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翻滾海貍工作室寫的 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附解答本)(六版) 和羅納‧費德烈克的 我值得一段好關係: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找到關係平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世潮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 黃秀霜所指導 林德政的 課文本位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能力及寫作正向情緒之影響 (2021),提出華語教師行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讀寫整合教學、寫作能力、寫作正向情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蔡清田所指導 林希瑾的 以小團體輔導改善自閉症類群學童情緒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小團體輔導、繪本教學、自閉症類群、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語教師行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語教師行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附解答本)(六版)

為了解決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作者翻滾海貍工作室 這樣論述:

  ►新增109年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109年統測作文分析     作文的順序是先求「立意」再求「取材」,要求「結構」再以「文采」潤飾,行有餘力再求個人行文的「文氣」。本書便是以「向度階段式目標」為綱要,一一列分章節說明每個階段的學習策略,提供相應的指引與示例,一階一階開拓穩固河道,注入豐沛河水。     全書以「立意」、「取材」、「結構」、「文采」四大項目貫穿,並加入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相關訓練。四個項目若能通透熟練,在日常寫作或應試現場中都能游刃有餘。最後「應用」一章,直接以試題實戰,演示河道式作文在大考中的具體應用。書後附二十五回「河道工程測驗」學習單,隨章測試,反覆訓練至融會貫

通。     簡而言之,河道式的教學,是階梯式的教學,將各階段目標分開訓練,各點擊破。只要隨著「河道式作文」的思維脈絡前進,疏通每個項目的支流,鋪建每一階段的河道,終將抵達屬於自己的文學海洋。   好評推薦     子漠,這位「國文界的賈伯斯」,在創意教學中翻江倒海的海貍,神腦淋漓!從解構到建構,於有招與無招間出入。認識他,便讓你愛上教學,迷戀教學,把左腦與右腦開啟出感知與思辨的無限可能。後浪排山,他是我教學生涯中,最最讓我激賞的奇蹟!——北一女中國文教師 2015年師鐸獎 易理玉老師     由涓滴而成江河的符號工程   倒數計時中的十二年國教強調每個人都是終身學習者,而在「自主行動」、「溝

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中,「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顯然與語文領域關係最為密切,國文的讀寫也被賦予素養導向與思辨的巨大挑戰。   翻滾海貍工作室的楊子漠老師以她豐厚的國文教學基礎,和靈活的思維應用能力,提供了一套形神兼顧的寶典:《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把會考、統測及大考所需要的語文表達能力,以「聽、讀」的解構與「說、寫」的重建,循序展開明確的作文脈絡,讓讀者不只仰望雲端,也能循著一彎細流,運用文本拓展自己的思路,更以清晰可行的方式,分項評分,達成多元向度,透過理解與實作建構作文教學的自信。祝福大家能夠在這條河道上,找到自己「符號運用與溝通」的明津。——北一女中國文教師 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

授 歐陽宜璋老師     在遇見「河道式作文」之前,我以為寫作絕大部份靠「才氣」;直到接觸「河道式作文」之後,我才明白寫作靠的是「方法」。在出師之路上,從沒有告訴我們作文該怎麼教,於是我們各自摸索,跌跌撞撞。但此後,我們再也不用盲人摸象,因為「河道式作文」提供最完整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一路帶你從立意、取材、結構、文采到應用。讓孩子們的寫作靈感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絕。——新北丹鳳高中 歐陽立中老師     雖然坊間已經有很多教人怎麼寫作的書籍,但好像都停留在「技巧」層次,只是教人如何佈局、如何寫得漂亮,根本無法深入「創作」的核心;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對人生進行真正的反思,就不可能寫出有深度的文章。就

算辭藻華美,也不過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不可能拿到高分。我是在網路上偶然看到海貍提倡的「河道式作文」。海貍把「思維」比喻成一條一條的「河道」,他所教授的,是如何疏導我們的思維,進而匯聚成一篇文章的方法。我發現,海貍的引導方式充滿了「理性」與「邏輯」,就好像一把利刃一樣,把人類的思維拆解成好幾個層次,深入剖析之後再依序組建起來——原來海貍教的是「思考」的方法!確實,這才應該是作文教學真正的核心。我希望海貍這本《河道式作文寫作指南》,能夠終結傳統作文教學「虛偽造假」、「濫情膚淺」的弊病,讓學生學會如何理性地思考、有邏輯地表達,並進而反思生命經驗,活得更加精彩與深刻。這樣的作文教育,應該可以算是「

全人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吧!——厭世哲學家

華語教師行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廣東話 #語言 #發音
台灣的中文,香港的廣東話,世界各國的華語都不一樣很有趣!
殿下教我廣東話,我教殿下台語~!哈哈哈想看我教外國人台語的一定要去看一下!
「日本女生的廣東話文字初接觸! |香港人的台語初體驗!(feat.撒醬)」
https://youtu.be/tV6J8q3DlUE

撒醬的官方LINE加入有好康,歡迎加好友🙋🏻‍♀️
「撒醬旅遊小幫手」: https://lin.ee/dhNXH50

♢♦Facebook♦♢
五十嵐幸子Sachiko(撒醬):
https://www.facebook.com/Sachiko.Japanese.Taiwanes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achikol.0x0.l/?hl=ja

♦♢商務聯繫Email♦♢
[email protected]

ーーーーーーー
五十嵐幸子(撒醬) :
來台灣學習中文,熱衷於語言、文化及台日相關事物,積極參予各種活動。
在台灣做:電視・影音節目/日文老師/模特兒/翻譯/口譯/主持/部落客/ 等等,交了個攝影男友,但卻對攝影一竅不通,正在學習當中。

