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機房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臭氧機房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晶等(主編)寫的 環境工程設計案例圖集 和黃翔的 空調工程(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 陳瑞仁所指導 林殷的 辦公室內空氣中甲醛及懸浮微粒特性-以屏科大為例 (2020),提出臭氧機房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空氣品質、甲醛、PM2.5、PM10。

而第二篇論文正修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黃坤元所指導 郭志榮的 集合住宅通風設備節能控制策略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節能減碳、雙口多翼式箱型風機、空氣品質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臭氧機房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臭氧機房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環境工程設計案例圖集

為了解決臭氧機房間的問題,作者張晶等(主編) 這樣論述:

本圖集收集彙編了多套環境工程污染治理及修復工藝設計實例,涵蓋了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工程改造等多套圖紙。主要內容包括工程平面佈置、工藝流程圖、構築物平立剖面圖、區域圖及主要工程設備表等。可為環境工程設計及建設部門在工程建設中對工藝選擇及佈置、設備選型、環境、能耗、安全、占地、維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參考。內容突出繪圖能力的培養,實用性和適用性較強。 本書可供環境工程設計和基建部門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有關院校學生學習環境工程專業相關課程時參考,是一本工程實踐手冊。 0.1綠色能源和環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平面圖1 第1章某淨水廠改擴建工程——地表水2 1.1淨水廠工藝施

工圖設計總說明2 1.2淨水廠工藝管線綜合平面圖3 1.3淨水廠工藝管線平面圖4 1.4淨水廠給排水管線平面圖5 1.5水力流程圖6 1.6淨化間工藝圖(一)7 1.7淨化間工藝圖(二)8 1.8淨化間工藝圖(三)9 1.9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一)10 1.10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二)11 1.11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三)12 1.12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四)13 1.13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五)14 1.14機械攪拌、折板反應、斜板沉澱池工藝圖(六)15 1.15砂濾池工藝圖(一)16 1.16砂濾池工

藝圖(二)17 1.17砂濾池工藝圖(三)18 1.18砂濾池工藝圖(四)19 1.19反沖洗設備間工藝圖20 1.20反沖洗空氣管、水管透視圖21 1.21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觸池工藝圖(一)22 1.22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觸池工藝圖(二)23 1.23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觸池工藝圖(三)24 1.24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觸池工藝圖(四)25 1.25活性炭濾池間工藝圖(一)26 1.26活性炭濾池間工藝圖(二)27 1.27活性炭濾池間工藝圖(三)28 1.28活性炭濾池間工藝圖(四)29 1.29活性炭濾池間工藝圖(五)30 1.30清水池工藝圖31 1.31臭氧製備間工藝圖(一)32 1.32臭氧製

備間工藝圖(二)33 1.33投藥間工藝圖(一)34 1.34投藥間工藝圖(二)35 1.35投藥間工藝圖(三)36 1.36投藥間工藝圖(四)37 1.37反沖洗廢水回收水池工藝圖38 1.38送水泵房改造工藝圖39 第2章地下水——某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深井-二氧化碳)40 2.1某市給水工程圖紙目錄40 2.2深井泵房及水廠平面示意圖41 2.3深井泵房工藝圖42 2.4廠區工藝管線平面佈置圖43 2.5水力流程圖44 2.6清水池工藝圖45 2.7送水泵房工藝圖46 2.8二氧化氯消毒間工藝圖47 2.9配水管網平面佈置圖48 2.10交通路供水管線縱斷圖49 2.11一號路供水管線

縱斷圖(一)50 2.12一號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51 2.13百泉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一)52 2.14百泉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53 2.15二號路供水管線縱斷圖54 2.16幸福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一)55 2.17幸福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56 2.18站前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一)57 2.19站前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58 2.20文明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一)59 2.21文明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60 2.22北京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一)61 2.23北京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二)62 2.24北京路供水管線縱斷圖(三)63 2.25北京路供水管線縱斷圖(四)64 第3章汙水處理廠工程(CA

