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釋定智寫的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 和南懷瑾的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也說明:《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一) 日常法师释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完整勾划出佛法修学内涵,统摄三藏十二部经的佛语心要,引导佛弟子到成佛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 。

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 唐經欽所指導 郭菊英的 一貫道發一崇德組織運作之探討 (2020),提出菩提道次第廣論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貫道、天命、發一崇德、不休息菩薩、組織運作、集體領導、固本圖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社區諮商與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王慧蘭所指導 邱秀蓮的 一位國小教師學習佛法對生命轉變、教師專業成長與親師溝通影響的自我敘說 (2020),提出因為有 學習佛法、教師專業成長、親師溝通、自我敘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解答。

最後網站B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 卷/篇章1 | CBETA 線上閱讀則補充:比因西藏學者法尊譯出黃衣士宗克巴祖師所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授世苑漢藏院. B10n0067_p0621a16:學僧,將梓行而問世,余為參訂其譯文,閱至:「如是以諸共道淨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菩提道次第廣論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作者釋定智 這樣論述: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定智法師講經,開示大乘佛法修學綱要。   ◎法師講經說法雖立足天台宗,但並不拘泥一宗一派,而是站在佛法總體高度上娓娓不倦,令人醍醐灌頂。   ◎上篇從全新角度闡述天台宗「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核心理念,裨益初學佛法者修行。   ◎下篇依天台止觀將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禪修的方針和精髓,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樹般若見 行菩薩行   中國佛教八宗既屬大乘佛法,無不以般若為眼目,佛說般若諸經凡二十二年,《心經》二百餘字,凝練至極,是整個佛法的精要,字字妙義無窮。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定智法

師,明白道出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樹立般若正見,令人快得要領,步入佛學正軌。   ★禪意人生 圓融自在   定智法師以天台宗教義詳解千年佛學瑰寶──《心經》,從全新的角度闡述天台宗的核心理念「圓融三諦」「一念三千」「一心三觀」「四種教觀」等,引發《心經》深隱密意於少分,令初學佛法者依聞思慧以助修行,進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此外,民國靜修法師所著《妙觀初機》是大部《摩訶止觀》的梗概,定智法師依天台止觀將其消融於自心,簡明扼要地講解了禪修的方針和精髓,明示行人依性德三千起修德妙觀,從調身、調息、調心起,直至智慧圓滿。   ★般若正見 佛學正軌   當代佛法絕後再蘇,尚未普行天下,大眾雖渴

仰、好樂佛法,然佛法深廣,難得門徑。定智法師將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明白道出,可令初學者樹立般若正見,步入佛學正軌。   本書深入淺出、提綱挈領,不僅是一部佛學專著,也是一本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入門指南。書中既有嚴謹的修持指導,也傳達了禪意人生的智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965.pdf 作者簡介   釋定智   2000年6月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專宗研究班。早在1992年時,即在上海居士林鄭鐘福老居士的指導下,於觀心法門暗合其妙。之後遇普陀山佛學院研究生導師沈仁岩大德金指點撥,於天台圓宗窺得一隙

之明。2005年臘月於普濟寺戒忍大和尚處剃度為僧。2006年9月于雪竇山資聖禪寺受具足戒。2007年於青島湛山寺明哲老和尚處接法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自2000年9月至今,法師任教於杭州佛學院和天台山佛學院,講授天台宗課程。從2015年開始,法師先後接受了廣東尼眾佛學院、廣東佛學院、寧海慈雲佛學院、台州路橋天台宗佛學院女眾部研究班導師教職,為研究生指導天台宗課程及帶領大眾修學天台禪法。   法師講授的課程主要是天台三大部、天台五小部,以及《天台四教儀》《楞嚴經》《童蒙止觀》《六妙門》等經論,多次參加佛教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多篇佛教學術論文。   定智法師的博客:blog.sina.com.

cn/u/2452357311   內容提要 序言   上篇《心經》發隱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導言 甲一、解釋經題 甲二、解釋譯人 甲三、正解經文 乙一、明顯般若 丙一、別序 丁一、明能觀之人 丁二、明所修之法 丁三、明所觀之境 丁四、明所得利益 丙二、正說分 丁一、明三觀破三惑 戊一、明能學之人 戊二、明所學之色蘊妙三諦法 戊三、例類餘四蘊 丁二、明觀成體顯 戊一、總示不思議法體 戊二、別顯妙法體 己一、陰入界即妙理 己二、明不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 己三、明無作四諦 己四、實智本具故無所得 丁三、明依體起用 戊一、明無所得妙宗 戊二、明般若妙用 己一、依法破障 己二、依法

