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務局 局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花蓮港務局 局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蓮港務局 局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繼日前於立法院會提案要求交通部及相關主管單位積極評估花蓮到蘇澳間區域性「藍色公路」建設,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今(18)日在交通委員會就目前評估進度質詢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蕭美琴認為,我國應利用海洋國家的優勢,在花蓮到蘇澳間的區域,利用噸位夠大、速度夠快的運輸船,運輸人員、車輛或農產品,以提高花蓮當地民眾的便利性。對此,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表示,因為船舶速度已獲改善,此案已重新啟動且正進行研議。航港局局長黎瑞德也表示相當支持並鼓勵開航,近期也有業者洽詢有關花蓮到蘇澳間的區域藍色公路,只要業者評估可行,基於航政機關立場將協助開闢航線。至於就碼頭設施的興建與投資,黎瑞德局長也表示將全力配合。



此外,由於交通部整併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蓮港務局成立台灣港務公司,蕭美琴也據港務公司年度計畫與專案質詢董事長蕭丁訓,她質疑在提報的九件新專案及三件新興計畫中,竟然沒有一件與花蓮分公司有關,且預算少得可憐,甚至是整個航港公司的零頭,根本就是忘了花蓮分公司的存在。蕭美琴並指出,花蓮好山好水適合觀光,但馬英九在四年前競選總統時提出「花東幸福工程」政見,說要推動花蓮港為觀光運輸並重的港口並設置郵輪碼頭,後來要選舉了,才用幾百萬經費隨便做了一個通關服務站,外觀像「鐵皮屋」的小型建築物,甚至像一座「公廁」,不論是設備、大小與規模都比基隆港差,如何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及國際級郵輪到花蓮港碼頭?


蕭美琴質疑,航港公司的預算並沒有做公平的分配,她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所規劃的高雄港、基隆港郵輪碼頭,都經過周延考量,並結合環境、交通、觀光遊憩、商業活動等元素,營造出遊輪碼頭國際門戶的全新意象。且在港口發展的潛力上,以花蓮港發展郵輪觀光港之潛力最大。蕭美琴說,以目前馬英九政見承諾所蓋的花蓮國際郵輪碼頭來看,完全未整合運輸系統發揮城市門戶功能,更沒有大眾運輸導向的整體規劃,僅僅在港口邊蓋上一間鐵皮房屋充當接待國際貴賓的門戶;對此,她批評,馬英九每次到花蓮都說對不起花蓮人,但不能一天到晚說對不起,而該做的事、該反省的都沒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