SS-紫外消毒)65 3.1汙水處理廠工藝總平面圖65 3.2汙水處理廠水力流程圖66 3.3粗格柵間工藝圖67 3.4預處理間工藝圖(一)68 3.5預處理間工藝圖(二)69 3.6預處理間工藝圖(三)70 3.7配水井工藝圖71 3.8水解池工藝圖(一)72 3.9水解池工藝圖(二)73 3.10生化池配水井工藝圖74 3.11生化池工藝圖(一)75 3.12生化池工藝圖(二)76 3.13生化池工藝圖(三)77 3.14紫外線消毒槽工藝圖78 3.15鼓風機房工藝圖(一)79 3.16鼓風機房工藝圖(二)80 3.17貯泥池工藝圖81 3.18污泥脫水間工藝圖(一)82 3.19污泥脫水

間工藝圖(二)83 3.20污泥脫水間工藝圖(三)84 3.21污泥脫水間工藝圖(四)85 3.22廠區下水泵池工藝圖86 第4章汙水處理廠工程(A2O工藝初步設計)87 4.1汙水處理廠工藝總平面圖87 4.2汙水處理水力流程圖88 4.3預處理間工藝圖(一)89 4.4預處理間工藝圖(二)90 4.5預處理間工藝圖(三)91 4.6初沉池配水井工藝圖92 4.7初沉池工藝圖(一)93 4.8初沉池工藝圖(二)94 4.9生化池工藝圖(一)95 4.10生化池工藝圖(二)96 4.11生化池工藝圖(三)97 4.12二沉池配水井工藝圖98 4.13二沉池工藝圖(一)99 4.14二沉池工藝

圖(二)100 4.15紫外線消毒間工藝圖101 4.16污泥回流泵池工藝圖102 4.17污泥貯池工藝圖(一)103 4.18污泥貯池工藝圖(二)104 4.19污泥脫水間工藝圖(一)105 4.20污泥脫水間工藝圖(二)106 4.21鼓風機房工藝圖107 4.22深井泵房工藝圖108 4.23生活及消防水池工藝圖109 4.24廠區排水泵池工藝圖110 第5章汙水處理廠工程(卡魯塞爾氧化溝處理工藝初步設計)111 5.1汙水處理廠工藝管線平面佈置圖111 5.2汙水處理廠工藝管線工程量112 5.3汙水處理廠水力流程圖113 5.4預處理間工藝圖(一)114 5.5預處理間工藝圖(二)

115 5.6預處理間工藝圖(三)116 5.7氧化溝及選擇池工藝圖(一)117 5.8氧化溝及選擇池工藝圖(二)118 5.9終沉池配水井工藝圖119 5.10終沉池工藝圖(一)120 5.11終沉池工藝圖(二)121 5.12紫外線消毒槽工藝圖122 5.13污泥回流泵池工藝圖(一)123 5.14污泥回流泵池工藝圖(二)124 5.15脫水間工藝圖125 第6章臭氧-活性炭汙水處理工程初步設計126 6.1臭氧製備工藝圖(一)126 6.2臭氧製備工藝圖(二)127 6.3臭氧製備工藝圖(三)128 6.4臭氧接觸池工藝圖(一)129 6.5臭氧接觸池工藝圖(二)130 6.6臭氧接觸

池工藝圖(三)131 6.7活性炭濾池工藝圖(一)132 6.8活性炭濾池工藝圖(二)133 6.9活性炭濾池工藝圖(三)134 第7章給水、中水、污水、雨水市政規劃圖135 7.1給水管線規劃圖135 7.2中水管線規劃圖136 7.3綜合管線規劃圖137 7.4管線規劃橫斷面圖138 7.5服務區域污水彙集圖139 7.6污水管線規劃圖140 7.7現狀水系圖141 7.8雨水匯水區域圖142 7.9雨水管線規劃圖143 7.10土地使用規劃圖144 7.11公共設施規劃圖145 第8章氣體脫硫處理工程146 8.1雲南某鋼鐵公司燒結機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程工藝流程總圖146 8.

