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齊光裕寫的 中華民國憲政發展與修憲:一九四九年以來的變遷 和李金強的 中山先生與港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證券交易法刑事責任裁判評析 - 元照出版也說明:學歷 ˙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審議委員˙內政部不動產登記法(草案)研訂小組委員˙法務部民法物權編、信託法研修專案小組委員˙台灣財產法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揚智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系研究所 楊維真所指導 鍾曉晴的 反共與文藝─1950年代軍中文藝的興起與開展 (2020),提出莊政 威 學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工制度、反共抗俄、反共文藝、軍中文藝、軍中文摘、國軍新文藝運動。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陳棟樑、陳俐文所指導 莊子賓的 應用IPA模式探討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服務品質、滿意度、忠誠度、重要-表現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莊政 威 學歷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選手加油! 四名選手騎新勁戰挑戰德國24h耐力賽(8/18更新)則補充:人稱"小三"的莊政威, 他也是瘋機車雜誌的編輯. 台灣選手加油! 四名選手騎新勁戰挑戰德國24h耐力賽. 頂著碩士學歷光環的林柏丞. 台灣選手加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莊政 威 學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華民國憲政發展與修憲:一九四九年以來的變遷

為了解決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作者齊光裕 這樣論述:

  本書為針對1949年以來國內憲政發展與修憲之完整論述,並有最深入之評析,同時為國內第一本針對「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提出憲法增修條文「憲法草案試擬稿」之憲政專書。

莊政 威 學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一九六○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文松 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看電影,第三項為吃點心,第四項為找朋友,第五項為叫按摩。這五項節目如果缺少一項而回家,就感覺像不到過臺南市,或感覺丟掉什麼東西在臺南。」——吳新榮
  
看電影、打麻雀和下圍棋,這些看似日常的休閒娛樂
卻是日治時期草地文化人最重要的文化滋養與社交活動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從日記出發,試圖探究日治中期一個(群)地方知識人(社群)的日常生活史。那些被時人視為無關正事的「日常生活瑣事」,反而能讓我們深入認識殖民地處境下,臺灣人與日本人的日常交涉多元面向,以及臺灣人的心境,並且在空間上,帶我們思考臺南府城對於周邊偏鄉僻地草地人的存在價值。今日臺南作為文化觀光重鎮,吳新榮醫師的日記也能讓我們看到一甲子前府城文明是多麼時髦,作為一座文化燈塔,是如何撫慰著殖民統治下文化人的心靈。
  
  吳新榮出生於二十世紀初期,正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穩定期,童年到壯年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渡過;然而到了二次大戰一結束,迎向中晚年的吳新榮,和當時所有「後殖民」的臺灣人一樣,在充滿期待興奮的心情,迎接另一個從半殖民地政權終於走向「世界四強」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
  
  吳新榮的人生跨越了這兩大時代,在文學創作與政治參與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個人價值取向;同樣的,從他生平所從事的日常生活休閒娛樂中,亦可映照出社會、時代,當然還有他心路歷程的轉化軌跡。在不同的日常生活音符伴奏之下,電影、麻雀和圍棋,無疑也演奏出吳新榮在時代洪流下的草地醫生生命樂章。
  
  在一九四○年代時,對於三十多歲的吳新榮來說,每週到臺南市區看電影,不只是休閒,還是吸收世界最新文化最重要的管道。即使當時交通不那麼方便,他仍風雨無阻。對於這一位極具時間概念與歷史感的草地醫生而言,這些看似無關政治、無關歷史、無關文學,甚至無關醫療本業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也凸顯出在「殖民地處境」下如何創造出極具政治性的日常生活,面對此一似乎命定的處境,打造出具備違抗、平衡與自由放縱精神的「臺灣人社交娛樂空間」性格。
  
◆關於吳新榮
  「雖然生活的威脅臨額,我們也不忘是個文化人。文化人不是高尚生活的人,也不是學理深奧的人;文化人應當和時代的煩悶而煩悶,和人類的苦痛而苦痛。」——吳新榮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州北門郡(今臺南市將軍區)人。臺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臺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
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作者介紹:陳文松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曾任教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臺灣政治文化史、日治臺灣史、區域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殖民政策史、地域社會,以及日常生活(娛樂)史。著有〈從「總理」到「區長」:與日本帝國「推拖頑抗」的武秀才洪玉麟――以洪玉麟文書(1896-1897)為論述中心〉、〈日治臺灣麻雀的流行、「流毒」及其對應〉等論文,及《殖民統治與「青年」》一書。