證果 庚一、證菩薩斷德果 庚二、證諸佛智德果 丁四、結歎勝能 戊一、牒前起後 戊二、正讚歎 乙二、明密般若 丙一、牒前起後 丙二、正說咒語 結語 下篇《妙觀初機》融心解 《妙觀初機》序 妙觀初機 引言 甲一、示序 乙一、緣起 丙一、標人 丙二、明所依所願 丙三、正明緣起 丁一、刊印緣起 丁二、作序緣起 乙二、贊歎作者 丙一、贊精研台教 丙二、贊止觀相應 丙三、贊弘法領眾 丙四、贊公之著作 丙五、結贊為寶筏 乙三、敘序者與台宗因緣 丙一、敘與諦閑法師因緣 丁一、皈依諦老初聞台教 丁二、省悟止觀下手處 丙二、敘與靜修法師因緣 乙四、贊歎止觀功德 丙一、贊歎摩訶止觀 丙二、贊歎妙觀初機 丙三、引證

發願 乙五、明作序時間地點 甲二、示文 乙一、標題 乙二、明作者 乙三、正示 丙一、明坐儀所以 丙二、明修觀方法 丁一、明修觀前方便 戊一、正明前方便 己一、調身 己二、調息 己三、調心 庚一、斷絕外緣 庚二、觀己身身外 辛一、觀己身 壬一、觀四大 壬二、放四大 辛二、觀身外 壬一、觀依報六塵等 壬二、外放世界 庚三、放能放之心 庚四、明調適相 庚五、結 戊二、誡勸初心 丁二、明正修妙觀 戊一、明揀境 己一、明揀識為境 庚一、明修觀先明境之由 庚二、明立識陰為境之由 己二、明識陰相 庚一、正明識陰相 庚二、引古德證 庚三、明不辨真妄之失 庚四、誡勸初心 戊二、從境修觀 己一、牒前生後 己二、從

境修觀 庚一、明性修有殊 庚二、正明性修二德 辛一、明性德 壬一、總釋 壬二、詳解 辛二、明修德 壬一、總釋 壬二、明四句推檢 癸一、征問 癸二、推檢 子一、檢非心具 子二、檢非緣具 子三、檢非共具 子四、檢非無因具 癸三、結無一法可得 癸四、明推檢入寂 壬三、明三觀成就 癸一、明空觀 癸二、明假觀 癸三、明中道觀 壬四、結三觀不思議 癸一、明三觀非次第 癸二、明不可以言說 乙四、結 丙一、明為初心略明 丙二、結指摩訶止觀 後記   序言   近日拜讀杭州定智法師新著《心觀自在:〈心經〉發隱記附〈妙觀初機〉融心解》書稿,喜不自勝!   世尊住世說大小乘法,佛典結集,傳諸四方。中國佛教,

大小乘兼收並蓄,而以大乘佛法為主軸。大乘佛法以發菩提心、樹般若見、行菩薩行、成等正覺為要徑,其中又以樹般若見、行菩薩行為中樞。中國佛教八宗既屬大乘佛法,無不以般若為眼目。佛說般若諸經凡二十二年,結集而成大小諸部,傳譯東土者,玄奘譯《大般若經》六百卷,浩瀚無涯,文博而義約;玄奘譯《心經》二百餘字,凝練至極,文約而義博。   天台宗素以「教觀雙美」稱譽古今。欲學天台教,必首重般若;欲修天台禪觀,必倚依妙觀。當代佛法絕後再蘇,尚未普行天下,大眾雖渴仰、好樂佛法,然佛法深廣,難得門徑。定智法師飽學天台教觀,長年在佛學院及諸講肆弘揚天台,依天台圓教的立場,對最為流行的《心經》作深入淺出、提綱挈領的講解

,借講《心經》將大乘佛法修學綱要明白道出,可令初學者樹立般若正見,步入佛學正軌。智者大師將畢生禪觀的豐富經驗進行總結,「說己心中所行法門」,記錄整理而成《摩訶止觀》,為修證法華三昧指示捷徑。《摩訶止觀》卷帙巨大,說理敘事深邃繁廣,初學者難得其要。近代天台宗匠靜修法師乃著《妙觀初機》,撮《摩訶止觀》之精要以利初學行人。定智法師應今日大眾學佛修觀之急需,簡明稱述,令人快得要領,庶可避免盲修瞎煉。《〈心經〉發隱記》與《〈妙觀初機〉融心解》合刊印行,明示佛學禪觀門徑,對於廣大愛好佛學禪修的讀者,是個好消息!樂為之序! 釋道法 撰於柏林禪寺戒香樓 丁酉年秋九月(2017年10月) ●上篇《心經》發隱