Pelan:
影像創作/攝影教學/社會觀察員/熱愛文化,交了個日本女友,但卻對日文一竅不通,正在學習當中。

ーーーーーーー
希望能把台日文化傳遞到全世界🌍
尤其是台灣,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不太認識
希望能盡自己微薄之力,讓我們熱愛的台灣發揚光大✨
也希望能幫助到在學習語言的人(^o^)‼️

此外,撒醬在2016年開始舉辦個人日文講座,有興趣的人請關注我的臉書粉絲團和instagram上也會每天用中日文分享台日資訊(≧∇≦)

目前在徵求有興趣幫我們上中文、日文或英文字幕的朋友,一起把台日文化分享到世界!
若有意願,請務必聯繫我們唷^^

協力字幕請到這邊➡️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iTc2JWAx-9sJ6H4Bp9GaTg
ーーーーーーー
現在は台灣で、タレント/教師/モデル/翻訳/通訳/MC/ブロガー/インフルエンサーなどをしており、日台の文化を世界中の人にもっと知ってもらい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日本語、英語字幕翻訳者募集中です!!一緒に日台の文化を広めたいという方は是非、私達にご連絡ください^^
ーーーーーーー
I looking for someone to help me with my video now. Could you help me translate Chinese/Japanese into English?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contact me!!

📺其他類別影片請看這裡‼️😊
【日語教學/Japanese Lesson】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rl6UPSYnyJVitVQL14lNm

【文化/Cultur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dlJDTP5e8LCvtWsrIMtf8

【旅行/Travel】➡️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NolH0JQVun2t40OA-xeNjo

【美食/foo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XGqB1ee5PAnLP4AynbxQu

【時事&流行/Tren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MdLX82OkBFwQiYa6cO_Q6j
ーーーーーーー
🇯🇵日本旅遊推薦影片✈️
[中日字幕]穿越時空!日本必來重現江戶時代的秘境!真實忍者、花魁藝伎!|~EDO WONDERLAND~
https://youtu.be/9aoyI1VhujY

「點閱送機票」開跑!你所不知道的神秘福島暴走體驗|Fukushima Japan Vlog
https://youtu.be/qvpbya-xjmU
ーーーーーーー
🇹🇼台灣旅遊推薦✈️
[中日字幕]得到金氏世界紀錄的芒果冰!60%台灣人不知道的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還有網美景點!(上集)|台湾台南、嘉義のマンゴーかき氷の旅|Taiwan Travel Guide
https://youtu.be/urfDoI646LA

帶外國人深度游台灣,南下台灣只能走高速公路嗎?你不知道的浪漫台三線!IG景點過年好去處!
https://youtu.be/E_hvw4AOnNE

宜蘭特集!台灣必住超夢幻民宿,超熱門打卡點2天1夜行程懶人包
https://youtu.be/_TpDnYZ7aFk
ーーーーーーー
🇯🇵文化推薦🇹🇼🌍
日本跟台灣誰才是鬼島?誰比較好住?爆料日本和台灣的薪水行情,食衣住行大對決!翻譯口譯好不好賺?ft.阿倫|日本と台湾の給料事情|Salary in Japan & Taiwan
https://youtu.be/2l9zkH9lQ9Q

日本新年號「令和」打破3大歷史!如何決定?有趣的6大命名原則!【日本人不知道的文化】|日本の元号はどうやって決められるのか?|Reiwa: Naming a new era in Japan
https://youtu.be/qyTBLBUHiS4

【全日文中字】讓日本女生臉紅心跳的台灣男生舉動!ft. 講日文的台灣女生(上)|日本人女性がキュンとする台湾人男性の言動|Man Behaviors That Female Just Love
https://youtu.be/NtRR_mGe5Sk

[中日字幕]透明飲料反映著日本社會的黑暗!?產品背後可怕的病態!in銘傳大學演講|透明飲料は日本の社会の闇を反映している!?| Weird Japanese clear drinks
https://youtu.be/pQrs77riKi8

日本沒有颱風假!?颱風國情大不同,羨慕台灣人的理由!|台湾の台風休みの制度|Taiwan has work/school suspension system for Typhoon
https://youtu.be/uDJ03OP3Ixw

台日早餐文化大不同?撒醬挑戰大胃王比賽!台灣早餐VS日本早餐|日本の朝ごはんVS台湾の朝ごはん
https://youtu.be/vWXy_1tZ7jY
ーーーーーーー
🇯🇵日文教學推薦🤓
在日本絕對不能使用「阿那塔」的4個理由!日本であなたを使ってはいけない4つの理由|Ask a Japanese Teacher! Is ANATA bad? 【撒醬先生搞日語】#1
https://youtu.be/9wbc_7g2kZw

輔導級!你會嗎?粗俗台語字詞的日文教學,保證課本不會教
https://youtu.be/srym7mVny2Q

教你3句走遍日本!日本人為何都要去林森北路?揭開中山區的過去!
https://youtu.be/dhrmWgWwAek

IKEA挑戰50個日文單字!各國文化差異|台湾イケアで中国語単語に挑戦|IKEA in Taiwan ! Learn Japanese & Chinese Vocabulary【撒醬先生搞日語】#2
https://youtu.be/j-dplnUt_MM

只會五十音去考N4日檢會怎麼樣?Pelan式神猜題全記錄|五十音ができるだけでJLPT N4は合格できるのか?試験に挑戦!
https://youtu.be/O8qGPkN04VU

課文本位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能力及寫作正向情緒之影響

為了解決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作者林德政 這樣論述:

課文本位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能力及寫作正向情緒之影響 學生:林德政 指導教授:黃秀霜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的方式,以三年級學生為對象,實地在教室中實施課文本位讀寫整合課程之實施,探討以課文為本位的讀寫整合活動對於學生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正向情緒之影響、在實施歷程中可能遭遇的難題、研究者的轉變等問題,持續三個月的實驗研究,檢驗以課文為本位,進行讀寫整合增進