反共與文藝─1950年代軍中文藝的興起與開展

為了解決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作者鍾曉晴 這樣論述:

文藝一詞所涵蓋的內容很廣,包括文學、美術、音樂、建築等,是創作者才華的產出,也承載著過去與當代的社會文化。而「軍中文藝」的範疇,根據國軍新文藝運動與文藝金像獎相關規範,囊括小說、散文、詩歌、影劇、舞蹈、文藝理論等面向,雖與廣義上的文藝別無兩樣,但發展漸入盛況的情景,與遷台初期的政治環境,以及其所肩負的國家責任密不可分,也是政府在重建國家道路上重要的精神武器。 軍中文藝在臺灣自50年代逐步盛行,源於國民政府在內戰失利後播遷來臺,蔣中正在省思失敗原因的過程中,在軍事方面認為其中一個因素即為「思想精神的喪失」,因為在前線對抗敵人的軍隊歷經了漫長戰爭,失去對黨的信任、對領袖的服從,更失

去對於三民主義的信仰,無目標的心理狀態,需要重新恢復以抵禦對岸的威脅。 過去在國軍中負責建立思想精神多由政工所負責,此源於蘇聯的制度,是以黨的力量進入軍隊,確保官兵們思想正確,也具有維持紀律、監察督導、宣傳動員等權責。政工制度對國民黨的重要性,初期是希望能建立一批具有革命意識形態的主義兵,至始至終都被蔣中正認為是必要存在的制度,尤以在迫切需要重振軍隊心理的時刻,改革及執行政工制度勢在必行。而文藝經常在軍中推行政治工作期間,被用來作為傳遞知識與意識形態的媒介,能使不同程度的官兵多面向理解政治思想,最重要的是建立反共抗俄的信念。 由此可知,軍隊中文藝的出現,主要是加強官兵對主義的認知與

黨的忠誠,以重新恢復彼此間的凝聚力與對國家的向心力。軍隊政工建立起反共意識,社會上則有文藝界人士自發性的宣揚,讓臺灣從意識形態開始就進入反共抗俄戰爭的範圍。 而探究文藝是如何在軍中政治教育、文化宣傳等方面發揮作用,也有助理解當時中央對文藝的掌控,以及文化界以反共為主流的氛圍;但同時官兵也透過文藝,逐漸提升知識水平,加上文藝人士的雙邊指導,從被動接受到能主動創作,許多作品與人陸續嶄露頭角,除了在此階段替政府加深反共抗俄的力度,部份優秀作品甚至流傳至今,成為50年代反共文藝中獨具特色的軍中文藝。

中山先生與港澳

為了解決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作者李金強 這樣論述: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顯學,而中外學者的相關著述,隨著時間之推移,屢見推陳出新之作,或年譜、或全傳、或專書、或論述,孫氏之生平、思想、事功以至中外關係,無一不見學者研究的心力,值得注意者為孫氏倡導革命,乃與廣州、香港、澳門(省港澳),此一粵語文化地帶,具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作者簡介 李金強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新亞研究所董事、基督教與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董事會主席、香港孫中山紀念館及海防博物館榮譽顧問。   專著包括《聖道東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之研究》《自立與關懷──香港浸信教會百年史1901-2001》、《書生報國──中國近代變革思想之源起》、《區域研究──清代福建史

論》、A Brief Report on Conferences on China’s 1911 Revolution: Two Important Issues 1961-1982。合編《我武維揚──近代中國海軍史新編》、《近代中國海防──軍事與經濟》、《中國教會大學歷史文獻綜覽》、《王爾敏教授七十華誕暨榮休論文集》等。主編《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集刊》,並發表專題論文五十餘篇。 自序 第一章 孫中山與港澳雙城第一節 澳門第二節 香港第三節 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緣起 第二章 孫中山的大學時代(1887-1892)第一節 倫敦傳道會的醫療傳道--雅麗氏紀念醫院第二節 香港首間專上學院--香港西醫書

院第三節 孫中山的大學生活 第四節 孫中山的畢業日 第五節 結論 附 錄:孫中山在澳門行醫考述 第三章 論四大寇:孫中山、尢列、陳少白、楊鶴齡 第一節 四大寇的形象--回憶與製作 第二節 生平與投身革命 第三節 結論--三老樓之會 附 錄:四大寇結交考述 第四章 香港輔仁文社(1892) 第一節 背景 第二節 創立 第三節 成員 第四節 活動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章 香港興中會總會的成立及其重要性 第一節 興中會的創立--澳門說 第二節 香港興中會「總會」的成立 第三節 香港興中會總會的重要性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港澳同盟會的成立及其活動 第一節 香港同盟會分會的成立 第二節 南方支部及統