2工藝總平面佈置圖147 8.3漿料配製系統工藝流程圖148 8.4石膏脫水及事故漿池系統工藝流程圖149 8.5脫硫系統工藝流程圖150 8.6某脫硫項目工藝流程圖151 第9章污水站配套廢氣處理工程152 9.1廢氣收集管道平面及軸測圖152 9.2廢氣收集管道支架及軸測圖153 第10章廠房廢氣處理工程154 10.1廠房廢氣處理系統圖154 10.2廠房廢氣排放平面佈置圖155 第11章衛生填埋場工程(初步設計)156 11.1衛生填埋場平整及座標平面圖156 11.2地下水導排系統平面圖157 11.3導流及防滲系統平面圖158 11.4衛生填埋場封場平面圖159 11.5填埋

作業工藝流程框圖160 11.6填埋作業工藝流程圖161 11.7導流及防滲系統斷面結構圖162 11.8導流及防滲系統設計說明163 11.9管埋區平面佈置圖164 11.10滲濾液處理站平面佈置圖165 11.11滲濾液處理間工藝圖(一)166 11.12滲濾液處理間工藝圖(二)167 11.13滲濾液處理間工藝圖(三)168 11.14滲濾液處理間工藝流程圖169 第12章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初步設計)給排水部分170 12.1衛生填埋場給排水總平面佈置圖170 12.2滲濾液處理工藝流程圖171 12.3調節水池工藝圖172 12.4滲濾液處理間工藝圖(一)173 12.5滲濾液處理

間工藝圖(二)174 12.6濃縮液儲池工藝圖175 12.7綜合泵房工藝圖(一)176 12.8綜合泵房工藝圖(二)177 12.9儲水池工藝圖178 12.10洗車間工藝圖179 12.11垃圾填埋場平面佈置圖180 12.12填埋作業工藝流程框圖181 12.13填埋作業工藝流程圖182 12.14垃圾填埋場封場平面圖183 12.15垃圾填埋場區域圖184 12.16垃圾壩平面佈置圖185 12.17防滲及導流系統平面佈置圖186 12.18填埋場底標高控制圖187 12.19氣體導排系統平面佈置圖188 12.20導滲排氣井工藝圖189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集

約化的快速發展,大量污染物也隨之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已日益凸顯。環境污染問題成為限制經濟結構轉型、威脅糧食和飲用水安全、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阻礙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隱患。土壤、地下水和大氣污染是當下亟待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但是,目前國內環境污染治理和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將多領域、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工程實踐的經驗,設計工作也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因此,我們從工程實際出發,以在全國已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為依據,收集這些專案的設計圖紙進行了《環境工程設計案例圖集》彙編整理工作,其中涉及環境工程治理的多項設計,內容豐富廣泛,涵蓋了綠色能源和環境污染控制中心平面圖方案

設計,地表水——某淨水廠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地下水——某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設計,汙水處理廠CASS-紫外消毒項目改造工藝設計,汙水處理廠A2O工藝設計,汙水處理廠卡魯塞爾氧化溝處理工藝設計,臭氧-活性炭汙水處理廠設計,給水、中水、污水、雨水市政工程規劃圖設計,氣體脫硫工程設計,污水站配套廢氣處理工程設計,廠房廢氣處理工程設計,衛生填埋場工程設計,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工程平面佈置、工藝流程圖、構築物平立剖面圖、區域圖及主要工程設備表等。可為環境工程設計及建設部門在工程建設中對工藝選擇及佈置、設備選型、環境、能耗、安全、占地、維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參考,這是本圖集編寫的初衷。 《環境

工程設計案例圖集》共12章,大連大學多名師生進行了全書文字編輯、表格校對以及各章節的圖紙匯總編號。河海大學李軼老師、大連理工大學金若菲老師、濟南大學王嘉斌老師、湖北工程學院李軍老師、大連海事大學丁光輝老師等參與了本書的編寫,並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審閱修改,在此對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內容若與國家頒佈的新標準規範有不符之處,應按有關標準規範執行。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有關設計院和使用單位的協作和支援,在此謹致謝意。 由於本書編寫時間緊迫,我們水準有限,缺乏經驗,書中難免有欠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張晶 2017年10月于大連

