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萊芬多寶劍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葛萊芬多寶劍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勞倫斯.卜洛克寫的 向邪惡追索 和方梓勳、陳嘉恩、柯夏智、何潔賢、北島的 詞與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香港中文大學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郭晉銓所指導 李坤錫的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2020),提出葛萊芬多寶劍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永、佛學、書學、真草千字文、魏晉玄學、大乘佛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葛萊芬多寶劍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向邪惡追索

為了解決葛萊芬多寶劍英文的問題,作者勞倫斯.卜洛克 這樣論述:

剃刀太痛,河流太溼,氰化物讓人變色, 藥物引起抽筋,槍枝不合法,上吊怕繩子斷掉,瓦斯味道不佳—— 但是,這每一種方法都很適合用來消滅世上壞份子。   國際知名導演王家衛想拍卜洛克的電影   影帝梁朝偉當導演最想拍的也是偵探史卡德的故事   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卜洛克   廣受全球萬千書迷喜愛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全新修訂版   一旦你的名字出現在死亡名單上,   每一口呼吸,都要珍惜!   自稱代表「人民的意志」的威爾投書,藉著馬提‧麥葛羅《每日新聞》上的專欄公告他預定的死亡名單。之後,一連串的凶殺案,戲劇性登場。   首先,殘酷連續虐童殺人犯理查‧佛

莫,拜辯護律師艾卓恩‧懷菲德所賜,得以無罪釋放,但過不久,威爾把殺人犯吊死在當初受害人陳屍處附近;接著,紐約黑手黨、五大幫派家族之一的頭子帕奇‧薩勒諾,在警察對他束手無策時,被人發現躺臥在餐廳的廁所地板上,一根兩呎長的鋼琴絃繞住了他的脖子;能言善道的反墮胎行動領導人羅斯偉‧貝利,在一次次挑起支持者的暴力行動後,威爾決定一刀讓他斃命,並在他的頸子上纏了一個衣架;而朱里安‧若許德,煽動種族仇恨的黑人種族優越論者,則是在威爾還來不及動手之前,就被他的屬下以一把賽努佛族的斧頭,終結他的生命。   「威爾旋風」被媒體大肆渲染,市民無一不關注下一個人選究竟是誰。而此刻馬修‧史卡德得到了答案──艾卓恩‧懷

菲德來電,委託他保護自己。   為了阻止威爾再度犯案,並保護列入死亡名單的委託人,史卡德縝密布局,二十四小時輪班貼身保鏢,隨時監控懷菲德周遭。可是,懷菲德卻仍在保鏢眼前倒下,中毒身亡!   完美的凶殺,任務的挫敗,逼得史卡德使出渾身解數,遍尋一切細節。而就在威爾身分呼之欲出的時刻,一封死亡指定名單的信件,刊登在《每日新聞》上!   下一位該死的,是誰?腐敗政客?淫蕩名流?   恐怖的幕後藏鏡人,何在?完美密室謀殺案真正隱藏的是哪些骯髒的秘密?   威爾的出現,又是基於什麼動機?正義?名利?或是一切只為have fun?   過去多年有些什麼始終糾纏著我,現在都不見了。只不過它們偶爾

還會回來,尤其往往發生在十一月底。白晝愈來愈短,陽光愈來愈淡,我也開始憶起我沒買的每一件禮物,吵過的每一次架,講過的每一句刻薄話,還有我找藉口留在紐約而不肯拖著疲倦的身軀回長島西歐榭的那些夜晚。——史卡德 名人推薦   朱天心x朱天文x李維菁x侯孝賢x唐諾x張大春x張國立x陳雪   傅月庵x詹仁雄x劉梓潔x駱以軍x顏忠賢x史蒂芬.金x麥可.康納利……   知名作家和導演,齊聲推薦   勞倫斯.卜洛克可謂犯罪小說大師……馬修.史卡德系列則可謂本世紀最棒的推理小說之一。──強納森.凱勒曼,亞力士心理探案系列作者   當代最棒最優質的小說家之一……卜洛克的私探小說創新、令人激賞。──華爾街日

