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師資證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華語師資證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寫的 華人社會與文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語師資培訓班也說明:國立清華大學於2010年成立華語中心(Chinese Language Center-簡稱CLC),並以兩點期許為基本: 第一,藉由清華的優良師資、友善的環境及與台灣學生間的直接交流,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徐新逸所指導 蔡佳芸的 「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設計與發展 (2009),提出華語師資證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華語文教學、華語師資培訓班、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

最後網站技能加強-華語學苑課程列表則補充:TESOL 英語師資認證課程【將英語力延伸成有收入的專業】【差1人成班】 強力招生中. 2021/12/05, 日09:30~16:30, 忠孝, 28,800, 28,800.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語師資證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華人社會與文化

為了解決華語師資證照的問題,作者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 這樣論述:

  為了培養專業華語教學人才,台灣各大學近年來陸續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或開設華語文教學學程,中華文化史是專業修習的課程,教育部在二○○六年開始舉辦「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人社會與文化」正是必考的科目。     本書是由四位各具專長的學者,共同研討合作而成書。內容深入淺出,希望能提供讀者對中華文化清晰的認知,進一步在回顧數千年文化長流的過程中,矚望前景,將中華文化體系,融入人類文化體系之中,以其包容的特性和消化吸收的能力,不求獨步全球,但望引領世界走向理想的未來。

「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設計與發展

為了解決華語師資證照的問題,作者蔡佳芸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全球華語熱現象,政府投入大量的經費致力推動海內外華語文數位學習產業的發展,大專院校與產業界也紛紛投入華語文數位學習建設。大專校院與產業界紛紛設立華語師資班以培訓華語師資人才。然而,各大專校院與產業界之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之數位華語師資的培訓重點,多以數位科技能力養成為主,似有忽略教學設計能力,使華語教師於實際教學的應用有落差(信世昌,2009;舒兆民,2010)。此外, 一些研究發現培訓華語師資應重視教學設計之概念,應提升華語教師重視應用科技來配合華語教學,而非華語文教學配合科技(鄭錦全,2009:謝天蔚,2001)。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華語師資培訓班學員之需求,設計與發展「

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並評鑑該課程之成效。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設計發展研究法,先以文獻分析與訪談界定需求,並透過訪談華語教學學科內容專家,確認該課程內容與架構,課程內容依ASSURE教學設計模式為課程架構之基礎,並強化華語文教學之特殊性於各教學設計步驟中,共分為七個單元:(一)前言:介紹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之概念與其重要性、(二)分析學習者:介紹分析華語學習者之特性、(三)敘述目標:介紹敘述目標之重要性與撰寫原則,並以外語學習5C原則輔以檢視、(四)選擇方法、媒體和教材:介紹華語文常用與其他第二語言教學法、媒體、教材和華語文網路教學資源、(五)使用媒體和教材:介紹五項使用教學媒體

之基本步驟、(六)激發學習者參與:介紹激發學習者參與之必要性、華語文課堂實例與方法、(七)評鑑與修正:介紹評鑑與修正之概念與必要性。進而參照Smith 和Ragan (2005)之原則,進行以講述式、前導組織、提問、實例呈現、關聯圖與經驗分享等教學策略設計。接著,發展課程並實施為期一週線上課程,計有14位淡江大學華語師資班學員參加課程。最後,透過華語文教學專家及華語師資班學員進行本課程之形成性評鑑及修正。 研究結果顯示,參加學員與評鑑專家對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之規劃與教材設計,皆持正面看法與回饋。學習者滿意度評鑑整體總平均在四點量表中為3.16分;問卷及訪談結果,學習者與評鑑專

家皆表示本課程對日後華語文數位教學之幫助。研究成果亦發展出「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檢核表」,以作為華語教師進行數位教學時之設計參考。本研究能協助有意願擔任華語文數位教學的教師培養其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能力,並作為其開課前的準備,與提升其教學品質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