記 〈導言〉 佛法從古印度傳到中國後,在廣袤的神州大地,形成了漢傳大乘佛教的八大宗派,而這八大宗派都與般若經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千百年來,般若經典一直被中國的佛教徒所推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總共二百六十個字,文字雖然簡短,義理卻十分深邃玄妙。佛陀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結集成三藏十二部經典,其核心就是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再濃縮,就是這部小小的《心經》,《心經》再濃縮就是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而這個經題又濃縮在一個「心」字上。因此,在佛教浩瀚的經典中,可以說《心經》是一切佛經的總綱,是整個佛法的精要,字字妙義無窮。因此,這部經典的殊勝和重要性,是其他經典難以比擬

的。 正因如此,大家喜愛《心經》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金剛經》和《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因而流傳非常廣泛。大正藏收錄有《心經》八種譯本,《心經》注疏在大正藏有五部,在卍續藏有五十六部(其中兩部與大正藏重複)。 《心經》究竟講了什麼呢?《心經》重點講了「心」。那這個心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心的講解,唯識學有《百法明門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著作。這些論典都是解釋凡夫心的狀態,同時講解了如何把凡夫心轉成聖人的智慧。這個智慧就叫般若波羅蜜,唯識學稱為轉八識成四智,四種智慧都到達彼岸了,所以叫般若波羅蜜。 但《心經》的「心」跟唯識的「識」有區別。唯識的「識」是指凡夫層面

的,只講了八個識,而《心經》裡面的「心」,不僅包含了凡夫的八個識,還包含了佛的圓滿智慧。所以《心經》的「心」既包括眾生心、菩薩心,也包括了佛的心,它是一切心的總綱,所以稱為《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是指十法界一切的心。我們十法界眾生的心,也包括菩薩心,菩薩其實也是眾生的一部分。除了佛法界,九法界眾生的心裡面都含有佛的智慧,都含有佛的知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向自己現前的一念心裡面去尋求佛的知見,從而能通達圓滿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好好去理解這部《心經》的真正妙義。

一貫道發一崇德組織運作之探討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作者郭菊英 這樣論述:

摘要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領導陳前人以一人之志,撼動千千萬萬人,至誠效法觀音菩薩渡化芸芸眾生之志,依此宏深愿力修辦,歷經六十餘載,從篳路藍縷開創道務,以迄創建了發一崇德大道場,引領著有志之士修身進德,致力宣揚中華傳統優良道統文化,推動儒家綱常倫理,宣揚孝道,提倡三代同堂、道化家庭,造福社稷國家。至2008年陳前人成道佛歸本位,在理天續代師傳承天命,永續領導發一崇德道場,開展崇德道場國內外16個大道場、17個道務中心及其他不斷擴展的國家。發一崇德道場可謂承天景命,荷擔三曹普渡之責,榮獲上天賜白陽鎮寶,亦是崇德鎮寶:「忠義鼎」、「萬世金鐘」,印證崇德道場之正命正傳,顯現崇德道場是天人共辦的道場。本研

究透過文獻分析,探討發一崇德道場組織運作,「崇德道務中心負責群」為最高統御單位,以「集體領導、整體帶動」為準則,忠義字班架構與十組運作,及道場三界一元化傳承永續的機制,更具有道場完善的教育系統,呈現崇德道場之組織運作固若磐石,似摩天大樓之鋼堅聳立。本研究提出,陳前人高瞻遠矚,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以培長修辦人才為傳承之用;以建立完備道場組織架構為發展之基;以固若磐石傳承永續之運作機制為道場開拓大格局;更是遵循天命金線以正知正見發展道務。因而建立一條天命金線引領道場堅穩的組織架構及「集體領導、整體帶動」全方位組織運作機制,開創出崇德道場幾大特色:知識份子特別多、開展學界伙食團、三界一元化、 十組分

工、具完善修辦人才之教育系統、 完備道場組織架構、忠義字班的運作、集體領導整體帶動之統御領導模式、天人共辦殊勝的運作。本研究更發現,崇德組織架構之特色:由一條天命金線之引領與不休息菩薩在理天實質的帶領,及道務中心負責群集體、集智共同擔負使命、推動道務,至各道場、各區、三界皆是一以貫之集體領導整體帶動,實為殊勝的體制。在陳前人成道後,「崇德道務中心負責群」承續陳前人的制度與精神,為了發展道務傳承永續,策劃推動固本圖強,以四好修己,固己之本、道場之本,提升一己修辦之質,使之內德圓融。以三多圖強開創道務,持續成長,創出輝煌道務成績與宏偉寬廣的道場格局,並提昇道場各階層人才的質與量,進而培長道場修辦菁