報   卜洛克寫得真是好,他筆下的對白活像是在紐約街頭會偷聽到的片段一樣生動精采。──華盛頓郵報   他的世界處處斷垣殘壁、夢想傾頹,處處瀰漫著絕望的氣息;然而這位都會私探即便在其中載浮載沉,卻仍然維持一貫風格,剛強與溫柔並存,絲毫不為所動。──亞特蘭大立憲報   清洌的文字,下筆犀利見骨的散文體風格,這個風格從達許漢密特、詹姆斯凱恩到勞倫斯卜洛克,一脈相承。沒錯,他就是寫得這麼好。──馬丁.克魯茲.史密斯,《高爾基公園》作者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為了解決葛萊芬多寶劍英文的問題,作者李坤錫 這樣論述:

本文以《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為題,旨在呈現智永書藝之中書學與佛學的內涵。除了緒論與結論之外,本文以〈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真、草書淵源與其它書體的關係〉、〈智永相關書學實踐之探討〉、〈智永相關佛學實踐之探討〉……共四章作為主要架構。第二章主要在論述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包括《真草千字文》版本的討論,是否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如同後來的禪宗在樹立傳承的「衣缽」?對佛教的抄經事業有何幫助?由於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由二種書體:楷書(真書)與今草所組成,因此第三章介紹此二種書體的簡介、淵源,以與其他書體──特別是行書之間的關係。

在第四章,闡述智永身在老、莊、《易經》之三玄為主流的魏晉南北朝,其腦海中的書學有可能亦深受玄學所影響。然而有王氏子孫、書法家和佛教僧人……三重身份的他,可能在表現書法藝術之時帶有某些宗教哲思,尤其魏晉自兩漢以來不斷探討一些二元對立與融合之思想,引申至書學,例如:法與意、形與神之間的互動,是否在智永筆下也產生激盪?何況智永長期不被史料或學界所重視的僧人身份。在舶來品的大乘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逐步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像是《般若經》傳達的「性空」與《法華經》傳達的「唯心」,包括「禪」與「退筆塚」的關係、大乘菩薩行與《維摩詰經》和「鐵門限」……等佛學之間的關連,皆在第五章論述。

詞與世界

為了解決葛萊芬多寶劍英文的問題,作者方梓勳、陳嘉恩、柯夏智、何潔賢、北島 這樣論述:

  Following the convening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2011, The World of Words is a collection of selected works by som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poets today. Included are the poems of Tanikawa Shuntaro (Japan), Paul Muldoon (Ireland), Tomaz Salamun (Slovenia), Ar

kadii Dragomoshchenko (Russia), C. D. Wright (USA), Maria Baranda (Mexico), Regis Bonvicino (Brazil), Silke Scheuermann (Germany), Bejan Matur (Turkey), Vivek Narayanan (India) as well as leading Chinese poets such as Xi Chuan, Yu Jian, Yu Xiang, Ling Yu, Chen Ko Hua, Lo Chih Cheng, Tian Yuan, Yao F

eng, Wong Leung Wo and Yip Fai. The collection makes a treasured anthology of the finest contemporary poetry in trilingual or bilingual presentation. 作者簡介 瑪麗婭.巴蘭達   1962年生於墨西哥城。已出版十餘部詩集與八部兒童文學作品。近作為2010年出版的詩作選集《貧瘠的海》(詩歌選集)。曾獲獎項包括墨西哥的阿瓜斯卡連特國家詩歌獎與西班牙馬德裡城市拉丁美洲詩歌獎。詩作被翻譯為英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和土耳其語,並選登於多本美國雜誌如《芝加

哥評論》、美國詩年刊(Zoland Poetry)、《波士頓評論》、《圓周》、《華盛頓廣場》等,同時也被收入詩歌合集如《連接線:墨西哥新詩》(Sarabande出版社)與《可逆轉的紀念碑:當代墨西哥詩歌》(Copper Canyon出版社)。 雷寄思.邦維希諾   生於1955年,現居於聖保羅。迄今已創作十二部詩集,翻譯了多部詩集並主編一部面向美國讀者的巴西當代詩歌選集。其詩作張力十足,激情飽滿,講究以技巧來營造詩意,既盈溢自然意象,也對城市空間,尤其是聖保羅,進行了反烏托邦式的刻畫。其作品包括詩集選《迄今為止》、詩集《孤頁》、《蝴蝶的骨骸》、《33首詩》、《更多伴侶》、《宇宙的內疚》,兒童讀

