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晉興,梁惠雯寫的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 和湯川宗之助的 擊退風濕病:日本第一專科醫師教你特效伸展操及正確生活習慣,有效減緩疼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老婆不可不知的男性保健要點,B群、瑪卡、鋅、精胺酸到底誰 ...也說明:佳祥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許祥豐指出,B群並不是指單一營養素是B1、B2、B6、B12、葉酸(B9)、泛酸(B5)、菸鹼酸(B3)、生物素(B7)等營養素組合的統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世茂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博士班 宋鴻樟所指導 賴慶輿的 基因多形性與大腸直腸癌病患接受5-FU化學治療之存活相關 (2013),提出葉酸男性副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腸直腸癌、5-氟尿嘧啶、化學治療、基因多形性、存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駱明潔所指導 許惠雯的 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相關研究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相關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幼兒主要照顧者、幼兒用藥安全、兒童專用藥、營養補充品的重點而找出了 葉酸男性副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葉酸男性|FCIF7QW|則補充:男士吃叶酸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呢_即问即答_家庭医生在线即。 葉酸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葉酸功效有什麼?男生竟然也可以吃?! - 大保健家; 葉酸男性副作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葉酸男性副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

為了解決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陳晉興,梁惠雯 這樣論述:

|亞洲肺癌手術權威陳晉興醫師肺癌保健全書| 從預防到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   肺癌在臺灣每年奪走的性命已突破萬名,保肺防癌刻不容緩 建立「護肺」知識,別讓肺癌找上你!      ▌臺灣領先全球,正式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後,第一本肺癌保健專書!   ▌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以執刀手術近15,000臺的經驗告訴你,正確預防、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遠離肺癌威脅,我們做得到!     肺癌雖可怕,但只要勇敢面對、配合醫師治療,確實是有可能回歸正常生活,不留遺憾。    做為一個外科醫師,我在自己的專業上持續努力,以重視每一個生命和家庭的心情,希望治癒每一個肺癌患者。   透過這本充滿深度和溫度的

書,傳達我對所有讀者的關懷:定期篩檢,遠離肺癌!   ――陳晉興     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因第一位。而在臺灣,肺癌更是自2004年起,持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依據最新公布的2021年數據統計顯示,年度肺癌死亡人數再創新高,已突破萬人大關。更令人心驚的是,肺癌同時也是「晚期發現率」及「醫療支出」皆為最高的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因而被稱為「臺灣新國病」。     面對如此「要命」的疾病,難道我們只能害怕、束手無策嗎?當然絕非如此。     本書由亞洲肺癌手術權威陳晉興醫師、專業醫藥記者梁惠雯共同撰著,解答診間最常遇見的肺癌迷思,介紹最新的肺癌療法與用藥知識;分享十位肺癌病友親身抗癌的溫暖呼

籲與珍貴啟示;並傳達最核心且全面的肺癌預防保健知識。希望能幫助國人知癌防癌,超前部署,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     ■關於肺癌,不可不知道的事     ●肺癌已連續十多年居於國人癌症死因之首,且晚期發現率及醫療支出皆為最高,成為臺灣新國病。     ●肺癌不會傳染,卻會遺傳;尤其臺灣女性具有的某些基因,特別容易導致細胞突變;有肺癌家族史者,定要提高警覺。     ●臺灣肺腺癌病患有一半的人完全沒有危險因子,如不菸、不酒、煮菜無油煙、沒有家族病史等,卻初次就醫診斷時已是第四期。     ●肺癌可說是沉默的殺手,因肺臟沒有痛覺神經,若等有症狀才就醫,多是腫瘤大到壓迫氣管,或轉移其他部位,很可能已是

晚期,治癒率與存活率皆降低很多。     ●目前唯一證實安全有效的肺癌篩檢,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一般健檢常做的胸部X光,看到病灶時多已是晚期,錯過最佳救命時機。     ●肺癌病變過程很漫長,不是老年人才易得肺癌,而是年輕人的病灶需要篩檢才會發現。     ■抵禦新國病,我們有辦法     ●本書收錄十位肺癌病友分享的抗癌實錄,是極具生命力又溫暖的臨床見證。     ●陳醫師常說,濾網上有多髒,就代表我們吸進的空氣有多髒,抽油煙機和空氣清淨機這兩機很重要!     ●天然營養素與植化素,均衡攝取,就最佳防癌幫手;葉酸缺乏易導致細胞病變,高脂肪飲食與食品添加劑,更危害健康的敵人。

