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新城 潮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嘉義大學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研究所 陳文俊所指導 黃安麟的 花蓮海岸線變遷之統計分析 (2013),提出花蓮 新城 潮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岸線變遷、海岸侵蝕、EPR法、AOR法、OLS法、RLS法、WLS法、RWLS法、卡門濾波、遙測影像、GIS。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研究所 陳文俊所指導 郭豐益的 以地理資訊系統分析花蓮海岸線變遷與預測 (2008),提出因為有 花蓮海岸、海岸變遷、地理資訊系統、海岸線預測的重點而找出了 花蓮 新城 潮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花蓮 新城 潮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蓮海岸線變遷之統計分析

為了解決花蓮 新城 潮汐的問題,作者黃安麟 這樣論述:

台灣花蓮接壤太平洋,因颱風暴雨巨浪海流之故,常使海岸線變化不定,影響生命財產安全及開發發展甚巨,故海岸線變遷之議題十分重要,本文以花蓮海岸作為研究區域,整理1958-2013年之圖資資料,引進卡門濾波收斂最優值,配合統計方法檢視海岸線變化率,結果顯示,在1958-2013年間,秀林鄉使用JK法得到最佳的統計結果,變化率為0.37m/yr而誤差僅有1.37m,新城鄉及壽豐鄉以AOR法有最佳統計結果,離實際值誤差亦僅有3.51m及3.69m,花蓮市及吉安鄉皆在RWLS法有最小的誤差值,而豐濱鄉則是使用EPR時得到最佳統計結果。但使用卡門濾波後再做統計方法,結果與先前差異甚多,所有的統計結果都有所

改變,其中秀林鄉、花蓮市、壽豐鄉都在AOR法時有最佳統計結果,而吉安鄉和豐濱鄉則是WLS法時結果最佳,僅新城鄉在JK法有最小的誤差值,但也可由文中知使用卡門濾波後變化率有許多改變,更能收斂其統計值,可使誤差減少許多。

以地理資訊系統分析花蓮海岸線變遷與預測

為了解決花蓮 新城 潮汐的問題,作者郭豐益 這樣論述:

台灣東部與太平洋相鄰,常因颱風暴雨帶來嚴重災害,故海岸線變遷之議題十分重要,本文以台灣東部的花蓮海岸作為研究區域,本文利用1904至2009年之圖資,配合GIS分析花蓮海岸線之變遷,結果顯示,新城鄉從日據時期至今多處於侵蝕狀態,尤以新城至順安段變化最為劇烈,2000-2009期間,平均每年後退-4.4公尺,花蓮市由於自由街排水口以南至吉安鄉之化仁段因16座離岸堤保護工發揮效用,由數據顯示,以往的侵蝕狀況已改善許多,自由街排水口至南濱段平均變化率由最多的-4.3 m/yr降至-1.1 m/yr,而南濱至化仁段更從-10.5 m/yr降至-0.2 m/yr。本文最後利用Strivastava等人

所提之海岸線預測模式,並選定美崙溪口至花蓮溪口做為預測範圍,預測2020年之海岸線,預測結果顯示,美崙溪口以南約100公尺處平均每年後退1.1公尺,而堆積最為旺盛之區段為吉安溪至化仁海堤,每年平均成長4.36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