辦公室內空氣中甲醛及懸浮微粒特性-以屏科大為例

為了解決臭氧機房間的問題,作者林殷 這樣論述:

為瞭解校園辦公場所內空氣品質狀況,本研究於民國109年8月間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行政大樓以空氣品質監測器監測某辦公室及其機房內HCHO及PM2.5及PM10濃度特性,研究結果顯示:密閉機房內在白天與夜間各監測時段,其HCHO在9-12小時監測之平均濃度(範圍為0.038~0.049 ppm)均可符合HCHO之IAQ標準(0.08 ppm);然機房內有使用電鍋與烤箱加熱、蒸烤食物時,其HCHO監測之小時平均濃度(0.108±0.053 ppm)會超出IAQ標準。機房內PM2.5及PM10之24小時平均濃度均分別可符合IAQ標準(分別為35及75 μg/m3),唯機房內有人走動及工作時其PM2.5

濃度會明顯增加。在有適當通風之半開放式辦公室(未密閉)內使用化妝用品與影印機時,其HCHO之小時平均濃度(達0.172±0.114 ppm)會超出IAQ標準;當辦公室內大型影印機或列印機有操作,補充碳粉及人員密集整理檔案走動時,易增加碳粉逸散,唯其PM2.5及PM10之24小時平均濃度仍均可符合IAQ標準。

空調工程(第3版)

為了解決臭氧機房間的問題,作者黃翔 這樣論述:

本書以空調的基本原理、空調設備、空調系統及空調應用為主線,緊密圍繞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系統介紹了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空氣處理及設備,空調系統,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空調水系統,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黃翔,男,1962年7月生,研究生學歷。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副校長,二級教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帶頭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才”。我國蒸發冷卻空調技術領域學科技術帶頭人。 1982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商學院(現哈

爾濱商業大學)製冷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3年3月獲西北紡織工學院(現西安工程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紡織空調除塵學科方向)工學碩士學位。 1982年8月1986年6月在商業部設計院(現國內貿易工程設計研究院)從事製冷空調設計。 1986年6月至今在西安工程入學任教,為該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監(原供熱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講授“空氣調節”課程30餘年。 序 序二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學習要點 1.1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 1.1.1空氣調節技術簡史 1.1.2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趨勢 1.2空氣調節的

定義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2.1空氣調節的定義 1.2.2空氣調節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3空調系統的類型及組成 1.3.1空調系統的類型 1.3.2空氣調節系統的組成 1.4空氣調節的應用 1.4.1空氣調節技術在工藝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2空氣調節技術在舒適性空調方面的應用 1.4.3空氣調節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 學習要點 2.1濕空氣的組成和狀態參數 2.1.1濕空氣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2.1.2濕空氣的狀態參數 2.2濕空氣的焓濕圖 2.2.1焓濕圖的構

成及繪製原理 2.2.2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 2.2.3焓濕圖的應用 2.3濕空氣狀態參數的計算方法 2.4其他類型的焓濕圖 2.4.1SI單位制(hx)焓濕圖 2.4.2動態焓濕圖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 學習要點 3.1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 3.1.1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3.1.2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3.2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係 3.3圍護結構負荷計算方法 3.3.1穩態計算法 3.3.2採用積分變換求解圍護結構負荷的不穩定計算方法 3.3.3採用模擬分析軟件計算法 3.4空調區

