是什麼?「我」存在嗎? 59. 因果律:「凡事必有因」是正確的嗎? 60. 歸納法值得信賴

嗎? 第六篇:其他哲學領域 61. 邏輯與批判性思考 62. 科學哲學 63. 社會正義 64. 尋找完美的政治與社會制度 65. 價值相對主義對人生觀的影響 66. 美學:人審美的標準是什麼? 67. 結尾:求道的哲學 後記 推薦序 欣賞哲學問題的方便門 朱家安   「你覺得哲學是什麼?」在一個演講裡我這樣問大家。   有人舉手:「我覺得哲學是用思考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是這樣一來,好像沒有辦法說明哲學跟其他學科有什麼不一樣,不是嗎?畢竟所有學科好像都是用思考來解決問題的。」   「對吼」,大家很快發現這個問題不是很好回答。   事實上,這個問題真的不是很好回答。

我有個老師每年都會為這個問題給一個新的答案,某一年他的答案是:哲學就是那種「研究『不但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找答案的問題』的學科」。   哲學是什麼?為什麼要讀哲學?冀劍制老師寫《哲學課的逆襲》,劈頭就挑戰這組艱難的問題,並提供了初步的刻畫:哲學的特色,是「在沒有確定性的系統裡尋找最大可能性」。哲學跟其他學科,例如物理學,差別在於,其他學科的研究者知道「有個標準答案存在在那邊」,只消找出來就行了,而哲學研究者,則通常沒有那麼大的信心。照冀老師的看法,因為處於沒有確定性的系統,哲學無法提供唯一正確的答案(更精確地說,在哲學做到這件事的同時,它也轉化成科學了),但就是因為處於沒有確定

性的系統,哲學思考可以帶給人一些很特殊的東西。   身為哲學入門書,《哲學課的逆襲》好懂且流暢。冀老師蒐集非常多的生活案例,以議題的區分讓大家可以無痛進入並欣賞哲學家為哲學問題提供的分析和論證,並且不吝於透露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在這種鋪陳下,哲學討論看起來更具體,也好掌握。   哲學這條路,本書從「人生意義」開始走。這個問題大概是來哲學系面試的高中生關於「我過去想過什麼哲學問題?」答案的前三名。然而,對於哲學作者而言它其實不好處理,特別是還有一些家長擔心小孩讀哲學系會讀到自殺的時候。冀老師從幾種常見的人生意義分析起頭,說明它們吸引人的地方,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並帶入自己的點子:關於人生意義

的知識,有可能是一種實踐式的知識。   當然,你不需要因為他把這個點子安排在一連串互相比較的理論的最後面,就認為那是最正確的。對於冀老師在其他章節展現的作者意見,也是一樣。具備好奇心的哲學讀者,應該抱持批判的心態讀哲學書。對於這種持有健康批判態度的讀者,冀老師給你很大的方便:在書裡,不管是他自己的看法,還是哲學家的看法,都被他刻畫得很清楚明確,讀者可以很容易嘗試整理書中論述的邏輯結構,並反思當中的可能問題,以及其他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我相信,你就更有機會體會到,哲學思考帶給人的特殊禮物。   (本文作者為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 學習哲學思辨,面對未有定論的世界 林正弘   「哲學」一

詞源自兩個希臘字philos(愛)和sophia(智)的合併,顧名思義應涵蓋一切知識。事實上,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確實包含當時的眾多議題和知識,諸如:運動定律、天體運行、物質的種類與形式、磁鐵、時間與空間、因果關係、世界的變遷、幾何、靈魂、感官知覺、想像、記憶、思想、政治、道德、快樂、友誼、修辭與詩、邏輯、尼羅河、奧林匹克運動會、各種動物的身體構成物質、體內外器官及整體結構、生活習性、及其與外在環境的關係等等。這些知識經過兩千多年的探索與爭論,逐漸發展出各種不同領域的學科,各有其自己的研究方法及系統性的理論結構。但仍有非常多等待解答的議題和人類想要獲得的知識,未能構成有系統的理論或發展出合適的研究