寫作教學能力的可行性與成效。 本研究以台南某國小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以研究者改編自鄭依琳(2016)的「國小學生寫作策略使用量表」、以及由楊坤堂、李水源、張世彗、吳純純(2003)編製「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第二版」為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研究者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南市永康區某國小三年級 2 個班共計 42 名學生為對象,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控制組,採用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實驗組由研究者進行12 週「課文本位讀寫整合實施教學」實驗處理,控制組則由原班教師進行寫作教學。資料採共變數分析方法,了解寫作正向情緒與寫作能力之影響。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 課文本位讀寫整合寫作教學有助

寫作能力 「課文本位讀寫整合寫作教學」的可有效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總字數、平均句長、造句商數以及文意層次。研究者於實驗教學中,以課文的題材、內容、用字遣詞和分段的安排來引導學生做文章的創作,控制組並無太明顯變化,而實驗組的學生透過「課文本位讀寫整合寫作教學」,思考方向、廣度都得以延伸而能寫出更完整總字數也比較多的文章。在平均句長方面可得知部分同學在句子的形容和敘述能更具體詳細而在平均句長有所提升,但或許受限於時間只有十二週,大部分實驗組同學在此方面的成長幅度並不顯著;文章的造句商數整體上進步頗為顯著,而在文意層次的表達上,實驗組的同學鮮少會有不具意義的寫作內容,而是從能從具體的形容敘述進

而陳述抽象的感受,顯現更理想的文意表達能力。二、課文本位讀寫整合寫作教學可促進寫作正向情緒的建立 研究者於實驗教學中,以正向且生活化的寫作主題引導學生投入寫作任務,調整孩子寫作的負面情緒和錯誤認知,創造愉悅的寫作氛圍,並以多元、趣味化、體驗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正向、愉快的寫作經驗,運用課文主題引導學生探討生活與生命的的各種可能性,培養學生生活的情意和感受力,透過正向情緒的引導,協助學生寫作的學習,實驗組學生在寫作正向情緒方面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顯示「課文本位讀寫整合」的寫作教學可有效地提升學生寫作正向情緒。 本研究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寫作教學、學校行政與未來研究參考。

關鍵字:課文本位、讀寫整合教學、寫作能力、寫作正向情緒

我值得一段好關係: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找到關係平衡

為了解決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作者羅納‧費德烈克 這樣論述:

面對感情,我們的愛常常被恐懼所挾持! 害怕失去愛,畏怯於做自己,不敢承認需要安全感…… 讓痛苦、悲傷與憤怒的心情在心中一直苦熬   本書運用四步驟培養情緒覺察力, 帶你挖掘出深埋心底、說不出口的紛繁情緒, 練習向內關注X辨識X反思複雜情緒, 在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美國「鸚鵡螺」銀獎得主最新力作   ★榮獲美國亞馬遜書店四星以上好評   ★獻給想要愛、尋找愛、學習愛、又受困於愛的人     你還在為不協調的關係苦苦掙扎嗎?   你厭倦於在他/她面前「故作堅強」了嗎?   你希望在愛著他/她的同時,也成為更好的自己嗎?     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是一個充滿情緒的過程,   在關係中善

用「感受」的能力更是艱難的信仰。   當躁動的情緒在內心蟄伏蠢動,   你是否對自己或伴侶有足夠的耐心,願意傾聽內心、注重感受,   靜靜等待真實的自己歸來,也溫柔陪伴對方成長。     本書以愛為名,從關係中的裂痕尋光出發,   接住你正在墜落的心與脆弱的負面情緒。   你將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學習如何平等相愛,   放下對感情的不滿與委屈,並幸福感受到那種「有人懂」的感覺!     你有「親密恐懼」的體質嗎?//   我們都渴望與伴侶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卻在不知不覺中受困於情感的牢籠裡,總是為自己套上層層防備,與自己所親近的人保持距離,掩飾對失敗的恐懼、被遺棄、被羞辱的恐懼……     想

想看,過去你在親密關係中是否曾發生下列情況:   □把真實的感受藏在心裡   □很難開口向伴侶表達關心   □明明想親近伴侶,卻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無法專注享受與伴侶共度的快樂時光   □容易自我懷疑,擔心會搞砸這段感情   □總覺得對方最後還是會離開自己   □面對伴侶的依賴、需求和欲望感到焦慮不安     真正的愛是─//   一段健康、有質量的關係是─快樂的、可以展露自己的真實面貌,有前所未有的穩定與安全感。   ‧當我們受傷,不必勉強死撐   ‧當我們被錯怪,用不著吞忍委屈   ‧當我們感到不安,會尋求理解和慰藉   ‧當我們想表達愛,願意給予關心、鼓勵和陪伴   ‧當我們

感覺被愛,便不需以完美的樣子示人     不必成為「過去」的囚徒,開啟覺察力就能創造美好新關係//   為什麼我們害怕向伴侶敞開心胸?害怕在親密關中表露出誠實、無偽裝的自己?或者,更確切地說,為什麼我們會淪為被「恐懼」綁架的俘虜,無法深刻體會關係中最純粹的感情呢?     本書以腦神經科學和依附理論為基礎,探索人們的許多情緒、行為還有習慣是如何被大腦舊有的神經迴路所控制,同時藉由專業、簡易的技巧練習來培養情緒覺察力,學習專注在自己以及別人「當下」的情緒感受,擺脫大腦原本對人際關係的運作模式。     【用四步驟踏上情緒覺察的旅程】:   Step1‧辨識並指稱-   學會辨認過往習得的情緒體驗