冷負荷的計算 3.4.1冷負荷係數法計算冷負荷 3.4.2諧波反應法計算冷負荷 3.4.3空調總冷負荷的確定 3.5空調區熱負荷的計算 3.6冷(熱)負荷的簡化算法 3.6.1簡約計算法 3.6.2估算法 3.7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1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變化過程 3.7.2夏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3冬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8新風量的確定和風量平衡 3.8.1單個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2多房間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3全年新風量變化時空調系統風量平衡關係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氣處理及設備 學習要點 4.1空氣熱濕處理原理 4.1.1直接接觸式熱濕處理原理 4.1.2間接接觸式(表面式)熱濕處理原理 4.2空氣淨化處理原理 4.2.1除塵式淨化處理原理 4.2.2除氣式淨化處理原理 4.3空氣的熱濕處理過程 4.3.1噴水室的處理過程 4.3.2表面式換熱器的處理過程 4.3.3空氣加濕器的處理過程 4.3.4吸濕劑的處理過程 4.3.5空氣蒸發冷卻器的處理過程 4.3.6空氣處理的各種途徑 4.4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4.4.1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

4.4.2噴水室 4.4.3表面式換熱器 4.4.4空氣加濕器 4.4.5除濕機 4.4.6空氣蒸發冷卻器 4.4.7空調排風熱回收裝置 4.5空氣的淨化處理設備 4.5.1空氣淨化處理設備的類型 4.5.2除塵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4.5.3除氣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空調系統(1) 學習要點 5.1空調系統的分類 5.2全空氣系統 5.2.1一次回風式系統 5.2.2二次回風式系統 5.2.3直流式系統 5.2.4全空氣系統的劃分原則和分區處理 5.2.5全空氣系統設計中的

幾個問題 5.2.6全空氣系統的空氣處理機組 5.3水—空氣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 5.4分散式系統 5.4.1分散式系統的分類 5.4.2常用的局部空調機組 5.4.3單元式空調機 5.4.4空調機組的性能和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空調系統(2) 學習要點 6.1變風量(VAV)空調系統 6.1.1VAV系統的分類 6.1.2VAV末端裝置(變風量箱) 6.1.3VAV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1.4VAV系統的特點 6.1.5VAV系統設計 6.1.6VAV系統與其他常用集中冷熱源舒適性空調系

統比較 6.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 6.2.1輻射板的分類 6.2.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組成與形式 6.2.3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特點 6.24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設計 6.2.5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與常規變風量系統的能耗和運行費比較 6.3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系統 6.3.1多聯機系統的分類 6.3.2多聯機系統的特點 6.3.3多聯機系統的設計 6.3.4多聯機系統與常規系統比較 6.4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6.4.1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類型和特點 6.4.2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常見的形式 6.4.3戶式集中空調系統

的設計 6.4.4幾種常用戶式集中空調機組的比較 6.5熱泵空調系統 6.5.1空氣源熱泵(ASHP)空調系統 6.5.2水源熱泵(WSHP)空調系統 6.6蓄冷(熱)空調系統 6.6.1蓄冷系統的分類 6.6.2水蓄冷空調系統 6.6.3冰蓄冷空調系統 6.6.4蓄熱空調系統 6.7低溫送風空調系統 6.7.1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分類 6.7.2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構成 6.7.3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特點及適用條件 6.7.4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設計 6.8淨化空調系統 6.8.1淨化空調系統與一般空調系統的區別 6.8.2淨化空調

系統的分類比較 6.9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 6.10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系統 學習要點 7.1空調區的氣流分佈方式 7.1.1頂(上)部送風系統 7.1.2置換通風系統 7.1.3工位與環境相結合的調節系統 7.1.4地板下送風系統 7.2空調送風口、回風口的類型及應用場合 7.2.1百葉風口 7.2.2散流器 7.2.3噴射式送風口 7.2.4旋流送風口 7.2.5射流消聲風口