方法,因而未獨立成為特定領域的學科,或納入已有的學科之內。這些各學科之外的議題或知識仍然是「愛智者」追求的對象,而保留在「哲學」一詞所涵蓋的範圍之內。但這並不表示哲學的內容不能分門別類,也不表示其所常用的各種探討方法沒有一些重要性質。   按照傳統的分類,哲學內容包括三大領域:形上學、知識論和價值論;當代哲學則有更細密而複雜的領域分類。這些未納入各獨立學科之中的內容,有許多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其他學科中的理論問題息息相關。許多人認為哲學是不切實際的空思冥想或純粹的概念遊戲,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們不容易預知在實際生活或求知過程中,會牽涉到何種哲學議題。因此,哲學的入門讀物雖然無法介紹大部

分哲學議題,但最好能夠照顧到主要領域,不要有所偏頗。本書內容,除了包含傳統的三大哲學領域之外,還介紹許多當代哲學的重要領域,頗能符合各種不同背景的眾多讀者之需求。   哲學的探討方法偏重想像、概念分析、推理等較抽象的思考方式。這種哲學思辨方法不同於注重實驗、觀察、演算的自然科學方法,也不像社會科學及其他人文學科慣常使用的田野工作、問卷調查、訪談、閱讀書面資料、統計等接近實證科學的方法,因此不像其他學科會有共同接受的暫時定論。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或求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類似哲學議題那樣無法得到定論的情況。我們需要學習哲學的思辨方法,能夠在證據不充分、缺乏明確規則或普遍定律的情況下,設想各種可能的

解答,並做最合理的判斷和選擇。這種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一般大眾必須具備的,並非哲學界的專利。本書在這方面特別用心,不論議題的引介、概念的分析、論證的鋪陳,以及互相對立的學說之比較和評論,都相當細密而深入,能啓發讀者自行思考,不同於淺嘗即止的通俗讀物。   本書作者冀劍制教授早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在哲學專業領域的研究及教學表現出色。他同時關心哲學的推廣教育,除了在大學長期講授哲學、邏輯及批判性思考等正規課程之外,也在校外從事有關哲學的各種通俗教學及演講,並撰寫大量教本和文章。本書是他累積多年經驗的結晶,一方面細密而深入的引介廣泛的哲學領域及議題,內容的廣度與深度

相當於一般大學「哲學概論」正規課程的水準;另一方面以淺近易懂的方式及流暢的文筆,引導初學者步入哲學的殿堂,而無晦澀難懂的弊病。本書是嚴謹深入的課本,也是親切有趣的通俗讀物。   (本書作者為臺灣大學及東吳大學退休哲學教授) 揮舞理性之劍,探險前行 張國一   無疑的,劍制兄又寫了一本精采、清晰、極具可讀性的哲學入門佳作!   我極為佩服的地方,是本書共分六篇、六十七個哲學問題,作者都做了極為精細、清晰的思考建構。你閱讀每一個哲學問題、哲學理論,大略,都非常清晰、明白。對一個初次接觸哲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太適合你們閱讀了。大略,你可以極省力,在很短時間內,將六十七個最重要(涵涉東西方)

的哲學問題,做一個明確的理解、掌握,剎那間,優游觀覽了(古今)哲學海一遭,說來,也算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不只是初學者,即便是哲學老手,你閱讀此書,都會感到驚訝!作者將各種哲學理論、思考,講說的真清楚呀。過去許多不見得讀懂,輕率放過去的問題,在這裡,都被清楚討論、呈現,令人耳目一新!讀一般哲學書,往往有顢頇攏統、理路欠明的問題,本書,卻只是一個明確、清晰。這足見作者思考之勤,用功之深,智慧明白洞達,常人難及。   哲學到底是什麼?就我自己的淺見,我以為哲學就是追求終極知識的學問。打破砂鍋問到底,必將終極的真相,找出來!這難免有些不切實際,往往走進高玄!但人類的文明,不就是這樣,一步一

步,走出來的嗎?   今日的科學,他仍要追根究柢,大略,這還是一種哲學的態度吧!   不過,作者寫作此書,他主張:「科學是在一個有確定性的知識系統中尋找解答;而哲學卻是在一個沒有確定性的系統中尋找最大可能性。」這是一個「當代較為狹義」關於「哲學」的定義。   從這樣的角度切入,哲學思考,大略,就是透過一種合理的思考,去面對「沒有確定性的系統」的(六十七種等)宇宙、人生問題,去「尋找最大可能性」的理解。   大略,這是一種崇尚、信賴理性思考的基本立場吧。人有理性一大利器,自肯之,向前奮鬥,向前冒險,自能得到宇宙、人生諸「沒有確定性」問題,「最大可能性」之解決。      哲學家,就劍制兄