英之才,因而開展出新道場,成為九鼎天下之大格局。研究中窺見,崇德道場推動固本圖強使之道務、佛堂、人才翻倍的成長,其關鍵要素:一則天命主導,符應天時天意。二則天人共辦永續帶領的殊勝。三則人人使命承擔,至誠實踐濟渡眾生。四則崇德人做到共融、共生、共存,同心同德的大融合。五則「集體領導、整體帶動」發揮同心同德,固若磐石的體制運作。六則與時俱進的調整道務發展方針。七則道場修辦人才,系統性教育制度培長。據此得以驗證崇德道場是天命領導,承擔正法正傳的天命,亦得以推證崇德道場組織架構之運作,勢將道場發展帶向可大可久的新里程碑。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作者南懷瑾 這樣論述:

  國學大師南懷瑾親撰著作,學文化、學密法、學佛法不可錯過的密法本義。   ◎21世紀為精神病所籠罩,因宗敎誤導而精神失常者甚多,南師大作實為一帖良藥!   ◎再版完全還原南師原著,文字簡約,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令人豁然開朗。   ◎密義深奧,丹訣難解,南師深入解說,為先賢密法傳世之本義。   本書為南師親自撰寫,並非講課記錄,一九八五年初版時曾經編輯修整過,今日再版,   恢復原來文章全貌,書中大小標題,除保留南師原始標題外,再由南懷瑾文化主編劉雨虹根據內容另於各章節處增添小標題,以方便讀者對內文的瞭解。   現代人在「修道」上,大抵皆因不明密法之真義,缺乏正知正見,以勘破宗敎神祕儀

式之假相,而陷入思想混亂分裂狀態而不能自拔,本書有南師關於神仙丹道及密法理事相關之敘述,有利於真誠向道修行之士,獲正知見,證無所得,知所歸依。   宇宙是一大奧祕,人生是一大奧祕,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有?更是大奧祕中的奧祕!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類?人是怎樣生成?為何會死去?死去以後有無靈魂?生前心靈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力量?人的壽命和現有的肉體生命,能否有方法長久的活下去?這些都是宇宙和人生奧祕的問題,也是古今中外人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學問。   從神祕學的立場來講,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東方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都是神祕學的古老泉源。也可以說,東方的古國,極富有神祕的奧祕,已經引起西

方人的興趣,而且非常注意的開始追求。但是現在流行在美國方面來自歐洲的神祕學,卻多是承認從埃及文化的系統而來。他們研究人體潛在的功能,傾向追求人自具有超越現實力量的神通妙用,相似於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境界。   早年以來,就有人想把中國的道敎和神仙丹道的學術,傳向美國,其志固然可嘉,其學可惜未充。因為那些拉雜繁蕪的道家表皮之學,並不足以真能代表道家學術而引人入勝。倒是佛敎在西藏留傳的密宗書籍與部份方法,自十九世紀開始,經過英國、法國學者和傳敎士們的研究和翻譯,有幾種精要的法典,都有法文和英文精確的譯本,而且一部份被西方流行的神祕學派,吸收融化而別出心裁,另行樹立格調,更加深西方神祕學的神祕性。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29.pdf   作者簡介 南懷瑾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出版說明 編輯前言 一、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宇宙與人生的奧祕 宗教 哲學 科學 神祕學 東方古國的神祕奧祕

道家、佛家與西方神祕學派 二、密宗的神祕 東密和藏密 藏密進入漢地及西方 三、神祕的密宗 近於神人之間的龍樹 中國佛教八宗之主──龍樹 印度文化的宗教和神祕學術 釋迦涅槃後的佛法 四、密宗理論之依據 大日如來與宇宙萬有的本體論 心嚮往之的即身成佛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手指祕名 五、人身的內密 關於密宗手印的神祕 有關人體氣脉的奧祕 佛學顯教與密宗在學理上的矛盾 六、聲音的奧妙 有關身密的論辯 三密之一的「聲密」 重視咒語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 人類真瞭解音聲的神祕嗎 密宗咒語的根據 七、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聲音的妙密 三字根本咒與人體氣機的關係 八、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意密與唯識

