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世聖寫的 深水平臺工程技術 和杜友威,曹愛霞(主編)的 SPD船體結構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海軍艦艇運用複合纖維材料之設計發展也說明:註1: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遊艇漁船組,<船用複合材料簡介與結構計算>,2006年9月,頁10。 註2:臺灣造船工會,<輔導建立FRP船舶施工基準之研究>,1989年6月,頁38。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海科學技術 和所出版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陳宏鐘所指導 鐘弘城的 遊艇結構強度與振動分析 (2017),提出船體結構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複合材料、有限元素、船體結構、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許榮均、邱進東所指導 王紹宇的 輪胎六分力有限元素法模擬 (2016),提出因為有 輪胎、六分力、有限元素法、LS-DYNA的重點而找出了 船體結構設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船模實驗大解密!——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陳政宏 ...則補充:第一種是最直觀的表面摩擦力,可以透過使用光滑材質設計船體,或是疏水性或親水 ... 一隻蝴蝶煽動了翅膀,這個初始的小擾動,隨著時間演變,最終形成尺度龐大的結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船體結構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深水平臺工程技術

為了解決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作者王世聖 這樣論述:

《深水平臺工程技術》基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深水平臺工程技術”的研究成果,系統地闡述了深水平臺的總體設計、數值分析、模型試驗、建造和安裝技術。第1章介紹了國內外深水油氣田開發與深水平臺的技術現狀及趨勢,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模式、深水平臺類型和特點,以及選型原則;第2章介紹了典型深水平臺設計技術及設計規範;第3章介紹了典型深水平臺數值分析技術;第4章介紹了深水平臺試驗裝置及水池試驗技術;第5章介紹了典型深水平臺建造和安裝方案。 《深水平臺工程技術》內容充分反映了國內深水平臺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成果,可供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和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閱。

第1章 深水平臺技術概論 1.1 深水油氣田開發與深水平臺技術發展 1.1.1 深水油氣田開發概述 1.1.2 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模式 1.2 深水平臺概述 1.2.1 深水平臺類型、特點 1.2.2 深水平臺選型原則 1.2.3 各式深水平臺的應用特點與選型 1.2.4 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模式的選擇方法 1.3 深水平臺關鍵技術 1.4 新型深水平臺技術 1.4.1 國外新型深水平臺發展概況 1.4.2 國內新型深水平臺發展概況 第2章 典型深水平臺設計技術 2.1 設計基礎與規範 2.1.1 設計規範 2.1.2 設計基礎資料 2.2 總體佈置與總體設計 2.2.1 總體佈置

2.2.2 總體設計 2.3 結構設計 2.3.1 上部模組結構設計 2.3.2 船體結構設計 2.4 典型深水平臺系泊設計 2.4.1 系泊系統組成與類型 2.4.2 系泊系統分析 2.4.3 典型深水平臺系泊系統設計實例 第3章 典型深水平臺數值分析技術 3.1 總體性能分析 3.1.1 總體性能理論與方法 3.1.2 典型深水平臺運動與系泊性能分析 3.2 穩性分析 3.2.1 穩性要求與規範 3.2.2 典型深水平臺穩性分析 3.3 總體強度、局部強度和疲勞分析 3.3.1 總體強度分析 3.3.2 局部強度分析 3.3.3 疲勞分析 第4章 典型深水平臺試驗技術 4.1 模型試

驗裝置 4.1.1 海洋工程水池 4.1.2 拖曳水池 4.1.3 風洞 4.2 模型相似準則 4.2.1 幾何相似準則 4.2.2 水動力試驗相似準則 4.2.3 風洞試驗相似準則 4.3 典型深水平臺模型試驗 4.3.1 水動力試驗 4.3.2 風洞試驗 4.3.3 渦激運動試驗 第5章 典型深水平臺建造和安裝技術 5.1 建造技術 5.1.1 建造標準與規範 5.1.2 總體建造方案 5.1.3 建造關鍵技術 5.2 安裝技術 5.2.1 安裝程式 5.2.2 拖航 5.2.3 安裝就位 參考文獻 加快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的步伐,不僅是我國石油工業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也是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需求。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已經建成了以“奮進號”“海洋石油201”為代表的“五型六船”深水作業船隊,初步具備深水油氣勘探和開發的能力。國內荔灣3-1深水氣田群和流花油田群的成功投產以及即將投產的陵水17-2深水氣田,拉開了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的序幕。但應該看到,我國在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深水油氣田開發處於初期階段,國外採油樹最大作業水深2934m,國內最大作業水深僅1480m;國外浮式生產裝置最大作業水深2895.5m,國內最大作業水深330m;國外氣田最長回接海底管道距離149.7km,國內僅80k