在何時啟動神經系統,導致自己做出充滿防衛的反應   Step2‧停止、放下,然後停留-   學會暫停並創造內心的空間,向內關注正在翻騰的情緒和想法,而不是反射性做出行動   Step3‧暫停並反思-   藉由接觸核心自我得到更多智慧,考慮到更寬廣多元的選擇,最後尋找出最符合自己意圖與價值的行動   Step4‧有覺察地相處-   學會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專注在當下的情緒,並嘗試表達自我、做出更客觀的回應,讓自己有機會被聽見與被接受     各位將開始和「核心自我」晤談,並重新與人建立親密連結,你將驚奇地感受到,原本在關係中如履薄冰的恐慌逐漸散去,迎來的是一顆輕盈自在、感到溫暖安全的心。     精

選真人實事的諮商案例,你將發現其實你並不孤單//   本書囊括了許多有情感困擾的人們的故事,透過對話、情境帶領各位深刻感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所遇到的挫折、孤單,與絕望,也會針對不同個案進行情緒覺察的操作和演練。     各位將見證他們是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在伴侶面前勇敢坦露自我情緒,最終使關係發生奇蹟般的改變。或許你會在這些故事中發現自己的身影,讓改變也真實發生在身上。     允許自己好好愛與被愛,   平復內心不安、解除感情防線,   和對方分享最深層的自我。   我們可以在伴侶面前逞霸氣、顯成熟、變堅強,   也可以裝可愛、愛撒嬌、被甜寵……   無論如何,都把快樂、真誠的自己帶進親密關係

裡!   專業推薦     哇賽心理學心理師|Nana   家庭醫學科醫師|李佳燕   暢銷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李崇建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美國心理諮商師、美國心理諮商博士|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讚譽     「《我值得一段好關係》用語淺顯易懂,字裡行間充滿愛與溫暖。羅納‧費德利克從神經科學、關係理論,以及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出發,引領讀者處理感情問題。閱讀本書,人們將可以了解到自己為何會做出某件事(即便自己其實不想),並學習如何去改變,進而去愛與被愛。」─黛安娜‧佛莎(Diana Fosha),加速體驗式動態心理治療發起人,著有《情感

轉化力》(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Affect)     「羅納‧費德利克試著用同情心理解人們由早期經驗形塑出的情緒生活。藉由一套充滿啟發又務實的方法,讓人們得以從過去中解放,以建立更強大、快樂的關係。」─艾莉莎‧戈史丹(Elisha Goldstein),洛杉磯「正念生活中心」共同創辦人     「《我值得一段好關係》是一本真誠的、書寫極佳的實用指南,告訴人們如何運用覺察力轉變人際關係。費德利克將帶領各位進入他的諮商室,並透過其工作經驗有技巧地幫助人們收穫更有質量的關係。強烈推薦!」─路易斯‧哥佐林諾(Louis Cozolino),美國珮珀代因大學心理學教授,著

有《人類關係的神經科學》(The Neuro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本書處處充滿金句,以溫暖清晰的語言提供了豐富的見解,使我們能與自己及所愛的人建立健康愉悅的關係。我如此希望在我以前的交往經歷中有本書可作參考,而現在它就在這裡!我充滿感恩地推薦給我身邊的人。」─拉法葉‧庫施尼爾(Raphael Cushnir),著有《唯一阻止你的事》(The One Thing Holding You Back)以及《讓你的心著火》(Setting Your Heart on Fire)     「羅納‧費德烈克不只是有天分的心理治療師,更是有天分的作家,他讓

讀者參與專業、有效的練習,以修復關係中的活力與完整。若你一直苦惱於該如何化解親密關係中所遇到的障礙,本書絕對是值得挖掘的寶藏。」─琳達‧格拉翰(Linda Graham),婚姻家庭治療師,著有《復原力》(Bouncing Back)與《心理韌性:重建挫折復原力的132個強效練習大全》(日出出版) 作者簡介   羅納.費德烈克     臨床心理學家。主要研究情緒體驗在關係中帶來的轉變力量。是加速體驗式動態心理治療(AEDP)機構的資深成員,以及加州比佛利山莊勇敢生活中心的共同創辦人。在國際間講課、開辦工作坊。著有《Living Like You Mean It: Use the Wisdom

and Power of Your Emotions to Get the Life You Really Want》(Jossey-Bass)。   譯者簡介   李律     臺大外文系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漢語語言學碩士。旅居美國三年,西班牙一年。曾任華語教學教師、英語教學雜誌編輯、國際商展事務辦理、藝文相關文章文案撰寫。除了翻譯,還從事佛朗明哥藝術相關之表演、教學與推廣。興趣是各種與人互動有關的當代藝術展演活動。 引言 第一部 情緒行為的神經迴路 第一章 早期依附關係的情緒體驗 第二章 我們一定屬於某種依附類型 第二部 運用四步驟,重新設定情緒的神經迴路 第三章

步驟一:辨識並指稱 第四章 步驟二:停止、放下,然後停留 第五章 步驟三:暫停並反思 第六章 步驟四:有覺察地相處 第三部 學會與情緒共處 第七章 照顧與處理內心的各種感受 結語 成真 附錄 尋求專業協助 致謝 參考書目 前言     一直以來,人總是希望能完整享受到愛所帶來的回饋,卻因其捉摸不定而感到苦惱。我二十歲之前,明顯感受到愛不只是兩個人的眼神交會。墜入愛河的過程從心花怒放、掌心冒汗,到內心滿溢著熱情與狂喜總是非常容易且美好,令人猝不及防。但是,想要持續停留在這時刻並保持良好關係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愛人不是應該很輕鬆嗎?為什麼我就是無法做到?於是我開始思索:有什麼地方是我沒注意到或不

知道,才導致關係失敗的呢?我做錯了什麼?     為了解開我的困惑,我踏入了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我十分感謝我的心理師,他是個非常有智慧又充滿關愛的長者,且能敏銳洞察各種情況。他曾行腳到世界各地,也愛好各種藝術,他的其中一個嗜好是與我分享一些詩詞與文學作品,並因此照亮了我的道路。在某次諮商中,他分享詩人兼小說家萊納‧瑪莉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所寫的文字:     「讓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可能是我們最艱難的任務,也是最終的試驗與證明,其他的努力都只是為其做準備。」     這段文字引起我深深的共鳴。愛,或是好好去愛,其實真的很難,需要我們付出許多努力。雖然我還不清楚我

