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宗喀巴大師寫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 和勝者直貢巴覺巴吉天頌恭的 大印俱生契合:介紹除無明暗本慧相莊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樂果文化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釋如證所指導 曾珮宸的 聲聞佛法作為大乘佛法基礎之探究—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中心 (2017),提出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大乘佛法、聲聞佛法、聖道三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菩提道次第廣論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的問題,作者宗喀巴大師 這樣論述:

  《菩提道次第廣論》,十五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大師宗喀巴的宗教著作。大多以《廣論》作為簡稱。以印地阿底峽所著《菩提道燈論》之道次第為框架,整理顯教經論成二十四卷之巨著。

聲聞佛法作為大乘佛法基礎之探究—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中心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的問題,作者曾珮宸 這樣論述:

  佛正法是以教證二量為體,教量是三藏十二部,證量是戒定慧三學。所以佛陀說的教法,廣有顯密、大小、三藏十二部等無量差別;然其真正的宗要,本意是在對治煩惱。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執無明,由此而分判自他、故起愛憎故而造業不斷,所以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是處於無明當中,在業與煩惱的牽引下,不由自主地造業而流轉生死,頭出頭沒的是無有出期,所領受的也無非就是三苦--是苦苦、是壞苦、是行苦。是故佛陀初轉法輪所講的是苦諦,首先是要知苦。世俗的喜樂也都是無常的,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也就只有修持得到的喜樂,才會是恆常的。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無可避免地在走向死亡。生、老、病、死是指生命的無常;成、住、壞、

空是指世界的無常。是故唯有證得由厭離輪迴苦的出離心、菩提心所攝持的空正見,才是真正能斬斷輪迴的根本。  大乘並不是完全異於聲聞乘的另類教法,相反地,大乘的教法是在聲聞教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自我解脫不是大乘行者的主要目標,但不貪著三有盛事的基本心態,和實修戒定慧三學的原理,卻是大乘教和聲聞教共通的原則;若不能具備,那便會失去大乘最根本的基礎。大乘道的不共、根本是在菩提心,而空正見(智慧)則是共道。所以諸菩薩應當發起一切道,應當了知一切道,謂所有聲聞道,所有獨覺道,所有菩薩道,而且是如是諸道亦應圓滿,亦應成辦諸道所作。《廣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應許多修行者的祈請而著成的

,終極目標是要引導學佛的弟子,依次漸修成無上菩提,徹底脫離生死輪迴之苦海,進而幫助一切有情眾生得到圓滿的佛果位。為讓各類根機的修行者都能在各自的緣起點上找到下手處,和達到最終離苦得樂的本懷,本論文主要是以《廣論》三士道總次第的視角,來觀照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法的義理連結,說明三士道次引導的重要性,和《三主要道》或稱《聖道三要》修行次第引導的必要性。希望本論文的研究能對我等欲修行大乘的凡夫在建立正確的知見上,能有所助益和啟發。

大印俱生契合:介紹除無明暗本慧相莊嚴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五的問題,作者勝者直貢巴覺巴吉天頌恭 這樣論述:

修行大手印者必讀寶鑑! 內文包含(藏、中、英)     大手印,過去那若巴、梅迪日乃至瑪爾 巴、密勒日巴祖師主要以口耳相傳,所寫口 訣文字不多,塔波拉傑在涅色瓦龍地方修持 三年,得到大印實相究竟之證量,為瑜珈士 曲永等些許弟子說法,而成為利他遍覆之大 印法主,自此之後,藏地所修之新舊譯密法 中,著名的「心性教授」很可能就是從此時 開始。此乃根據《口訣藏》之記載。      總之,大印俱生契合,是總集顯密典籍精華訣竅,是過去成就祖師們的足跡,一切 噶舉傳承,尤其是塔波噶舉之甚深法,乃至 尊岡波巴大師所貢獻之大印實修易行之法。     直貢噶舉法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