物《詞語動物園》。作品《之間》還配以多位插畫家如蘇珊‧比、漢姆拉‧阿巴斯、荷西‧伊羅拉與塔佳娜‧多爾的作品。詩歌作品曾被多位詩壇名家(包括邁克‧帕爾瑪、羅伯特‧克瑞利等人)譯成英文,收入名為《蝕》的詩集(2000年由Green Interger出版社出版)。他還翻譯主編了阿根廷詩人歐利維利奧‧吉隆多的作品,並曾翻譯法國詩人儒勒‧拉弗格、美國詩人羅伯特‧克瑞利、查爾斯‧伯恩斯坦、邁克‧帕爾瑪、道格拉斯‧梅舍利,以及中國詩人北島和姚風的詩作。并編輯了巴西本土作家保羅‧雷明斯基的書信集以及卡洛斯‧特魯蒙德‧德‧安德拉德、德西奧‧皮納塔里、若昂‧德‧梅洛‧內托的作品集。他與查爾斯‧伯恩斯坦和奧迪勒‧西

斯那羅斯共同擔任Sibila雜誌的主編,其網址為http://regisbonvicino.com.br/ ,也可以於跨文化詩歌網站PennSound上找到他的個人主頁。 陳克華   陳克華,一九六一年生於台灣省花蓮市,山東省汶上縣人。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曾獲得文學獎多次包括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影評等逾卅冊,歌詞創作百餘首,並多次展出其繪畫及攝影作品,其詩集英文、德文及日文譯本將於2011年出版。 阿爾卡季.德拉戈莫申科   1946年2月3日生於德國波茨坦市,1969年後居於俄國聖彼得堡市。1978年獲安德烈貝利獨立文學獎,發表

於「磷火」(Phospor)詩歌網站上的詩歌獲得“電子文本獎”,1993年獲得「後現代文化」(PMC)獎, 2009年獲得「狙擊手銀子彈」 國際文學獎。他將眾多著名詩人如林‧賀金年、約翰‧阿什伯利、羅伯特‧克瑞利、查爾斯‧歐爾森、邁克‧帕爾瑪、艾略特‧溫伯格、巴雷特‧沃騰等人的詩歌翻譯為俄文,並主編了《當代美國詩歌俄譯選集》與《當代新西蘭詩歌選集》。曾於聖彼得堡州立大學哲學系任教,並曾在美國、加拿大多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其中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大學、紐約大學及其布法羅分校。目前任教於聖彼得堡大學與美國巴德學院合辦的斯莫爾尼人文藝術與科學學院。 零雨   零雨,臺灣臺北人,臺大中文系畢業,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碩士。1991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現代詩》主編,並為《現在詩》創社發起人之一。   1993年她以〈特技家族〉一詩,獲得年度詩獎。2004年她應邀參加鹿特丹國際詩歌節,現任教於宜蘭大學。   著有詩集:《城的連作》(1990)、《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1992)、《特技家族》(1996)、《木冬詠歌集》(1999)、《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2006)、《我正前往你》(2010)等。   零雨的詩往往從歷史、哲學、神話中取材,反映了人類生存的處境。 羅智成   1955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   曾任報社副總編輯、電台台

長、雜誌及出版社發行人,也擔任過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香港光華中心主任。並任教於大學中文系。   作品以詩、散文和遊記為主;風格強烈,知性、感性兼具,以精確、細膩的語法著稱,以觀察力和想像力見長,對新一代詩人有極大的影響力。   主要出版作品有:詩集《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邊陲》、《地球之島》,散文集《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泥炭紀》等。 白江.馬突爾   1968年9月14日生於位於土耳其東南西臺古城馬拉什的一個阿勒維‧庫爾德族家庭。曾在安哥拉大學修讀法律,但從未執業。求學期間曾在多本文學期刊發表詩作。她的詩歌被