需要做什麼樣的努力,才能在愛情裡成功,但里爾克的話讓我覺得自己沒那麼孤單了。後來,我又在一張問候卡上看到同樣一段文字,於是我買回家並把它裱起來掛著。這段話促使我思考自己到底需要做什麼,才能好好去愛與感到被愛。     身為一位心理學家,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在愛情中受挫的人們。有些關係一開始好像非常有希望,但接著就失敗了。有些充斥著爭吵、敵意、衝突或不安。有些到後來變得麻木無感,或是隨著時間漸行漸遠。許多人會說他們的感受經常被對方誤解、忽視,甚至利用。他們無法理解自己與伴侶的關係為什麼會從原本的快樂感受,演變成總是處於困惑、欠缺溝通、無助與絕望的狀態。有些人則是說不出他們的關係中什麼特別糟糕,但又

隱隱覺得少了什麼。     在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努力想讓關係變好或是回到正軌,還因此去做過心理諮商。但無論他們多麼努力嘗試,仍無法維持穩定的關係。他們總是一遍又一遍反覆某些相處模式讓他們一無所獲的相處模式。     聽起來很熟悉嗎?如果是,代表你並不孤單。芝加哥大學的國家意見研究中心近期研究發現,在一段關係中不能得到滿足的比例正在上升。更多人苦於無法讓愛像以前一樣活躍。(註1)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據我碰過的所有人,包含工作及私人上,以及我個人的生命經驗,還有大腦運作科學來看,我總算理解到,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特定的問題,但是歸根究底,大部分人最核心的難題是一樣的

害怕與當下情緒「共處」,以及在關係中坦率表現自我。在許多層抱怨之下潰爛著的,是「不敢」做自己的恐懼心。     我們都害怕敞開心胸,害怕在親密關係中表露出誠實、無偽裝的自己,因此無法專注付出或接收愛、不懂如何控制或表達憤怒、悲傷、羞愧,或者不敢承認需要親密與安全感。我們淪為被恐懼綑綁的俘虜,害怕與伴侶共處於當下的情緒正是恐懼,使我們無法深刻體會關係中最純粹的情感,阻止我們擁有真心想要的關係。     但為何我們會害怕處於當下的情緒,以及在關係中展露自我的真實面貌?     答案就在於,我們成年時的大腦仍然在運作我們生命開始頭幾年所建立的程式,它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要做什麼,以及不要做什麼。然而,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程式所設定的迴路早已過時,並不適用於今日的生活。     根據依附理論,在早期童年,與照顧者之間的經驗會形塑個人的情緒發展,並常久銘印在大腦的神經迴路中。如果照顧者是一位情感開放與值得信賴的人,將有益於培養孩子的情緒調節與管理能力。他們不僅能夠安慰自己、讓自己冷靜下來,也較能同理他人的情緒。而這種處於當下情緒的能力,正是健康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條件。     相反地,如果照顧者對孩子的情緒需求回以負面反應例如孩子感到害怕且需要他們的肯定時卻屢遭挫折、受傷需要安慰時卻沒有受到關切,或是每當生氣地捍衛自己的意見就會被責備漸漸地,孩子就會開始變得害怕表達自我,以避免自己失去所愛之人。

    也就是說,為了維持與照顧者之間的連結及穩固一段關係中的安全感,孩子會選擇壓抑或加強某些感受來討好照顧者,以致壓縮了自己的情緒表達範圍,甚至喪失了控制與表達感受的能力。此時,核心自我的出現會因受到阻礙,而被隱藏在年幼時必須遵守的情緒界線內。     麻煩的是,這種來自童年的情感經驗會被儲存在非意識層面,無形中引導我們的行為。當這些記憶未受到挑戰並延續至成人時期,就會直接影響我們回應感受的方式:如何看待伴侶並與之互動?是暴露還是偽裝真實的自我?大部分人進入成人關係的世界時,別說擁有靈活豐富的關係技巧,反而常常處於情緒沒有準備好或受制於某些反應的情況裡。即使那些反應曾經一度有效,但現在卻阻撓

我們與人建立真實的連結。     因此,當某些感受或需求出現在我們現在的關係中,我們的反應就會充滿防備,如同真的陷入危險中。我們盡全力把真實感受藏在內心以達成某種安全感。我們不願公開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是追求自己的需求,而是去責怪、批評、苛求我們的伴侶或者,相反地,封閉自我,中斷連結,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但其實在我們的層層防備之下,內心是非常在乎的。     事實上,兒時面臨的危險已不復存在,但很多人仍不自覺地持續用面對危險的方式來回應自身情緒,及關係中的需求和欲望。我們始終持續著相同的反抗模式讓我們什麼也無法達成的模式好像沒有其他選項一樣。為了保護自己,我們總是與伴侶爭執,卻不冒險表露內

心的傷痛或恐懼。我們縮小、否定或隱藏憤怒,藉由遠離伴侶來逃避直接面對,最終只感到怨懟、失去興趣或是憂鬱。或者,我們無法表達心中完整的愛,然後接著,不理解為何身旁的伴侶總是向我們抱怨他感覺很孤單,對我們的愛不確定、充滿挫折感。     與其認真去愛,我們更像是轉向自動駕駛模式的汽車,任由大腦的舊迴路所控制。我們毫無頭緒地思索著:為何一切對自己來說如此困難?為何不能擁有更令人滿意的關係?為何不能和他/她產生親密的連結?我們不禁質疑:「最好的情況就只有這樣了嗎?不可能再更好了吧……」     只有當我們發現、關注內心的變化,鼓起勇氣敞開心胸地活在當下,才能讓事情有所轉變。     去過,做過    