籌部的成立 第三節 從保皇到革命--澳門革命機關的成立 第四節 結論 第七章 辛亥革命時期的港澳基地--以革命軍火為例 第一節 粵港澳之革命與軍火 第二節 興中會時期的革命軍火 第三節 同盟會時期的革命軍火 第四節 結論 第八章 香港模式的武裝起義--以三二九黃花岡之役為例 第一節 背景--「香港模式」之武裝起義 第二節 起義--檳城、香港、廣州 第三節 影響:以福建黨人為例 第九章 總結--辛亥革命搖籃在香港 參考資料 推薦文 中山先生與港澳∕許水德   「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之所以能於中華民國五十四年(1965)十一月十二日,即 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之日

順利成立。係由於當年全國各界紀念 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之重大決議:由該籌委會一次核撥原始基金新台幣六千五百萬圓,在台北市向法院申請登記為一全國性之財團法人組織。   依據本會組織及捐助章程第四條規定:「本會以獎助及發揚有關 國父思想之學術及文化事業為宗旨」。其業務推進方針則可分為兩方面:一為獎助,一為出版;前提則以研究並闡揚中山先生思想學說暨中國歷史文化為範圍。本會成立四十七年來,歷任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各審議委員會委員暨董事會工作同仁,莫不一本此一宗旨,黽勉辛勞,悉力以赴,故學術及文化界人士對本會歷年來所開展之各項業務,多予以肯定與支持。   本會首任董事長為王雲五先生,他任職一十四年

,奠定了本會宏實穩固的基礎。王故董事長曾稱許政府在大陸時期利用美國退回庚款所設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及民國五十一年由台灣私人企業所設之「嘉新文化基金會」,然認為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若與前兩者相較,其「規模遠較龐大」。   第二任董事長為楊亮功先生。楊先生於民國六十八年(1979)至八十一年(1992)間負責主持本會會務,雖由於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影響會務之進行,多項獎助及出版計劃不能不忍痛停辦,然最重要之中山學術著作及文藝創作兩項獎勵,仍能如期辦理,規模則略為縮減。   第三任董事長為吾師劉白如(真)先生。他就任之初,正本會財務趨於極為拮据之際,因而「必須採取開源節流辦法,徐圖本會業務之擴展。」水

德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受聘為董事,九十年(2001)承董事會推選為副董事長,得以親見劉董事長腳踏實地之宏圖偉劃,私悃敬佩有加。本年(民國一百零一年,2012)三月,劉董事長以期頤嵩齡駕鶴西歸,水德承董事會一致推選繼任其職。踵步前賢,責無旁貸,然深懼汲深綆短,惟盼諸先進、友好暨本會同仁不吝匡助,期能對中山先生學說勳業之弘揚暨中華歷史文化之傳承,與時俱進,永恆常新。   水德深知劉故董事長於諸多鴻猷大計中,以編印「中山叢書」、「中山文庫」及先後在中央日報暨台灣新生報所創辦之「中山學術論壇」專刊三者,為他所大力倡議且親身參與推動者;其對當代文化教育界之影響力,最為顯著。白如先生曾於諸書「序」文

中,說明其構想與期許: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自民國五十四年成立以來,即以闡揚中山先生思想及獎勵學術研究為主要工作。余承乏董事長一職後,除繼續執行各項原定計畫外,更邀請海內外學術界人士撰寫專著,輯為「中山叢書」及「中山文庫」。同時與報社合作,創刊「中山學術論壇」。此外,復就中山先生思想體系中若干易滋疑義之問題,分類條列,悉依中山先生本人之言論予以辨正。務期中山先生思想在國內札根,向國外弘揚,並進而對促成中國和平統一大業能有所貢獻。   白如先生前項計劃中,「中山叢書」為邀請國內外史學界名家撰寫之學術專著,水準甚高,各方風評至佳。此一計劃之執行,始終參與其事不辭勞怨而力助其成者,為本會董事兼