評為『黑暗和神秘』。她的充滿異教意象的巫術詩歌曾經引起極大的關注,內容在時態上脫離當下,回歸過去,回到她的出生地和家鄉的大自然和生活中。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專輯《嘯嘯風聲響徹大宅》曾獲得多個文學獎。之後出版的詩集,包括1999年的《神絕不可窺見我手寫的字體》及2002年的《月亮撫養的兒子》和《在他的沙漠中》都受到廣泛的稱許。她的詩歌曾被翻譯成十七種語言。2008年三月出版的《阿伯拉罕的告別》被評論家喻為是馬突爾最優秀的作品,靈感來自數千年來的Sufi傳統,並成功地創造出自我的本體和個人的神話。2010年出版的《命運的海洋》收集了Mehmet Gunyeli在伊斯坦布爾和安哥拉著名畫廊展出過的

攝影作品。她最新的作品《望過山背後》於2011年二月出版,是她第一本的散文集。 保羅.穆爾頓   1951年生於北愛爾蘭阿馬郡,曾於阿馬郡及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接受教育。1973至1986年間曾在駐貝爾法斯特的英國廣播公司任職電臺及電視製作人。自1987年居於紐約,於普林斯頓大學當Howard G.B. Clark ’21教授,亦是路易士藝術中心的創辦主席。1999至2004 年間於牛頓大學任職詩學教授。2007年獲報章《紐約人》聘任為詩歌部編輯。穆耳頓主要的詩集包括《新氣候》(1973)、《騾子》(1977)、《布朗利為何離去》(1980),《Quoof

》(1983)、《遇見英國》(1987)、《瑪鐸的神秘故事》(1990)、《智利編年史》(1994)、《乾草》(1998)、《1968至1998年詩集》 (2001)、《梅沙與砂礫》(2002)、《馬緯度》(2006)和《馬嘎》(2010).   穆耳頓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士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並於2008 年獲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近年獲得的獎項包括1994年的艾略特詩歌獎、1997年的愛爾蘭時代詩歌獎、2003年的普立茲詩歌獎、2003年國際葛里芬獎、2004年美國愛爾蘭基金文學獎、及2004年的莎士比亞獎,以推崇他『從歐洲英語世界帶給歐洲文化的貢獻』。 維瓦克.那拉揚南   197

2年生於印度一個泰米爾家庭。曾於多個國家學習和工作,包括贊比亞、印度、南非和美國。他的詩集有《普遍的海岸》(2006)及即將出版的《蘇柏馬尼安先生》;詩作和散文都在網上廣為流傳及發行,並收錄在最近的文集如《Bloodaxe當代印度詩選》(英國Bloodaxe出版社,2008)及《新世紀語言:中東及亞洲各地當代詩選》(W.W.Norton出版社,2008)。除出版著作外,那拉揚南還發掘不同的閱讀和演繹方式;他曾嘗試把詩歌與其他形式融合,以進行科技、形體空間、動作、特定場景詩歌和與受眾溝通等實驗。那拉揚南現居於新德里,是印度註冊國際刊物和文學機構Almost Island的編輯之一。 托馬斯.薩拉

蒙   1941年生於薩格勒布(現克羅地亞共和國首都),現居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為東歐先鋒詩人的主要代表,被公認為斯洛文尼亞當代最傑出的詩人。25歲出版首部個人詩集《撲克》便獲得關注。其鮮明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受到眾多美國詩人尊崇。其作品被翻譯為19種文字,37部詩集中有9部被翻譯為英文。近作包括《那兒是手,那兒是乾旱的椅子》(Counterpath出版社2009年英譯版,由托馬斯‧凱恩等人翻譯)、《藍色的塔》(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社2011年英譯版,由邁克爾‧比金斯翻譯)、《給我兄弟的書》(Harcourt出版社2006年英譯版,由克裡斯托弗‧梅裡爾等人翻

譯)、《撲克》(Ugly Duckling 出版社2003年與2008年英譯版,由喬書亞‧貝克曼翻譯)、《劃船》(ARC出版社2006年英譯版,由喬書亞‧貝克曼翻譯)、以及《森林與聖杯》(Harcourt出版社2008年英譯版,由布萊恩‧亨利翻譯)。薩拉蒙獲獎無數,包括斯洛文尼亞藝術家最高榮譽獎(Preseren Award)、斯洛文尼亞作家協會年度詩人獎(Jenko Award)、美國小型出版社最佳年度文學作品獎(The Pushcart Prize)、德國明斯特市舉辦的2007年度歐洲詩歌獎、馬其頓共和國2009年舉辦的斯圖加詩歌之夜“金色花環”獎、2003年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市舉辦的「滿潮