m;國外有各種類型的深水浮式生產設施300多艘,國內僅有在役13艘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和1艘半潛式平臺。此表明無論在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還是裝備方面,我國均與國外領先水準存在巨大差距。 我國南海深水油氣田開發面臨著比其他海域更大的挑戰,如海洋環境條件惡劣(內波和颱風)、海底地形和工程地質條件複雜(大高差)、離岸距離遠(遠距離控制和供電)、油氣藏特性複雜(高溫、高壓)、海上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薄弱以及南海中南部油氣開發遠端補給問題等,均需要通過系統而深入的技術研究逐一解決。2008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專案啟動。專案分成3期,共涉及7個方向:深水鑽完井工程技術、深

水平臺工程技術、水下生產技術、深水流動安全保障技術、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工程技術、大型FLNG/FDPSO關鍵技術、深水半潛式起重鋪管船及配套工程技術。在“十一五”期間,主要開展了深水鑽完井、深水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深水流動安全保障、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等工程核心技術攻關,建立深水工程相關的實驗手段,具備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總體方案設計和概念設計能力;在“十二五”期間,持續開展深水工程核心技術研發,開展水下閥門、水下連接器、水下管匯及水下控制系統等關鍵設備,以及保溫輸送軟管、濕式保溫管、國產PVDF材料等產品國產化研發,具備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基本設計能力;在“十三五”期間,完成了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應

用技術攻關,深化關鍵設備和產品國產化研發,建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體系,基本實現了深水工程關鍵技術的體系化、設計技術的標準化、關鍵設備和產品的國產化、科研成果的工程化。 為了配合和支持國家海洋強國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專案組與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積極策劃“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叢書”,共6分冊,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一期)”專案組長曾恒一院士和“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二期、三期)”專案組長謝彬作為主編和副主編,由“深水鑽完井工程技術”“深水平臺技術”“水下生產技術”“深水流動安全保障技術”和“深水海底管道

和立管工程技術”5個課題組長作為分冊主編,由相關課題技術專家、技術骨幹執筆,歷時2年完成。 “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技術叢書”重點介紹深水鑽完井、深水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深水流動安全保障、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等工程核心技術攻關成果,以集中體現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領域自“十一五”到“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編寫材料來源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研究報告、論文等,內容豐富,從整體上反映了我國海洋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但個別章節可能存在深度不夠,不免會有一些局限性。另外,研究內容涉及的專業面廣、專業性強,在文字編寫、書面表達方面難免會有疏漏或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船體結構設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船舶海洋工程廳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去逛位於基隆八斗子的海科館,這次邀請到展示教育組的 #宋祚忠博士 來為大家導覽介紹。

  海科館「船舶與海洋工程廳」展示可分為「了解」、「發展」及「省思與前瞻」等三個階段,內容則包含「生活與海運」、「船與港」、「船舶原理、設計與建造」、「港口建設與維護」、「應用於現代船舶的科技」、「水下技術」以及「人與海洋技術」等六大主題。

展示氛圍:

在海科館展示團隊及海科館同仁的構思下,整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廳」,透過金屬、玻璃、水、各式投射光線以及青藍色空間所建構出的科技氛圍,使得參觀民眾一進入大廳隨即可感受到一股特屬於科技的靜謐氣氛。此時,身處大廳入口附近,還在電扶梯上的您,抬頭便可見到一具由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 Corporation, Taiwan)高雄廠所建造的8600TEU 系列貨櫃船的巨型螺旋槳約四分之一尺寸模型。

透過巨大船艉螺槳之螺旋流線意象,引導出船舶科技在海洋之應用。巨型螺旋槳下方所擺設之世界地圖則將引領您了解海運與生活之關聯性,想像一下,在台灣,一旦海洋運輸無法正常運作,整個台灣民眾的生活會變得如何?