來說,就是一個揮舞著理性之劍,向未知人生,勇往直前,探險進知的勇者吧!   本書,大略即作者,揮其理性、邏輯之劍,面對六十七個哲學問題,加以深剖,探險解祕,呈現出之結果。這絕不是一般「文抄公」的作品,六十七篇小文,皆為作者深思、抉擇、建構起來精心之作!   這也使我們明白,何以此書可以寫得這樣清晰、精明了。   本書所處理的問題,不僅僅西方哲學之議題爾,也包含了東方儒、釋、道思想。在最後第六十七個問題:「結尾:求道的哲學」,作者借一尾令人難信可笑的「龍」,比喻宇宙之「道」。作者的立場,許多人或以為那是可笑、不存在之物,但哲學家,不妨更有好奇心一點,或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應更謙

卑一些。何妨,向前探索、追尋之呢!   這可見作者心胸之廣大了!他借理性之利劍,深剖東、西,乃至宇宙之道!這是一幅:致廣大、盡精微,窮通古今中西,超級劍客的圖像了!   當然,我難免還是疑惑:理性真有這樣巨大的力量嗎?在第五篇知識論中,作者指出,透過理性思考,我們對於「自由意志」、「他人心靈」、「自我」,竟都難證明其存在!   理性,尚未犯難冒險前,是否已先把自己搞成寸步難行?   理性,大略,應有其「自知之明」吧!但「自知之明」,有可能搞成畫地自限、自廢武功,「哲學」慧命因此喪失。在我,我是無所謂的!在某些情況下,把「哲學」放下,未必不是人生一條愉悅的出路。   此外,作者難免有點

主張,應借哲學、理性,思考以面對生活的意思。這,我並不反對,只是,根據我的經驗:生活,感性、直覺、意志力等,實與理性為同等重要。他們皆為「我」之一種功能,可兼重、自然用之呀!   不過,我這有些學藝不精,三流劍客,自我開脫的意思了。真正的哲學劍客、鬥士,應如劍制兄這樣的。實在,我知道他還有更大的志願:藉由理性、哲思,淨化私心、非理性,以提升人類社會。諸君讀此書,都必要受他這些心意的感動、感召了。   這是一本豐富、清晰、精微、廣大的哲學入門佳作,推薦給您,絕不可以錯過!   (本文作者為真理大學通識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專任副教授) 02哲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哲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思考方法,

而哲學思考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在一個沒有確定性的系統中,尋找最大的可能性、最合理的答案或是最好的抉擇。」 ✽思考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面臨的大多數抉擇並沒有正確答案,都是在一個沒有確定性的系統之中。無論是要選擇大學科系、工作種類、愛情的歸宿、甚至猶豫要不要回一通未接來電,都沒有一個正確解答,也沒有正確的決定。但由於我們不清楚如何在不確定的系統中尋找最佳抉擇,因此,我們把所有問題都當作有正確答案在思考,誤以為只要想得對,就一定有最好的結果。所以,一旦產生好結果,就以為是正確的抉擇與正確的思考;萬一不如人意,就以為全錯了。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依據最好的思考,找到最佳抉擇,不一

定有完美的結局;藉由不好的思考與抉擇,也未必導致不好的後果。這是機率的問題。愈能常常靠向最佳思考與抉擇,成功的機會自然愈高。當我們首先認清這種不確定性系統時,才有能力開始學習如何在這種知識基礎上思考。 以「情歸何處」來說,到底要不要跟某個追求者交往呢?這個提供選擇的知識系統表面上看似簡單,我們通常會把它當作一個有確定性的系統來看,因此認為: 這只是「要」或是「不要」的決定。如果決定交往,則會產生X結果,如果不交往,則會產生Y結果。如果X結果比Y結果好,決定交往就是正確抉擇,反之則是錯誤抉擇。 但是,這個思考方式卻是設定在一個太過簡化,而且與事實不合的基礎上。這個問題裡面還牽涉到的因素是,如何交

往、交往後對方可能有哪些反應及改變、不交往的話還有哪些選項、雙方感情種類如何、能持續多久、個人重視的與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什麼,以及未來想法是否會改變等等。這些複雜因素,都會讓問題變成一個必須仰賴未來不確定因素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抉擇的當下,未來的好壞尚未被決定,在抉擇過後的每一刻、每一個行為、言談、書信往來、甚至(自己及對方)與其他人的關係變化等等都影響著結局的演變。所以,我們根本不可能在這一刻找出一個確定性的解答。