不必迷思保健品,養肺防癌,天然的飲食最好!     ●定期做LDCT肺癌篩檢,符合公費補助資格者更要立即去做,及早發現病灶,根治的機率極高!     ●不需隱瞞自己得肺癌,相揪LDCT檢查,幾句溫馨提醒,就可能挽救自己與親友的健康,何樂而不為?     ■肺癌病友的珍貴啟示     ●五十五歲女性,做LDCT發現惡性可能性高的「毛玻璃樣態肺結節」,住院期間家人陪伴,也心生警惕做檢查,前後包括手足四人及父親等都找到病變,一家人的肺癌原來與遺傳基因有關。      ●工作與生活都經常待在室內的六十歲白領女性,近退休之際因公司為資深員工安排LDCT檢查而發現肺部結節;以為少出門不會受空汙影響,手術後

省思生活習慣,留意口罩、抽油煙機與空氣清淨機都正確使用。      ●從事航空業機械技師數十年,直到退休才發現不僅自己肺部有腫瘤,同事有許多人也因肺癌病逝;慶幸自己早期發現而得到治癒機會,退休後不僅擔任志工宣導肺癌防治,也籲請航空公司在健檢項目增加LDCT。     ●抽菸抽了三十多年,一直對於菸害放在心上,也關心肺癌相關議題,卻未改生活模式;一直到接受LDCT檢查照到早期病變才醒悟,手術後,已經不碰菸酒、減少外食,並擔任志工宣導肺癌預防與早期篩檢。     ●不菸、不酒、不熬夜,熱愛運動的男性,在小病的機緣下,意外檢查到肺部腫瘤,且已轉移骨頭與腦部,病況一度危及生命;治療過程相當配合醫師的安

排,生活也很自律,經標靶藥物及手術治療後,已能繼續最愛的單車運動,甚至成功「騎單車上武嶺」。   醫學權威齊聲推薦     (依來稿順序排列)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筆,詳細說明肺癌的致癌成因、風險預測因子、篩檢方法、影像與分子診斷、精準治療、最新科技新知、以及生活保健準則,並且以專業書籍或醫學文獻做為參考資料,旁徵博引、實證可靠。最令人感動的,還包含了十位癌友珍貴的經驗分享,讓這本肺癌專書不但有深度,也有溫度。――陳建仁(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臺發起人)     醫學的進步,已使肺癌擺脫「不治之症」的行列,完全治癒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欣見陳晉興教授和梁惠雯小姐共同

撰寫了這本專業書籍,讓民眾知道肺癌不是不能治療,只要能夠早期診斷,一定能治癒!我們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交出戰勝肺癌的漂亮成績單!――楊泮池(中研院院士、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陳晉興醫師在忙碌的看診、手術、教學、研究之餘,仍願意花費心力來推動衛教知識,出版這本最具權威知識的書,讓民眾能夠獲得遠離肺癌的正確解方,我非常感佩,也是全民的一大福音。   健康不是只有醫療,真正要獲得健康,自主的健康意識與行為改變才是關鍵!――吳明賢(臺大醫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     陳晉興醫師視病猶親,努力完成病人的心願,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病人身上。同時他也在外科專業領域投注

非常多心血,是世界級的專家,有如此優秀的好醫師是値得國人驕傲的一件事!   恭喜陳晉興醫師與資深醫藥記者梁惠雯小姐共同出版這本專業好書,期盼終有一日,肺癌不再是威脅。――楊志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教育部國家講座暨臺灣大學教授)

基因多形性與大腸直腸癌病患接受5-FU化學治療之存活相關

為了解決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作者賴慶輿 這樣論述:

背景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台灣地區民眾第二常見的癌症,也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第三個主要原因。CRC病患在手術之後多半會接受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為基礎的化學治療。然而,個體對這些藥物的反應和相關的副作用卻常見差異性,可能是和遺傳易感受性有關。5-FU的細胞毒性作用受到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YMS)、二氫嘧啶脫氫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YD)、乳清酸磷酸核糖轉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OP

RT)和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的調控,因此5-FU的療效受到這些酵素活性的影響,人體中受到基因多形性差異,使得轉錄與轉譯能力有所不同,進而改變酵素活性。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種跨膜糖蛋白(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可以調控多種細胞功能,當它受到活化會刺激下游基因表現,促進細胞增生(proliferation)和抑制細胞凋亡(apoptosis),若是在訊息傳遞的過程發生調節異常(dysregulati

on),通常會導致腫瘤的發生,與EGFR活性有關的基因多形性可能與CRC存活時間有關。麩胺基硫轉移酵素(GSTM1、GSTT1和GSTP1)和DNA修補酵素(XRCC1、XRCC3和XPD)在大腸直腸腫化學治療的過程,也可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即為著探究其相關。方法自1995年到2001年間總共收集了3622位經病理切片確診的CRC病患,其中有499位在手術之後接受以5-FU為基礎之化學治療,我們分析TYMS (5’-UTR 2R/3R, 5’-G/C SNP in 3R, and 3’-UTR ins6/del6)、OPRT G638C、DPYD A1267G、MTHFR (C677T

