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貨櫃碼頭新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郭建中所指導 許天舵的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下,自由貿易港區發展之分析-以香港、新加坡、高雄港為例 (2007),提出葵涌貨櫃碼頭新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葵涌貨櫃碼頭新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下,自由貿易港區發展之分析-以香港、新加坡、高雄港為例

為了解決葵涌貨櫃碼頭新聞的問題,作者許天舵 這樣論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蓬勃發展,各國藉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加強彼此間經貿往來。而在自由貿易協定(FTA)架構下,各國或經濟體如何善用自由貿易港區(FTZ)做為貿易工具,成了主要課題。畢竟在目前世界主要國家或經濟體,幾乎都有自由貿易港區或類似的貿易經濟區,且都成為主導國際間貿易之樞紐、集散與交易中心,以及具有結合商業貿易、工業加工、科技開發於一體的綜合性經濟特區,因此在世界經貿的格局中,自由貿易港區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近年來中國與東協成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FTA),而在此架構下,分析自由貿易港區(FTZ)的發展,以香港、新加坡、高雄港為

例,並說明台灣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下如何避免邊緣化危機。本研究對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下自由貿易港區發展之分析發現以下結論:一、面對「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挑戰,香港主要有簡便的行政程序、營運靈活性、熟悉中國市場經驗等優勢,並具有貿易中介功能。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區可同時享有FTA與FTZ的雙重優惠,就整體經濟效益而言,是利多於弊。三、台灣可善用高雄自由貿易港區彌補無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遺憾,並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下,避免邊緣化危機。