獎」(Altamarea Prize)、2004年羅馬尼亞科斯坦匝市舉辦的詩歌節大獎。薩拉蒙為斯洛文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學者、愛荷華國際寫作項目成員、斯洛文尼亞駐紐約領事館文化參贊,並於美國開展不定期的教學。2008年春,擔任美國裡奇蒙大學創意寫作特邀教授與傑出住校作家,2011年於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米切納中心任教。 西爾克.朔伊爾曼   西爾克‧朔伊爾曼生於1973年,現居於德國奧芬巴赫市。曾於法蘭克福、萊比錫及巴黎修讀戲劇與文學。她的詩歌、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曾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曾獲得多個獎項和獎金。2001 年她的處女專輯《海鷗二重唱的一天》榮獲享負盛名的

雷昂斯‧雷納獎(Leonce-und-Lena-Preis),她亦迅速被喻為德國年輕一代作家中最具潛質的新秀。除了2004 年出版的《宇宙間最溫柔之處》和2007年的《冬季一夜之間降臨》兩本詩集外,朔伊爾曼的作品還包括短篇小說集《富有的姑娘》(2005)、備受推崇的《陪伴狗和狼的時刻》(2007)和最新的作品《行為上海》(2011)兩部長篇小說。 谷川俊太郎 Shuntaro Tanikawa   1931年生於東京,為著名哲學家谷川 徹三的獨生子,日本最富盛名的當代詩人之一。高中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於1952年出版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隨後創作近70部詩作集,並囊括日本各大文學

獎。並從事散文、廣播與電影劇本、兒童圖書的創作,曾翻譯《鵝媽媽童謠》,長期擔任《花生漫畫》連載的翻譯工作。曾在美國、愛爾蘭、英國及中國朗誦詩作,多部詩集被譯為英文,如《二十億光年的孤獨》(1996年英譯版)、《62首十四行詩》(1975年原文版,1992年英譯版)、《關於愛》(1995年原文版,2003年英譯版)、《寂靜伴我》(1968年原文版,1975年英譯版)、《午夜廚房我只想與你傾談》(1975年原文版,1980年英譯版)、《定義》(1975年原文版,1992年英譯版)、《可口可樂課程》(1980年原文版,1986年英譯版)、《天天的地圖》(1982年原文版,1996年英譯版)、《憂鬱順

流而下》(1988年原文版,1988年英譯版)、《赤裸》(1988年原文版、1996年英譯版)、《關於贈人以詩》(1991年原文版,2005年英譯版)、《不諳世故》(1993年原文版,2004年英譯版)及《極簡》(2002年原文版,2002年英譯版)。英文版《谷川俊太郎詩選》於1983年在美國出版,《谷川俊太郎:詩作選》於1998年在英國出版。近作《鍾情》(SUKI)出版於2006年5月。 田原   田原,詩人、文學博士。1965年生於河南漯河,90年代初赴日留學,現在日本國立東北大學任教。先後出版過《田原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等五本詩集。在台灣、中國國內和美國獲得過華文詩歌文學獎

。2001年用日語創作的三首現代詩獲日本第一屆「留學生文學獎」。在日本出版有日語詩集《岸的誕生》(思潮社2004年)和《石頭的記憶》(思潮社2009年),後者獲日本2010年度第60屆「H氏詩歌大獎」。主編有日文版《谷川俊太郎詩選集》(集英社文庫版三卷2005年)。在國內、新加坡、香港翻譯出版有《谷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異邦人-----□井喬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春的臨終----谷川俊太郎詩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發表有中、短篇小說和大量的日語論文。編選有兩冊日文版《中國新生代詩人詩選》(竹內新 譯、詩學社2004年)等。出版有文論集《谷川

俊太郎論》(岩波書店2010年)等。 王良和   王良和(1963-),原籍浙江紹興,在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著有詩集《驚髮》、《柚燈》、《火中之磨》、《樹根頌》、《尚未誕生》、《時間問題》;散文集《秋水》、《山水之間》、《魚話》;小說集《魚咒》;評論集《余光中、黃國彬論》、《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 卡洛琳.賴特   出生於阿肯色州歐薩克,現居羅德島,任教於布朗大學。著作超過十餘本,2010年近作《人在人間:有關她的日子的小書》(One