自由意志存在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洛基最新一集!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最新的一集,
與前幾集不同,隨著輕快的流行音樂,我們來到了...一間酒吧。
我們看到穿著便服的TVA獵人C-20以及Sylvie(也就是洛基的女版變體)閒聊,
此時Sylvie突然問了一句:
「有幾個人在防衛時間守護者?」
我們這才發現事情不對勁,畫面一切換,看到真正的Sylvie利用魔法侵入C-20的腦袋,
最後終於問出找到時間守護者的方式:TVA總部的金色電梯。
這時再接到上一集的結尾,Sylvie的傳送門原來是直接回到TVA總部,
在爆揍了幾個時間衛士之後,洛基也跟著回到總部。

這時Sylvie還試圖迷惑洛基,想當然耳,徒勞無功。
於是,兩人暫時休戰,前往附近的小鎮尋找能夠重啟時間平板的電源。
不用懷疑,散步時間當然也是更多小倆口吵架的時機
“slow down” to "and don’t call me Variant”
其實這裡有個拍攝巧思,
洛基在此處稱Sylvie為「變體」,因為對於洛基來說,他自己是唯一正版,Sylvie則是山寨,
但是講完這句話之後,鏡頭馬上切到兩人的背面,
洛基穿著的TVA夾克上寫著...
變體。
無論是哪一個版本的洛基,其實都帶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強調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卻沒辦法不透過別人的濾鏡來看待自己。
在我們的洛基指著Sylvie說是變體的同時,
自己卻也是B-15獵人所稱的"cosmic mistake",一個脫軌離開了命運道路的宇宙錯誤
不過,他還沒有意會到的是,做為一個變體並不是件壞事
與其說洛基是個宇宙的錯誤,他更像是宇宙賦予的全新機會。
這裡我得先解釋一下Sylvie到底是什麼人,
但MCU中我們所見到的Sylvie,明顯就是洛基的變體,不是從什麼平行宇宙來的,
那麼,一定有人想問「那為什麼她會從男生變成女生?」
啊...這又可以回到我上一集提過的「跨性別寓言」了,

Sylvie在這裡就與洛基說她從小就成為了一個變體,受到TVA追捕。
所以她很有可能是還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在實驗變形術的時候,
發現自己比較喜歡這樣女性的自我認同
當然也就脫離自己在「神聖時間線」的設定,為了維持自己想要的樣貌,從此被TVA追殺。
她在這裡還說
"That’s not my name anymore… I’m Sylvie now”
也更進一步證實這點。
之前也談過幾次,洛基的性別設定是「流動」的,在小說中也說自己無論身為男女都非常自在。
而...容我大膽地說,這就是這個影集用非常輕柔的手法談論性別認同,
畢竟,Sylvie就是在尋求對於自己最真實的故事,
TVA也就代表著不容改變的傳統價值,
一再要求「神聖的時間線不容牴觸」,就像在說「你這樣會造成社會混亂」「我要怎麼教小孩」,
或者是像洛基這樣沒那麼明顯的質疑,覺得她只不過是個改過名子的洛基而已。
“oh so you changed your name, brilliant”
就如社會否定那些突破框架的人為自己創造的新故事。
看來這寓言非常成功,
因為我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那群美國白人肥宅Youtuber憤怒地用同樣的標題和縮圖,
作影片哭喊迪士尼愛政治正確的影片。
(真的是有一整群人都在做這件事,而且訂閱數還不少,千萬不要去找)

兩人走到了一棟小屋前,Sylvie直接把劍掏出來,一腳把門踹開,
卻直接被其中的老婦實質意義上的轟出去,
洛基笑了笑Sylvie的粗魯行為,換他上場,看到房裡的照片,
巧妙變形成為她的丈夫,卻遭到跟Sylvie同樣的下場。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明顯看出,Sylvie雖然是個洛基變體,但是兩人個性相差甚遠,
你甚至可以說她跟一開始的索爾比較相像,魯莽、強硬,沒有洛基的狡詐氣息與優雅詞藻。
就連她手持的大刀跟洛基的匕首也有這樣的對比。