 以我個人為例,年幼時與父母親相處的經驗形塑了我的神經系統。他們倆經常發生情感衝突而令我感到焦慮。因此,即使他們努力愛我,仍不足以讓我和其他手足在內心建立安穩的情感連結。或許,這就是我成年早期會有許多不理想情感關係的原因。     雖然我的情感關係在一開始都不錯,但經過短短幾個月就會變得一如往常的困難。起初,彼此覺得新鮮有趣,渴望探索、挖掘對方的內心世界,越到後來越難以引起共鳴,兩人就像是處在平行的時空,互動中充滿了緊張的爭吵,衝突似乎一觸即發。     當時我覺得傾聽並相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很困難。我常常感到不安與不確定。例如只要發生令我生氣或失望的事情,我就會質疑自己、說服自己沒事,或是避

免直接提起此事,卻沒有察覺到那些感受依然存在心裡,並影響著我在關係中的相處體驗,例如我總是無法專注享受當下共度的快樂時光,喜悅的感受稍縱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恐懼。我擔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像是可能會說錯話、把事情搞砸。無論我多渴望與另一半有親密的情感連結,與其單獨在一起時我卻只感到焦躁不安,很難平靜下來全心投入在當下。     我沒有發現自己在表面下其實這麼焦慮,或是有多大的焦慮正在影響我每個動作與決定。我折磨我的大腦,試著想出為何經營關係會這麼困難。我閱讀了大量關於人際交往的文章與書籍,很認真地運用裡面提到的建議,還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無止境地在心理治療時討論。我甚至把「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寫成

我的博士論文!然而,即使我努力探究其中癥結,想讓關係發展有所轉變,還是持續碰壁。     我不確定這樣的情況過了多久,直到遇到了一位心理治療師,她幫助我的方式與以往我所體驗到的都不一樣:與其鑽牛角尖地弄清楚腦袋在想什麼,更重要的是專注於內在情緒的變化。我吃驚地發現自己很難停留在當下的感受中,尤其是與別人在一起的時候。     我之前的心理諮商幫我釐清了我仍舊被與父母親之間的依附體驗所影響,於是我開始探究自己早期的體驗到底是如何影響我此時此刻,如何啟動我的神經系統,逼我或是把我推向不同的方向,導致我做出充滿防備的反應。在深層的潛意識層面中,我仍然預期,如果我敞開心胸表達自己,就會有壞事發生。大腦

的舊軟體持續發出警告訊號控制我,逼我走上狹窄、早已走過多次的道路。如果我想去其他更好的地方,我需要慢下步調,留在當下處理我的不安,並找到不同的前進方式。     一開始我感覺很困難也很可怕,但是幾次之後,內心的空間好像被打開了,當大腦的舊迴路被啟動,我便試著往後退一步,觀察並辨識當下發生了什麼。與其一味讓大腦空轉,我學習專注感受自己的情緒。這麼做之後,我漸漸能把自己從神經系統的舊反應中解放,不再受焦慮所苦。     隨著焦慮的警鈴逐漸止息,我更能連結到核心的自我,真正了解內心的感受和需求。我認清了那個一直向外尋求親密關係的自我;那個囿於早期制約、試圖遮蓋隱藏的自我。隨著時間的累積,我漸漸鼓起勇

氣去敞開心胸,表達真正的自我,學習重新與人相處並從中建立新連結,逐步成為「我最想成為」的自己。     現在,我所要做的功課,便是學習一個嶄新、更真誠的方式與自己及他人共處。這個方式最終將能使我得到真正渴望的關係。     新的事物     儘管做出不同的努力仍無法常久維持一段親密關係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不自覺任由大腦中的舊迴路主導自己。無論多麼努力改變行為、多認真練習傾聽、溝通或是解決衝突,如果沒有意識到背後的真相,我們的神經系統終究又會被啟動,然後再度上演同樣的老把戲,控制不住自己。因此,最基本的條件是:直到發現並學習如何控制內心以前,我們與人交流的方式不會有真正的改變。     幸好在最近

這幾年,神經科學領域有長足的進展,改變了我們對於大腦運作方式、發展與改變的認知。雖然過去認為大腦在成年後就會固定不再成長,但現在大家都理解大腦有所謂的「可塑性」,也就是大腦在一生當中都是可改變的。藉由重新整理或是「重新配置線路」,以對新體驗做出回應。這個過程通常稱為「神經可塑性」。這表示我們能夠改變大腦迴路的建構。     有人可能會疑惑這要怎麼做到。當然,我們不能再重複做同樣的事,因為這樣不會形成改變,只會加強已經在做的行為。我們需要做出不一樣的新事情,即發展「情緒覺察」的能力。     情緒覺察指的是,時時刻刻關注自己以及別人「當下」內心的情緒感受。這麼做不僅能改變大腦運作的方式,還能把自

己從過去的舊習與恐懼中解放。與其壓抑或是爆發情緒,不如以正面、有建設性的方式覺察情緒,找到與自身情感共處的平衡點,進而與他人展開一段更健康的關係。     情緒覺察的技巧現在已經被證實能夠紓解壓力、活化心智運作功能,並加強整體心理健康。我在二○○九年出版的《我值得一段好生活: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達成真心想要的生活》(Living Like You Mean It: Use the Wisdom and Power of Your Emotions to Get the Life You Really Want)以及本書中所介紹的情緒覺察技巧,是以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為基礎。許多報告顯示,練習發展