7.2.6置換通風器 7.2.7TAC送風口 7.2.8UFAD送風口 7.2.9回風口 7.3空調區氣流組織的計算及氣流性能評價 7.3.1側面送風的計算 7.3.2散流器送風的計算 7.3.3噴口送風的計算 7.3.4空調區氣流性能的評價 7.4空調風管系統的設計 7.4.1風管的分類 7.4.2通風管道配件 7.4.3風量調節閥和定風量調節器 7.4.4風機與風管的連接 7.4.5風管測定孔和檢查孔 7.4.6空調系統風管內的壓力分佈 7.4.7空調系統風管內的空氣流速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調水系統 學習要點 8.1空調冷熱水系統的形式 8.1.1開式循環系統和閉式循環系統 8.1.2兩管制、四管制及分區兩管制水系統 8.1.3同程式與異程式系統 8.1.4定流量與變流量系統 8.1.5一級泵系統與二級泵系統 8.2空調水系統的分區及定壓 8.2.1空調水系統的分區 8.2.2空調水系統的定壓 8.3空調冷熱水系統的設計 8.3.1冷熱水循環泵的配置 8.3.2循環泵的流量、揚程及水泵的選型 8.3.3冷水機組與冷水泵之間的連接 8.3.4空調水系統的補水、排氣、洩水及除污 8.3.5空調水管的坡度和伸縮 8

.3.6空調水系統的附屬設備 8.4空調冷卻水系統 8.4.1冷卻塔的設置 8.4.2冷卻水系統的形式 8.4.3冷卻水系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8.5空調水系統的水力計算 8.6空調冷凝水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學習要點 9.1室內熱濕負荷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1.1室內餘熱量變化、餘濕量不變時的運行調節 9.1.2室內餘熱量、餘濕量均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室外空氣狀態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1一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2.2二次回風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3

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 9.3.1風機盤管機組的調節 9.3.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4空調系統的測試與調整 9.4.1空調系統的調試程序 9.4.2風量的測量與調整 9.4.3空氣處理設備的測試 9.4.4房間內空氣參數的測量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調系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 學習要點 10.1空調系統的節能 10.1.1空調能耗的評價標準 10.1.2空調系統全年(或季節)能耗的確定 10.1.3空調設備及系統的節能 10.2空調檢測與監控 10.2.1空調檢測與監控的內容、應用原則

及分類 10.2.2空調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3冷熱源及空調水系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4集中空調的集散控制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學習要點 11.1高層建築的空調工程 11.1.1高層旅館建築空調 11.1.2高層辦公樓空調 11.2大空間民用建築空調工程 11.2.1影劇院空調 11.2.2體育館空調 11.3商業建築和娛樂設施的空調工程 11.3.1商場空調 11.3.2餐飲設施空調 11.3.3健身、娛樂設施空調 11.4工業建築的空調工程 11.4.1恆溫恆濕

室空調 11.4.2計算機房空調 11.5淨化空調工程 11.5.1工業潔淨室 11.5.2醫院潔淨手術室 11.5.3淨化空調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氣壓力、含濕量和比焓 附錄2 濕空氣焓濕圖 附錄3 歐美式焓濕圖 附錄4 設計用室外計算參數 附錄5 外牆的構造類型 附錄6 屋頂的構造類型 附錄7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外牆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8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屋頂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9 Ⅰ—Ⅳ型構造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0 單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

1 雙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2 玻璃窗的傳熱係數修正值Cw 附錄13 玻璃窗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1 附錄14 不同結構玻璃窗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5 玻璃窗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6 夏季各緯度帶的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DJ,max 附錄17 窗玻璃的遮陽係數值Cs 附錄18 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係數值ci 附錄19 窗的有效面積係數值ca 附錄20 北區(北緯27°30’以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1 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2 南區(北緯27°30’以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3 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

荷係數 附錄24 有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5 無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6 照明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7 人體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012年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新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專業和“城市燃氣供應”專業進行調整、拓寬而組建的新專業。專業的調整不是簡單的名稱的變化,而是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賦予了這個專業新的內涵和新的元素,創造健康、舒適、安全、方便的人居環境是21世紀本專業的重要任務。同時,節約能源、保

護環境是這個專業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而它們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學科科研與技術發展總是密切相關,不可忽視。   作為一個新專業的組建及其內涵的定位,它首先是由社會需求所決定,也是和社會經濟狀況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關的。中國大陸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本專業人才,專業的發展和重新定位必然導致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富有創新能力”,符合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要求,並能與國際接軌的多規格的專業人才,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目的。   機械工業出版社本著為教學服務,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專業