而這應該也跟他們不同的成長背景有關,
像是Sylvie在這集另一個橋段有提到,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了,也沒有什麼母親的回憶,
所以,在她那條時間線之中,她可能反而是比較受寵愛的那個孩子,
被奧丁暗中視為王位繼承人的第一人選,才養成了這種個性。
而她還有提到魔法是自學的,
代表她從小是受到戰士訓練,這點也可以從她跟TVA的打鬥看出來。
由此可推斷,那個時間線也許也出現了一個行徑跟個性跟我們熟知的洛基比較相像的索爾變體
說實在話,我還蠻想看到那個版本的索爾的。

兩人在對話中才得知所有人都已經跑去搭方舟,試圖離開這個星球。
要搭上方舟,就得先上火車,但是就跟所有末日電影演的一樣,
只有最有錢的人才買得到車票。
兩人偽裝成警衛和囚犯蒙混上車。
當然,坐好了之後,又恢復這影集招牌的坐著聊天橋段,
洛基表示自己的魔法是母親,芙麗嘉女王所教的,
他在談到母親的時候,大概是這幾集以來第一次真正軟化,
談到母親,洛基不再能繼續維持自己滿不在乎的面具,
因為芙麗嘉是唯一真正理解他的人,
當然,對於我們的變體洛基來說,他的母親還沒死,
但是在命運的道路上,芙麗嘉的死已經是注定的結果了,
而且還是被洛基自己害死。
在漫威的《洛基》小說之中,芙麗嘉這樣說過:
「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我知道那種渴求,我知道它並不會消散,只會愈發壯大」
對於洛基來說,他一生幾乎都是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
不斷地向外尋求陽光,卻只看到陰影逐漸蔓延。
奧丁想要一個充滿力量、剛強的兒子,
不注重洛基能言善道的天賦,更是阻止他進一步跟母親學習"女人的"魔法,
因此,洛基的天分,就逐漸轉成一種防禦機制以及詭計,
他不停地惡作劇與謀略,就是因為所有人都將他視為異類。
不過,只有母親芙麗嘉能夠看破這個詭計
因為只有她願意拋開這些外來的框架,看見真正的洛基
洛基對於幻術會有如此高度的掌握,其實也反映著其他人看待他,以及他看待自己的態度,
對他來說,他這個人一向都是透過別人的反射呈現在世上,
就像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提出的「鏡中自我」理論,
「我不是我以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為的我,我是我以為你以為的我」
雖然說這本身並不是壞事,
鏡中自我其實不是一個負面現象,而是每個社會化的人都必經的過程。
但是洛基已經把這個過程如此內化,只能從別人的眼光斷定自己的價值。
在他的大半人生之中,洛基一直不是洛基,
而是索爾的弟弟、奧丁的兒子、勞菲的兒子、薩諾斯的手下,
在到了TVA之後,更看見命運直接指派給他最殘酷的身分:一個反派。
洛基一生注定不是自己故事的英雄。
我們的洛基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黑暗世界》洛基所承受的創傷,
但是,透過時間劇院播放的影片,他依然獲得同樣的啟示:
他不能繼續扮演別人為他定義的角色,
因為那位能看見真正洛基的母親,已經走了,
如果他繼續扮演著這位反派,那就真的再沒有人能夠,或是願意理解他了。
“she was the kind of person you’d want to believe in you”
不知不覺之中,兩人就聊到了愛情
當然,做為一個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故事,怎麼能夠不提到愛呢?
自然而然地提到彼此的戀情,
Sylvie談到了他與一個郵差的遠距離戀愛,
該不會是...史丹李?
不是啦,應該只是一個敷衍洛基的故事。
也反問了洛基是不是跟某個公主...或是王子有情愫,
洛基回答"a bit of both actually”。
你以為我提到跟那本洛基小說中與一名地球男人的戀愛史,都只是我又在那邊腦補嗎?
不要太驚訝,身為混沌之神,為什麼要遵守世俗的規則?
進入過場畫面,切回火車後,Sylvie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
此時洛基卻大方地在車廂中央與眾人唱歌,還換回自己原本的衣服。
雖然洛基號稱自己是享樂主義,但是我們從沒看過如此陽光的洛基,
看來這個變體已經愈來愈脫離本體了。
而且,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當然是要慶祝一下的啊!
(去看上一集解析這個象徵)
在唱完之後,洛基豪邁地摔杯子,說:
“Another!”
這當然是在致敬索爾在《雷神索爾》第一集說的”Another!”
回到劇情上,洛基行為引人側目,
最終被車上的警察yeet出車窗,Sylvie也急忙跳車,畢竟時間平板還在洛基身上,
狼狽地起身之後,才發現平板已經壞了。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洛基的騙術,
在《雷神索爾》之中有看過他掏出冰霜巨人的武器,
所以他的東西應該不是藏在跟現實世界實際有接觸的地方,平板照理來說也不會碎裂成那樣,
他有可能只是想要從Sylvie身上得到更多資訊,才這樣騙她。
but hey, that’s just a theory, A TV THEORY
光就預告來看,他們應該是真的被困在這裡啦,只是這個劇讓我變得有點太神經兮兮。