秘書長陳志先先生。「叢書」自民國八十三年(1994)開始編印,迄今已出版二十種,共二十四冊。以內容論,可區分為兩類:一為中山先生思想學說學理與實踐情況之詮釋,含下列各書:   《中山思想與台灣經驗》(上下兩冊)  《中山思想答問》  《中山思想要義》  《中山先生行誼》(上中下三冊)  《中山先生研究書目》  《中山先生嘉言錄》  《中山先生平均地權思想在台灣實踐之檢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正解》  《中山先生民權主義正解》  《中山先生民生主義正解》  《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   另一類為中山先生與世界主要國家關係及外籍友好之介紹,係一新研究領域,包括下開諸書:   《中山先生與莫斯科

》  《中山先生與日本》  《中山先生與德國》  《中山先生與法國》  《中山先生與美國》  《中山先生與英國》  《中山先生的世界觀》  《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上下兩冊)  《中山先生與港澳》   上列諸書,前一部分為多位甚至數十位撰稿學者之集體著作,後一部分多為歷史學者個人之精心著作。叢書著作人總數達六十餘位,包括教育文化界人士謝東閔、蔣彥士、劉真、陳奇祿、朱匯森、梁尚勇、曾濟群、賀凌虛、李建興、張植珊、伍振鷟、黃光國、鄭竹園、周聯華、邵宗海、趙玲玲等,政經界知名學者李國鼎、于宗先、侯家駒、馬凱、朱堅章、張金鍔、葛永光、戴瑞明等,國內外對中山先生學說志業研究有素之近代史學者蔣永敬、李雲漢

、王爾敏、陳三井、張玉法、李國祁、呂芳上、楊奎松、黃宇和、張家鳳、段雲章、李金強等,均為學有專精,經驗宏富,識見深邃之士。其中,楊奎松、段雲章係大陸學者,黃宇和為澳洲雪梨大學資深教授,李金強常年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彼等應邀參與本會著作規劃,令人深感欽佩。   水德就職伊始,目前本會財力雖仍感不足,然此一「中山叢書」之編刊計劃,必將繼續推動;來日財務狀況好轉,此計劃自將隨之發揚光大。謹布數言,願與學術界友好暨基金會同仁共勉焉。 序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顯學,而中外學者的相關著述,隨著時間之推移,屢見推陳出新之作,或年譜、或全傳、或專書、或論述。孫氏之生平、思想、事功以至中外關係

,無一不見學者研究的心力,而孫學亦由此形成。而其中值得注意者為孫氏倡導革命,乃與廣州、香港、澳門(省港澳)此一粵語文化地帶,具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其中港澳兩地,地處珠江向南出海之口岸地帶,原為外人來華貿易之泊口,遂成葡、英兩國侵佔之殖民地,由是華洋雜處,促成中西文化之交流,寓居於此之華人,逐漸產生文化覺醒及創新之能力,孫中山之青年時期,即在港、粵兩地接受西式教育及習醫,畢業後於澳門行醫,從而孕育出其革新思想。期間結交師友,漸具人脈,從而為其人生開啟出新的航路。其時由於清廷腐敗,列國交侵,為求保我華族血脈,孫氏遂起而結交同志,於港、澳組織革命團體,盟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進

而策動推翻滿清的民族革命,歷經十七載之艱辛與血淚交加,最終得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國。   而港澳之於孫中山之革命,其意義不言而喻。由是引起中外學者之研究,尤以羅香林、吳倫霓霞、陳劉潔貞、霍啟昌、黃宇和、施其樂(Carl T. Smith)、陳樹榮、何偉傑等出身港澳學者撰著最多,而以黃宇和用力最深,著述最豐。孫中山倡導革命與港澳關係,由是大白於世。   2004年香港特區政府計劃創建孫中山紀念館,藉以加強香港華人對於國家的認同,亦為旅遊及文化創意之發展。因而受託參與建館陳設內容之研究,該館終於2006年成立於港島衛城道,並就所提研究報告,整理出版《一生難忘──孫中山在香港的求學與革命》一書,縷述孫

中山之革命緣起及其革命與香港之關係。此書出版後,承蒙前黨史會主任委員李雲漢,撰寫書評,給予謬許,繼而蒙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及秘書長陳志先來函,邀請撰寫本書。此皆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三井推薦之故,至為心感。而本書之得以撰寫及出版,即由此而起。在成書之過程中,由於香港市區重建局,決定於前輔仁文社社址,修建百子里紀念公園,被聘為顧問,遂得以研究輔仁文社之社史。而2011年為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先後被邀出席廣州、武漢、南京、澳門及香港等地之研討會及論壇,相繼發表論文及講話,多以香港、澳門與革命之關係為題。由是對於孫中山與港澳關係,認識日增而漸具見解。   本書部份內容乃成於上述之研究及學術活