技術人才,特別是為培養工程應用型和技術管理型人才做貢獻的思想,積極探索本專業調整和過渡期的教材建設,組織有關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主編了這套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這套系列教材的編寫以“概念準確、基礎紮實、突出應用、淡化過程” 為基本原則,突出特點是既照顧學科體系的完整,保證學生有堅實的數理科學基礎,又重視工程教育,加強工程實踐的訓練環節,培養學生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滿足21世紀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   我深信,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將對中國大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

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的作用,會為中國大陸建設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陳在康“空氣調節”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目前設有該專業的院校多達百餘所,所培養的學生數量也急劇增加。但可供選擇的專業教材為數甚少,故本教材的出版可為本專業課程教材提供多一種選擇。   空氣調節技術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人們為滿足生產(工藝) 和生活需求(舒適和健康),綜合了多種學科理論(如傳熱學、工程熱力學、衛生學、機械和控制技術等)和實踐所建立起來的一門應用科學。為此,本教材在解釋學科基本原理時緊密地與這些學科相聯繫,從而有助於學生對專

業基礎理論課程的靈活運用。   隨著21世紀地球環境時代的到來,人們因對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追求而對地球環境問題空前關注,因而空氣調節的職責不能僅停留在對室內空間環境的關注上,必須充分注意空調技術的用能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例如,溫室氣體CO2 的排放、臭氧層的破壞、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而要求我們對能源的有效利用、對資源的節約等意識在學科中應予以重視。本教材在氣象參數和圍護結構的選用依據、空調負荷的正確計算、末端設備容量的合理確定、系統方式的優化選擇、冷熱源設備的恰當配置等有關章節中盡量體現了這種觀念。尤其是在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內容上,著重關注了這些相關手段(如熱回收設備、蒸發冷

卻設備等)。   本教材結合中國大陸大量工程實踐,對集中式空調裝置的水系統設計做了全面介紹,這對降低空調裝置的輸送能耗、提高整體能效有良好的指導作用。   自中國大陸20世紀80年代執行開放政策以來,國外大量的新產品、新系統、新技術湧入中國大陸,通過中國大陸技術人員的大量實踐和消化吸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大陸技術的進步。本教材在空調系統的有關章節中對變風量系統、變冷劑流量系統、輻射供冷(熱)、低溫送風等技術均做了必要的闡述,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教材的時代特徵。   空氣調節是一門動態科學,其設計、安裝、調節和運行都應隨著室外氣候、室內負荷、人的生活行為而變動。此外,中國大陸幅

員廣闊,氣候和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狀況均有相當的差別,空調技術的應用應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本教材在傳授空調基本技術時,始終體現了這一思路,編者的用心是值得稱道的。   本教材從實踐出發,加強了對空調系統的測試調整、運行管理以及節能控制與檢測的內容,這在其他教材中尚不多見。此外,還編寫了各種類型空調工程的應用實例,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強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本教材的出版對本專業教材建設是一大貢獻,編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本人對編者取得的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賀。

集合住宅通風設備節能控制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臭氧機房間的問題,作者郭志榮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的生活品質的提高,對於空氣及噪音等環境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是一重要的課題。近年來,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越趨嚴重,已擴大至地球的尺度。例如地球氣候高溫化、酸雨、臭氧層遭受破壞、氣候異常等不正常現象,人類的生存已遭受到嚴重威脅。做為地球上的一份子就必須為我們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做到節能減碳之目標。一棟大樓公設的耗能設備中,除了電梯外再來就是地下室的汽車排煙機,此排煙機為雙口多翼式箱型風機。風機就是空氣泵,它是一種能產生壓差造成空氣流動的機器。利用葉片對空氣做功,需要大容量馬達做長時間的運轉,其耗能是值得加以探討。本論文針對集合住宅大樓地下停車場空氣品質控制,做一節能及品質兼顧控

制的研究,除了有助於地下室之空氣品質的改善,減少一氧化碳(CO)廢氣對人體的危害及改善減少噪音的困擾外,更有助於大樓契約容量的降低,使大樓成為智慧住宅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