洛基這時靈機一動,想到透過方舟逃命,
但是Sylvie說方舟在神聖時間線上無論如何都會被摧毀。
當然,洛基身為洛基,反答了一句:
“Never had us on it”
於是,兩人就帶著這最後的希望,趕往方舟,試圖劫船。
在路途中,沒錯,又是兩人心靈交談的時間囉~
Sylvie解釋了她心靈控制的原理,
說遇到比較頑強的人的時候,需要動用對方以前的記憶來製造場景,
此時也不經意地提到她得用C-20為TVA工作之前的記憶。
什麼? 在加入TVA以前?
TVA的組織與全體成員不都是時間管理員所憑空變出來的嗎?
洛基當然馬上停下來追問,
這才知道,原來TVA的員工全都是時間罪犯,
被抹除記憶成為拉到總部,而不是被時間守護者憑空創造。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上一集C-20會驚恐地說 "It’s real”
還說"I want to go home”,
當然,她指的家並不是TVA,而是地球,她原本只是個平凡的女子。
基本上,TVA是一個由罪犯兼奴隸掌管、運作的監獄
(Thor Ragnarok Grandmaster slave joke)
同時,這也能解釋Mobius為什麼那麼喜歡水上摩托車了,
他很有可能是來自90年代的加州衝浪男子,喜歡抽大麻,不停地說wow
等一下...這不就是Owen Wilson本人嗎?
所以,我們在第二集看到莫比斯不記得自己留下的水痕,
還有懷疑法官跟其他的分析師交情甚好,
可能都是因為他在辦案的過程不小心想起真正的過去,而再次被抹除記憶。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切的大陰謀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時間守護者」(如果時間守護者真的存在的話)要用鐵腕統治時間線?
為什麼要抓這麼多人來洗腦、奴化?
除了我上一部影片有提過的推論,
也就是時間守護者可能是因為人們先否決自己的自由意志,
兩手一攤接受命運宰割,才憑空而誕生的勢力以外,
這,當然很有可能跟漫威另一個薩諾斯等級的大反派,征服者康有關。

想想看,征服者康就是在各個時空亂竄,確保自己在唯一的時間線之中統治一切,
而在漫畫中協助他進行邪惡計畫的愛人是誰?
正是Renslayer,也就是這影集之中的法官,只有她號稱見過時間守護者,
而且又剛好坐在長得很像征服者康的雕像底下,
這是不是太明顯一點啦,我需要更困難的一點阿漫威!!
康很有可能就是透過她來維持整個TVA的秩序。
或者其實沒那麼複雜,Renslayer自己本身就是個大反派啦,
還記得在汪達幻視的時後所有人都不覺得阿嘉莎是真正的幕後黑手嗎?

女性存在處境的再探:以存在分析與夢的顯現為取徑

為了解決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作者陳斌 這樣論述:

本文是作者從自身困境出發,試圖理解自身的實踐行動,即作為一個女性的存在意味著什麼。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對女性存在的探索,而是在過去幾十年裡有那麼多女性研究後,更多的重新審視。文章以現象學「存在分析」和「夢的顯現」為取徑再次探索女性的存在處境。論文按兩條軸線展開,一條是女性存在主義的探討;一條是「夢的顯現」的方法論在應用中逐漸形成的過程。兩條軸線的交織體現在以三位女性的夢境為分析對象,結合生命史而勾勒出的「存在分析」。 文章第一部分為緒論,包括引言及前三章。主要是論文主題、研究方法形成的過程以及初步的女性存在主義的文獻探討。第二部分為方法論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在這部分以瑞士精