動,故亦可視為孫中山與港澳研究「舊瓶新酒」之作。最後,尚須提及者為本書附錄圖示,其中孫中山考試答卷,由好友何偉宗醫師代譯;部份圖片由浸會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任黃淑薇協助提供。而電腦圖文處理,乃得力於歷史系秘書陳月媚及潘家瑩兩位。於此可見,本書之成,實賴上述各方人士之關注及相助,故於此特表萬二分之謝意,是為序。 李金強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2012年6月13日 第二章 孫中山的大學時代(1887-1892)我在那裏渡過一生中歡樂的五年……得到了一張准許以內外科醫生行醫的文憑。――孫中山:〈我的回憶〉孫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與事業,與香港具密切的關係,故素為史家所關注,論述者眾。1孫氏自1883年到港後,

先後在香港拔萃書室、中央書院及香港西醫書院三校完成其中學及大學教育,從而使其人格與學問得以成長,而更重要則為其一生革命思想與事業之所由起。2故不但孫氏於拔萃書室及中央書院的學習,引起研究者關注,3而更重要則為其於大學時代的學習歷程,尤為史家所熱切探討,皆因此乃孫氏一生革命事業緣起的重要時刻。其中以羅香林、簡又文、李敖、陳錫祺、莊政以至於晚近的黃宇和,對於孫氏於香港西醫書院時期的學習與生活,均先後作出研究。探討範圍包括香港西醫書院的創建與規模,孫氏在校的學習與成績、師友的結交以至改革、革命思想的孕育,及革命活動的倡導,為此一課題作出了推陳出新的說明,從而使孫氏的大學時代成為孫中山研究的重要課題。

就此一課題研究而言,羅香林於40年代獲得西醫書院學生的註冊、成績等記錄,遂得以撰寫《國父之大學時代》一書,首開風氣。該書對於西醫書院之創設、組織、課程、教師、學生等情況、孫中山的成績與畢業、革命思想的探源,以至該院師友協助革命,作了全面性的論述,為孫中山大學時代的學習與生活的開山之作。此後簡又文或側重其大學生活的軼聞;李敖則從西化角度說明孫氏的習醫與革命;陳錫祺關注孫氏的入學時間、成績及畢業學位的考訂,並探討其革命思想的來由;莊政關注其大學師友及其第二愛侶陳粹芬的「愛情故事」;至黃宇和則利用西醫書院評議會(Senate)記錄及倫敦傳道會檔案,重探孫氏與康德黎的關係,倫敦傳道會醫療傳教士譚臣(J

ohn Thomson)操控西醫書院對孫氏的影響,以至在校活動及其革命思想的源起,頗多新見。豐富了此一課題的研究內容。本文即擬以前此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而利用新近發現的史料,包括西醫書院會議記錄、英國惠而康醫學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的康德黎文件(Cantlie Papers)等,對孫中山的大學時代此一課題進行重寫,目的為青年時期孫中山的歷史身影提供一更新的認識。其時孫氏得於香港習醫,乃與西方基督教來華宣教具有密切關係。故先從英國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來華採行醫療傳道談起。

應用IPA模式探討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莊政 威 學歷的問題,作者莊子賓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遊客對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所提供服務的重視程度與實際感受以及滿意度與忠誠度,進而分析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並運用重要-表現分析法(IPA)找出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服務品質缺口。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於活動現場發放問卷蒐集2019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到訪遊客之資料,於2019年7月31日起至8月5日止,共計發出450份問卷,回收441份有效問卷,問卷所得資料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及Microsoft Excel試算表軟體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1.2019宜蘭國際童玩藝術

節的遊客以女性、年輕族群、居住在北部地區、已多次參加及親子同遊者居多。2.學歷較高、親子出遊之年輕家庭遊客較重視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服務品質。3.學歷較低、親子出遊、中年之遊客對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服務感到滿意。4.親子出遊之遊客願意重遊或推薦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5.遊客對服務品質感受愈佳,滿意度愈高、忠誠度也愈高。6.園區整體規劃、周邊交通服務為亟需改進之服務項目。本研究將依據研究結果,提供主辦單位作為未來在行政與實務面改善服務品質並提升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