and A1298C)、EGFR (R497K, G-216T and CA repeats) GSTM1、GSTT1、GSTP1 Ile105Val、XRCC1 Arg399Gln、XRCC3 Thr241Met和XPD Lys751Gln之基因多形性。我們也測量TYMS基因型和TYMS mRNA表現量的相關性。這些基因多形性與的存活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線和log-rank檢定進行分析。各基因型或TYMS mRNA表現量和存活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則運用Cox比例危險模式進行分析。另外也依照性別、腫瘤位置和腫瘤期別進行分層分析。結果大腸癌病患帶有TYMS 5’-UTR high

expression基因型組合,較low+moderate expression基因組合的有顯著較佳的總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OS),危險對比值(hazard ratio (HR) = 0.5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35-0.96),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大腸癌病患TYMS 5’-UTR為low+moderate expression且3’-UTR low expression比起5’-UTR為high expression且3’-UTR low expression有最差的總存活危險對比值(HR = 2.32, 95% CI

= 1.20-4.51)。CRC病患帶有3RG/ins6單體型有較差的存活率(HR = 1.84),然而大腸癌病患若帶有TYMS 2R or 3R/del6或是3RG/ins6單體型存活率較差(HR = 1.33和2.12)。帶有MTHFR 677 C/T+T/T基因型的CRC病患,比起677 C/C基因型者有顯著較長的OS (HR = 0.79, 95% CI = 0.62-1.00)。雖然MTHFR A1298C基因多形性與CRC病患在總存活率上沒有顯著相關性,但直腸癌病患帶有1298 A/C+C/C基因型比起A/A基因型則有較短的OS (HR = 2.01, 95% CI = 1.34

-2.80)。在單體型分析方面,大腸癌病患帶有MTHFR 677T-1298A單體型有較佳的存活率(HR = 0.81, 95% CI = 0.55-0.97),然而直腸癌病患若帶有MTHFR 677C-1298C單體型存活率較差(HR = 1.58, 95% CI = 1.16-2.27)。另外,比起OPRT G/G基因型者,G/C+C/C基因型在直腸癌或是第II+III期OS較佳(HR分別為0.60和0.65)。CRC病患若帶有EGFR (CA)n L/L基因型,比起S/S+S/L基因型有顯著較佳的OS (L, ≥ 20重複; S, < 20重複) (HR = 0.62, 95% CI =

0.42-0.92),尤其是男性(HR = 0.63, 95% CI = 0.44-0.90)、第IV期(HR = 0.70, 95% CI = 0.49-0.99)、有家族癌症病史(HR = 0.55, 95% CI = 0.33-0.90)和直腸癌(HR = 0.62, 95% CI = 0.42-0.92)病患。CRC病患若同時帶有EGFR (CA)n L/L、G-216T G/G和R497K K/K基因型,比起EGFR (CA)n S對偶基因、G-216T G/G和R497K R對偶基因之基因型有較好的OS (HR = 0.51, 95% CI = 0.30-0.87)。在單體型分析

方面,帶有L/G/K單體型的CRC與直腸癌病患,有較佳的存活率(HR分別為0.77與0.67)。CRC病患若帶有XPD Gln對偶基因比起Lys/Lys基因型有較差的存活率(HR = 1.38, 95% CI = 1.02-1.87),尤其是直腸癌病患(HR = 1.87, 95% CI = 1.18-2.95)。而在第II+III期的大腸癌病患發現,帶有XRCC1 Gln對偶基因者比起XRCC1 Arg/Arg基因型有較短的OS (HR = 1.69, 95% CI = 1.06-2.71)。第II+III期CRC病患若為XRCC1 Gln對偶基因且XPD Gln對偶基因者總存活率較差(HR

= 2.60, 95% CI = 1.19-5.71),且直腸癌病患若為XRCC1 Arg/Arg基因型且XPD Gln對偶基因者存活率亦較差(HR = 2.77, 95% CI = 1.25-6.17)。Cox比例危險模式進行複迴歸分析發現,年齡、腫瘤期別和TYMS 3’-UTR high expression基因型與CRC病患化療後存活風險增加有關,OPRT 638C對偶基因、MTHFR 677T對偶基因和EGFR (CA)n L/L基因型則和CRC病患較佳的預後有相關。然而DYPD、GSTM1、GSTT1、GSTP1和XRCC3基因多形性和CRC病患的總存活率無相關,就算是分層分析後也