神病學家賓斯萬格(Ludwig Binswanger)為起點論述了存在分析的源起以及架構。此外,論述了賓斯萬格1930年發表的《 Dream and Existence》這本書中關於夢的分析的截然不同於佛洛伊德的觀點,即關注夢顯現出來的內容。並以法國哲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對此的導論,論述了夢與存在的關係。本論文主體部分第六到八章,正是採用賓斯萬格關注夢的顯意的夢的詮釋方式,來做女性的存在分析。第三部分是主體部分,包括第六、七、八章。這三章是通過三位女性的夢境結合個人生命史,對三位女性的存在分析。第四部分是結論部分,包括第九、十章。第九章從身體層面論述女性的存在處境;第十章

總結先分述兩條線:女性的存在困境及「入夢」的方法論,再次論述女性存在出路的理論路線——表達與想像,以及現實路徑——三位女性的出路。最後是作者的反思。 「入夢」之為下沉,夢境成為鏡映現實的鏡子,「存在分析」則試圖勾勒出一個結構,一個可理解的局,將夢境的理解變為「語言的現實」,「語言的現實」之為上揚。女性困境的出路蘊含在方法論的探索中,言說、文學和藝術的表達與想像是女性困境的出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為了解決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作者BlancheRobertetc. 這樣論述:

面對義務,我們有服從還是反抗的自由嗎?面對抉擇,我的行動準則是什麼? 服從道德是否意味著我們將失去自由?但人若沒有自由意志,仍需負擔道德上的責任嗎? 容許例外的道德,還有價值嗎?不容許例外的道德,還有人性嗎?   當你面對左右為難的處境──   你需要道德哲學,讓你冷靜理性進行辯證,發展出一致的價值和判斷標準。   當你陷入左右攻防的理論胡同──   你需要道德哲學,把你拉回人類的真實處境,讓思想充滿人性的溫度。   人的真實生活充滿複雜的道德抉擇,更得不時面對艱難的處境:   從出門購物──可以購買對環境不友善的食物或商品嗎?該在壓榨員工的商場購物嗎?   職場倫理──老闆要求我欺騙

廠商,作為員工我該照做嗎?為了把商品賣到集權國家,我可以做出多少退讓?   到生死交關的抉擇──懷了無能力照顧的寶寶,我可以墮胎嗎?國家對人民的生命可以干涉到哪個程度?   有些決定就在咫尺之內,但影響的卻是千里之外他者的福祉──我該喝下血汗咖啡、購買血汗手機嗎?   有些事情雖然發生在遙遠的他方,卻是人類普世關注的問題──他們該接納無家可歸的外國難民,還是先照顧國民利益?   事實上,處理道德困境不只有一種思考方式,也不只有一種判準。道德哲學在於對充滿情緒的人生經歷中,進行冷靜理性的辯證,以發展出一致的價值和判斷標準,讓人得以安身立命。道德哲學也在於進行形式上的辯論和攻防時,不時拉回自身和

人類的真實處境中去同理,以免流於空洞、無法實踐的理論。   道德哲學還會觸及更深刻的形而上問題: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從何而來?道德的目的是幸福,但幸福若受制於機運,道德上的努力是否有意義?道德需思及動機或目的嗎?不考慮動機或目的的道德是更高尚還是更僵化?   道德哲學也與現實處境息息相關:道德若是群體共同約定的價值和規則,勢必為個人和群體的福祉而服務,也勢必產生權利和義務,那麼這些權利、義務和福祉在社會中該如何分配?   閱讀了歷代哲學家的意見,你會發現,人類面臨的道德處境一直沒有太多改變,變換的只是外在形式。你更會發現,道德哲學的思考,不會只是形式上的辯論,而是觸摸到人類最真

實的困境,進行有溫度的反思。   【看歷代哲學家如何回應相同問題】   ◆道德從何而來?   盧梭認為,道德來自直覺,是人類對於他人受苦的感受,這種同理心有益於物種和個體生存,因而能保證道德的普世性面向。巴斯卡認為,道德是透過教育與習慣,建立在習俗之上,在現實中,善惡的定義會隨著歷史演進。笛卡兒認為,道德規範人類行為的能力但也受時代演變所支配,因此每個人應該要說清楚,贊同某項道德的條件。   ◆道德是相對的嗎?是否容許例外?   康德認為,道德若沒有普遍規則就失去意義,確實戮力於實踐,才能賦予道德原則價值。亞里斯多德認為,道德行為必須衡量其現實後果,這種審慎思考並做出最適判斷的能力就是德