情緒覺察技巧的受試者能夠更有效處理焦慮、憂鬱以及社交焦慮。(註2)     此外,這對人際交往也有許多好處。根據美國首席兩性關係專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所說,情侶越能夠理解、重視並處理彼此間的感受,這段關係就越有機會持續下去並開花結果。(註3)     當我們與伴侶都能夠更有覺察地探索並表達出各自的情緒、感受、需求與欲望,就能增加彼此的安全感、穩定與信賴,並加強兩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處於當下的情緒有助我們處理衝突、修補裂痕,讓關係回到正軌並充滿活力,也能增加對彼此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我們理解並分享內心感受的同時,最好也能從伴侶那裡得到所需要的關懷,相反地,讓伴侶真切感受到「被珍

視」與「被愛」也很重要。簡言之,我們必須有勇氣逃離大腦的舊迴路,用更開放、脆弱的方式與伴侶共處,以實現更深刻而持久的親密關係。     內心的功課     當然,俗話說:「兩個人才能跳探戈。」我們與伴侶需要同心協力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學到要怎麼和彼此合作。但是,要跳好一支雙人舞的關鍵仍在於自己是以何種姿態展開舞蹈。我們呈現的是有限的情緒與相處技巧,還是能夠靈敏探索與回應情緒之歌?是把最好的自我帶進關係中,抑或帶入的是妥協的自我?     雖然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管理自身感受並非全憑意志力就控制得了畢竟人類大腦不只是個人嬰幼兒時期所處環境的產物,更遺傳自百萬年來演化的基因然而,既然我們的

神經具有可塑性,不是更應該負起責任好好管理情緒嗎?(註4)為了給我們的關係再一次戰鬥的機會,我們必須如此。如同心理學家兼「正念與自我慈悲」發起人克里斯多福‧葛莫(Christopher Germer)所說:「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始於我們,這是內心的功課。」(註5)     此外,各位覺得讓兒時舊有的神經迴路來綁架自己的幸福是否公平或可接受?會不會因此永遠無法了解自己完整的潛力呢?或是永遠無法拉近關係中的距離?在內心深處且隱身在焦慮、恐懼、罪惡感與羞愧背後的,正是核心自我,也就是那個了解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所想要事物的自我;那個能看清事物全貌並深刻感受與表達的自我;那個能夠開

放、有效處理棘手問題的自我;那個帶著同理心和關愛來協調關係的自我。那是你原本的樣貌而非受早期制約設定的自我。而這不正是我們想在關係中呈現的樣子嗎?想像自己如果能做到這樣,生命又會變得如何?     不得不說,我二十年來的婚姻關係能充滿幸福,就在於我學習慢下來關注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同時藉由非暴力溝通,讓彼此的真實心意都能順利傳達給對方。     當我們願意與伴侶分享內心感受,伴侶就能藉此機會深入了解我們,並給予新的回應。我們必須培養具有成長性與療癒性的關係。如果希望生命發生改變,如果真心想要感覺到與伴侶之間的情感變得更親密,我們就要有勇氣分享最深層的自我,例如受傷時感受到的悲哀、被錯怪時感受到的

憤怒、不安時感受到的脆弱、在意對方時感覺到的心跳,以及被愛時感受到的快樂。     不可否認地,要敞開心胸、真誠面對關係中的所有體驗和感受,有時也使我充滿恐懼,我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時,事情會如何發展。但是之後就會變得簡單許多,我們不必讓自己一口氣墜入未知,而是用一次一小步的方式發展情緒覺察的能力。這是一個需要累積時間重複練習並加強的過程。因此,如果你畏懼於這麼做,這是正常的。但是不需要擔心,凡事皆有出路,我們總會找到戰勝恐懼的方法。     解決之道在於找到方式減少你內心的壓力,讓你能與你的慣用行為模式保持一點距離,以便停留並表達出在當下的感受,而我將會幫助你。     關於本書     二十多

年來,我都在實行並教導由心理學家黛安娜‧佛莎(DianaFosha)所發起的「加速體驗式動態心理治療」(AEDP)。這是一種以依附理論為基礎、情緒為主的心理治療模式。(註6)我幾乎沒有一天不被AEDP的力量感動,因為它幫助人們跨越限制他們的樊籬,體驗到生命中更深層的親密情感。我寫下本書就是因為我希望各位也可以像這樣,從腐舊的制約中解放,把最好的自我帶進關係中,並創造你真心想要的關係。     根據我運用AEDP在眾多個案身上的經驗,我將與各位分享四個經證實有效的步驟方法來克服恐懼,使我們與自己及他人建立更深刻的連結。雖然本書的目的是要幫助各位提升情感關係的品質,但這個方法也可以運用在所有你想要

探索與加強的人際關係中無論是家人、小孩,或是朋友。     本書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將幫助各位了解自己的過去為何會出現在當下,以及用何種方式出現。第二部將提供各位一些情緒管理技巧,將核心自我從過去的舊迴路中解放,並用更健康、有效的方式與你的伴侶相處。第三部則帶領各位實際操作AEDP四步驟。      唯有更了解自己、自己的行為,以及大腦如何運作,才能以更有效與更具關愛的方式進行大腦舊迴路的改造工程。在第一部「我們如何被設定」中,我們的旅程將透過「依附理論」與神經科學知識來解釋早期相處經驗如何形塑大腦,在大腦畫出神經路徑,默默影響我們的覺知,並引導在關係中的行為。本內容將會檢視各位在成長歲月中

的情緒環境,以及對應的相處方式,也就是我們所發展出來用以維持與照顧者之間情感連結與安全感的方法。各位將會熟悉我們習慣的幾種回應模式,能更清楚看見自己早期的程式設定如何影響現在的生活,也更了解自己為何會做出某些行為。     在第二部「更新我們的迴路」中,我將教各位以四個步驟來發展並運用情緒覺察技巧。步驟一「辨識並指稱」,各位將學會辨認舊程式在何時啟動了你的神經系統對威脅的反應,也就是我們被「觸發」的時刻,才可以開始破除習以為常的反應。步驟二「停止,往下與停留」,各位將學會暫停並創造內心的空間,向內關注正在翻騰的情緒和想法,而不是反射性做出行動。在步驟三「暫停並反思」中,各位將學會冷靜、客觀地審