有關心意識修法的粗淺說明 九、意識的神祕之研究 再論「意密」 意識與現代心理學 建立在唯識學上的意密 第六意識 獨影意識 意識的根 十、從世俗到出世──談意密與觀想 生圓二次第與觀想成就 觀想成就的測驗   作者序   ‧出版說明‧   一九八五年,在南師懷瑾先生離臺赴美前,這本書才完成了編輯出版。   本書的內容,並非講課記錄,而是南師親自撰寫的。自一九七一年五月起,各篇陸續刊登於《人文世界月刊》,共約一年之久。   原文題目本是「道家密宗與西方神祕學」,但當時的編輯陳君,除把各篇編輯為講述外,也把題目中的「西方神祕學」改為「東方神祕學」,大概因為內容涉及東方的神祕較多之故

。   此次在多年後訂正再版之際,重新編排,恢復原來文章全貌,書中大小標題,除保留南師原始標題外,編者根據內容另於各章節處增添小標題,以方便讀者對內文的瞭解。   本書內容各篇,雖為南師四十多年前的著述,今日重讀,深感其文字簡約,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令人對密宗及各方面,有豁然開朗之感,對於學文化,學密法,學佛法的讀者來說,本書也許可以視為不可或缺的吧。   本書在重編過程中,晏浩學友協助訂正工作,在此特別感謝他了。 劉雨虹 記 二○一八年 秋月 四、密宗理論之依據 無論東密與藏密所標榜的歷史淵源如何久遠,但它的佛學和修法理論的完整體系,雖自釋迦過後八九百年間「無著」「世親」兩弟兄完成

「唯識」法相學後,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詳的理論。但根據「唯識」與「般若」「中觀」的精義而確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奧義,在藏密的發展系統中,由初唐開始一直到明代,從「阿底峽」尊者著《菩提道炬論》,再到「宗喀巴」大師著《菩提道次第論》止,才是正式的完成。 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間,如紅教的「大圓滿」,花教的「大圓勝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雖然也本於「唯識」與「般若」的見地,但與其說是「中觀」的修法,毋寧說是禪宗心法的同源異脈,較為適當。再其次,東密修法的理論,雖未完全採用「唯識」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實不離於「唯識」的「勝義有」觀。有關這些學理依據的理由,牽涉太廣,暫且不談。 大日如

來與宇宙萬有的本體論 東密最基本的大經,便是《大日經》《金剛頂經》。《大日經》以「毘盧遮那佛」為密教的本尊,也就是別稱為「大日如來」。他是法界獨一無二的一尊,借用哲學的術語來說,他便是超越於宇宙獨一無二的本體。用佛學的名辭,他便是「法身佛」。他與自性成為眷屬,也等於說,宇宙萬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屬品。他在祕密性的金剛界的心殿之中,永恆不斷的自受所有的法樂。《大日經》所說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說出自身所證到的聖智境界。

一位國小教師學習佛法對生命轉變、教師專業成長與親師溝通影響的自我敘說

為了解決菩提道次第廣論pdf的問題,作者邱秀蓮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以自我敘說作為研究方法,藉由研究者自我生命回顧,透過「整體―內容」的回看和整理,敘說個人學習佛法與諮商輔導的經驗與體會,如何影響教師自我轉變、專業成長與親師溝通。本研究結論如下:一、學習佛法對於教師自我轉變的影響 (一)了知修行的真實意義。 (二)體會跟隨師長學習的重要性。 (三)看到利他的價值。 (四)相信業果法則。 (五)體認人生無常不要執著。 (六)感受皈依祈願的力量。 (七)學會隨和謙卑、寬容自省、喜樂隨緣。二、學習佛法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一)藉由教師成長團的歷練,學習寬容待人。 (二)藉由生命教育工作坊之參與

推動,保持教育熱忱、實踐校園善行。 (三)從青少年班的服務中學習觀課、協同指導,提升教學觀察力。 (四)將讀經、念恩、行善理念融入班級經營及生命教育,培養孩子品德。 (五)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與問題,協助解決困境,提升教師助人專業。 (六)學習正念調解壓力並協助孩子靜心。 (七)突破單打獨鬥的慣性,透過學佛社群與在職進修,持續開展視野,找 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與內心支持的力量。三、學習佛法與諮商輔導對於親師溝通的影響 (一)生命教育工作坊的學習,改變教師對親師溝通的看法。 (二)仁波切的開示啟發轉念化解壓力,也體認教師的角色就是陪伴及協助

學生及家長增加賦能。 (三)從諮商輔導的人際歷程治療理論發現親師溝通盲點與互動關鍵,調整 自我溝通態度,讓親師互動更融洽。 (四)良好的親師溝通並非一蹴可幾,有效的互動原則必須不斷學習。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