性。   ◆沒有自由就沒有道德,但自由意志存在嗎?   阿奎那認為,自由意志必定存在,否則人就無需為自己的行動負責,道德規範和法律也不具備意義。尼采認為,自由意志是神學家為了懲罰和定罪虛構而出,讓行動者產生罪咎感。史賓諾莎則認為,自由是幻象,是人類對於理性無知的結果。沙特認為,人類不但是自由的,而且還是絕對的自由,無人能從中逃脫──我們是如此自由,以至於沒有不自由的自由。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施行道德教化?   亞里斯多德認為,公民道德教育是國家的主要任務,因為教育是城邦團結與幸福的條件,目的在於傳播對集體福祉有益的共同價值。羅爾斯主張限制國家對個人的干預,透過公正的公共機構,公民便能

發展出道德感並保有自由。   【道德哲學QA】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哲學?   讓我們面對抉擇時,有能力理解為什麼要去做或是為什麼不去做。   ◆道德哲學在談什麼?   道德是規範人們行動的普遍要求,道德哲學則在釐清這些要求的來源和準則。討論關於「對」「錯」和「善」「惡」的行動和意圖。   ◆道德哲學有哪些主要傳統?   道德的懷疑論者:例如尼采,他認為道德是種疾病,是文明規訓人類的手段,目的是為了生存和宰制所進行的鬥爭。道德的絕對論者:例如康德,他認為道德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命令,人應該為了道德本身而非道德帶來的益處而行善,道德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道德的德性論者:例如亞里斯多德,他認

為道德在於一個人慎思明辨做出最適判斷的能力,做出合乎中道的決斷,就是符合道德的行為。道德的效益主義者:例如彌爾,他認為行動結果的總體效益是道德的指標。   ◆台灣需要道德哲學嗎?   台灣人遇到的困擾,不是道德太少,而是道德泛濫。我們自我馴化為討好他人的可愛動物,卻缺乏裡外一致的道德準則,也缺乏對現存禮教的批判和反省能力,更缺乏進行價值判斷的能力。   我們需要為自己設定價值、訂立規範,以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正是台灣需要道德哲學的理由。 名人推薦   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作者   沈清楷/輔仁大學助理教授、哲學星期五創辦人之一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理事長   黃冠閔/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益中/《思辨》作者、熱血公民教師   羅惠珍/《哲學的力量》作者

自我與存有——論羅洛・梅的存在心理治療

為了解決自由意志存在嗎的問題,作者高浩容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羅洛.梅融合存在哲學與心理學所建構的存在心理治療,藉以澄清人——這個不同於其它動物的存有——做爲會(且能)焦慮的個體,即澄清人之存有之內涵。其次,借鑑梅結合哲學與心理治療的學思歷程,嘗試透過梅的思維,藉以提供本土哲學治療在應用的實務層面之上,結合心理諮商,擬給予心理治療實踐者新的視域。本論文之方法論,主要採用詮釋學和系譜學,藉其特殊性結合研究主題並予以深度對話,進而析論存在心理治療如何在梅的開展下,得以建構出一門調和融會哲學與心理諮商的系統。存在心理治療之發展歷程以梅《存在》一書引入「此有分析」為界分為前、後期。前期,梅從精神分析的學習者,通過吸收田立克對「存有」與「非存有」的哲

學觀,扭轉了他的人學觀,遂捨棄當時心理學主流的精神分析病理觀,乃由傾向心理學的人格論轉向存有學的自我論。梅於自我論的發展中,意識到純粹的存有學探討無法滿足治療的需要,進而經由賓斯萬格與博斯轉化自海德格的「此有分析」哲學理論為心理治療的理論,做為其在實踐場域的參考。這一路徑轉向,使存有學關於自我的探討,到治療中治療師與來談者之間的聯繫互動有了依據。於後期,梅完成了存在心理治療的存有學學說,並結合臨床治療形成今日存在心理治療的三個理論內核:一、存在心理治療將自我視為「在世存有」。二、人的存在困境在於人總處於存在的兩難困境之中,必須藉由非存有的威脅,方能開顯其存有。三、治療是通過治療師與來談者在場之

會心,使人還原自我之存有本真性。最後,通過對存在心理治療辯證發展歷程之探究,我們發現融入哲學視角,可比一般實證心理科學其心理治療情境中,呈顯更為深邃且獨特不同的運作方式:通過以存有學為基礎貫通至經驗世界的人學觀,使治療師能在治療中保有對人的整全認識,避免治療中對來談者的物化,或施展獨斷的病理診斷,以求幫助來談者不只是解決眼前的心理困惑,更能實現其自我的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