視自己,以緩和不舒服的感受、修復內在的傷口,從此不再被恐懼掌控。這一步是要藉由接觸核心自我得到更多智慧,考慮到更寬廣多元的選擇,以尋找出最符合自己意圖與價值的行動。最後是步驟四「有覺察地相處」,各位將學會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專注在當下的情緒,並嘗試表達自我、做出更客觀的回應,讓自己有機會被聽見與被接受。本書的所有章節都包含各種簡易的技巧練習,幫助各位發展、強化與自己及他人相處的新方法。就如同所有技巧一樣,越練習技術就會越好。     此外,我也會教各位如何辨識並看穿伴侶的防備,避免自己陷入舊迴路之中,探索出更健康的相處方式。各位將學到如何感謝、鼓勵和愛,以及如何善用自己的同理心與同情心來加深關係的

連結。     在第三部「將重寫迴路付諸行動」中,我們將探訪三位有著不同依附型態的案例,看他們如何在各自的生活中運用那些步驟。     本書中,我也會與各位分享同你一樣有情感困擾的人們的故事那些感到挫折、孤單,與絕望的人們,但也是願意面對內心恐懼、勇敢將自我情緒坦然展露在伴侶面前的人們。你將會見證他們的關係發生了奇蹟般的改變,變得更完整、更豐富。我希望各位能在這些故事中發現自己的身影,從而感覺自己並不孤單,甚至堅信這樣的改變也能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都擁有與人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能力,只是需要等待它出現。各位準備好要找到方法讓關係自由、閃耀了嗎?只要使用正確的情緒覺察技巧,你將能擁有

真正想要、也注定能得到的關係。你可以認真去愛。 早期依附關係的情緒體驗 「這聽起來可能不太正常,有一部分的我覺得和丈夫說『謝謝你』很可怕。」 諾拉睜大眼睛地說。諾拉是我一位三十多歲個案,她告訴我關於她丈夫克里夫昨天陪她去看醫生時發生的事。當時她焦慮不已,因為她最近發現乳房有腫塊,而昨天正要去看乳房攝影的篩檢結果。她的丈夫在此時一反常態地表示關心,說願意陪她去看醫生。克里夫坐在諾拉身旁一同聆聽檢查結果,最後幸好醫生說她很健康,沒有異狀,使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當他們離開診間,諾拉感覺她體內累積多日的壓力開始散去,內心湧出一陣溫暖。她不只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心懷感恩,更對丈夫的關愛與照顧感激不已。尤其

她多年來苦於充滿爭吵的婚姻,雙方都盡了很多努力才得以跳脫積習已久的惡性溝通模式,兩人的關係看起來總算有些好轉。 諾拉想要好好感謝克里夫,讓他知道在她需要的時候,有他陪伴對她來說多麼重要,也想告訴丈夫他的哪些作為修復了他們的關係,或是回應了她的需求,藉以表達謝意。但是當那句「謝謝你」已經在舌尖打轉,就快脫口而出,諾拉卻緊閉雙唇,始終無法說出口。她對我描述當時的感覺,說就好像被一個力場籠罩,身體被恐懼攫住,讓她無法大方說出內心的感激。 諾拉說到此處時,眼中充滿淚水。「這沒有道理啊!」她一邊搖頭一邊疑惑地看著我。「為什麼我就是無法說謝謝呢?」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諾拉會恐懼於向丈夫說聲「謝謝你」?如果

要找出這件事的核心原因,就必須正視身體的感覺、心裡的感受。也就是說,我們得向諾拉的身體反應尋求答案。 我解釋說:「嗯,這可能無法用理智來理解,但很明顯,妳非常害怕對克里夫表達心中的感謝,這是我們該注意的問題。妳的身體好像比妳的腦袋更清楚發生了什麼。」 我建議她:「我們來試一下,把眼睛閉上,然後想著和克里夫在一起的那一刻。想像妳想謝謝他,同時注意體內的變化。妳感覺到了什麼?」諾拉閉起眼睛回憶起那時候。幾秒內她好像感覺到什麼,瞬間睜大眼睛,充滿恐懼。「妳感覺到了什麼?」我問。

以小團體輔導改善自閉症類群學童情緒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華語教師行情的問題,作者林希瑾 這樣論述:

團體社會互動在人類的人際關係中是不可或缺,而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對於自閉症類群學童來說,卻是影響其與人交流的障礙。因此,如何引導自閉症類群學童瞭解情緒、表達情緒及調適情緒是一重要的課題。研究者之教學場域中出現一位自閉症類群學童,在情緒表達與控制出現問題,據此,研究者提出一套繪本融入小團體輔導課程方案,欲改善其情緒控制與人際互動情形。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究教學實務工作者採用此套方案課程之歷程、反思與修正,以期提供原方案之改進與修正。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問題為:(一)透過情境分析個案與班級學生所遭遇之情緒教育與人際關係的問題。(二)發展運用繪本進行情緒教育與人際關係之課程設計。(三)探究運用繪本進

行情緒教育與人際關係之課程實施歷程。(四)探究運用繪本與小團輔進行情緒教育與人際關係之課程評鑑成效。經八週十六堂繪本融入小團體輔導課程方案後,獲得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一、研究結論(一) 依教學情境分析調整課程內容與建立輔導小天使機制(二) 依個案需求精選繪本進行課程設計以提升學習動力(三) 課程實施即時省思以修正團體輔導方案課程(四) 評鑑團體輔導課程方案能有效提升情緒管理二、建議(一) 鼓勵成員表達感受與想法(二) 將衝突視為機會教育(三) 安排輔導小天使協助(四) 強化導師專業輔導知能(五) 強化親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