進入大廳後左轉,您看到的是以基隆港為概念並加入如遊艇碼頭、後勤區、貨櫃中心等的縮尺模型。透過此展項,您可以了解不同性質的港口有哪些不同的軟硬體及服務設施,搭配不同用途與外觀的船舶,除了讓觀眾了解各種港口與船舶外,亦可體會船舶與海洋工程的運作依存的關係。

離開「船與港」展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艘縮尺後的貨櫃船 (約1/10 比例)模型, 與青藍色海洋地坪相互照應,像是一艘剛剛駛出基隆港,滿載貨櫃,正要航向目的港口之貨櫃船,形成本廳中央重點展示區,展出「船舶原理、設計與建造」及「應用於現代船舶的科技」等主題。同入口大廳處之螺旋槳一樣,此處之貨櫃船一樣是參考自台船公司所建造的8600TEU 系列貨櫃船之船外殼結構製作而成。不同的是,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間展示,特將展廳的貨櫃船船身切成5 部分,分別展示出機艙、不同船舶種類(貨櫃船、油品輪及散裝船)之橫剖面型態、結構佈置以及甲板艤裝佈置情形。

同時,船體減振、減噪以及船舶輪機相關知識與可操作互動機構亦在此區提供展出,讓民眾可以藉由親身操作,與生活經驗產生連通,進而體察到減振、噪設計對於船舶運作的重要性。此外,包含「船舶航行安全」、「可以飛的船舶」、「戰艦偵搜與隱形」、「潛艦的秘密」展項,以及展出台灣遊艇產業技術與工藝能力的「華麗海上遊」展項,也在此區展出,讓參觀民眾可以了解目前已應用於現代船舶的科技有哪些。您若覺得腳有點痠,也可以在此空間稍作休息。

穿過貨櫃船模型,到達本廳中央重點展示區左側,是為「水下技術」主題展示區,您可藉由操作互動或觀看影片之方式,了解本區所展示之各項水下探測設備展項(包含ROV、AUV、動態定位系統、側掃聲納以及Air-Lift Pump 等設備)的功能及運作方式、潛水技術及水下施工技術。

最後,在參觀完所有展項後,您可以進入本廳最後一個展項─「人與海洋技術」。在此,您將可以透過劇場展演,了解人類海洋活動與科技開發之關係,觀察到人類在發展海洋工程的過程中,完全順著需求走,進一步得以思考你我與海洋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遊艇結構強度與振動分析

為了解決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作者鐘弘城 這樣論述:

纖維強化塑膠複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強度、高比剛性、高阻尼、低磁性及耐腐蝕性等特點,廣泛運用於船舶產業,主要應用於遊艇、高速艇及軍艦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台灣目前大型遊艇生產已名列世界前五名,更致力於高速艇內外銷,也積極展開國艦國造業務,複合材料在高性能船舶應用上極具競爭力。船體結構輕量化是節能減碳的必然趨勢,然而船艇為龐大而複雜的結構體,受到主機螺槳等推進器、風浪及船舶運動等難以掌握的動態負荷,加上FRP複合材料高度異向性的力學特性,如何確保船舶舒適度及安全性的條件下,進行輕量化結構設計,乃是複合材料船體結構設計的重要課題。本文擬以某遊艇為分析對象,針對複合材料船舶結構動態性能進行研究,發展其分析

方式,以正確評估計算船艇所受的各種複雜負荷,再以有限元素分析複合材料船體結構,以達成具有人員舒適度、船體及裝備安全性的輕量化船舶之目的。

SPD船體結構設計

為了解決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作者杜友威,曹愛霞(主編) 這樣論述:

輪胎六分力有限元素法模擬

為了解決船體結構設計的問題,作者王紹宇 這樣論述:

本文建立輪胎在滾動過彎時的有限元素分析程序,並利用非線性有限元素軟體LS-DYNA對輪胎進行六分力模擬,以了解輪胎的操縱性能。車輛行進時,行進方向與輪胎之間的夾角即為滑移角,滑移角的產生是一個連續行為,會影響車輛的操縱性能,因此,本文以六分力試驗機構為範本,模擬輪胎六分力,以取得滾動中輪胎在不同滑移角時的力學特性。每一次模擬會固定一滑移角並計算路面對輪胎中心的作用力與力矩,然後彙整不同角度的計算結果,以呈現不同滑移角時的力學特性。模擬有兩種作動模式,一為輪胎轉動帶動路面移動的情況,即六分力試驗模式,另一為路面帶動輪胎滾動之模擬情況,即仿照汽車非驅動模式下的輪胎滾動情形。依模擬結果之側向力Fy

及回正力矩Mz判斷過彎時操縱性能的優劣,將模擬結果與六分力試驗比較,顯示模擬結果與試驗吻合。並使用田口實驗設計法,探討輪胎材料參數對於輪胎六分力的影響,顯示影響輪胎六分力的重要材料參數為胎面膠及鋼絲層,利用田口法發現輪胎六分力參數的設計趨勢,結果顯示預測值與驗證值相對誤差皆在0.52%以內,說明田口實驗設計法適用在輪胎材料參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