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船舶動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萬海船舶動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守謙寫的 圖解船舶火災安全管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萬海船期追蹤 - Sportscl也說明:查詢萬海船期途徑如下:萬海首頁→客戶服務→船期及船舶動態查詢→船期表有三種 ... 追蹤船舶歷史動態文件及表單安全與管理證書下載船齡證明與黑名單查詢/列印萬海航運 ...

大同大學 事業經營學系(所) 陳瑞璽所指導 蔡宜靜的 台灣海運公司之績效評估 (2017),提出萬海船舶動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料包絡分析法、經營績效、海運業、麥氏生產力指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董慧明所指導 陳玄銘的 軍民融合下中共海軍軍工產業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軍民融合、海軍軍工、藍水海軍、海洋強國的重點而找出了 萬海船舶動態的解答。

最後網站海關通關號碼(原船隻掛號)查詢(GB330) - 關港貿單一窗口則補充:海關通關號碼(原船隻掛號):. 船名:, 船舶航次:. 預定到港日期:. 船公司代碼:, 預定到港日期範圍: ~. 關別:. AA. 基隆關, AB. 八里分關, AE. 六堵分關, AF.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萬海船舶動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船舶火災安全管理

為了解決萬海船舶動態的問題,作者盧守謙 這樣論述:

  輕鬆理解船舶火災安全管理的標準   以簡潔扼要的方式,清楚說明、重點整理   配合圖表輔助,加深學習記憶   1.分類引導,輕鬆入門   本書分14章,以國際災害管理之架構編排,分預防篇、整備篇、應變篇及檢討復原篇,涵蓋SOLAS相關國際規定及英美船舶滅火基本與進階課程,圖解式教學內容,使讀者易於掌握整體重心。   2.船舶消防,完美結合   船舶結構立體多層且狹窄,火災時濃煙難以驅散,區劃熱傳導強,使船舶消防救災呈現相當難度。作者為消防教育工作者,在港務消防服務近十載,累積各類船舶火災搶救之第一線經驗,提出確切實際之敘述。   3.豐富案例,彙編教材   彙編分類全球船舶火災文

獻,從警鈴響起全船開始應變,至火勢結束整個過程,進行案例描述,深入淺出探討不同種類船舶火災情境,並納入實際圖片及圖解說明,力求一本優質船舶火災之安全管理書籍。   4.消防本職博士,實務理論印證   累積30年火場經驗,在港務消防單位期間持續登上各類不同船舶,實地深入了解各類船舶構造設備(施)及進行船長等高級船員訪談,使資料內容能得到實務與理論相印證。  

台灣海運公司之績效評估

為了解決萬海船舶動態的問題,作者蔡宜靜 這樣論述:

台灣是非常典型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加上天然物資不豐富,國家經濟發展須依賴國外的物資與貿易,對外貿易的往來大多依賴海運及空運。海運業在國際市場是屬於高競爭的產業,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表示全球80%的貿易量有 70%是透過海上運輸,法國海運諮詢公司AXS-Alphaliner公布全球前25大海運公司排名,其中台灣海運公司佔了3名,因此可知台灣的海運市場不容小覷。隨著全球海運市場愈趨競爭,台灣各海運公司是否使用投入與產出資源來做最有效的運用,提高本身的經營績效,以保持競爭優勢,是當前絕對重要的課題。本文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針對2013年至2017年台灣地區上市上櫃的海運公司作為評估

對象,分別為台船、長榮、新興、裕民、陽明、中航、萬海及四維航等8家海運公司,來進行其經營績效的評估,以固定資產與員工數為投入項,以營業銷售淨額為產出項,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中BCC模式,取得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再利用麥氏生產力指數分析各公司的跨年經營效率。據本研究BCC模式之分析結果,除了陽明、萬海2家公司連續5年呈現最適規模報酬(CRS),總技術效率都維持在最有效率的狀態,表現良好之外,其餘六家公司台船、長榮、新興、裕民、中航及四維航卻連續5年皆呈現規模報酬遞增(IRS),新興雖然在2017年純技術效率值達到最有效率,不過規模效率值一直呈現偏低,為表現最不好的公司。最後在Malmquist研

究發現,在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生產效率處於衰退狀態,總要素生產力變動在同樣的三年數值低於1,顯示海運業總要素生產力變動於這3個期間處於衰退狀態,就逐年的跨期生產力指數分析,在2013年至2017年期間,各公司營運績效均有起伏,顯示各公司的經營績效仍呈現不同的強弱勢。整體而言,因景氣變動與各家船隊規模、接單能力等,各家公司表現因此呈現不一致現象,但2017年大致都有進步趨勢。本研究期望透過客觀的分析對台灣上市櫃海運業公司找出對營運績效佳的訊息,讓各海運業者有個參考的目標,改善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在同業之間的競爭力。

軍民融合下中共海軍軍工產業之研究

為了解決萬海船舶動態的問題,作者陳玄銘 這樣論述:

中共海軍軍工在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發展下已成為軍品強軍、民品強國的戰略性產業,擁有較強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高科技產業的開發製造能力,並成功進入世界造船尖端產品領域和海洋工程裝備的高端市場。近年來為滿足中共海軍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需求,積極投入各種新型現代化軍艦的研製工作,使得近年來中共海軍戰力發展迅猛,正奮起直追西方傳統海上強國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對中共而言,習近平在中共黨的十八大時強調「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及「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可見中共期望能透過建設一支具備遠洋打擊、威懾能力的「藍水海軍」成為「中國

夢」的重要依託和戰略支撐。本研究關注中共軍民融合的演變、海軍軍工的發展,並試圖瞭解兩者的轉變及影響,希冀透過歷史制度主義研究途徑的觀察及文獻資料的分析來達成下列研究目的:一、研究中共各時期國家發展重心對海軍軍工產業發展的影響。二、瞭解中共海軍軍工在軍民融合制度下的發展現況。三、中共海軍軍工的發展對海軍現代化及國家之效應。本研究成果顯示:中共海軍軍工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發展,因國家發展重心的不同,從「軍民結合」到「寓軍於民」再到「軍民融合」,呈現出以軍帶民、軍民分割、軍民一體化的不同特點。而中共海軍軍工經由對「軍民融合」的落實執行,先在民用船舶於商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後,隨著技術實力的增強、專業人才

的增多,將民用高科技船舶建造積累的經驗應用於軍用艦船的建造,帶動軍用船舶建造技術的提高,達到現今軍用建造航母、民用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氣載運船的世界頂尖造船能力。根據研究成果,本研究設定二項研究假設均成立:第一,中共的軍民融合戰略為實現海軍軍工產業研製先進武器系統之關鍵因素;第二,中共海上安全利益威脅越增加,海軍軍工產業發展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