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白蝦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 張懿所指導 蘇啓元的 活蟹短期蓄養對臺灣海鮮餐廳之經濟效益評估 (2014),提出菜市場白蝦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青蟳、短期蓄養、供需衝突、磁吸效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菜市場白蝦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活蟹短期蓄養對臺灣海鮮餐廳之經濟效益評估

為了解決菜市場白蝦價格的問題,作者蘇啓元 這樣論述:

在臺灣的飲食習慣中,蟳類是屬於秋天的美食。根據漁業署的漁業年報和關務局的統計資料中得知,臺灣的青蟳近十年的平均進口量高達4000公噸,其中又以活青蟳為主要進口項目,佔蟳類總體進口的80%以上。在9至12月這段期間,為一年當中青蟳的進口量最高的時期。但東南亞的青蟳盛產季節其實是在夏天,所以需求與供應的曲線是無法完全接合的。即使是在週間,平日與假日對於蟳類的需求數量的差異相當大,供應的數量可能無法滿足急速上升的需求量。透過短期蓄養,可成為青蟳的供需衝突的應對方法。蟳類需求面臨的不僅是國內的變化,相隔一個海峽的中國的需求,也會牽動臺灣的蟳類進口狀況。尤其在中國簽署東盟貨物貿易協議後,從東南亞主要的

幾個蟳類出口國出口至中國的活蟳都是免關稅,與臺灣的進口稅率(35%)比較後,會導致出口國更加傾向將貨品銷往中國。臺灣也會因為中國的磁吸效應導致進口數量減少、價格升高。透臺灣與中國對於東南亞蟳類進口的稅率與檢疫條件規範的比較,更能看出中國本身所具備的經貿實力與高需求量對於臺灣蟳類進口造成的威脅性。本研究主要透過小型養殖實驗,研究在對青蟳進行短期養殖時會出現的問題。透過養殖環境的調整,增加青蟳在於短期養殖環境內的存活率。向海產店家發放問卷,提出蟳類進貨與目前在店內養殖之狀況之問題。並分別將問卷發放至一般海產店家與專營喜慶辦桌之店家,分析其對蟳類進貨的頻率與方式。根據問卷結果,目前青蟳每天會有其固定

死亡率,有水缸之店家死亡率會較低,反之則較高。有水缸的店家每批死亡率約為15%,透過此養殖方法,可將死亡率降至5%,讓青蟳的進口數量得到最大的效益。並能透過短期蓄養將進貨時間拉長,避開與中國大量需求的重疊,盡量降低磁吸效應對臺灣海鮮餐廳業者所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