無。結論本研究是進行回顧性研究,以探討基因多形性與CRC病患接受5-FU化學治療的存活相關性。我們發現TYMS、MTHFR、OPRT、XRCC1和XPD基因多形性可能可以當作總存活率的預測因子。就我們所知,這個研究是針對華人擁有最大樣本數的相關性研究,在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選擇有創新的研究成果。

擊退風濕病:日本第一專科醫師教你特效伸展操及正確生活習慣,有效減緩疼痛

為了解決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作者湯川宗之助 這樣論述:

  風濕病也有辦法完全治癒?   風濕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藥物治療+舒緩伸展操+正確生活習慣,讓風濕病遠離你。   疼痛  腫脹  僵硬  變形   只要照做,改善效果拔群!   讓治療超過十萬人的日本風濕專科醫生告訴你「緩解風濕的祕密」!   ◎獨家舒緩伸展操大公開!3分鐘擊退惱人症狀   ◎超過半數患者服用抗風濕藥物後達到了完全治癒的狀態   ◎防止疼痛惡化的正確生活習慣及飲食   「我的症狀在三個月內就得到了緩解,而且也不用辭去工作了!」(23歲女性)   「不但症狀治好而且也停藥了!現在可以好好享受我的興趣──爬山。」(74歲婦女)   風濕病是什麼呢?   是一種因為免疫機

能異常所引發的疾病。   所謂的「風濕」是運動器官(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疾病的總稱,正式的疾病名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不是老年病,反而好發於三十到五十歲之間。   你也可能有機會得到?!來看看自己是否也是潛在危險群吧!   風濕初期症狀的自我評估清單   □轉不開寶特瓶   □起床時手變得僵硬活動困難   □身體懶洋洋的、常會覺得累   □戒指原本很好穿脫,但現在會卡住   □沒有食欲,有貧血的感覺   □在電腦上打字困難   □走起路來不舒服   如果有這些症狀,就請打開這本書吧!   這本書推薦給這些人:   在檢查中被診斷為風濕病的人。   想緩解關節疼痛、腫

脹和僵硬的人。   想預防關節畸形的人。       想瞭解最新藥物和治療方法的人。   想在家裡進行簡單自我護理的人。   想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其他類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如希伯登氏結節)之間區別的人。 真摯推薦   蔡昀臻(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蔡秉翰(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科主任)   (依回覆順序排序)

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相關研究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葉酸男性副作用的問題,作者許惠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及主要照顧者在幼兒用藥安全之知能與態度的差異情形。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南投縣學齡前幼兒的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得有效樣本712人(79.1 %),利用自編的「南投縣主要照顧者對於幼兒用藥安全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再將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一、 南投縣幼兒主要照顧者多為女性。二、 幼兒每次感冒時,時常帶幼兒就醫的主要照顧者為「母親」,且有73.9%會優先選擇「小兒科」就診。三、 南投縣醫師開立的幼兒感冒藥

品種類中,常有「藥粉、藥水分開包裝」、「退燒藥」及「塞劑」三種劑型。四、 藥袋資訊尚未全面落實,有0.8%未標示「幼兒姓名」,也有50~80%的比例未標示「幼兒年齡」及「幼兒體重」。五、 幼兒用藥安全上,主要照顧者最擔心的前三項依序是:「藥量過多、藥效過強」,其次是「拿錯藥物品項或拿到別人的藥」,第三為「藥品副作用」。六、 受試樣本中有8.4%的幼兒曾經在沒有大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己偷偷服用藥品。七、 幼兒服用藥品時,出現抗拒服用藥粉的幼兒人數達50.4%,幼兒服用藥品出現抗拒時,83.4%的主要照顧者會讓幼兒服用醫生處方的所有藥品,不會選擇性餵藥(如:吃藥粉會吐,只給藥水)。而會選擇性

餵藥之研究對象中,其家庭結構以「折衷、核心家庭」居多。八、 有56.9%的幼兒主要照顧者,知道有專門為幼兒設計的「兒童專用藥」,且以「男性」、「教育程度越高」、「全家每月平均收入為60,001~70,001元以上」的主要照顧者知道有兒童專用藥者比率越多。九、 各教育程度的主要照顧者,其「兒童專用藥」訊息來源主要是以醫療院所居多。十、 南投縣幼兒有服用營養補充品佔57.2%,主要照顧者給予取得營養補充品之來源為「藥局」佔49.8%,選擇服用「乳酸菌、綜合維他命、鈣片」為多。十一、 幼兒主要照顧者最需要的用藥安全資訊:排序第一的是「幼兒用藥傷害的處理」及「營養補充品使用諮詢」各佔56.2%

,其次是「幼兒藥品使用諮詢」佔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