With Others: a little book of her days)獲國家圖書評論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2009年作品《上升,下降,懸空》(Rising, Falling, Hovering) 獲2009年國際格□芬詩歌獎(International Griffin Poetry Prize)。她與攝影家迪波拉‧勒斯特共同出版了《一個大自我:路易士安納的囚徒》(One Big Self: Prisoners of Louisiana) ,獲杜克大學的紀錄片研究中心的朗格‧泰勒獎(Lange-Taylor Prize)。獲華萊士基

金會學術獎金,賴特舉辦了名為「走進阿肯色之書(Walk-in Book of Arkansas)」的多媒體展覽,在她出生的阿肯色州巡迴展出。2004年獲麥克亞瑟學者稱號,2005年獲羅伯特‧克□利獎。 西川   西川,詩人、隨筆作家、翻譯家,1963年生於江蘇,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古典文學教授。系美國艾奧瓦大學2002年訪問學者、紐約大學2007年附屬訪問教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2009年奧賴恩訪問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2010年訪問作家。西川出版有四部詩集、兩部隨筆集、一部論著、一部詩文選、一部詩劇,另外還翻譯有龐德、博爾赫斯、米沃什等人的作品。其詩歌和文章

被收入多種選集並被廣泛翻譯。曾獲1994年現代漢詩獎、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奇伯格獎修金、2001年魯迅文學獎、2003年莊重文文學獎、1999年德國魏瑪全球論文競賽十佳獎等。 姚風   姚風1958年生於北京,現居澳門,任教於澳門大學葡文系。發表過大量詩歌、翻譯和隨筆作品。著有中文和葡文詩集《寫在風的翅膀上》、《一條地平線,兩種風景》、《黑夜與我一起躺下》、《遠方之歌》、《當魚閉上眼睛》,譯作有《葡萄牙現代詩選》、《澳門中葡詩歌選》、《安德拉德詩選》、《中國當代十詩人作品選》等十餘部。2004年獲得第十四屆“柔剛詩歌獎”。2006年獲葡萄牙總統頒授「聖地亞哥寶劍勛章」。2009 年曾舉

辦名為“於斯”的裝置展覽。 葉輝   葉輝,作家、傳媒人。歷任《羅盤》、《大拇指》、《秋螢》、《詩潮》、《文學世紀》及《小說風》編委,現為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浸會大學哲學系顧問,《字花》、《Stadt城市誌》及《百家》顧問。近著有詩集《在日與夜的夾縫裡》、評論集《Kairos:身體、房子及其他》。《浮城後記》、《水在瓶》、《書寫浮城》、《煙迷你的眼》分獲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文學雙年獎推薦獎,《新詩地圖私繪本》獲第九屆文學雙年獎。 于堅   1954年生於中國西南高原的城市昆明。他曾經當過十年工人。1984年,他畢業於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詩人、作家和紀錄片導演。   他最重

要的作品包括:《詩六十首》(1989)、《于堅的詩》(2001)、《詩集與圖像》(2003)、散文《棕皮筆記》(1995)、《人間筆記》(1997)、《於堅集》 5卷 (2004)。   他的紀錄片包括《來自1910的車》、《慢》。   《碧色車站》該片曾經入選2004年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FIRST APPEARANCE。   在戲劇方面,他曾經參加《與愛滋有關》(北京)、《一個夜晚的談話》(巴黎)的演出和寫作《關於彼岸的一次漢語詞性討論》。 宇向   宇向,中國70後重要詩人。曾獲「柔剛詩歌獎」(2002),「宇龍詩歌獎」(2006),「文化中國年度詩歌大獎」(2007

)等獎項。宇向的作品「能有效挖掘自身的直覺、痛感和超驗的思維」,在海內外影響廣泛。她的作品包括詩集《哈氣》、《女巫師》,以及即將推出的詩集《我幾乎看到滾滾塵埃》。她也作為視覺藝術家參加繪畫藝術展覽。她現在居住在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